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克尤恩《爱无可忍》中的异化书写
1
作者 吴志梅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麦克尤恩是一位始终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且极具人文关怀的作家。以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文章从道德和情感两个向度出发,透析麦克尤恩在《爱无可忍》中所揭示的异化现象,总结出麦克尤恩极力倡导通过爱的途径建立人与人之... 麦克尤恩是一位始终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且极具人文关怀的作家。以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文章从道德和情感两个向度出发,透析麦克尤恩在《爱无可忍》中所揭示的异化现象,总结出麦克尤恩极力倡导通过爱的途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实现人性的健全,从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无可忍》 道德 情感 异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与弘扬 被引量:1
2
作者 万长松 王熠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精神人格化和具体化过程中形成,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创新发展,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引领。从逻辑遵循和方法路径两个方面探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育人智慧 仁爱之心 弘道追求
下载PDF
论《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圣治章》注释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杨红伟 汪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9,共13页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 在现代学界,《孝经》或被视为肤廓的政治伦理,或被笼统地解读成个人德性。但若以父母职能为视角检视相关注本且将其置于先唐时期家庭德育思想史中考察则有若干新发现。在先秦两汉伦理中,父母之于子代人格生成的意义或抽象或支离或偏囿,而《圣治章》将其具体化、系统化、圆融化了,即来自母亲的爱与来自父亲的严依次熔铸到子代心性结构中,形塑出爱敬并重、自由与秩序兼备的中和人格。《圣治章》注释从“习得”“天性”两个面向呈证此点。魏晋人孝母不尊父的实践将由爱至敬的“习得”路径截断,且以个体所禀之“理”取代了敬父之“天性”,任诞士风因之形成。此可反证《孝经》在先唐家庭德育思想史乃至当下伦理建构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爱敬之德 家庭伦理 人格生成 任诞 先唐时期
下载PDF
园林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惠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6-8,共3页
园林类课程都需要识别植物,植物识别技能是园林类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在园林类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拓宽思政教育“主战场”,借助植物识别,承载自然、人文、生态及价值观,承担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育人职责。
关键词 植物识别 草木情缘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情感的变奏——康德道德哲学接纳情感的三种方式
5
作者 惠永照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258-274,共17页
虽然康德道德哲学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但情感仍然可以通过“变奏”而被接纳进道德哲学之中。情感进行变奏从而进入康德道德哲学的方式有三种:由理性而生发,由义务而纯化和由目的而升华。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情... 虽然康德道德哲学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但情感仍然可以通过“变奏”而被接纳进道德哲学之中。情感进行变奏从而进入康德道德哲学的方式有三种:由理性而生发,由义务而纯化和由目的而升华。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感:敬重和道德愉悦这类智性的道德情感由理性自身而生发,爱和同情等经验性的道德情感通过成为德性义务而获得纯粹化,美和激情等自然情感基于道德目的论也获得了道德上的某种承认,因而由目的而得以升华。然而情感的道德化并不意味着取消自然情感,自然情感也并不能够被道德情感所取代,自然情感服务于人的幸福,道德情感服务于人的德性,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人生两个相对独立但都极其重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情感的变奏 敬重
下载PDF
论民俗的道德意蕴及其教育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正宇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7,共12页
民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渗透着经过历史选择的群体意志,是社会群体基于群体经验在解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建构的文化符号,其背后隐藏着既促成普通民众生活意义建构又糅合于日常生活的社会伦理道德。民俗在价值导向上与社会主... 民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渗透着经过历史选择的群体意志,是社会群体基于群体经验在解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建构的文化符号,其背后隐藏着既促成普通民众生活意义建构又糅合于日常生活的社会伦理道德。民俗在价值导向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趋同,教化民众群体基本道德规范,以群体价值理念规范与约束个体行为,培育民族认同感,温润家国情怀,磨炼道德意志,促成良好道德行为的生成。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应将民俗元素融入课程与教学、校园环境创设、学校管理方式中,通过开发民俗相关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创设具有民俗特色的校园环境,结合乡规民约优化学校管理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培育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学校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 校园环境 乡规民约
下载PDF
朱熹的自然观对于高校生态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价值
7
