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不同降雨强度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张宝琦 王兵 +2 位作者 许欢欢 张慧妮 马金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4,共7页
[目的]明确不同降雨强度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估生物结皮的水土保持功能。[方法]以黄土高原典型藻结皮和苔藓结皮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60,90,120,150,200 mm/h雨强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 [目的]明确不同降雨强度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估生物结皮的水土保持功能。[方法]以黄土高原典型藻结皮和苔藓结皮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60,90,120,150,200 mm/h雨强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1)所有雨强下藻结皮和苔藓结皮坡面流流型均为层流,除200 mm/h雨强下苔藓结皮坡面流为急流外,所有雨强下藻结皮和苔藓结皮流态均为急流;(2)藻结皮在90,120,150,200 mm/h雨强下流速、径流量和径流系数分别是60 mm/h雨强的1.76~3.9,4.89~9.26,3.91~4.13倍,苔藓结皮则为1.34~2.56,5.86~13.81,2.46~4.26倍,流速和径流量均随雨强呈线性函数增加(R^(2)≥0.85,p<0.01),径流系数呈幂函数增加(R^(2)≥0.49,p<0.05);(3) 60,90,120,150,200 mm/h雨强下藻结皮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5~0.74,0.01~0.03,苔藓结皮则为0.82~3.02,0.03~0.06,阻力系数和曼宁系数均随雨强成指数函数降低(R^(2)≥0.47,p<0.05);(4)降雨强度与生物结皮种类均与坡面水动力参数显著相关。所有雨强下,藻结皮坡面流速显著高于苔藓结皮(11.77%~118.31%),而径流量、阻力系数和曼宁系数则低于苔藓结皮(1.41%~37.55%,53.32%~90.42%和38.08%~73.00%)。[结论]生物结皮对黄土高原坡面流水动力参数有较大影响,未来应加强生物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的研究。研究对于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坡面流水动力参数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可对精准侵蚀预报模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结皮 苔藓结皮 降雨雨强 水动力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齿状回环路中苔藓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丽 苏明钊 苏全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苔藓细胞(MC)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一种,它在海马齿状回(DG)细胞中的比例相当大。然而,关于其结构、功能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在癫痫发作期间,MC局部回路输入的变化会改变环路的兴奋性-抑制性稳态平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变化... 苔藓细胞(MC)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一种,它在海马齿状回(DG)细胞中的比例相当大。然而,关于其结构、功能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在癫痫发作期间,MC局部回路输入的变化会改变环路的兴奋性-抑制性稳态平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变化。存活的MC可对海马网络产生净抑制作用,从而对癫痫发作起到保护作用。此外,MC中c-fos蛋白的表达增加可以加强对新奇事物的记忆,并通过减少焦虑来提高认知能力。本文综述了MC在DG环路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回 苔藓细胞 癫痫 焦虑 认知
下载PDF
基于严重痫样发作行为的小鼠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构建
3
作者 童方超 蔡翊莹 +3 位作者 李远方 王强 丁晶 汪昕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12-723,共12页
目的探讨C57BL/6J亚系小鼠经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颞叶癫痫模型的方法,总结可用于预测造模成功的癫痫发作急性期行为学表现,为癫痫研究提供可行的造模方案。方法选择30只C57BL/6J亚系小鼠(主要研究对象)和40只C57BL/6N亚系小鼠(对照),... 目的探讨C57BL/6J亚系小鼠经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颞叶癫痫模型的方法,总结可用于预测造模成功的癫痫发作急性期行为学表现,为癫痫研究提供可行的造模方案。方法选择30只C57BL/6J亚系小鼠(主要研究对象)和40只C57BL/6N亚系小鼠(对照),通过单次腹腔注射匹罗卡品的方法诱导小鼠癫痫发作从而建立颞叶癫痫模型。两种亚系的小鼠各分为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300 mg/kg、330 mg/kg或360 mg/kg的匹罗卡品,观察并比较两种亚系小鼠的运动性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表现,并在造模后第7天开始连续监测小鼠的自发性癫痫发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s,SRS)行为。造模后28 d,处死小鼠并观察其海马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注射匹罗卡品后,C57BL/6N亚系小鼠表现出典型的运动性癫痫发作,而后进入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C57BL/6J小鼠较少观察到典型的运动性癫痫发作及后续的SE,而更多表现为单侧肢体抽搐后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的全身颤抖,本研究将此行为学表现定义为严重痫样发作(severe seizure,SS)。腹腔注射330 mg/kg和360 mg/kg匹罗卡品后,在癫痫急性期出现过SS的C57BL/6J小鼠,经过潜伏期后可出现SRS,C57BL/6J亚系小鼠造模后SRS的比例(70%)和经历过SE后出现SRS的C57BL/6N亚系小鼠(75%)相近。造模后28 d,C57BL/6J小鼠海马出现颞叶癫痫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苔藓纤维出芽和神经元丢失。结论C57BL/6J亚系小鼠经腹腔注射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模型时,造模成功的行为学标准可以是SE的发生,也可以是SS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模型 颞叶癫痫 匹罗卡品 C57BL/6J 苔藓纤维出芽 神经元丢失
