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1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ri-Tanaka方法的功能梯度厚壁圆筒近似热弹性理论解
1
作者 刘伟艺 李志强 辛立彪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602,共12页
【目的】功能梯度厚壁圆筒的热弹性问题存在不考虑组分材料微观结构影响,已有文献只给出了基于Mori-Tanaka方法功能梯度厚壁圆筒受力学和热学荷载的数值解,并且只考虑了球形夹杂这一单一夹杂形状的情形。【方法】基于Mori-Tanaka方法对... 【目的】功能梯度厚壁圆筒的热弹性问题存在不考虑组分材料微观结构影响,已有文献只给出了基于Mori-Tanaka方法功能梯度厚壁圆筒受力学和热学荷载的数值解,并且只考虑了球形夹杂这一单一夹杂形状的情形。【方法】基于Mori-Tanaka方法对功能梯度厚壁圆筒的热弹性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一种近似热弹性理论解,该理论解不仅与数值解契合度高,而且可以考虑夹杂形状对物理量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夹杂形状对径向位移和各向应力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在两种边界下,夹杂形状对径向位移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在温度边界下,夹杂形状对径向应力有较大影响,对轴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影响较小;在应力边界下,夹杂形状对轴向应力影响较大,对周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厚壁圆筒 mori-TANAKA方法 热弹性理论解 夹杂形状
下载PDF
自洽法和Mori Tanaka法预测水泥浆体徐变的比较
2
作者 李悦 刘运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9-1166,共8页
为了预测水泥浆体的徐变性能,并对比不同预测模型的精度。使用微米压痕测试确定了水泥浆体的徐变模量,使用纳米压痕点阵测试获得微观物相的接触徐变模量。随后基于一系列微观测试获得物相的体积分数。将水泥浆体划分为2个尺度,分别基于... 为了预测水泥浆体的徐变性能,并对比不同预测模型的精度。使用微米压痕测试确定了水泥浆体的徐变模量,使用纳米压痕点阵测试获得微观物相的接触徐变模量。随后基于一系列微观测试获得物相的体积分数。将水泥浆体划分为2个尺度,分别基于自洽(self-consistent,SC)法和Mori Tanaka法,采用4种组合方式进行徐变均匀化预测。结果表明,在凝胶尺度采用Mori Tanaka法,在浆体尺度采用SC法时,水泥浆体的长期徐变性能的预测精度较高。该研究为进行水泥基材料徐变均匀化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体 徐变 压痕测试 均匀化 自洽法 mori Tanaka法
下载PDF
Mori fructus aqueous extracts attenuates liver injury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via the Nrf2 pathway 被引量:2
3
作者 Yuanyuan Wei Chen Gao +5 位作者 Huiru Wang Yannan Zhang Jinhua Gu Xiuying Zhang Xuhao Gong Zhihui Hao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418-1437,共20页
Background Liver fibr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genesis secondary to liver fibrosis are serious liver diseases with no effective treatments.Mori fructus aqueous extracts(MFAEs)have served as successful treatments ... Background Liver fibr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genesis secondary to liver fibrosis are serious liver diseases with no effective treatments.Mori fructus aqueous extracts(MFAEs)have served as successful treatments for many types of liver injury including fibrosis although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unknown at present.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FAEs in alleviating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injury and tried to deciph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Methods and results Mice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n ps:contro=8)for acute(groups:control,0.3%CCl_(4),bifendate(BD),100 and 200 mg/kg MFAEs,7 d)and chronic(groul,10%CCl_(4),BD,100 and 200 mg/kg MFAEs,4 weeks)liver injury study.Each mouse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10μL/g corn oil containing CCl_(4)expect the control group.HepG2 cells were used in vitro study.Eighteen commun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UPLC-LTQOrbitrap-MS.We utilized a mouse model for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injury using CCl_(4)and MFAEs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ly blocked fibrosis an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flammation in the liver.MFAEs activated the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derived 2 like 2/heme oxygenase 1(Nrf2/HO-1)pathway and promoted the synthesis of the antioxidants glutathione(GSH),superoxidedismutase(SOD)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that resulted in reduced levels of CCl_(4)-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molecules includ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These extracts administered to mice also inhibited ferroptosis in the liver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thus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liver fibrosis.