作者 陈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朱熹的自然观包含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原则,体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现代生态价值。发掘和阐扬朱熹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对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德育实践具... 朱熹的自然观包含天人合一、万物一理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原则,体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现代生态价值。发掘和阐扬朱熹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对高校生态德育体系的构建和生态德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自然观 天人合一 仁爱万物 保护自然 生态德育
下载PDF
传统武德的人性基础及其伦理意蕴 被引量:18
8
作者 冯鑫 尹碧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3,共4页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自成体系的传统武德,它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以习武者人性善恶的可能、实然与应然为预设的道德行为规范,分别向着仁爱情怀的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两个维度发展,使习武者的...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自成体系的传统武德,它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以习武者人性善恶的可能、实然与应然为预设的道德行为规范,分别向着仁爱情怀的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两个维度发展,使习武者的内在和社会活动趋向"致中和"道德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 人性 仁爱 自律 致中和
下载PDF
生命与道德——兼从生命的角度谈道德教育 被引量:32
9
作者 程红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60,共5页
生命与道德是息息相关的。生命哲学家认为道德的源头是自爱,道德的原则是生殖的原则,而生命的热望是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动力。学校德育的失效,正是道德教育忽视了生命的结果。道德教育应从个体的生命出发,引导生命获得意义。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命 自爱 意义
下载PDF
利他主义新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海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1,共6页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 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现行伦理观,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民;现行伦理观则又是墨家的否定、儒家的否定之否定而成为一种新的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它主张爱民多于爱亲、先民后亲、"全心全意为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道德他律 爱有差等 爱无差等
下载PDF
李劼人:重建女性神话——“大河小说”情爱叙事的的文本阐释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玉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7,共4页
李人的情爱叙事具有理想的色彩和“神话”品格。他所重建的女性神话伸张了女性的特点和权利 ,偏离和危及了传统的性别陈述。创作主体在对女性的道德评判上始终保持着缄默 ,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宽容。
关键词 李JIE人 道德 情爱故事 历史小说
下载PDF
浅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新华 任军利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97-101,共5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求知创新、治学严谨;团结协作、关心集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热爱学生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以身作则 高等教育 劳动过程 团结协作 行为准则
下载PDF
漫谈儒学与家庭伦理——从亲情关系说起 被引量:8
13
作者 蒙培元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儒学伦理是德性伦理 ,其核心是仁。它首先从家庭亲情关系开始 ,包括夫妇之间的尊重和忠诚 ,父母子女之间的慈爱和孝敬。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市场经济走进了家庭 ,财产和权利、义务方面的问题突出了 ,但是亲情关系是不能改变... 儒学伦理是德性伦理 ,其核心是仁。它首先从家庭亲情关系开始 ,包括夫妇之间的尊重和忠诚 ,父母子女之间的慈爱和孝敬。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市场经济走进了家庭 ,财产和权利、义务方面的问题突出了 ,但是亲情关系是不能改变的。在平等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儒家伦理 ,与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对于家庭的稳定和谐、人的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德性伦理 亲情 现代家庭
下载PDF
同情教育:公民德行养成的根基——卢梭《爱弥儿》第四卷中的一个审思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曹永国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80,112-113,共8页
同情是公民德行养成的自然之根,是对自由竞争社会中公民德行之理性主义的纠偏。后者使个人将德行作为一种工具,隶属于实现自我生存与舒适生活之目的,实为一种私己之本质。同情则使个人将他人真正纳入自我关怀之视域,限制了社会中个人对... 同情是公民德行养成的自然之根,是对自由竞争社会中公民德行之理性主义的纠偏。后者使个人将德行作为一种工具,隶属于实现自我生存与舒适生活之目的,实为一种私己之本质。同情则使个人将他人真正纳入自我关怀之视域,限制了社会中个人对自我权利的粗暴性诉求,让苦难、不足和幸福的脆弱性成为公平正义关注的对象。同情保护了个人的自爱之心,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情感。通过运用它,个人可以达到对人类自身的理解。同情并非公民德行本身,但通过提升和培育却可以形成公民德行。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卢梭对同情机制及其教育实践的复杂性认识,以及一种美好教育所需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德行 《爱弥儿》 道德工具主义 自爱之心
