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理解:黑格尔道德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可能愿景
1
作者 庞俊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黑格尔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研究进入当代中国,需要回应时代精神的当代性与话语体系的中国性。黑格尔伦理思想在西方经历了“完全否定-现实关注-内在证成”的路径,当代中国的黑格尔伦理思想研究缺乏理论与学术的自觉,中国黑格尔研究需要一... 黑格尔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研究进入当代中国,需要回应时代精神的当代性与话语体系的中国性。黑格尔伦理思想在西方经历了“完全否定-现实关注-内在证成”的路径,当代中国的黑格尔伦理思想研究缺乏理论与学术的自觉,中国黑格尔研究需要一种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启蒙与再出发。从黑格尔现代性自由价值理念以及对其确证的哲学体系解读中,可以发现黑格尔体系的“普遍性”特质以及“开端性”的文化本位主义,从而理解黑格尔体系的理论价值与知识局限,进而发现在黑格尔现代性意识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理解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道德哲学 伦理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合理”与“合情”: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的实践逻辑
2
作者 郭卫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基于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情理融通的精神逻辑,道德实践要获得着眼于解决实际伦理问题的功效性,其本质展现为“合理”与“合情”的辩证统一:“合理”能够通过发挥伦之“理”的价值引导作用,使“情”克服自身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而成为... 基于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情理融通的精神逻辑,道德实践要获得着眼于解决实际伦理问题的功效性,其本质展现为“合理”与“合情”的辩证统一:“合理”能够通过发挥伦之“理”的价值引导作用,使“情”克服自身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而成为向善之情,为道德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合情”则能使道德实践扬弃伦之“理”的抽象性和教条化,使“合理”能够在现实的伦理情境中获得实质性的内涵。基于“合理”与“合情”的实践逻辑及其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共同开启了中国情理主义道德哲学传统中“修己”与构建“人伦和谐”的实践智慧。同时,这两种实践智慧又透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相互贯通的整体性:“修己”的德性能力展现为激发人性的创造力和超越性,为构建“人伦和谐”提供主体条件;而“人伦和谐”则为“修己”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是“修己”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道德实践中的外化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主义 合理 合情 修己 人伦和谐
下载PDF
中西哲学互镜下的人性论探赜
3
作者 徐瑾 朱颖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0期15-21,共7页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西人性论的根本区别。就人性本身而言,人的本质是理性,而道德是理性的彰显,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对中西人性论的比较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道德 理性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会 被引量:6
4
作者 贾新奇 金银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中国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经过甄别与改造,传统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种融入,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而是充当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机... 中国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经过甄别与改造,传统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种融入,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而是充当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机理来实现的。这些结论可以从社会哲学的角度得到较为有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哲学
下载PDF
基于传统生命哲学的中医生命教育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卫华 刘康德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中医生命哲学观察生命活动的人文思维不同于西方理论和方法,更多的是生活经验和感悟,富含现实意义。中医生命哲学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直观感受是中医生命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学学生涵泳在中医药文化之中,耳濡目染中医传... 中医生命哲学观察生命活动的人文思维不同于西方理论和方法,更多的是生活经验和感悟,富含现实意义。中医生命哲学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直观感受是中医生命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学学生涵泳在中医药文化之中,耳濡目染中医传统中由对现实的"身体"的观照所引发出的现实"生命"的思考,中医教育应当充分调动中医知识中的隐性生命教育的内容,发挥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理解和领悟生命的优良传统,培养中医学生的生命德性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中医文化 德性教育
下载PDF
知识与价值:对德性认识论的初步回答 被引量:4
6
作者 江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2,共5页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这种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看到知识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如何与人类的价值发生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提供启发。"德性所知"、"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模式是从德性出发讨论认识问题。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理解为由德性和心性所生发出来的对特殊事物的理解,我们才能理解知识所包含的真实内涵。只有在对人类灵魂的普遍理解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在价值。如果必须放弃把知识理解为得到证明的真信念这个定义,我们更需要论证知识定义中除了得到证明和真理之外还应当包含的更多的内容。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价值问题在知识构成中的作用,其次还要考虑认识活动中的价值客观性问题。我们不再否定知识构成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关注这些主观因素在多少程度上会最终进入客观的领域。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与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认识论 中国哲学中的德性和知识 道德知觉 价值的客观性