下载PDF
Chao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mossy fiber sprouting, epileptic seizures, and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in pentylenetetrazol-kindled rats
4
作者 Shenggen Chen Chunhui Che Huapin Huang Changyun Liu Xiaoyun Zhuang Fang J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93-597,共5页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can alter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of epileptic patients prior to and during a seizure, leading to maintenance of a highly chaotic state,...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can alter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of epileptic patients prior to and during a seizure, leading to maintenance of a highly chaotic state, thereby inhibiting abnormal epileptic discharges, and eventually controlling epileptic seizure.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hao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on mossy fiber sprouting, epileptic seizures, and electrical discharges, and to summarize the most suitable intervention.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This randomized grouping,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Laboratory of Neurology, Un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in September 2007. MATERIALS: Fifty-five healthy, 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subjected to an epileptic model by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pentylenetetrazol. The YC-2 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or was provided by Chengdu Instrument Factory, China; the 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ystem (KT-88-2400) and 24-hour active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ystem were products of Contec Medical System Co., Ltd., China; pentylenetetrazol was purchased from Sigma, USA. METHODS: The present interventional method consisted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with an intensity of 500 μA, pulse width 0.05 ms, frequency 30 Hz, and a duration of 20 minutes for 14 successive days. Fifty-fiv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1) pre-stimulation (n = 10), pentylenetetrazol was administered and 30 minutes later, chao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as performed; (2) synchronous stimulation (n = 10), rats received pentylenetetrazol and chao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ncurrently; (3) post-administration stimulation (n = 10), after pentylenetetrazol administration, chao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cessation of a seizure; (4) sham-stimulation (n = 10), following pentylenetetrazol administration, an electrode was connected to the stimulator, bu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as not performed; (5) control (n = 10), pentylenetetrazol administration, but no electrode was implanted; (6) blank control (n = 50), administration of the same amount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and chao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Timm-stained granule change was scored. Simultaneously, electroencephal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acquire seizure counts and time course of epileptic discharge within 24 hours. RESULTS: Timm scores were lower in the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rats than in the non-stimulated rats (P 〈 0.01). Timm scores were lowest in the