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ustered Pain Procedures in Skin-to-Skin Contact (SSC) Position for Full Term Newborns
1
作者 Raouth R. Kostandy Susan M. Ludington-Hoe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7年第1期38-47,共10页
As a part of their routine care, full term newborns face many painful procedures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and during the first couple days of life. Skin-to-Skin Contact (SSC) has been recommended as a non-pharmacologic... As a part of their routine care, full term newborns face many painful procedures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and during the first couple days of life. Skin-to-Skin Contact (SSC) has been recommended as a non-pharmacological pain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newborns. However, the use of SSC in labor and delivery rooms as well as in postnatal units and nurseries is limited due to the discomfort that the nurses and phlebotomists themselves experience during positioning the newborns and themselves to complete these routine procedur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 step-by-step procedure that was developed and used 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o manage newborns pain during clustered pain procedures. The procedure worked well and no complaints of discomfort were reported by the nurses during th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 Tern NEWBORNS Clustered PAINFUL PROCEDURES skin-TO-skin contact (SSC)
下载PDF
Review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Scratching the surface 被引量:3
2
作者 Gil S Weintraub Isabella Nga Lai Christina N Kim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5年第2期95-102,共8页
Contact dermatitis-including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n and results in over four million lost work days per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ACD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a type IV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 Contact dermatitis-including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n and results in over four million lost work days per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ACD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a type IV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and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burden on the health system, economy, and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Thorough history taking, clinical examination, histologic evaluation, and patch testing are keys to diagnosing contact dermatitis. Patch testing, especially with comprehensive and customized panels based on the patient's exposure history, is particularly useful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allergens inthe case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 managemen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direct medical intervention, patient education, and appropriate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to prevent exposure to offending allergens in the home or workplace. Continuing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ACD has led to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processes, new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improved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ACD-aiming to connect recent investigational data with the current clinical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pathophysiology, diagnostic techniqu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OCCUPATIONAL DERMATITIS skin SENSITIZATION contact allergens Patch testing
下载PD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tratum corneum for drug delivery and skin care by microplasma discharge treat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J KRISTOF T AOSHIMA +1 位作者 M BLAJAN K SHIMIZ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Human skin is the largest organ and also the main barrier that prevents foreign substances from entering the body.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skin are relevant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nd cosmetics.Yucatan mic... Human skin is the largest organ and also the main barrier that prevents foreign substances from entering the body.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skin are relevant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nd cosmetics.Yucatan micropig skin is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human skin.A microplasma electrode is used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he skin epidermal layer of the Yucatan micropig.Microplasm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has a thin dielectric as a barrier (~50 μm) and a frequency of 25 kHz.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epidermal lay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ntact angle of the water drople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ases such as air,nitrogen,oxygen,helium or argon were compared.The change of the contact angle is temporal and it is returned to its initial state after several hours.Among the gases used for plasma ignition,oxygen and argon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for skin treatment.The distance of the skin from the electrode and the treatment time played a crucial roles in the increasing water contact angle.Changes of surface atomic concentr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fter microplasma treatment,the oxygen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t the skin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SMA contact ANGLE skin STRATUM corneum XPS
