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道德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道德反应的影响——心智知觉理论的视角
1
作者 叶巍岭 徐苏 周欣悦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0-669,共20页
品牌名称是建立品牌-消费者关系的重要连接点,是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音特征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但鲜有研究考察语音特征对消费者的道德反应的影响及其路径。本研究基于心智知觉理论,探... 品牌名称是建立品牌-消费者关系的重要连接点,是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音特征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但鲜有研究考察语音特征对消费者的道德反应的影响及其路径。本研究基于心智知觉理论,探究了品牌分别作为道德主体和道德受害者两种不同的角色时,叠音品牌名称影响消费者道德反应的非对称性路径。具体而言:品牌作为道德主体违规的情境下,相较于非叠音,叠音品牌名称能通过降低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思考”维度(而非“感受”维度),来缓解消费者对品牌的消极道德反应(愤怒、厌恶、谴责、惩罚行为意图);而当品牌作为道德受害者受害的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则通过提升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感受”维度(而非“思考”维度),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道德反应(同情、怜悯、遗憾、购买支持行为意图)。本研究通过7个实验证明了假设,从理论上创新性地探索了语音特征与道德反应的因果关系,揭示了品牌心智的两个维度作为不对称中介存在的机制,为实践中品牌道德事件公关和公益营销传播工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音 道德反应 心智知觉理论 道德主体 道德受害者
下载PDF
将立德树人融入《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培养一流化工人才
2
作者 苏通明 粟海锋 +1 位作者 文衍宣 秦祖赠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222-223,170,共3页
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基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特点,立足专业课程学术内涵,结合近代以来化工界涌现的诸多科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格,在化学反应工程课堂上进行课程思政,从而... 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基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特点,立足专业课程学术内涵,结合近代以来化工界涌现的诸多科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格,在化学反应工程课堂上进行课程思政,从而使得《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一流卓越化工人才。本文结合广西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堂上的尝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堂上进行课程思政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工程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医药安全性原则实施的道德保障 被引量:5
3
作者 骆叶 张金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6期167-168,共2页
道德在医药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在于将道德原则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医疗活动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转变的背景下,医药安全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医药安全的实现需要医药工作者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道德在医药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在于将道德原则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医疗活动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转变的背景下,医药安全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医药安全的实现需要医药工作者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有机结合。医药安全性原则是医药生产、临床用药的最基本原则。践行该原则、并将该原则应用到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是对每个医药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安全 原则 道德实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下载PDF
价值澄清理论述评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7-100,共4页
价值澄清学派是2 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价值澄清学派试图通过他们的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澄清其价值观,并根据自己选定的价值观做出道德决定和道德行为。文章分别从基本观点、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了详... 价值澄清学派是2 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价值澄清学派试图通过他们的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澄清其价值观,并根据自己选定的价值观做出道德决定和道德行为。文章分别从基本观点、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辩证地看待价值澄清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增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澄清 澄清反应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从提高质量入手,强化高职“双师”队伍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军玲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第12期19-24,共6页
强化高职"双师"队伍建设,要突出教师的专业化修炼,要从"师智、师能、师德"等方面提升"双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质量提升提供物质保证。要提升教师队伍社会需求的应接能力,用多元的方法培养"双师"。
关键词 教学管理质量 "双师"队伍 师智 师能 师德 应接能力 社会需求
下载PDF
德育社会化过程中的“晕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蓝江 《教学研究》 2006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德育社会化致力于解决德育与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相脱离的弊病,在模式构建上,它提出要充分搜集社会发展状况、日常生活情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分析上,利用“晕效应”开展社... 德育社会化致力于解决德育与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相脱离的弊病,在模式构建上,它提出要充分搜集社会发展状况、日常生活情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分析上,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的德育。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德育的模式体现了德育的整体效果,满足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动态适应了社会发展以及受教育者生活情境和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社会化 晕效应 生活情境 主体性德育 德育模式
下载PDF
高校排球比赛中队员的情绪调节与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松青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排球竞赛中,队员心理情绪调节与控制直接影响到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本文根据高校排球运动的特点,运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队员的焦虑情绪及其紧张心理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调节控制手段和方法,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 排球竞赛中,队员心理情绪调节与控制直接影响到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本文根据高校排球运动的特点,运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队员的焦虑情绪及其紧张心理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调节控制手段和方法,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进行体育教学、训练、比赛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竞赛 情绪状态 行为反应 调节控制
下载PDF
从“晕效应”应用角度谈大学生思想政治社会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春平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针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状况相脱离弊病,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的中心型、整体型和水圈型三种晕效应模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施模式,提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针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状况相脱离弊病,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的中心型、整体型和水圈型三种晕效应模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施模式,提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应利用好学生人际关系,把握重点,防止均衡用力,同时不遗漏对边缘学生的个体教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 晕效应