synchronous stimulation group. When the rats suffered from tonic clonic seizure,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primarily showed a persistent spike-slow wave and sharp wave. For the electrically stimulated rats, the mean values of seizure counts and time course of epileptic discharge during each hour were noticeab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non-stimulated rats. The synchronous stimulation group, however, had the lowest seizure counts and the shortest time course, followed by the pre-stimulation group, and lastly the post-administration stimulation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the groups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pre-stimulation group and the post-administration stimulation group, the latent period of grades Ⅰ and Ⅳ epileptic seizures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nd the time course of tonic clonic seizure, as well as total time cours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in the synchronous stimulation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Simul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pentylenetetrazol together with chaot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roduced the greatest inhibitory effects on epileptic seizures. This is possibly related to inhibition of abnormal mossy fiber spouting in the hippocam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TIC deep brain stimulation EPILEPSY mossy fiber subthalamic nucleus Timm staining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结皮土壤中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苗 付建红 +4 位作者 秦新政 王俊 阮文伟 崔凤真 聂慧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7-57,共11页
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土壤中分离筛选植物促生菌并阐明其促生特性,对于发掘和应用功能性微生物制剂,促进植被恢复和提升荒漠固沙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富集方法从苔藓生物结皮下0~20 cm土壤中分离可培养微生物。利用选择... 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苔藓结皮土壤中分离筛选植物促生菌并阐明其促生特性,对于发掘和应用功能性微生物制剂,促进植被恢复和提升荒漠固沙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富集方法从苔藓生物结皮下0~20 cm土壤中分离可培养微生物。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具溶磷、产铁载体、分泌吲哚乙酸(IAA)特性的菌株。采用钼锑抗比色法、CAS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产生铁载体的浓度、分泌IAA的含量,并对性能优良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共筛选出促生菌31株,其中溶磷菌31株,产铁载体菌13株,分泌IAA菌28株。菌株LB5WH溶解无机磷能力最强,溶磷量为302.24 mg/L;菌株LB15产铁载体能力最强,产生铁载体的浓度Su值(铁载体活性单位)为85.7%;菌株GA20分泌IAA活性最强,分泌量为15.46 mg/L。菌株LB5WH、LB15同时具有溶磷、产铁载体和分泌IAA活性,菌株GA20具有溶解有机磷、分泌IAA活性。菌株溶解无机磷能力要强于溶解有机磷能力,溶解无机磷菌株的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经鉴定,菌株LB5WH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菌株GA20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菌株LB15属于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这三株细菌的促生功能较多,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肥料的潜能。本研究为丰富荒漠区促生菌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苔藓结皮下土壤-微生物-植物互作的生态调控机制及荒漠植物促生菌的促生机理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生物结皮 溶磷菌 产铁载体菌 吲哚乙酸 促生特性
下载PDF
反复热性惊厥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8
6
