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及发展方向
1
作者 王长征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信惩戒威慑力、完善信用制度实施方案、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信用治理 社会道德准则 法治中国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惠玲 刘乐 +2 位作者 闻婧 孔繁悦 马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和融入方式固化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主要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下载PDF
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考试试题设计:问题、目标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丽华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规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目标,价值规范素养体现于价值认同水平。要实现高水平的价值规范认同,需要克服教条遵循教材造成知识对象虚化的问题、盲目遵从标准答案造成学生思维能动空间被窄化的问题和过于注重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规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目标,价值规范素养体现于价值认同水平。要实现高水平的价值规范认同,需要克服教条遵循教材造成知识对象虚化的问题、盲目遵从标准答案造成学生思维能动空间被窄化的问题和过于注重成绩造成试题设计偏离生活实践的问题。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知识创新和情感沟通3方面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考试试题设计改革的目标追求。价值规范目标的实现既要借助于知识创新开阔价值规范认同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基础,又要借助于情感沟通找到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价值规范认同方法。基于上述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考试试题设计的路径是:一要通过挖掘价值规范中的榜样示范要素,实现宏观价值的个性表达;二要聚焦那些冲突性的问题情境,践行开放探究式的试题设计理念;三要重视生活逻辑的情感塑造作用,正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仅有是非对错之分,还有立场和角色的差别,学生对价值规范的认同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四要制定可操作性的评分标准,以落实试题设计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新课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育评价改革 考试改革 试题命制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8,共9页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在课程功能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课程结构上,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和课程的整体性;在课程内容上,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在课程评价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
下载PDF
道德的法律强制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程秀波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5期74-78,共5页
由于存在着道德仅靠自身力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因其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又必须获得解决 ,使得道德的法律强制成为必要。多元背景下道德共识的存在 ,道德与法律共同的问题域以及现代社会的立法民主化机制 ,为道德的... 由于存在着道德仅靠自身力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因其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又必须获得解决 ,使得道德的法律强制成为必要。多元背景下道德共识的存在 ,道德与法律共同的问题域以及现代社会的立法民主化机制 ,为道德的法律强制提供了可能。道德法律强制的合理性 ,只有通过对于应当予以法律强制的道德的性质、可强制的道德的范围以及道德法律强制的立法和司法程序的学理分析 ,方可予以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法律 道德的法律强制
下载PDF
“五育融合”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教材建构的策略与限度 被引量:6
6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123,共8页
近些年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多次提及“五育融合”,它回应了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片面发展和五“育”割裂的教育现实。“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进一步发展,“五育融合”旨在通过五“育”间的渗透、互动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人的全... 近些年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多次提及“五育融合”,它回应了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片面发展和五“育”割裂的教育现实。“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进一步发展,“五育融合”旨在通过五“育”间的渗透、互动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五育融合”追求的应是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融合不能忽视德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也不能忽视五“育”之间融合的差异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教材落实“五育融合”有利于深化德育课程的综合性,有利于提升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有利于实现德育的定向和纠偏。德育教材可以从目标、生活、活动和形式等方面落实“五育融合”。但德育教材融合五“育”有其限度,即融合不能抹杀德育的独特性任务,也不能将德育与其他四“育”同等融合,教材还应给教师留有融合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 德育教材
下载PDF
道德理想与世俗规范的交融——关于遗失物拾得立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孙毅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0-43,共4页
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转型大背景下,我国物权立法中关于遗失物拾得的规定方式,存在着实现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的价值冲突。从冲突走向交融是遗失物拾得立法过程的基本走向。必须导入现代民法理念,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区别开,... 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转型大背景下,我国物权立法中关于遗失物拾得的规定方式,存在着实现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的价值冲突。从冲突走向交融是遗失物拾得立法过程的基本走向。必须导入现代民法理念,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区别开,并进一步分析法律如何寻找道德与利益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遗失物 道德
下载PDF
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颂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8,共10页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伦理基础,以善为最高目的;实施这种政制的社会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等级分工的社会,通过特制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批身心健全、德才兼备、有知识有政治智慧的贤能的统治者、“哲学王”,由他们来执掌政权,在统治者集团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妇女和子女共有,男女平等,防止统治者腐败变质,以确保这种政制世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等级制 财产公有 哲学王 贤人政制 幸福与德性 法律与道德
下载PDF
论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定位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赵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精神损害表现为被侵权人所产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压力,具有不可度量性、主观感受性、不可逆性和附属性等特征。在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功能、惩戒功能和补充功能。现行国家赔偿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内容,但法律本身并未... 精神损害表现为被侵权人所产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压力,具有不可度量性、主观感受性、不可逆性和附属性等特征。在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功能、惩戒功能和补充功能。现行国家赔偿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内容,但法律本身并未将精神损害及其赔偿界定清晰。欲发挥精神损害赔偿在国家赔偿中的作用,需要借助相关的私法资源,并结合国家赔偿法整体结构,尽快出台可行的相关司法解释,从而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条款中的侵权情形、精神损害、严重后果以及抚慰金性质。同时,可期待的司法解释还应规定确定抚慰金的参照因素,甚至制定抚慰金指导表,以便更好地指引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国家赔偿 抚慰金 非财产性 附属性 司法解释 私法
