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术CT测量分析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的骨量
1
作者 蔡尧昊 郎律 黎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2-1577,共6页
背景:随着口腔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口腔种植技术逐渐成为替代传统义齿的主流选择。近年来,多种骨增量技术的成熟以及口腔数字化领域的不断发展,使种植适应证不断扩大,种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种植手术前使用锥形术CT对剩余牙槽... 背景:随着口腔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口腔种植技术逐渐成为替代传统义齿的主流选择。近年来,多种骨增量技术的成熟以及口腔数字化领域的不断发展,使种植适应证不断扩大,种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种植手术前使用锥形术CT对剩余牙槽嵴骨量进行准确测量并且个性化制定合适的种植方案,成为一部分临床医师的难题。目的:采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骨量进行测量分析,为优化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5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术CT影像,测量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及宽度,并将剩余牙槽嵴形态分为Ⅰ、Ⅱ、Ⅲ、Ⅳ4类(Ⅱ、Ⅲ、Ⅳ类剩余牙槽嵴为骨量不足),统计分析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高度、宽度、形态频数分布,不同性别患者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高度和牙槽嵴顶宽度的差异,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剩余牙槽嵴底宽度的相关性,年龄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高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平均为(12.14±2.96)mm,其中<12 mm者占43.41%(89/205),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牙槽嵴顶宽度平均为(6.80±1.65)mm,其中<6 mm者占26.34%(54/205);②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高度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宽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和剩余牙槽嵴底宽度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呈正相关(P<0.05),与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剩余牙槽嵴形态Ⅰ类占58.05%(119/205),Ⅱ类占9.27%(19/205),Ⅲ类占20.49%(42/205),Ⅳ类占12.19%(25/205),其中多数为Ⅲ类剩余牙槽嵴骨量不足,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剩余牙槽嵴类型个性化设计最佳的种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剩余牙槽嵴形态 锥形术CT 种植修复 引导骨再生术 牙槽骨劈开术 骨移植术 短种植体 计算机辅助种植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区舌侧凹陷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亮亮 张玉昕 +1 位作者 甘抗 朱娟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凹陷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研究,以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发生舌侧骨穿孔的风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07例成人患者的CBCT资料,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截面影像,根据下颌...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凹陷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研究,以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发生舌侧骨穿孔的风险。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07例成人患者的CBCT资料,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截面影像,根据下颌第一磨牙区牙槽嵴的形状将下颌第一磨牙区颌骨形态分为凸型(C型)、直型(P型)、凹型(U型);确定每组的发生率,通过选定的解剖标志测量舌侧凹陷的角度、深度,并分析其特征。结果:在107例患者中,下颌第一磨牙区舌侧凹陷(U型)发生率为29.0%,凹陷的平均角度为(57.77±8.68)°;凹陷的平均深度(LCD)为(2.77±0.80)mm;舌侧最凸点(P)到牙槽嵴顶(Vc)和下颌下缘(Vd)的平均垂直距离分别为(11.61±1.73)mm和(15.33±2.65)mm。结论:下颌磨牙区舌侧倒凹的存在为在该区域进行种植手术增加了潜在风险,本研究中下颌第一磨牙缺牙区舌侧倒凹的发生率为29.0%;CBCT影像可以准确描述下颌磨牙区域的解剖特征,为制定种植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舌侧凹陷 牙槽嵴形态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植牙
下载PDF
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预防剩余牙槽嵴吸收实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健 谢富强 +1 位作者 李平 董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植入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用于预防牙槽嵴吸收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壳聚糖组、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18只/组;制备复方骨形成... 目的:观察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植入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用于预防牙槽嵴吸收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壳聚糖组、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18只/组;制备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及单纯壳聚糖复合物,分别植入对应组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内;3组动物于3、6、9周每组每次处死6只,切取下颌骨,用软X线机配备Image-Pro Plus软件检查牙槽嵴相对高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测定骨密度值,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牙槽窝成骨。结果:3、6、9周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牙槽嵴相对剩余高度和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纯壳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周病理切片显示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牙槽窝成骨优于对照组及单纯壳聚糖组。结论: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可用来预防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骨形成蛋白 牙槽嵴 吸收
下载PDF