作者 常杏芝 秦炯 +2 位作者 游石琼 李朝阳 吴希如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观察热性惊厥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与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的关系。方法 采用热水浴诱导惊厥模型 ,诱导生后 2 2dSD大鼠发生 15次热性惊厥。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惊厥后近期和远期 (3个月后 )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采用Timm染... 目的 观察热性惊厥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与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的关系。方法 采用热水浴诱导惊厥模型 ,诱导生后 2 2dSD大鼠发生 15次热性惊厥。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惊厥后近期和远期 (3个月后 )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采用Timm染色观察海马颗粒细胞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结果 热性惊厥组大鼠在惊厥后早期和 3个月后的寻找平台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imm染色显示惊厥 15次大鼠海马区有明显的苔藓纤维发芽现象 ,持续至 3个月后。结论 反复热性惊厥可造成学习记忆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热性惊厥 大鼠 学习记忆 影响 机制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模型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发发 郭婷辉 +3 位作者 陈金梅 马云峰 蔡小凤 姚凤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致癎模型点燃前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癫痫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TZ组(30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在点燃前后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致癎模型点燃前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癫痫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TZ组(30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在点燃前后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结果:PTZ组大鼠在行为学和脑电图尚未出现癎性改变之前就有苔藓纤维出芽,且随着点燃效应的逐步建立,苔藓纤维出芽逐渐增强。结论:苔藓纤维出芽可能对癫痫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苔藓纤维出芽 点燃
下载PDF
海人酸诱导癫痫大鼠齿状回神经肽Y能苔状纤维侧枝发芽 被引量:4
8
作者 隋鸿锦 宫瑾 +3 位作者 于胜波 伊焕发 李冬冬 张万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海马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海人酸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发芽。结果:首次证实在癫痫发作后7天时,在海马齿状回... 目的:探讨海马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海人酸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发芽。结果:首次证实在癫痫发作后7天时,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就已出现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增生。结论:这可能是对癫痫发作后齿状回门区神经肽Y能神经元缺失的一种代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苔状纤维 癫痫 神经肽Y能
下载PDF
皮质发育障碍模型鼠脑皮质形态学和致痫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勋泰 晏勇 +3 位作者 晏宁 王学峰 承欧梅 王晓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观察皮质发育障碍(DCDs)大鼠脑皮质形态学及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的情况,探讨其与癫痫发生的关系。方法:建立DCDs动物模型,观察其行为、EEG改变,采用HE染色、Nissl染色和Timm’s硫化银组织化学染色,肉眼和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皮质形态变化... 目的:观察皮质发育障碍(DCDs)大鼠脑皮质形态学及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的情况,探讨其与癫痫发生的关系。方法:建立DCDs动物模型,观察其行为、EEG改变,采用HE染色、Nissl染色和Timm’s硫化银组织化学染色,肉眼和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皮质形态变化,评估海马苔藓纤维发芽情况,各组数据取苔藓纤维发芽评分,采用非参数秩和Kruskal-Wallis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Nemenyi法。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和母鼠组大鼠无抽搐发作,F1代组少数自发性癫痫发作,大多表现活动增多、兴奋躁动、搔抓和“洗脸样活动”频繁。②大多数皮层电极EEG示小波幅节律为主,无典型的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综合波发放。③F1代鼠脑皮质结构紊乱,双侧海马CA3区均有苔藓纤维发芽(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脑结构未见异常。结论:脑皮质和海马的结构异常及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发芽可能是DCDs导致癫痫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发育障碍 模型 动物 苔藓纤维 海马
下载PDF
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国良 肖波 +3 位作者 谢光洁 章蓓 杨晓苏 陈丽丽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匹罗卡品致痫后大鼠行为、EEG及大脑组织学变化特征。方法 :SD大鼠匹罗卡品腹腔注射 ,诱发急性癫痫持续状态 (SE)后 ,观察慢性期自发性发作 ;描记EEG ;Neo 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出芽 ,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结果 :注... 目的 :研究匹罗卡品致痫后大鼠行为、EEG及大脑组织学变化特征。方法 :SD大鼠匹罗卡品腹腔注射 ,诱发急性癫痫持续状态 (SE)后 ,观察慢性期自发性发作 ;描记EEG ;Neo 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出芽 ,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结果 :注射匹罗卡品后 ,87%的动物呈现SE ,持续 6~ 2 4h后这一部分大鼠均出现慢性自发发作 ,组织学检查发现海马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 ,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结论 :匹罗卡品模型基本复制了人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匹罗卡品 苔藓纤维出芽 大鼠