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MFAEs protection against liver fibrosis was linked to activation of Nrf2 signaling.These effects were blocked in vitro by the addition of a specific Nrf2 inhibitor.Conclusion MFAEs inhibited oxidative stress,ferr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liver by activating Nrf2 signal pathway and provided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CCl_(4)-induced liver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injury Ferroptosis mori fructus aqueous extracts NRF2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Response to Exogenous Hormones of β-Fructofuranosidase Gene BmSuc1 in Silkworms(Bombyx mori)
4
作者 Weike YANG Fenfen TANG +2 位作者 Zenghu LIU Changxiong HU Zhanpeng DO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3年第6期30-34,70,共6页
[Objectives]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f insect hormones on the expression of BmSuc1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BmSuc1,this stu... [Objectives]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f insect hormones on the expression of BmSuc1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express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BmSuc1,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BmSuc1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periods of silkworm larvae and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BmSuc1 after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hormones.[Methods]By using th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echnique,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BmSuc1 were detected in different periods,different tissues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hormon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lkworm larvae.The expression of BmSuc1 and 20E receptor gene USP was detected after RNA interference with double-stranded RNA(dsRNA)of USP.[Results]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BmSuc1 gene in the midgut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the silk glands,epidermis and hemolymph.However,there was much lower or almost no expression in other tissues.In addition,the BmSuc1 expression profile exhibited a pulse-like pattern in silkworm larvae.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mSuc1 was higher at each instar stage before molting,late fifth instar before cocooning and prepupal stage.Silkworm larvae at day 2 of the fifth instar were treated with 20-hydroxyecdysone(20E)and juvenile hormone(JH).It was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mSuc1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12 and 18 h after 20E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jected with 0.1%dimethyl sulfoxide(DMSO)(P<0.01,the same below).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mSuc1 expression between the JH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measurement time range(P>0.05).The dsRNA of USP was synthesized in vitro and injected into silkworm larvae at day 3 of the fifth instar.It was showed that the USP relative expression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at 24 and 36 h after injection,which indicated that dsRNA interference was successful.RNAi of USP would block 20E signal transduction,and the expression of BmSuc1 was inhibited an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at 24 and 36 h after injection of dsRNA of USP(P<0.05).[Conclusions]The BmSuc1 expression peaks appeared in the molting of silkworm larvae and the metamorphosis of larvae to pupae,which suggests that BmSuc1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etamorph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ilkworms.