下载PDF
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to Diagnose the Baumann Skin Type in All Ethnicities and in Various Geographic Locations
4
作者 Leslie Baumann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The Baumann Skin Typing System diagnoses patients as having one of 16 skin types based on their answers to a validated questionnaire [i] known as the Baumann Skin Type Indicator [ii]. The BSTI questionnaire has been t... The Baumann Skin Typing System diagnoses patients as having one of 16 skin types based on their answers to a validated questionnaire [i] known as the Baumann Skin Type Indicator [ii]. The BSTI questionnaire has been tested over the last decade on over 200,000 people of various ages and ethniciti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52,862 patients to compare skin type prevalence between those who presented to doctor’s offices and those who took the quiz without supervision online. The most common skin types varied only slightly between patients that took the quiz online and those that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in their doctor’s offic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revalence of skin types seen in the doctor’s office i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at supervision is not necessary to get an accurate result on the BSTI. [iii] In addition, comparison of data gathered in China, Korea, and the US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kin type prevalence between Asian and Caucasian skin types. [iv]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BSTI is valid for English speaking patients online, and in doctors’ offices in the US, China and Ko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Type Regimen COSMECEUTICAL skin Care Oily Dry Sensitive Pigmented Wrinkled Photoaged MELASMA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Acne ROSACEA contact Dermatitis Antioxidants Retinoids Baumann skin Type BSTI skin IQ skin Type Solutions Systems-Based Approach Standardized Methodology Validated VALIDATION Scientific Ethnicity Asian Hispanic Caucasian QUESTIONNAIRE Diagnostic DIAGNOSE Prescribe Educate Outcomes Compliance
下载PDF
自适应皮肤像素选择的非接触式心率估计研究
5
作者 刘涛 李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0,70,共6页
为了实现基于IPPG(Image Photoplethysmography)技术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式心率的测量,针对视频采集图像时,光照射皮肤所产生的色调、饱和度等差异造成的影响,提出自适应HSV阈值设置的皮肤像素选择算法sA-HSV(Self-Adaptive HSV)。摄像头... 为了实现基于IPPG(Image Photoplethysmography)技术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式心率的测量,针对视频采集图像时,光照射皮肤所产生的色调、饱和度等差异造成的影响,提出自适应HSV阈值设置的皮肤像素选择算法sA-HSV(Self-Adaptive HSV)。摄像头采集整个面部区域,通过sA-HSV算法设定阈值筛选皮肤像素作为特征区域,像素点绿色通道的均值作为原始信号,加入滤波算法得到最终信号,使用傅里叶变换估计心率。仿真结果同真实仪器测量结果相比,自采集数据在LED灯光下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29 bpm,均方根误差小于3.67 bpm,自然光场景下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7 bpm,均方根误差小于2.39 bpm,公开数据集VIPL-HR下,平均绝对误差为2.57 bpm,均方根误差为3.25 bpm,该算法更适合于光照环境下的非接触式心率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PG 非接触式 自适应HSV 皮肤像素选择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调查
6
作者 徐晨怡 陈卉 +6 位作者 钟吉元 丁晓艳 杨蕊 徐向超 张灿有 成君 李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382,共8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江苏省宝应县和张家港市、湖北省宜都市、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5个县(区)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江苏省宝应县和张家港市、湖北省宜都市、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5个县(区)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调查人口学特征,并通过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其指示病例的基本信息和诊断信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477例指示病例共有686名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TST检测总体接受率为92.27%(633/686),各县(区)之间的接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81,P<0.001),以宝应县为最高(100.00%,35/35)。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总体感染率为14.85%(94/633,95%CI:11.85%~17.85%),强阳性率为5.06%(32/633),各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800,P<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岁年龄组[23.47%(23/98);95%CI:13.88%~33.06%]、就读于高中及以上学校[26.09%(18/69);95%CI:14.04%~38.14%]、住在宜都市[33.33%(28/84);95%CI:20.99%~45.68%]、指示病例诊断延迟[18.37%(52/283);95%CI:13.38%~23.37%]的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指示病例诊断延迟的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是指示病例无诊断延迟者的1.586倍(95%CI:1.016~2.476)。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指示病例诊断延迟的家庭内学生密切接触者,应及时开展筛查并采取后续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学生 接触者追踪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2023版昆士兰促进母乳喂养临床指南的要点解读
7
作者 白茹雪 程逸帆 +2 位作者 单思雨 赵鑫淼 夏春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5-59,共5页
2023年版《昆士兰母乳喂养临床指南》从产前、产时和产后3个时期对医护人员开展母乳喂养护理提供最新实践依据。其中,在母乳喂养有效沟通、产前评估阻碍母乳喂养的高危因素、剖宫产产时皮肤接触、产后补充喂养的评估实践及安抚奶嘴使用... 2023年版《昆士兰母乳喂养临床指南》从产前、产时和产后3个时期对医护人员开展母乳喂养护理提供最新实践依据。其中,在母乳喂养有效沟通、产前评估阻碍母乳喂养的高危因素、剖宫产产时皮肤接触、产后补充喂养的评估实践及安抚奶嘴使用5个方面提出新的规范,要求最大程度尊重孕产妇个人选择,增强孕产妇母乳喂养意愿,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临床实践 指南 解读 皮肤接触 补充喂养 母婴同室 按需喂养
下载PDF
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皮肤接触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8