下载PDF
热性惊厥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表达及苔藓纤维发芽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戬平 王帆 +2 位作者 李瑞林 黄绍平 郭亚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表达及苔藓纤维发芽(MFS)特征。方法21日龄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热性惊厥(FS)组、发热对照(FG)组及正常对照(NG)组,每组12只。采用热水浴法建立FS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imm′s染色方法对海马CA...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表达及苔藓纤维发芽(MFS)特征。方法21日龄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热性惊厥(FS)组、发热对照(FG)组及正常对照(NG)组,每组12只。采用热水浴法建立FS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imm′s染色方法对海马CA1、CA3区的c-Fos蛋白表达和MFS进行观察。结果FS组大鼠海马CA1区有c-Fos蛋白过度表达,FS组c-Fos蛋白面积百分比[(2.26±0.23)%]较FG组[(1.08±0.19)%]和NG组[(0.71±0.14)%]高,FS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48 P<0.01);FS、FG、NG组c-Fos蛋白平均灰度值依次为(139.43±3.64)(、159.26±3.66)、(170.88±3.58),3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2.31 P<0.01)。NG组海马CA3区未见MFS,FS、FG组的MFS评分依次为(4.30±0.80)、(1.45±0.68)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12.14 P<0.001),提示FS组海马CA3区出现显著的MFS;FS组大鼠惊厥2、6、10次后MFS的平均宽度及面积百分比依次为[(19.71±4.68)μm、(21.53±6.87)%]、[(28.57±5.19)μm、(38.22±7.15)%]及[(43.16±5.65)μm、(54.42±7.69)%],不同惊厥次数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F=22.47 P<0.01;χ2=18.77 P<0.01)。结论FS发作可引起大鼠海马CA1区c-Fos蛋白过度表达,并促使CA3区异常苔藓纤维发芽。FS可导致近期及远期海马结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发热性 c—Fos蛋白 苔藓纤维发芽 海马
下载PDF
La_2O_3对Mo_5Si_3/MoSi_2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思文 张厚安 刘心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Mo5Si3/MoSi2和La2O3/Mo5Si3/MoSi2复合材料,探讨了其烧结工艺。检测了其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运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La2O3对Mo5Si3/MoSi2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改性影响...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Mo5Si3/MoSi2和La2O3/Mo5Si3/MoSi2复合材料,探讨了其烧结工艺。检测了其密度、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运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La2O3对Mo5Si3/MoSi2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改性影响。结果表明,La2O3/Mo5Si3/MoSi2复合材料的合理烧结温度为1600℃,比MoSi2材料提高了100℃;稀土氧化物的加入细化了晶粒,且明显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其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韧化机制为细晶韧化、裂纹偏转、裂纹分支和微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基复合材料 烧结工艺 强韧化 MosSi3 稀土
下载PDF
慢性颞叶癫痫模型鼠海马结构形态学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国强 刘仕勇 +1 位作者 周政 陈军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在建立红藻氨酸(KA)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其发展过程中海马结构形态学的变化,探讨该模型的病理机制和致痫机制。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侧脑室内微量注射KA于SD大鼠制作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通过动态监测该模型的行为... 目的在建立红藻氨酸(KA)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其发展过程中海马结构形态学的变化,探讨该模型的病理机制和致痫机制。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侧脑室内微量注射KA于SD大鼠制作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通过动态监测该模型的行为学进行分期,在不同时期取海马结构的标本,行HE染色、Timm’s染色、TUNEL染色和NSE标记,观察模型发展各阶段海马结构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该模型组织学改变为神经元的减少和胶质细胞的增生;细胞计数可见海马结构神经元死亡主要发生于急性期,以海马CA3、CA4区最为显著,海马其他各区较轻,齿状回无明显神经元缺失;TUNEL染色显示海马结构的细胞死亡存在凋亡机制;Timm’s染色显示从静止期开始出现MF发芽并进行性增加;NSE和BrdU双标发现齿状回区新生的神经元明显增加。结论红藻氨酸所至慢性颞叶癫痫模型鼠海马结构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是海马CA3、CA4区的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的增生及凋亡细胞增多,齿状回区新生神经元的增加和苔藓状纤维的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 红藻氨酸 苔藓状纤维发芽
下载PDF
