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认识与实践
1
作者 闵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规律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规律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思想方法的维度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蕴含的内在逻辑,以战略思维统筹建设全局,以系统思维协同建设要素,以创新思维提升建设质量。我们要在实践中更加立体、多维地探索有效路径,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治理新格局,突出创新改革实现课堂质量新提高,实现不同学段教师培训培养新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
下载PDF
学生眼中的“大思政课”:价值意蕴、现实境遇及建设思路
2
作者 马福运 范俊萌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
“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创新,是把理论教育与实践体悟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互融互促的有效手段。来自全国大中学生的92 496份调查问卷显示,在青年学生眼中,“大思政课”具有增强思政课... “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创新,是把理论教育与实践体悟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互融互促的有效手段。来自全国大中学生的92 496份调查问卷显示,在青年学生眼中,“大思政课”具有增强思政课理论教学魅力、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强化思政课学生塑造功能的价值意蕴。在他们看来,近几年的“大思政课”建设成效与问题并存:认同“大思政课”理念,但存在认知模糊现象;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但存在泛化现象;效果评价更加多元,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现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教学过程存在动能不足现象。他们认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应坚持问题意识,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动态平衡,进一步强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涵育合力、不断健全“大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持续提高教师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构建具有区域特征和校本特色的“大思政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德育
下载PDF
以“五个共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3
作者 徐艳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抓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抓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聚焦大思政机制、主渠道教学、社会大课堂、大资源平台、大师资体系“五个共建”,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要素、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归结而言,就是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实践标准,回答如何以“共同体”的意识、“集成化”的思路、“一体化”的方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努力在抓实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纵深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五个共建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
4
作者 顾恩平 《阴山学刊》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立足“大时代”,展现“大视野”,打造“大队伍”,整合“大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需要进一步明晰问题指向。把“大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从锻造育人铁...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立足“大时代”,展现“大视野”,打造“大队伍”,整合“大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需要进一步明晰问题指向。把“大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从锻造育人铁军、建强育人格局、锤炼育人金课入手,解决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一系列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大思政课”理念在思政课教学中落地生根,办好、建好、讲好“大思政课”,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大中小学思政课 协同育人 问题指向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5
作者 杨赛蕾 张思奇 +2 位作者 曹海涛 张海涛 肖钰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需要,因而需要通过统筹整合党史素材、完善课程目标规划、加强教学内容衔接、多样呈现党史素材、提升教学课堂实效、加强党史学习交流、打造协同育人队伍等路径予以加强,进一... 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需要,因而需要通过统筹整合党史素材、完善课程目标规划、加强教学内容衔接、多样呈现党史素材、提升教学课堂实效、加强党史学习交流、打造协同育人队伍等路径予以加强,进一步提升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素材 一体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双元性学习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庄雨 雷田润 欧琳宗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梧州市坚持不懈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师需精准把握课程内容在不同学段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梧州市坚持不懈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师需精准把握课程内容在不同学段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并基于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双元性学习方法来调整教学策略。将双元性学习策略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有效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同时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潜力。因此,要有效地将双元性学习理念贯穿于大中小学的各个学段,并激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2种方式,以实现2种学习方法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一体化 大中小学 利用性学习 探索性学习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要求与推进措施 被引量:28
7
作者 冯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以人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程要素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表现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路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以人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程要素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表现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现阶段推进一体化,需要发挥地方教育部门的统筹作用和大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建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促进大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德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下载PDF
“德育课程一体化”何谓---概念存在的必要与可能
8
作者 檀传宝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共11页
从总体上看,在当代世界,“动态社会已经成为常态”。无论是从社会与历史的宏观背景,还是从价值与教育的实践视角来考察,“德育课程一体化”这一概念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德育课程一体化”类似的探索,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社会和教育... 从总体上看,在当代世界,“动态社会已经成为常态”。无论是从社会与历史的宏观背景,还是从价值与教育的实践视角来考察,“德育课程一体化”这一概念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德育课程一体化”类似的探索,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之中。从理论上看,“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确有其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德育课程一体化”概念要真正得以成立,就应有其价值目标上的生态性、教育理念上的稳定性、教育力量上的整合性特征或规定性。所谓“德育课程一体化”,就是要努力在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两个方面都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实现德育力量的有机整合。过犹不及,“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探索要警惕这一概念可能导致的认识上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思政课 大中小学 课程一体化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彤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8,145,共6页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回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体系化。现行小学德育教材很好地融入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全面,呈现方式生活化、社会化、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回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体系化。现行小学德育教材很好地融入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全面,呈现方式生活化、社会化、层次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小学德育教材依据新的社会情况,完善了原有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系架构,并结合疫情中的新素材渗透法治精神、品德教育。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的途径,聚焦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6,共7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其理论认识源于“衔接论”又超越“衔接论”,突出强调思政课的系统性,强调一体协同铸魂育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推进要求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求“变”过程中坚持系统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其理论认识源于“衔接论”又超越“衔接论”,突出强调思政课的系统性,强调一体协同铸魂育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推进要求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求“变”过程中坚持系统性、因时因势深入。坚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体现为坚持学理认知的系统性、个体成长的系统性、政治引导的系统性,把握不同知识接受阶段的学理性、政治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的整体逻辑。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统筹好“一”与“多”、“变”与“稳”、“专”与“全”的辩证关系,以期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成效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德育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链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芳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7期121-124,共4页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在小学时期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载体,链接劳动教育很有必要。文章拟从当下劳动教育的意识缺失、行动不足及情感弱化等角度出发,指出两者相关联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并结合...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在小学时期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载体,链接劳动教育很有必要。文章拟从当下劳动教育的意识缺失、行动不足及情感弱化等角度出发,指出两者相关联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劳动教育 探索