下载PDF
论转型期腐败问题
10
作者 高琴 赵永红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第5期43-45,共3页
腐败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任何阶级社会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腐败现象具有高发性和多发性特点 ,必须认真研究。本文论述了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 ,提出了治理和减少腐败的各种法律、制度措施。
关键词 腐败 权力道德 法律机制 财产申报
下载PDF
论《物权法》的和谐道德理念
11
作者 谢青松 马四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与事物的完美状态,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孜孜以求。我国现行《物权法》旨在定纷止争,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共处;平等保护物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关系之和谐;注重环境保护,意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都表明了《物权法》... 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与事物的完美状态,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孜孜以求。我国现行《物权法》旨在定纷止争,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共处;平等保护物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关系之和谐;注重环境保护,意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都表明了《物权法》对和谐道德理念的自觉追求。《物权法》的终极价值,就在于限制过度膨胀的种种人欲,以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道德理念 和谐
下载PDF
双重人权属性下的义务教育受教育权
12
作者 郑霁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3-77,共5页
义务教育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兼具道德属性和法律属性,两种属性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对于二者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义务教育受教育权的理论认识,也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
关键词 人权 道德 法律 义务教育受教育权
下载PDF
《物权法》带来的伦理启示
13
作者 谢青松 马四毛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62-64,共3页
《物权法》所带来的伦理启示在于: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一种新的道德范式即"常人道德",以这种新的道德范式作为民事立法的伦理基础,使得法律本身无悖于道德情感,法律的运行也由此具有现实性。尽管《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引发不... 《物权法》所带来的伦理启示在于: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一种新的道德范式即"常人道德",以这种新的道德范式作为民事立法的伦理基础,使得法律本身无悖于道德情感,法律的运行也由此具有现实性。尽管《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引发不少的学术论争,但是,从长远来看,《物权法》无疑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立法开始进入自觉追求"良法"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常人道德 良法
下载PDF
三种农民的土地问题
14
作者 贺雪峰 《清华法律评论》 2006年第1期23-29,共7页
当前中国农村事实上存在三种十分不同的农民土地问题,即发达地区或城郊农民的土地问题,农业地区离土农民的土地问题,农业地区务农农民的土地问题。三种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仅仅是谈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不区分不同农民不同的... 当前中国农村事实上存在三种十分不同的农民土地问题,即发达地区或城郊农民的土地问题,农业地区离土农民的土地问题,农业地区务农农民的土地问题。三种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仅仅是谈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不区分不同农民不同的土地问题,就容易陷入道德话语,而不能理解真正占中国农民绝大多数的农业地区农民的土地问题。制定物权法,必须考虑到土地问题的这一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土地制度 土地问题 弱势群体 道德话语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标修订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考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靳娟娟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7,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
下载PDF
打牢铸魂育人根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被引量:18
16
作者 石芳 韩震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第3期112-117,共6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回应时代之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回应时代之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性质,阐明了课程理念,凝练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同时,为了保证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还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研进行了具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魂育人 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立新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35期129-130,共2页
从宏观角度看,研究和践行素质教育必须解决三个认识问题:一是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问题,二是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的问题,三是关于启动素质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法 德育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解读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增为 杨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0,78,共8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对本课程所培育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按照“国家育人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程序,凝练出政治认同、道德修...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对本课程所培育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按照“国家育人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程序,凝练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确立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课程总目标,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制定了分学段课程目标,形成了学段间有序衔接的目标阶梯,有效落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的要求,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积累连续性的德育经验和整体性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从一起交通违法案例看依法行政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琰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40-43,共4页
依法行政是法治主义发展的产物,在现代行政法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在保障行政机关顺利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结果有时会与人们心目中的“正义”存在一定... 依法行政是法治主义发展的产物,在现代行政法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在保障行政机关顺利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结果有时会与人们心目中的“正义”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有些人对法律产生怀疑,甚至指责行政机关思想僵化、不灵活。本文从一起交通违法案件所引发的争议谈起,从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依法行政中的“法”、法与道德关系、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行政机关的权力与义务。力求从理性的角度认识行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行政 法律与道德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 行政合法与行政适当
下载PDF
江泽民德法并治思想的科学性思考
20
作者 朱凌云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江泽民同志德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是有其科学合理性的。德法并治的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积淀的“共时性”精神理念,符合民族文化秉性,切实针对中国现实状况,在深入揭示道德与法律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科学合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