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海马苔藓状纤维发芽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世刚 罗强 吴希如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研究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模型——P77PMC大鼠在反复惊厥过程中海马的可塑性变化 ,探讨此模型的癫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Timm硫化银染色法分析P77PMC大鼠在反复听源性惊厥不足10次以及惊厥 2 0次、30次和 5 0次时... 目的 :研究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模型——P77PMC大鼠在反复惊厥过程中海马的可塑性变化 ,探讨此模型的癫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Timm硫化银染色法分析P77PMC大鼠在反复听源性惊厥不足10次以及惊厥 2 0次、30次和 5 0次时海马苔藓状纤维 (mossyfiber ,MF)发芽现象。 结果 :在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次数少于 30次的P77PMC大鼠以及对照的Wistar大鼠海马内均未见到MF发芽表现 ;而在经历 5 0次Ⅳ~Ⅴ级听源性惊厥发作的一组P77PMC大鼠海马内观察到了MF发芽的现象 ,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内见到Timm染色呈棕黑色颗粒异常分布的MF末梢。结论 :不仅边缘脑性惊厥可导致海马MF发芽 ,而且在遗传性听源性惊厥这种脑干起源但迅速泛化为全身性惊厥发作的癫动物模型也有海马内MF突触重组的表现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在经历足够多次的惊厥发作后可发生海马MF发芽 ,即单纯惊厥的反复发作就可导致海马内MF发生突触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癫痫 易感 海马苔藓状纤维发芽 病理学
下载PDF
N-cadherin在颞叶癫痫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华 黄远桂 +2 位作者 陈云春 温晓妮 王津存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性钙粘附分子(N-cadherin)在癫痫状态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方法取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发作期的大鼠脑片,用Timm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苔藓纤维出芽和N-cadherin... 目的探讨神经性钙粘附分子(N-cadherin)在癫痫状态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方法取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发作期的大鼠脑片,用Timm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苔藓纤维出芽和N-cadherin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癫痫状态后第2周和第4周的实验组大鼠可见到苔藓纤维出芽,穿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到达内分子层,并在此形成一条致密的层状带(Timm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在第2周和第4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可以看到强染色,并形成一条致密带,与Timm染色时观察到的条带一致。结论癫痫状态后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N-cadherin的表达上调,N-cadherin可能参与了癫痫后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DHERIN 颞叶癫痫 苔藓纤维出芽 突触重组
下载PDF
皮质发育不良模型鼠脑病理特征及其致痫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勋泰 晏勇 +1 位作者 王学峰 晏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建立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模型,观察行为、脑电及大脑病理特征,探讨病理与致痫机制的关系。方法建立60Coγ-射线辐照诱导CD动物模型,视频监测;脑电;HE、Nissl、Timm's硫化银和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电境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ABC... 目的建立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模型,观察行为、脑电及大脑病理特征,探讨病理与致痫机制的关系。方法建立60Coγ-射线辐照诱导CD动物模型,视频监测;脑电;HE、Nissl、Timm's硫化银和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电境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DAB显色。结果模型鼠少数自发性癫痫发作。额叶皮质及海马EEG示频繁自发的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发放。病理主要表现为皮质和海马结构异常及细胞结构异常,双侧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发芽,海马CA1区结节中有致密浓染的凋亡细胞核。电境示CD鼠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结节锥体神经元内线粒体异常、内质网扩张等。GABAARα1阳性细胞在Fr、HL、Par1、Par2、CA1、CA2、CA3区减少(P<0.05)。结论γ-射线诱导的皮质发育不良大鼠模型是模拟人类神经元异位、室周结节性异位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发育不良 癫痫 γ-射线 苔藓纤维 海马 电镜 GABAARal
下载PDF