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ecdysone 20E can activate the expression of BmSuc1,but blocking the 20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may suppress expression of BmSuc1.It indicates that BmSuc1 as a downstream target gene in the 20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gulated by 20E sig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yx mori β-Fructofuranosidase gene HORMONES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氰戊菊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俞瑞鲜 胡秀卿 +4 位作者 柳新菊 汤涛 吴珉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1,共8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毒性,为农桑混栽区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2龄起蚕的96 h-LC50为0.251~0.570 mg·L^(-1),属于高毒和剧毒级别。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毒性,为农桑混栽区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2龄起蚕的96 h-LC50为0.251~0.570 mg·L^(-1),属于高毒和剧毒级别。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0.062 8、0.020 9、0.006 98、0.002 33、0.000 775 mg·L^(-1))的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眠蚕体重和发育历期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家蚕龄期的增长其影响逐渐减弱;0.002 33、0.000 775 mg·L^(-1)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化蛹率和死笼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个体生长发育影响明显;0.062 8、0.020 9、0.006 98 mg·L^(-1)氰戊菊酯处理组家蚕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氰戊菊酯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因此,在农桑混栽区使用氰戊菊酯时应注意,避免雾滴漂移或其他农事活动污染桑园引起家蚕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家蚕 亚致死效应 生长发育毒性
下载PDF
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杨伟克 张露斯 +2 位作者 范永慧 刘增虎 唐芬芬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GlcNAcases测试盒测定GlcNAcases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口感染BmNPV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组织中GlcNAcases活性整体呈现先逐渐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而家蚕机体4个GlcNAcases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BmNPV后3~12 h,血淋巴中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BmGlcNAcase3和BmGlcNAcase4表达量与对照组(未感染)无差异;在感染后24 h,血淋巴中4个GlcNAcases基因表达量均开始下调,且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体组织中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在感染BmNPV后3 h就开始上调,BmGlcNAcase3的表达量在9 h才开始上调,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感染BmNPV后,中肠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整体先逐渐上调,增高至一个峰值,随后急剧减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表达量逐渐降低。综上,BmGlcNAcase2编码的GlcNAcases在家蚕抵御BmNPV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β-N-乙酰葡萄糖苷酶 家蚕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的饲料效率研究
7
作者 王安皆 周丽霞 +1 位作者 华丽峰 宋洪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探明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与全龄桑叶育间的差异,为家蚕人工饲料的改进和饲育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CK),研究家蚕5龄期不同饲育方式[1~5龄饲料育(5龄饲料育)、1~4龄饲料育5龄桑叶育(5... 【目的】探明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与全龄桑叶育间的差异,为家蚕人工饲料的改进和饲育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CK),研究家蚕5龄期不同饲育方式[1~5龄饲料育(5龄饲料育)、1~4龄饲料育5龄桑叶育(5龄桑叶育)]饲料效率间的差异。【结果】5龄饲料育家蚕第3天、第4天、第5天蚕体质量增量高于CK,第2天、第3天、第4天、第6天消化量低于CK,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体质转化率高于CK。5龄饲料育和5龄桑叶育的全茧转化效率、全茧生产效率、茧层转化效率和茧层生产效率均低于CK,5龄饲料育较CK分别低0.53百分点、0.10百分点、0.25百分点和0.08百分点,5龄桑叶育较CK分别低0.38百分点、0.14百分点、0.14百分点和0.06百分点;与5龄桑叶育相比,5龄饲料育除全茧生产效率高0.04百分点外,全茧转化效率、茧层转化效率、茧层生产效率分别低0.15百分点、0.11百分点和0.02百分点。【结论】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低于全龄桑叶育,人工饲料饲育家蚕在饲料效率方面与全龄桑叶育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饲料效率 体质转化率 茧质成绩
下载PDF
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吴龙 阿尔曼·阿卜力孜 +1 位作者 玛依奴尔·阿塔吾拉 赵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7-454,460,共9页