下载PDF
再谈如何在大学物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9
作者 何燕和 王志文 李雪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从物理学研究的领域、牛顿第三定律、物理学的美及因果关系出发,阐明了大学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并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着重阐述了如何在物理学的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关键词 物理学 德育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感恩
下载PDF
克隆人的伦理反思
10
作者 成彩莲 李慧 +1 位作者 金晓祥 彭承秀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5-86,120,共3页
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伦理道德产生强烈冲击 ,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人们必须控制或约束该技术所带来的潜在危害 。
关键词 克隆技术 伦理道德 克隆人 人性 人格 家庭观念 人口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实验诊断技术的进展与医学伦理——论聚合酶链反应实验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伦理道德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文琪 张美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5期93-94,105,共3页
通过对聚合酶链反应实验诊断技术(PCR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应用此项技术的重要性及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实验诊断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应用 医学伦理 医学道德
下载PDF
论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伦理心态的构建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全福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6期128-131,共4页
伦理心态是以道德的认知方式、道德的情感方式、道德的行为方式构成的道德心理反应机制,认知形成信念,情感形成爱憎,行为形成人格,伦理心态既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构建道德行为,也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完成对自己的构... 伦理心态是以道德的认知方式、道德的情感方式、道德的行为方式构成的道德心理反应机制,认知形成信念,情感形成爱憎,行为形成人格,伦理心态既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构建道德行为,也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完成对自己的构建。伦理心态在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四个构建角色,即:构建自我的共同体的道德态度、道德思维,构建自我的道德本性、伦理本性,构建自我的非"绝对自我例外"的道德态度,构建自我的道德创造能力。伦理心态对道德行为的构建作用来自三大资源的支撑:认知、情感和意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行为 伦理心态 构建作用 反应机制
下载PDF
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
13
作者 王美芳 程学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9-273,319,共6页
考察了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预期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反应仅影响幼儿园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预期和结果反应显著地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但结果预期对小学儿... 考察了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预期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反应仅影响幼儿园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预期和结果反应显著地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但结果预期对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要比结果反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预期 结果反应 意图认知 道德判断
下载PDF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
14
作者 武韬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微博"现如今已经成为青年了解和认知世界和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要做好"微博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及时关注和捕捉引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探讨的焦点问题,从谈论内容,话题选择等方面下手,切实增... "微博"现如今已经成为青年了解和认知世界和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要做好"微博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及时关注和捕捉引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探讨的焦点问题,从谈论内容,话题选择等方面下手,切实增强教育内容的创新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微博"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沟通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对
下载PDF
可识别性对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张羽璇 杨小君 梁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64-667,672,共5页
阐述了可识别性对道德判断与行为的影响可通过预先提供知识、共同评价、情绪反应等进行调节,并在双重加工模型基础上对以上现象的心理机制做出解释。指出未来的研究者可深入研究可识别效应在正性意义方面的影响,探索其对实践的作用,将... 阐述了可识别性对道德判断与行为的影响可通过预先提供知识、共同评价、情绪反应等进行调节,并在双重加工模型基础上对以上现象的心理机制做出解释。指出未来的研究者可深入研究可识别效应在正性意义方面的影响,探索其对实践的作用,将可识别效应扩展到更一般的道德情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识别性 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 双重加工模型 情绪反应
下载PDF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探索
16
作者 尚建平 范华军 王娇娜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225-226,224,共3页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注重课程教学与专业培养方案相结合,基本原理和反应器设计相结合,反应与传递相结合。同时帮助专业学生逐步建立扎实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以化学反...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注重课程教学与专业培养方案相结合,基本原理和反应器设计相结合,反应与传递相结合。同时帮助专业学生逐步建立扎实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以化学反应为对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该门学科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学习反应器的工程放大、操作、控制和优化等工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化学工程基础和运用反应工程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工程 课程 立德树人 教学 探索
下载PDF
网络道德事件中青年群体的不确定性认知与极端心理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莹 曾子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8,共8页
网络道德事件是网络群体事件的重要类型,是指网民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件进行道德和价值判断,进而产生出网络集体行动的事件。网络道德事件不同于为个人利益、内群体利益或自我文化信念进行抗争的传统网络事件,它具有由社会认知引发集... 网络道德事件是网络群体事件的重要类型,是指网民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件进行道德和价值判断,进而产生出网络集体行动的事件。网络道德事件不同于为个人利益、内群体利益或自我文化信念进行抗争的传统网络事件,它具有由社会认知引发集体行动的典型社会心理特征。本文借鉴道德心理学及不确定性认同理论,采用参与观察法对一例网络道德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网络中人们的不确定性认知如何被情绪启动、形成直觉性道德判断并导致网络极端行为的过程。研究发现,在高不确定性的网络信息环境中,青年网民具有迫切减少不确定性认知的动机。同时,网络意见权威通过文字和视频等传播方式,运用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描述向青年网民提供看似具有"确定性"的信息,以迎合网民减少认知不确定性的需求。网民在此过程中,被启动出与意见权威期待相同的情绪直觉式道德判断,随之形成群体认同及内群体共识,进而促发网络极端暴力行为。本研究细致区分了网络道德事件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信息不确定性程度,分析了网络意见权威如何通过情绪驱动和制造"确定性"信息来影响青年网民的过程,进一步证明了"直觉在前、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以及极端群体认同研究在网络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意义,也为实际的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提供了操作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事件 极端心理反应 不确定性认同 道德心理学 权威观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