下载PDF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木金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运用,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提出禁止幼儿园教育过度“小学化”的要求后,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也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文章从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入手,提...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运用,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提出禁止幼儿园教育过度“小学化”的要求后,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也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文章从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入手,提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落实幼小衔接的生活化、游戏化,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发生,让幼儿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维度积蓄上小学的力量,减小衔接“坡度”,在生活、游戏中完成自然延伸和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幼小衔接 生活与游戏 课程开发与应用
下载PDF
依托生活实践 寻找生本共情的灵动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刍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海灵 《成才之路》 2023年第23期137-140,共4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积极用好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知识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可以链接生活的方式,找准学生的共情点,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体...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积极用好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知识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可以链接生活的方式,找准学生的共情点,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激发联想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活动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以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链接生活 情境 联想 体验 实践
下载PDF
“西畴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路径探究
14
作者 刘小燕 袁文红 江绍芬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7-111,共5页
“西畴精神”与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上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遵循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以及教学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联系,将“西畴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与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上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遵循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以及教学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联系,将“西畴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西畴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融入“西畴精神”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西畴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畴精神” 大中小学思政课 路径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六年级上册《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为例
15
作者 钟少雄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
文章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课为例,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 文章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课为例,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积极参与并体验公民身份的意义和责任,不仅能够理解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还能将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学实践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
下载PDF
中小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实施原则探析
16
作者 袁丽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中小学是学生个人思想品行塑形的初始阶段,应积极落实“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鉴于此,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以十堰市部分中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反思其现状,并探究中小学实施“... 中小学是学生个人思想品行塑形的初始阶段,应积极落实“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鉴于此,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以十堰市部分中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反思其现状,并探究中小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原则,以期为建构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课程思政 融合 适切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学校氛围的多水平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玥 赵丽娟 许志星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3,共9页
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但是学校氛围对课业负担的多水平调节作用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多水平的调节模型,同时考察学校氛围中不同水平的变量对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 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但是学校氛围对课业负担的多水平调节作用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多水平的调节模型,同时考察学校氛围中不同水平的变量对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0155名五、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及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教师士气、学生消极行为、教师负面状态来考察学生和校长对学校氛围的评价。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1)在控制了年级、性别、城乡后,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仍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课业负担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负向影响,随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和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的变好而减弱。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发展系统理论及相互作用的视角理解学校氛围的作用,"减负"不仅要确实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要重视学校中其他环境变量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业负担 学校生活满意度 学校氛围 调节作用 中小学生
下载PDF
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家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4-179,共6页
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回归到生命成长立场,增强学生意识,走向综合融通。在上述立场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独特性、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和... 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回归到生命成长立场,增强学生意识,走向综合融通。在上述立场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独特性、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和改革实践的现实可能性。基于对衔接年段学生道德成长需要的认识,可以尝试形成以为民之德、为人之德、行事之德、立身之德四方面为内容维度,以各衔接年段为发展维度,建立起结构性的内容设计,作为促进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德育内容 衔接 生命成长 道德成长需要
下载PDF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上饶市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美盛 雷斌根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18-120,144,共4页
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缺失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提炼教材中已有的生命教育因素,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科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 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缺失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提炼教材中已有的生命教育因素,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科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责任。课题组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调查与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生命教育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相关理论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 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不同于其他场域中的道德生活,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是学校场域中的道德生活所具有的特性,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师生关系道德生活、班级组织道德生活、课堂行为道德生活和品德课程道德生活是学校场域中道德生活的基本结构,进行编码检验表明,这一基本分析架构具有客观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场域 学校道德生活 师生关系道德生活 班级组织道德生活 课堂行为道德生活 品德课程道德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