目的探讨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在生物膜状态下产酸、产糖等致龋毒力因子及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3种单菌种菌悬液,分为阴性对照组[不添加新疆桑白皮提取物或氯己定(CHX)];阳性对照组(添... 目的探讨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在生物膜状态下产酸、产糖等致龋毒力因子及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黏性放线菌3种单菌种菌悬液,分为阴性对照组[不添加新疆桑白皮提取物或氯己定(CHX)];阳性对照组(添加0.05%CHX);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新疆桑白皮提取物),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状态下产酸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定24 h内不同时间节点pH值制作pH曲线。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水溶性及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合成水平的影响。分别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试验和钙离子(Ca^(2+))泄漏实验,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3种致龋菌生物膜上清液中LDH含量和Ca^(2+)浓度的影响;采用活死菌染色实验,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3种致龋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除1/4MBIC_(50)实验组)和CHX组生物膜ΔpH值均减小,3种致龋细菌单菌种生物膜产IEPS、SEPS能力降低,上清液中LDH含量和Ca^(2+)浓度升高,生物膜细菌总量下降,死细菌数量增大,活/死细菌比值百分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X组比较,实验组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ΔpH值均增大,生物膜产IEPS、SEPS能力升高,上清液中LDH含量和Ca^(2+)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桑白皮对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状态下产酸、产糖能力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影响破坏3种致龋细菌生物膜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桑白皮 致龋菌 生物膜
下载PDF
3种中药配方颗粒全生产链的污染微生物考察
9
作者 李文靖 钟燕飞 朱欢敏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对郁金、桑叶、蝉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污染微生物进行考察,建立数据库,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为企业提供示范性研究,为制定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填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空白。方法:对3种... 目的:对郁金、桑叶、蝉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污染微生物进行考察,建立数据库,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为企业提供示范性研究,为制定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填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空白。方法:对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分析检测,采用质谱技术对负载微生物进行鉴定,分析研究从药材原料到中药配方颗粒成品的外源性污染微生物的程度及容易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结果: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原材料的耐热芽孢杆菌即使经过工艺处理后,仍能在中间产品、成品中检出,并造成部分批次需氧菌总数结果超出限度规定;中间产品、成品中还检出来源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屎肠球菌。结论:①加强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控制,有利于降低终端产品的微生物负载;②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存在芽孢类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需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来降低微生物负载;③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产品全过程控制,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饮片 污染微生物 郁金 桑叶 蝉蜕 全过程控制
下载PDF
家蚕蛹变态期的中肠发育变化观察及细胞凋亡与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
10
作者 王丽 陈安健 +3 位作者 王艺 胡丹 杨梅 柴春利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为探究家蚕中肠在蛹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变化,于家蚕5龄幼虫期、蛹期及蛾期以24h为间隔,对其中肠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为长圆筒形,在食桑期呈绿色、膨大的管状,进入熟蚕期停止食桑后,中肠开始变黄、缩短;在熟蚕营... 为探究家蚕中肠在蛹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变化,于家蚕5龄幼虫期、蛹期及蛾期以24h为间隔,对其中肠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为长圆筒形,在食桑期呈绿色、膨大的管状,进入熟蚕期停止食桑后,中肠开始变黄、缩短;在熟蚕营茧化蛹的过程中,中肠持续缩短、变小,并随着发育时期的延长,最终呈椭圆形颗粒状,表面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棕黄色。进一步观察家蚕不同发育时期中肠组织的石蜡切片,发现幼虫中肠细胞在进入蛹变态期发生了多次凋亡与再生的过程,在上蔟3~4d、上蔟7~8d、上蔟12d~蛾期都形成了新的中肠上皮细胞,这些新的中肠上皮细胞可能是由再生细胞分化更新而来的。对家蚕中肠组织中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1、BmDredd)与自噬基因(Atg1、Atg13)表达模式的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1、BmDredd在上蔟2d、7d、12d的表达量均降低,Atg1、Atg13在上蔟7d、9d、12d的表达量均降低,表明在家蚕的这些变态发育时期,其中肠细胞的凋亡受到了抑制,与切片观察新的中肠上皮细胞形成时期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呈现了家蚕中肠在蛹变态时期的发育变化过程,说明家蚕幼虫的中肠在蛹发育变态过程中并未彻底消亡,成虫的中肠是幼虫中肠在蛹变态时期经过多次消亡与再生过程发育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 变态发育期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蚕与桑树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1
作者 梁九波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栽桑养蚕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一大壮举。专食桑叶的家蚕由其祖先野桑蚕经人工驯化而来,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本文综述家蚕与桑树协同进化方面的研究证据,包括家蚕蛋白酶与桑树蛋白酶抑制子的互作、家蚕对桑树次生代谢物... 栽桑养蚕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一大壮举。专食桑叶的家蚕由其祖先野桑蚕经人工驯化而来,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本文综述家蚕与桑树协同进化方面的研究证据,包括家蚕蛋白酶与桑树蛋白酶抑制子的互作、家蚕对桑树次生代谢物质的适应以及桑树尿素酶对家蚕氮代谢的意义等,为今后深入解析家蚕与桑树的互作提供新见解,并丰富植食性昆虫与宿主植物互作的研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桑树 相互作用 植食性昆虫 协同进化