下载PDF
论农业合作化小说中的“创业叙事”——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国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5-98,共4页
创业是农业合作化小说特有的叙事话语,它促成了中国农民由个人创业主体向创社会主义集体大业的历史主体身份的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个人创业主体的叙事内涵虽然明显大于历史主体,但历史主体的精神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开掘,并建构起特殊的... 创业是农业合作化小说特有的叙事话语,它促成了中国农民由个人创业主体向创社会主义集体大业的历史主体身份的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个人创业主体的叙事内涵虽然明显大于历史主体,但历史主体的精神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开掘,并建构起特殊的关于财富的一种道德训诫方式。同时,历史主体的集体创业,也对乡村的爱情和婚姻道德生活带来了明显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 叙事 历史主体 道德 爱情
下载PDF
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明理 宣云凤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02-505,共4页
新《婚姻法》对婚姻的伦理基础定位 ,由原来的单一爱情论转变为爱情与义务统一论。性道德是婚姻伦理的基础 ,婚姻伦理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性自决权的个体化趋势。新《婚姻法》
关键词 性道德观 性关系 夫妻 婚姻法 性伦理 婚姻伦理 伦理精神取向 爱情 义务
下载PDF
论自爱——兼论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广少奎 陈仁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共3页
自爱作为人珍视自我、保全自己、关注自身的愿望和情感,与他爱并行不悖,与自私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尊重和认识自我是构成自爱的三大要素。自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分析。正视自... 自爱作为人珍视自我、保全自己、关注自身的愿望和情感,与他爱并行不悖,与自私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尊重和认识自我是构成自爱的三大要素。自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加以分析。正视自爱、倡扬自爱、满足自爱,是当前提升德育成效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爱 自私 他爱 德育
下载PDF
论教师专业道德的结构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37,共3页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准则。教师专业道德表现为专门性、关怀性、自律性和策略性。在教师专业道德结构中,爱是情感层面的体现,智是理性层面的体现,自律是意志层面的体现。...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准则。教师专业道德表现为专门性、关怀性、自律性和策略性。在教师专业道德结构中,爱是情感层面的体现,智是理性层面的体现,自律是意志层面的体现。爱、智和自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完整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专业道德 结构 自律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中的自爱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嘉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12,共8页
自爱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他爱只能产生于自爱的前提下,因为就其产生的机制来说,它源于个体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虽然就外在行为结果来看,它指向的是他人的利益,是他爱,但就其行为结果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来说,它指向... 自爱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他爱只能产生于自爱的前提下,因为就其产生的机制来说,它源于个体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虽然就外在行为结果来看,它指向的是他人的利益,是他爱,但就其行为结果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来说,它指向的是自我,是自爱。自爱的发展与人的需要层次是相对应的。低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主要指向自己,高层次的自爱的外在表现更多扩展于他人。没有强烈的自爱,就很难表现出强烈的他爱。他爱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爱 他爱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论奥斯丁的实用婚姻观 被引量:6
20
作者 冷惠玲 吴晓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简·奥斯丁的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家在揭示周围人的婚姻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本人的婚姻观 ,即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只有实用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但作家的道德观并不是影响这种保守婚姻观的决定因素 ,这种实用婚姻观的... 简·奥斯丁的六部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 ,作家在揭示周围人的婚姻观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本人的婚姻观 ,即一切以实用为目的 ,只有实用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但作家的道德观并不是影响这种保守婚姻观的决定因素 ,这种实用婚姻观的形成首先是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决定的 ,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便是构成这种见解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婚姻 实用 道德观 实用婚姻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