作者 锁洁 彭巧玲 吴宁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对初产妇给予自我效能理论(SET)的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皮肤接触,分析其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将某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n=41,早期皮肤接触)和观察组(n=41,基于SET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早期... 目的:对初产妇给予自我效能理论(SET)的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皮肤接触,分析其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将某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n=41,早期皮肤接触)和观察组(n=41,基于SET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早期皮肤接触);对比两组初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产后72h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S、SDS均低于对照组(t=-6.504,-4.858;P<0.05)。观察组产后72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t=5.635,P<0.05),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t=-2.171,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喂养姿势、挤奶技巧、母乳喂养好处、婴儿含接乳头姿势得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5.387,5.688,6.195,6.181;P<0.05)。产后第3天,两组母乳喂养率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70,P<0.05)。干预后,两组BSES量表中内心活动、技能及B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5.609,4.664,7.076;P<0.05)。结论:对初产妇给予SET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降低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理论 心理干预 早期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9
作者 刘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负面情绪、母乳喂养情况、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评估工具、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测量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64.29%,高于对照组的40.48%,产后24、48 h宫底下降高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改善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促进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激励式健康教育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负面情绪 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的皮肤接触损伤和直接饲喂对胃损伤研究
10
作者 宣丽 权志中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9-106,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蛋白酶对皮肤的接触损伤和直接饲喂对胃的损伤,以豚鼠为动物模型,碱性蛋白酶按0.02、0.05、0.10、0.20 g/mL连续接触豚鼠皮肤7 d,按0、1、2、5 g/100 g连续拌料饲喂健康豚鼠3 d,观察碱性蛋白酶对皮肤和胃的损伤情况。...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蛋白酶对皮肤的接触损伤和直接饲喂对胃的损伤,以豚鼠为动物模型,碱性蛋白酶按0.02、0.05、0.10、0.20 g/mL连续接触豚鼠皮肤7 d,按0、1、2、5 g/100 g连续拌料饲喂健康豚鼠3 d,观察碱性蛋白酶对皮肤和胃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1)碱性蛋白酶连续接触皮肤3 d,不同浓度组均造成较为明显的皮肤损伤和结痂,损伤面积(>40%)差异不显著;当接触天数增加到7 d时,0.10、0.20 g/mL浓度组造成的损伤面积(>90%)显著高于0.02、0.05 g/mL浓度组(=79%)。(2)0.02、0.10、0.20 g/mL碱性蛋白酶酶液连续接触皮肤2 d,皮肤损伤评分即显著增加;当接触到7 d时,各浓度组评分均>3,达到严重溃烂的程度。(3)用碱性蛋白酶喂食健康豚鼠3 d,当添加量为1 g/100 g时,豚鼠胃表观出现损伤,但没有死亡;当添加量为2 g/100 g时,豚鼠胃壁明显变薄,皱襞减少,死亡率为25%;当添加量为5 g/100 g时,豚鼠的胃壁变得极薄,死亡率达到75%。结果表明:0.02~0.20 g/mL碱性蛋白酶酶液连续接触皮肤7 d,即可造成皮肤的严重损伤;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碱性蛋白酶可造成胃的表观损伤,当添加量>2 g/100 g时可造成动物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致敏性 皮肤接触损伤 胃损伤 安全饲喂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高峰 陈京立 周彩峰 《护理管理杂志》 2010年第12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50例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即...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50例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4 h测量腋窝温度;对两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和42 d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皮肤接触1 h、2 h、4 h,干预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新生儿体温,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母婴皮肤接触 体温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艳 郭敏 李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h的母婴皮肤接触,...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h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观察总结。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1h内及第5到6h间的啼哭人数、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行为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改善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及第5到6h间的行为状态,减少啼哭的次数及时间,使其睡眠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 早期 皮肤接触 行为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即刻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冯晓燕 杨晓畅 +2 位作者 徐红兵 罗业涛 杜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即刻母婴皮肤接触(Skin-to-SkinContact,SSC)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按照即刻母婴SSC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流程,选取100对择期剖宫产的母婴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实施即刻母婴SSC...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即刻母婴皮肤接触(Skin-to-SkinContact,SSC)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按照即刻母婴SSC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流程,选取100对择期剖宫产的母婴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实施即刻母婴SSC,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评估量表(Infant BreastfeedingAssessmentTool,IBFAT)评分、产妇泌乳启动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IBFAT评分中哺乳意愿维度、扎根能力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即刻母婴SSC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中 即刻 皮肤接触 母乳喂养
下载PDF
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侯燕文 黄蓉 +1 位作者 李艳 庄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约20-30min,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喂养方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为(17.06±8.66)min,长于对照组的(12.11±9.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观察组产妇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下载PDF
不同皮肤接触时间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军 程欢 +4 位作者 翟立红 廉颖 张小松 王雪茵 杨慧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单胎足月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四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干预1、2、3组按照母婴皮肤接触的流程分别实施即刻皮肤接触30 min、60 min、...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单胎足月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四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干预1、2、3组按照母婴皮肤接触的流程分别实施即刻皮肤接触30 min、60 min、90 min。比较四组新生儿第1次出现觅食征象时间、第1次含接乳头时间、第1次吸吮乳头时间以及早开奶成功率。结果干预1、2、3组新生儿第1次出现觅食征象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2组、3组新生儿第1次含接乳头的时间、第1次吸吮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早开奶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8)。结论母婴皮肤接触持续60 min、90 min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建立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母婴皮肤接触 持续时间 母乳喂养 觅食征象 吸吮 早开奶