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膜植入牙槽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富强 孙健 +2 位作者 杨英军 董屿 李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以骨形成蛋白、固定化凝血酶、头孢哌酮钠为主药,水溶性壳聚糖为主要膜材,制备复方骨形成蛋白牙槽生物黏附膜,植入大鼠牙槽窝观察其对拔牙后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单纯壳聚糖组、对照组),在拔除大... 目的:以骨形成蛋白、固定化凝血酶、头孢哌酮钠为主药,水溶性壳聚糖为主要膜材,制备复方骨形成蛋白牙槽生物黏附膜,植入大鼠牙槽窝观察其对拔牙后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单纯壳聚糖组、对照组),在拔除大鼠下颌切牙后牙槽窝内即刻植入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膜、单纯壳聚糖及空白对照。3组动物于植入后3、6、9周时处死,切取下颌骨,用软X线机检查剩余牙槽嵴相对剩余高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测定骨密度值、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牙槽窝成骨情况。结果:植入后3、6、9周时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相对剩余高度和骨密度值均高于单纯壳聚糖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牙槽窝成骨情况优于单纯壳聚糖组及对照组。结论: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膜处方组成合理,是预防剩余牙槽骨吸收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骨形成蛋白 牙槽骨 植入
下载PDF
下颌全口义齿托咬合面不同加载点对托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坚 张非煜 +4 位作者 吴广辉 金文静 张伟 殷戬 王辉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下颌全口义齿托后牙区咬合面不同加载点及不同牙槽嵴丰满度对托位移的影响,初步探讨人工后牙偏颊侧位置排列的适合范围。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 目的:分析下颌全口义齿托后牙区咬合面不同加载点及不同牙槽嵴丰满度对托位移的影响,初步探讨人工后牙偏颊侧位置排列的适合范围。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托,以及标准牙槽嵴(S)、丰满牙槽嵴(U)和刃状牙槽嵴(V)等3种断面形态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托模型咬合面左侧第一前磨牙区(P),第一磨牙区(M1)和第二磨牙区(M2)分别设定始于牙槽嵴顶(PT,M1T和M2T)并向颊侧排列的加载点(PB1-9,M1B1-9,M2B1-9,同部位各加载点间距为0.5mm),共计30个加载点,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托的最大综合位移。结果:随着单侧加载点由牙槽嵴顶部向颊侧移动,各牙槽嵴条件下托的位移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因牙位而不同;在P加载时的托位移增幅较M1和M2的大;在M1和M2加载时,加载点在牙槽嵴顶至颊侧1.5mm范围内,各牙槽嵴条件下托位移的增幅都较小且相近,超出此范围,托位移增幅显著加大。结论:不同牙位偏牙槽嵴顶颊侧加载对全口义齿托位移影响的程度不同。在各牙槽嵴丰满度条件下,前磨牙区人工牙偏颊侧排列较磨牙区更易破坏义齿稳定性,而在磨牙区偏颊侧1.5mm范围内排列人工牙则对义齿稳定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牙槽嵴形态 位移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两侧非对称性下颌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坚 张非煜 +4 位作者 吴广辉 金文静 张伟 殷戬 吕亚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标准形态牙槽嵴黏膜,以及4种左右形态非对称的牙...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标准形态牙槽嵴黏膜,以及4种左右形态非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标准牙槽嵴(S),其次按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吸收至S的1/4高度为条件,分别形成右侧磨牙区吸收(Rm),右侧后牙区吸收(Rpm),右侧牙槽骨吸收(Rapm)及左侧前牙区和右侧牙槽骨吸收(LaRapm)的黏膜模型。在S条件下义齿左右两侧咬合面的双尖牙区P,第一磨牙区M1及第二磨牙区M2等6个部位分别设定位于牙槽嵴顶及其颊侧的2个加载位置,共计12个加载点,单侧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结果:M1加载时各牙槽嵴条件下的义齿最大位移较P和M2加载时的小。各部位加载时LaRapm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都较其他牙槽嵴条件下的大。左侧M2加载时的Rapm较Rm和Rpm的大,P加载及右侧M2加载时的Rm、Rpm、Rapm相近,且都大于S。结论:在单侧加载条件下,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前牙区高度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牙槽嵴形态 义齿稳定性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嵴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来 潘在兴 +2 位作者 陈光辉 郑永豫 林恒章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牙患者行颌面部螺旋CT平扫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及Dentascan软件成像,分别在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上对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值测量...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牙患者行颌面部螺旋CT平扫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及Dentascan软件成像,分别在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上对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宽度及骨密度值测量。结果:在多平面重建的CT图像上测量结果与Dentascan软件成像测量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准确地评估剩余牙槽嵴骨量及骨质情况,对上颌后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建 上颌后牙区 剩余牙槽嵴
下载PDF
载辛伐他汀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新型材料对拔牙创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莹莹 王蕊 +3 位作者 郭冲冲 宋光子 庞宇轩 吴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54-956,959,共4页
目的:探讨载辛伐他汀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CPC/PLGA)生物复合支架材料对拔牙创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载辛伐他汀/CPC/PLGA支架材料,对照... 目的:探讨载辛伐他汀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CPC/PLGA)生物复合支架材料对拔牙创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载辛伐他汀/CPC/PLGA支架材料,对照组植入CPC/PLGA空白支架材料。术后1、2、4、8、12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各5只,采用大体观察、软X线、组织学等方法定性、定量进行骨改建效果评价。结果:术后2、4、8、12周,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牙槽嵴相对宽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实验组成骨速度和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载辛伐他汀/CPC/PLGA可诱导拔牙窝内新骨的形成,且在成骨数量上优于单一的CPC/PLGA支架材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剩余牙槽嵴 骨修复