下载PDF
桑白皮提取物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Toll样受体4通路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的保护机制
12
作者 夏家敏 马娟萍 +1 位作者 张蓉 于英 《儿科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桑白皮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大鼠的药效,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肺炎模型组、阿奇霉素(阳性对照)组及桑白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 目的:探究桑白皮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大鼠的药效,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肺炎模型组、阿奇霉素(阳性对照)组及桑白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4、8 g/(kg·d)],每组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构建MP肺炎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处理。显微镜下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HMGB-1、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细胞排列正常,无病变;MP肺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异常,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经桑白皮提取物给药后,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MP肺炎模型组大鼠肺系数、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肺组织中HMGB-1、TLR4、p-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桑白皮提取物各剂量组和阿奇霉素组大鼠上述指标趋势相反(P<0.05)。结论:桑白皮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对MP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提取物 肺炎支原体 炎症反应 高迁移率族蛋白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新疆桑白皮防龋机制及其对主要致龋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阿尔曼·阿卜力孜 吴龙 +1 位作者 玛依奴尔·阿塔吾拉 赵今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
目的探讨新疆桑白皮防龋潜在机制,并分析其对主要致龋菌的作用。方法TCMSP数据库筛选新疆桑白皮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DisGENET和TTD数据库获取龋病靶点。获取新疆桑白皮防龋的共同靶点,并筛选核心基因。使用DAVID数据平台进行富... 目的探讨新疆桑白皮防龋潜在机制,并分析其对主要致龋菌的作用。方法TCMSP数据库筛选新疆桑白皮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DisGENET和TTD数据库获取龋病靶点。获取新疆桑白皮防龋的共同靶点,并筛选核心基因。使用DAVID数据平台进行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抑菌实验,首先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的50%最低抑菌浓度(50%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50)、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绘制生长曲线;分别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浮游状态产酸、产糖和黏附能力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细菌单菌种50%最低生物膜抑制浓度(50%minimum biofil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BIC50)和50%最低已形成生物膜清除浓度(50%minimum biofilm re-duction concentration,MBRC50),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果筛选出新疆桑白皮防龋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等可能是新疆桑白皮防龋的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桑白皮可能对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产生影响。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的MIC50分别为0.5、0.5、0.25 mg/mL,MBC分别为4.0、2.0、1.0 mg/mL。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3种主要致龋细菌浮游状态产酸、产多糖以及黏附能力的抑制作用较对照组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桑白皮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的MBIC50分别为1.0、1.0、0.5 mg/mL,MBRC50分别为4.0、4.0、2.0 mg/m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新疆桑白皮药物浓度的增加,生物膜形成量与对照组相比逐渐减少。结论新疆桑白皮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TNF、IL-6、IL-1β等关键靶点及多种作用途径防龋,不仅能抑制主要致龋细菌浮游状态生长、产酸、产糖、黏附能力且对致龋菌生物膜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天然药物 桑白皮 提取物 龋病 防龋 致龋细菌 抑菌 毒力因子
下载PDF
模拟失重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俊飞 郭莉 +3 位作者 骞爱荣 黄勇平 张舒 张茹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与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将通过三维随机回转器模拟失重环境处理的家蚕胚胎作为回转组。对照组是未进行回转处理的同批次家蚕卵。在家蚕胚胎的中期和孵化期分别对回转组和对照组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与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将通过三维随机回转器模拟失重环境处理的家蚕胚胎作为回转组。对照组是未进行回转处理的同批次家蚕卵。在家蚕胚胎的中期和孵化期分别对回转组和对照组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观察家蚕胚胎发育状态和蚁蚕孵化时间,分析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并使用qRT-PCR验证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模拟失重使家蚕胚胎发育提前。