下载PDF
四种常用假肢材料与人体皮肤摩擦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孔梅 李炜 +2 位作者 李海丽 刘夕东 周仲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7-1111,1125,共6页
研究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四种假肢接受腔及内衬套材料与皮肤的摩擦学特性,试验部位分别选择在小腿截肢残疾患者的残肢及正常人小腿胫骨脊外侧进行。试验前对皮肤和材料的表面形貌、材料亲水性进行了测试。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法向载荷P为0... 研究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四种假肢接受腔及内衬套材料与皮肤的摩擦学特性,试验部位分别选择在小腿截肢残疾患者的残肢及正常人小腿胫骨脊外侧进行。试验前对皮肤和材料的表面形貌、材料亲水性进行了测试。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法向载荷P为0.3N和0.7N下,由于硅橡胶具有特殊性质(含有硅油),与皮肤摩擦系数明显大于其他材料,并且在残疾人和正常人皮肤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三种材料均符合"材料表面越憎水、与皮肤的摩擦系数越低"的规律。法向载荷P为8N下,残疾人和正常人皮肤与各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摩擦 假肢材料 接触角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沙沙 陈红梅 +3 位作者 董喆 周亚丽 尹何南 袁春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38-145,共8页
目的:采用不同酿造工艺技术对‘关口’葡萄进行干白葡萄酒的酿造,揭示不同果皮浸渍工艺对‘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影响,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关口’葡萄的深加工可能性。方法:分别对‘关口’葡萄进行发酵前的果皮浸渍(fermentation bef... 目的:采用不同酿造工艺技术对‘关口’葡萄进行干白葡萄酒的酿造,揭示不同果皮浸渍工艺对‘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影响,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关口’葡萄的深加工可能性。方法:分别对‘关口’葡萄进行发酵前的果皮浸渍(fermentation before skin contact,FbSC)、带皮发酵(fermentation on skins,FoS),以澄清汁发酵作对照处理,测定各处理所得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FbSC和FoS工艺所得葡萄酒的pH值均增加,可滴定酸质量浓度均降低;对于采用FoS工艺所得的葡萄酒,其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单体酚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采用FbSC工艺所得的葡萄酒和对照组的葡萄酒(P<0.05),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则显著低于FbSC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采用FbSC和FoS工艺所得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中的酸类和酯类物质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醇类和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显著增大(P<0.05)。另外,经过FbSC与FoS处理后,‘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香气由以果香等香气为主转化为以果干、蜂蜜及成熟水果类香气为主;并且在澄清度、颜色、香气质量、口感纯正度、口感浓度、口感持久性、口感质量、整体平衡性等方面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果皮浸渍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皮浸渍 香气成分 '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 酚类物质
下载PDF
大面积堆载作用下饱和土中的桩基工作性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恺敏 王建华 +1 位作者 陈锦剑 侯永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30-2133,2141,共5页
软粘土地基在大面积堆载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沉降,并影响区域内桩基和邻近桩基的正常工作.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大面积堆载作用下负摩擦桩的受力与变形性状,并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不同接触面对桩土沉降差、侧移以及桩身轴力的影响.现场试... 软粘土地基在大面积堆载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沉降,并影响区域内桩基和邻近桩基的正常工作.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大面积堆载作用下负摩擦桩的受力与变形性状,并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不同接触面对桩土沉降差、侧移以及桩身轴力的影响.现场试验的数值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到大面积堆载作用下土体沉降、桩身轴力和弯矩的变化规律,为计算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堆载 负摩擦 接触面 孔压 有限元
下载PDF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0~6个月婴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丹凤 蒋运兰 +6 位作者 罗晓菊 邓毅梅 陈晓琴 邓良岑 曾洋洋 蒋川 周香德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1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评估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新生儿体重增加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20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03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予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护理,对照组予传统新生儿... 目的评估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新生儿体重增加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20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03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予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护理,对照组予传统新生儿常规护理;收集新生儿出生、出院时和出院后30d及3、6个月的体重;记录第一次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及第一次吸吮持续时间。结果两组婴儿出生时、出院当天及6个月时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d和3个月时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出生后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及第一次吸吮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增加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可促进婴儿体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体重 母婴皮肤接触
下载PDF
弹簧触指的稳态温升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纽春萍 强若辰 +3 位作者 荣命哲 王振 王小华 金光耀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4,共7页
高压断路器触指部位的仿真是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各类高压电器的触指部位在稳态工作状态下往往是最高温升点,却因结构复杂而难以实现准确仿真分析。笔者以弹簧触指为核心部件,外加其他必要结构所构成的弹簧触指导电回路为对象,通过对... 高压断路器触指部位的仿真是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各类高压电器的触指部位在稳态工作状态下往往是最高温升点,却因结构复杂而难以实现准确仿真分析。笔者以弹簧触指为核心部件,外加其他必要结构所构成的弹簧触指导电回路为对象,通过对发热、传热二者作用规律的合理分析和建模,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弹簧触指温升的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所提出的方法,笔者对弹簧触指样品进行了交、直流各4组稳态温升仿真,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对高压电器设计及其他复杂触头结构的温度场仿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触指 接触电阻 接触面积耦合法 温度场仿真 集肤效应 对流传热 辐射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