下载PDF
用于犬剩余牙槽嵴重建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祥永 张富强 +1 位作者 傅远飞 陈德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制作用于剩余牙槽嵴重建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构建犬下颌骨局部剩余牙槽嵴模型,3个月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树脂模型,在模型上用硅橡胶重建剩余牙槽嵴,得到模拟支架,翻制模拟... 目的:制作用于剩余牙槽嵴重建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构建犬下颌骨局部剩余牙槽嵴模型,3个月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树脂模型,在模型上用硅橡胶重建剩余牙槽嵴,得到模拟支架,翻制模拟支架的阴模。相同烧结条件下制备个性化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和5个测试试样,烧结后,观察多孔支架的精确性。测定试样孔隙率、吸水率、抗压强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晶相,扫描电镜下观测其孔隙结构。结果:制得与剩余牙槽嵴树脂模型形态吻合的个性化支架。试样孔隙率为74%,吸水率为48%,抗压强度为4MPa,主晶相为β-磷酸三钙,内部孔径150~400μm,孔隙连通径40μm。结论:应用快速成形技术结合传统工艺成功制备了与剩余牙槽嵴形态匹配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剩余牙槽嵴 快速成形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舌侧凹陷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10
作者 都佳寅 王宁 闫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6期18-20,27,共4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二磨牙舌侧区进行分析,研究舌侧凹陷程度在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位置的差异,以期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120例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数据,每... 目的:本研究采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二磨牙舌侧区进行分析,研究舌侧凹陷程度在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位置的差异,以期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120例患者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数据,每位患者下颌骨嵴顶宽度大于基底部宽度。按年龄分成3组,通过测量近远中平面选定的不同的解剖结构标志并分析结果。结果:左右测量值具有对称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槽骨上下宽度(Wc,Wb)和高度(VCB)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逐渐减小;男性的牙槽骨宽度和高度均大于女性(P<0.05);远中平面的上下骨宽度(Wc,Wb)要大于近中平面(P<0.05);随着越向远中方向,牙槽骨高度(VCB)逐渐变小(P<0.05);舌侧凹陷的角度(α)和舌侧骨凹陷的深度(LCD),远中测量平面要大于近中平面(P<0.05)。结论:在种植手术时,由于增龄性改变,要综合考虑舌侧区骨宽度、高度及角度等因素,尤其在女性患者及选择宽种植体时;在种植牙手术中,CB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口腔解剖结构信息,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规划种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舌侧凹陷 牙槽嵴形态 锥形束CT 增龄性改变 种植牙
下载PDF
软衬材料对下颌全口义齿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小陆 张雪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以下颌牙槽嵴模型为实验对象,建立起三个有限元分析模型:无软村模型、有软衬模型和无粘膜无软衬模型。分别以五种方式加载,对牙槽骨内的应力分布和基托位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软衬前后应力...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以下颌牙槽嵴模型为实验对象,建立起三个有限元分析模型:无软村模型、有软衬模型和无粘膜无软衬模型。分别以五种方式加载,对牙槽骨内的应力分布和基托位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软衬前后应力峰值无明显改变,假设无粘膜无轨衬时应力峰值很大,提示临床上软衬材料主要适应征是粘膜萎缩较薄的患者;②用软衬材料后基托位移增大;③软衬材料不能改变牙槽骨支持始力的主要部位,下颌牙槽嵴前牙区舌斜面和后牙区须、舌斜面为主要力支持区,牙槽嵴顶不是应力最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有限元 应力分析 软衬材料
原文传递
不同形态牙槽嵴义齿软衬后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小陆 张雪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53-154,165,共3页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 ,选择三种形态下颌牙槽嵴模型为实验对象 ,每种形态牙槽嵴分别建立无软衬和有软衬两个有限元分析模型 ,用五种方式加载 ,对牙槽骨表面的应力分布和基托位移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刃状牙槽嵴软衬后应力峰...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 ,选择三种形态下颌牙槽嵴模型为实验对象 ,每种形态牙槽嵴分别建立无软衬和有软衬两个有限元分析模型 ,用五种方式加载 ,对牙槽骨表面的应力分布和基托位移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刃状牙槽嵴软衬后应力峰值升高 (P<0 .0 1) ;低圆形牙槽嵴和丰满高圆形牙槽嵴软衬后应力峰值无明显变化 (P>0 .0 5 ) ;三种形态牙槽嵴模型软衬后基托位移均增大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衬材料 剩余牙槽嵴 全口义齿 有限元应力分析
原文传递
上颌第一磨牙区行上颌窦提升术前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云朋 张雪健 邓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与不缺失的上颌窦进行影像学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1月就诊患者的影像资料260例,共520侧上颌窦;分别观察上颌第一磨牙区窦嵴距、位于第一磨牙区上...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与不缺失的上颌窦进行影像学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1月就诊患者的影像资料260例,共520侧上颌窦;分别观察上颌第一磨牙区窦嵴距、位于第一磨牙区上颌窦外侧壁的上牙槽后动脉距牙槽嵴顶距离、血管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区缺牙组与不缺牙组窦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牙组与不缺牙组血管距牙槽嵴顶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区域血管检出率为84.23%。结论:应用CBCT可对患者缺牙部位进行测量,为局部骨量不足的种植术前设计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 上牙槽后动脉 窦嵴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