GO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回转组胚胎和孵化蚁蚕表达变化的基因均主要富集于催化活性、膜结构和代谢的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回转组胚胎表达变化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和RNA转运通路,而回转组孵化蚁蚕主要富集在代谢、粘着斑和紧密连接通路。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回转组胚胎中的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突触囊泡糖蛋白2B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回转组蚁蚕中的氨肽酶N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胶原蛋白和钙结合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模拟失重可以加速家蚕胚胎的发育进程,且家蚕胚胎期基因表达对失重环境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家蚕胚胎发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Mori分型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秋萍 华扬 +3 位作者 刘佳宾 杨洁 杜利勇 侯伟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1-287,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Mori分型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SIVAS)的颅内、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点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症状性单侧SIVAS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2例(122支),通过CT血...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Mori分型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SIVAS)的颅内、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点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症状性单侧SIVAS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2例(122支),通过CT血管成像或DSA影像,按照Mori分型的标准分为MoriA、B、C型,分别检测椎动脉狭窄段的CDFI血流特征、狭窄段与狭窄近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F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2例(122支)患者,MoriA型46例(46支),MoriB型55例(55支),MoriC型21例(21支)。不同Mori分型间患者年龄、性别、病变侧别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以及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oriC型组平均病变长度[(16.0±6.3)mm]明显高于MoriB型[(7.0±1.6)mm]和MoriA型[(3.4±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97,P<0.01)。MoriA型和B型颅内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表现为狭窄段局限性血流充盈不全,血流束变细,呈“五彩相间”血流信号;MoriC型中12支(57.1%)椎动脉显示间断性血流成像或血流中断征。MoriC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处及颅外段的PSV、EDV、MFV均明显低于A型和B型[颅内段:分别为34(8,198)cm/s比231(206,296)、234(205,294)cm/s,13(0,88)cm/s比107(85,143)、115(91,152)cm/s,19(3,128)cm/s比142(127,193)、155(129,196)cm/s;颅外段:分别为38(34,45)cm/s比50(41,58)、47(41,56)cm/s,8(7,13)cm/s比18(14,20)、17(12,24)cm/s,19(16,23)cm/s比28(23,33)、26(22,35)cm/s],PI值、RI值明显高于A型和B型[分别为0.98(0.78,1.26)比0.87(0.74,1.02)、0.78(0.71,0.90),0.75(0.68,0.82)比0.64(0.61,0.69)、0.64(0.59,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而MoriA型与B型间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MoriC型病变中74.1%(15支)未达到重度狭窄的血流速度标准。结论SIVAS的MoriC型病变的局部彩色多普勒显像特点、颅内及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MoriA型和B型病变存在差异,可表现为颅外段低速高阻和颅内段血流信号不连续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mori分型
下载PDF
家蚕卵滞育人工解除方法及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溱博 刘吉平 +4 位作者 廖森泰 杨琼 肖阳 李庆荣 邢东旭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卵滞育是家蚕应对周期性不利自然环境表现出的一种在胚胎形成早期发育停滞的生理现象。为满足蚕业生产需要,通常使用产后盐酸浸渍方法以快速解除滞育。由于使用盐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更加安全环保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家... 卵滞育是家蚕应对周期性不利自然环境表现出的一种在胚胎形成早期发育停滞的生理现象。为满足蚕业生产需要,通常使用产后盐酸浸渍方法以快速解除滞育。由于使用盐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更加安全环保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家蚕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模式生物,研究其滞育解除的生理变化与分子调控机制,有望育成非滞育系家蚕新品种。本文综述分析了各种人工解除滞育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总结了滞育解除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以期为研究人工解除蚕卵滞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胚胎滞育 人工孵化 滞育机制
下载PDF
桑蚕的强制牵伸抽丝及其纤维性能
17
作者 刘术 侯腾 +2 位作者 周乐乐 李祥龙 杨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5,共5页