下载PDF
儒家“天人合一”观之价值意蕴的多重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65,69,共6页
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可以揭示传统儒家“天人合一”观所隐涵的和合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 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可以揭示传统儒家“天人合一”观所隐涵的和合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心灵三大基本关系中形成的和谐的生态伦理价值、至善的社会道德价值和圆满的人生境界价值,从而能够为现代人揭开“天人合一”观古典、神秘的面纱把握其多重性价值意蕴,并藉此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与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社会道德 人生境界 思维方式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哲学史本科教学的整体性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乾夫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15期265-267,共3页
由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的中国哲学史教学在非哲学专业院校一度受到冷落,所以只有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五个方面作相应的教学改革,方能改变中国... 由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的中国哲学史教学在非哲学专业院校一度受到冷落,所以只有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五个方面作相应的教学改革,方能改变中国哲学史目前的现状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中国哲学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伦理道德,何种精神哲学形态?何种“中国气派”? 被引量:3
9
作者 樊浩 《哲学分析》 2016年第3期52-69,共18页
伦理道德的本性是"精神","精神"是伦理型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共同话语,由此可以建立起文明对话的话语平台。"‘精’—‘神’"的二元构造使其概念地内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矛盾,于是建立一种关... 伦理道德的本性是"精神","精神"是伦理型文化与宗教型文化的共同话语,由此可以建立起文明对话的话语平台。"‘精’—‘神’"的二元构造使其概念地内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矛盾,于是建立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寻找其"中国气派"便必须而必然。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是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与法哲学的统一。黑格尔所建立的"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伦理道德的"精神现象学",揭示了伦理道德的形上真理,然而它只是西方精神史的历史哲学表达,并在法哲学层面"头足倒置"。伦理世界中的中国话语是"国—家"伦理实体,"中国气派"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精神哲学规律所造就的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或"教化世界"的中国话语是"内圣外王"的权力伦理与"义利合一"的财富伦理,"中国气派"是对国家权力"为政以德"的道德诉求和对财富"为富不仁"的伦理批判,呈现为对生活世界的道德警惕和伦理紧张;道德世界的话语体系是"义利—理欲—公私","中国气派"是"求诸己"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超越。伦理世界的亲和、生活世界的警惕与紧张、道德世界的超越,三者构成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和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气质"和"中国气派"就是:伦理乐观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道德 精神哲学形态 伦理世界—生活世界—道德世界 中国气派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承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3,共9页
德智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这种不同形式具体表现为由“德智不分”到“德智分立”、由“以德统智”到“以智帅德”、由“以智利德”到“以智和德”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首先,人类未来的道德走向应是理智的;其次,... 德智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这种不同形式具体表现为由“德智不分”到“德智分立”、由“以德统智”到“以智帅德”、由“以智利德”到“以智和德”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首先,人类未来的道德走向应是理智的;其次,科学与知识积极作用于道德的前提,是独立于道德之外的;第三,科学与知识对道德的作用始终是积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德智关系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沃尔夫对儒家经典的使用与接受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 儒学 理性道德哲学 中学西传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修行之道与生命智慧 被引量:1
12
作者 漆思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9-96,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儒道释等修行之道的阐发,可以揭示中华修行文化蕴含的生命智慧,促进当代中国心学的构建,并对当代的道德重建和信仰追寻有所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修行之道 心学 生命观 生命智慧
下载PDF
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张岱年先生道德论探赜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新国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6-70,109,共6页
张岱年先生认为,可以将包括宋明理学在内的中国古代哲学关于道德的本体论基础的学说,以“道德形上学”名之,以此为核心和线索,整理和把握中国古代道德哲学理论的特质。其实,在本体论与伦理学相结合的视域中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在地包... 张岱年先生认为,可以将包括宋明理学在内的中国古代哲学关于道德的本体论基础的学说,以“道德形上学”名之,以此为核心和线索,整理和把握中国古代道德哲学理论的特质。其实,在本体论与伦理学相结合的视域中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在地包含人对自身在宇宙中价值和意义的审视与确认。这个审视与确认的过程,在中国文化中,既是学术发展的过程,也是成就理想人格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道德形上学 中国哲学 理想人格
下载PDF
道德与自然:“形上之道”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
14