匹罗卡品诱导颞叶癫痫大鼠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建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国良 张宁 +3 位作者 李静 朱丹彤 吴志国 肖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 :探讨匹罗卡品致痫鼠大脑海马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突触重建及其与颞叶癫痫发生的关系。方法 :急性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颞叶癫痫形成后 ,采用Neo Timm银染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建 ,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苔藓纤维出芽标志物... 目的 :探讨匹罗卡品致痫鼠大脑海马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突触重建及其与颞叶癫痫发生的关系。方法 :急性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颞叶癫痫形成后 ,采用Neo Timm银染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建 ,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苔藓纤维出芽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 (GAP 4 3)mRNA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突触重建标志物突触体素 (P38)的动态变化。结果 :癫痫持续状态后 6~ 1 2h ,海马齿状颗粒细胞GAP 4 3mRNA表达显著增高 ;从第 7d开始 ,P38免疫反应性在齿状回内分子层呈进行性增加 ,与Neo Timm显示的异常苔藓纤维出芽一致 ,而此时颗粒细胞GAP 4 3mRNA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匹罗卡品癫痫发作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纤维出芽 突触重建 匹罗卡品 颞叶癫痫 齿状回 GAP-43 银染 颗粒细胞 RNA
下载PDF
锂-匹罗卡品致颞叶癫痫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苔藓纤维出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莉 徐利军 +2 位作者 池志宏 于丹 王占友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58-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小鼠颞叶癫痫(EP)模型方法及其行为学改变与苔藓纤维出芽的关系。方法小鼠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颞叶EP模型,应用ZnSe金属自显影技术(AMG)检测3d、7d、15d、30d及60d的苔藓纤维出芽情况。结果锂-匹罗...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小鼠颞叶癫痫(EP)模型方法及其行为学改变与苔藓纤维出芽的关系。方法小鼠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颞叶EP模型,应用ZnSe金属自显影技术(AMG)检测3d、7d、15d、30d及60d的苔藓纤维出芽情况。结果锂-匹罗卡品注射后,约40%的小鼠呈现癫痫持续状态,并出现慢性自发发作。形态学检查发现海马齿状回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苔藓纤维出芽逐渐增多。结论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小鼠模型是一种理想的颞叶EP动物模型,苔藓纤维出芽可作为判断SE模型是否成功的形态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罗卡品 颞叶癫痫 苔藓纤维出芽
下载PDF
成年大鼠缺氧性脑损伤后亚临床痫性发作及海马苔藓纤维出芽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秀 吴万福 +2 位作者 胡长林 蔡文琴 杨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性脑损伤后亚临床痫性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充以8%氧氮混合气体缺氧后,监测大鼠脑电活动,检测海马组织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的变化。结果大鼠缺氧损伤后痫样放电的发生率为19.6... 目的探讨缺氧性脑损伤后亚临床痫性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充以8%氧氮混合气体缺氧后,监测大鼠脑电活动,检测海马组织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的变化。结果大鼠缺氧损伤后痫样放电的发生率为19.67%,亚临床痫性发作组缺氧后7d海马CA3区下锥体细胞层棕黑色颗粒逐渐增多:14d呈束状、斑片状颗粒沉积;28d呈现明显颗粒沉积条带,亚临床痫性发作组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出芽评分明显高于非亚临床痫性发作组和对照组,而3组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成年大鼠缺氧性脑损害后可出现痫样放电并在海马CA3区形成苔藓纤维出芽,而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出芽可能与缺氧性脑损伤后痫性发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脑损伤 痫性发作 苔藓纤维出芽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过程中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遂强 杨嘉君 +2 位作者 杜鹏 王开颜 阮旭中 《中国康复》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戊四氮 (PTZ)诱导点燃过程中大鼠海马细胞形态的可塑性与慢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4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 (PTZ 3 5mg/kg腹腔注射 ,每天 1次 )和干预组 (苯巴比妥 3 0mg/kg及PTZ 3 5mg/kg腹腔注射 ,每天 1次 ... 目的 :探讨戊四氮 (PTZ)诱导点燃过程中大鼠海马细胞形态的可塑性与慢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4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 (PTZ 3 5mg/kg腹腔注射 ,每天 1次 )和干预组 (苯巴比妥 3 0mg/kg及PTZ 3 5mg/kg腹腔注射 ,每天 1次 ) ,诱导大鼠点燃过程中采用Timm银染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区苔藓纤维出芽。并分析 3组间苔藓纤维出芽的差异。结果 :药物组大鼠注射PTZ后 ,行为学未出现惊厥 ,脑电图未出现癫痫性放电的点燃前潜伏期内 ,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透明层出现异常苔藓纤维出芽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干预组对应时间点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苔藓纤维出芽 海马细胞形态的可塑性是PTZ点燃大鼠慢性癫痫形成的重要机制 ,苯巴比妥可能通过抑制苔藓纤维出芽 ,预防癫痫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 苔藓纤维 可塑性 癫痫发生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