为提升蚕丝的力学性能,采用一种圆锥斜面牵伸装置对五龄桑蚕进行强制牵伸抽丝以制备高强牵伸丝,研究不同牵伸速度对桑蚕牵伸丝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牵伸丝与蚕丝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制抽丝获得的牵伸丝表面光滑平坦,丝... 为提升蚕丝的力学性能,采用一种圆锥斜面牵伸装置对五龄桑蚕进行强制牵伸抽丝以制备高强牵伸丝,研究不同牵伸速度对桑蚕牵伸丝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牵伸丝与蚕丝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制抽丝获得的牵伸丝表面光滑平坦,丝胶均匀附着;随着牵伸速度的增加,牵伸丝截面逐渐向弓形转变;牵伸丝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优于蚕丝,且其断裂强度、弹性模量、断裂比功与断裂伸长率随着牵伸速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接近桑蚕自然吐丝速度(1 cm/s)牵伸制备的牵伸丝的断裂强度与蚕丝相当,约为3.00 cN/dtex,但其弹性模量(93.10 cN/dtex)远高于蚕丝(76.90 cN/dtex);当牵伸速度增加至4 cm/s时,可获得力学性能最佳的牵伸丝,其断裂伸长率为22.49%,断裂强度为3.39 cN/dtex,弹性模量为95.76 cN/dtex,断裂比功为0.62 cN/dtex,相比于蚕丝的平均值分别提高了7%、13.76%、24.53%、3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 蚕丝 强制抽丝 牵伸丝 力学性能
下载PDF
N-聚糖合成通路中内质网α-1,2甘露糖苷酶和α-甘露糖苷酶Ⅱ基因对家蚕胚胎滞育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阿依努尔·亚森 樊丙炎 +7 位作者 陈艳花 宁阳威 王东岳 吴赛 朱娟 王梅仙 唐顺明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家蚕滞育是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其调控网络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为了解家蚕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是否参与胚胎滞育调控,调查家蚕不同化性品系蛹期、胚胎发育早期以及滞育激素(DH)、蜕皮激素(20E)处理后BmN细胞中内质网α-1,... 家蚕滞育是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其调控网络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为了解家蚕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是否参与胚胎滞育调控,调查家蚕不同化性品系蛹期、胚胎发育早期以及滞育激素(DH)、蜕皮激素(20E)处理后BmN细胞中内质网α-1,2甘露糖苷酶基因(BmMAN1B)和α-甘露糖苷酶Ⅱ基因(BmMAN2)的转录水平。qRT-PCR结果显示:这2个基因在不同化性品系中的转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蛹晚期的转录水平高于早期;分别用100 nmol/L DH和10 ng/mL 20E处理BmN细胞,BmMAN1B和BmMAN2的转录水平都极显著上调,提示2个基因与家蚕滞育密切相关。对BmN细胞和家蚕二化性品系秋丰165℃催青产非滞育卵组(QFLT)蛹期2 d雌蛹进行BmMAN1B和BmMAN2基因的RNA干扰,结果发现滞育相关基因BmDH、BmDHR-1、BmTRE2和BmSDH-2a等的转录水平发生了变化;当在个体水平进行BmMAN1B和BmMAN2基因的共同干扰时,382%的子代卵由非滞育转变为滞育。结果表明,BmMAN1B和BmMAN2在家蚕胚胎滞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滞育 N-糖基化 内质网α-1 2甘露糖苷酶 α-甘露糖苷酶Ⅱ
下载PDF
基于Digimat软件的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材料设计研究
19
作者 彭华文 杨海 +3 位作者 王明星 卢瑞林 邹禄民 吕文丽 《聚氨酯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以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数据搭建聚氨酯泡沫基体材料数学模型,并基于Mori-Tanka方法,借助多尺度非线性复合材料软件Digimat构建了基体、增强相与最终零件性能之间的材料本构模型,通过逆向回归迭代法对材料本构模型进... 以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数据搭建聚氨酯泡沫基体材料数学模型,并基于Mori-Tanka方法,借助多尺度非线性复合材料软件Digimat构建了基体、增强相与最终零件性能之间的材料本构模型,通过逆向回归迭代法对材料本构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预算结果与实测值相近,最大偏差为3.76%。基于修正后的材料本构模型,分别研究了产品整体密度、玻纤含量等对产品纵横向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整体密度每提高0.1 g/cm^(3),纵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约提高15%,而横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约提高27%;提高玻纤含量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纵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但横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反而会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合成轨枕 mori-Tanka方法 Digimat 材料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ITS 2对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20
作者 邹邦兴 卿圣环 +4 位作者 张宇靖 蒋亚明 张友洪 肖文福 周安莲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明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微生物,为制定防止家蚕人工饲料霉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饲料霉变区域随机取样,对其ITS2区域进行序列扩增检测,通过OTU聚类、物种注释和Alpha多样性分析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组成... 【目的】探明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微生物,为制定防止家蚕人工饲料霉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饲料霉变区域随机取样,对其ITS2区域进行序列扩增检测,通过OTU聚类、物种注释和Alpha多样性分析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组成。【结果】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致病微生物主要生物学分类为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99.98%~100%)、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99.80%~99.97%)、散囊菌目(Eurotiomycetes,99.80%~99.97%)、毛刷囊菌科(Trichocomaceae,99.80%~99.97%)、石座菌属(Petromyces,99.80%~99.96%)、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99.75%~99.91%)。【结论】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菌主要为真菌界的黄曲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霉变 微生物 ITS2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