作者 余卫东 徐瑾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在中国传统“形上之道”与西方“Metaphysics(形而上学)”两者都是对超经验的形上事物的研究,但是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可通约的区别:“形而上学”是着眼于从认识论求“真”的角度来研究的关于自然本体论的“知识”,即“自然形而上学”;而... 在中国传统“形上之道”与西方“Metaphysics(形而上学)”两者都是对超经验的形上事物的研究,但是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可通约的区别:“形而上学”是着眼于从认识论求“真”的角度来研究的关于自然本体论的“知识”,即“自然形而上学”;而中国的“形上之道”更多地表现为求“善”的内心体验式的对道德境界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即“道德形而上学”。产生区别的内在原因是传统西方以“主客两分”为特征的理性传统与传统中国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德性传统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上之道 形而上学 道德 自然
下载PDF
中国哲学是出于道德体验吗
15
作者 郑万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12,共8页
长期以来 ,许多人把中国哲学视为伦理道德哲学 ,来源于古人的道德直觉或道德体验。这是由于脱离经学史研究 ,孤立地分析一些哲学概念和命题而产生的一种误解。本文以宋明道学为例 ,论证其形上学和本体论是通过对《周易》经传的阐发建立... 长期以来 ,许多人把中国哲学视为伦理道德哲学 ,来源于古人的道德直觉或道德体验。这是由于脱离经学史研究 ,孤立地分析一些哲学概念和命题而产生的一种误解。本文以宋明道学为例 ,论证其形上学和本体论是通过对《周易》经传的阐发建立起来的 ,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有自己的逻辑思维传统 ,不是出于道德生活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伦理道德哲学 宋明道学 思维传统 道德体验 程朱理学 王夫之 朱熹
下载PDF
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
16
作者 杜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17-721,共5页
通过中国哲学形上学之天、道、命、理、性五个基本范畴之内涵辨析,指明中国哲学乃是不同于西方知性形上学的德性形上学,其本体论理论形态表现为追问生存之第一原则(德性原则)的生存本体论。中国德性形上学有着自己独具内涵的形上学范畴... 通过中国哲学形上学之天、道、命、理、性五个基本范畴之内涵辨析,指明中国哲学乃是不同于西方知性形上学的德性形上学,其本体论理论形态表现为追问生存之第一原则(德性原则)的生存本体论。中国德性形上学有着自己独具内涵的形上学范畴体系,体现出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理念,并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之伦理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德性形上学 知性形上学 形上学范畴
下载PDF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17
作者 敦鹏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4-24,共11页
政治哲学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古已有之。由于时间、地域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中西古今政治哲学之间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就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而言,悠久的文化传统、复杂的社会结构、独特的生存方式以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对道... 政治哲学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古已有之。由于时间、地域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中西古今政治哲学之间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就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而言,悠久的文化传统、复杂的社会结构、独特的生存方式以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对道德伦理的关注、天道性命的建构、百姓民生的关怀等区别于其他不同民族文化的政治哲学精神。不仅如此,对现实政治存在的辩护、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都使得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自产生之日起,便在古代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尽管古代哲学家的许多具体政治主张大多成为思想的陈迹,但作为人类精神遗产的一部分,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仍包含着值得珍视的思想资源。因此,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政治发展而言,认真对待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准确理解它所蕴涵的现代价值,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 道德 天道性命 民本 现代转换
下载PDF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8
作者 黄梅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11,共3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内容除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社会模式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以及政治权术理论等精英和经典的思想研究外,还应包括一般的政治知识... 中国政治思想史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内容除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社会模式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以及政治权术理论等精英和经典的思想研究外,还应包括一般的政治知识、政治思想和信仰,其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和实现现代价值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史 政治哲学 伦理道德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与21世纪文明建设
19
作者 姜国柱 《抚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6-13,共8页
中国哲学注重人生价值。其中主要之论:生命本体论、人性趋善论、道德修养论、处世方法论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协同关系。中国哲学这些独特价值,在21世纪的文明建设中将再作新贡献。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生命本体论 人性趋善论 道德修养论 处世方法论 文明建设
下载PDF
理性的两难及出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毅 刘猷桓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9-22,共4页
理性是哲学的最大特点,理性不断推动自己,外向地形成哲学的文化系统,内向则不断追问自己的合理性。现代西方哲学,尤其实证主义,虽然有其肯定经验和客观性的合理的一面,但从哲学之为人学的角度讲,这远远不够,忽视了人是作为道德与价值主... 理性是哲学的最大特点,理性不断推动自己,外向地形成哲学的文化系统,内向则不断追问自己的合理性。现代西方哲学,尤其实证主义,虽然有其肯定经验和客观性的合理的一面,但从哲学之为人学的角度讲,这远远不够,忽视了人是作为道德与价值主体的存在。中国哲学的核心是"道",理性是"道"作为规律系统的应有之义。中国哲学强调理性与德性统一,理性为德性的基础并最终被德性所统摄,而这就是理性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现代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