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Fossil Insects within Their Ecosystems
1
作者 WANG Chen SHIH Chungkun REN 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71-772,共2页
Objective This work is designed effect and produ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visual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fossil insects by using various three- dimensional software and exploring helpful method... Objective This work is designed effect and produ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visual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fossil insects by using various three- dimensional software and exploring helpful methodologies and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Fossil Insects within Their Ecosystems MAYA
下载PDF
Virtual three dimensions reconstruction and isoline analysis of human marks on the surface of animal fossils 被引量:1
2
作者 WU XianZhu WANG YunFu +1 位作者 PEI ShuWen WU XiuJi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1564-1569,共6页
Animal fossils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hunting-selection, cook proces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bits can be partly inferred from... Animal fossils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hunting-selection, cook proces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bits can be partly inferred from the variety of fauna, fragmentation of the bones, and the human marks on bones' sur-faces. So far, researches about marks on fossils are few in China, and are mainly observed directly by eyes. Light Microscope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 are also applied to the observation abroad. These methods could provide us a lot of information, but are mainly confined to 2 dimension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human marks on the surface of animal fossils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re-construction and isoline analysis, which enable us observe and measure in 3 dimensions. This method gives us a lot of information as follows: the formation of the marks, the tools that produced the marks, the cutting edge, movement and micro-abrasion of the tools. Through study of human marks on the surface of animal fossils unearthed from Bailongdong Cave in Yunxi, Hubei Province, we have go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s, and further deepen cognition of the cutting edge, cutting orientation, cut-ting sequence, as well as micro-abrasion of tool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se marks. This is the first to use virtual three dimensions reconstruction in studying the human marks on the surface of animal fossil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动物化石 等值线分析 三维重建 表面 虚拟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工具磨损
原文传递
The reconstruction of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 in Chin 被引量:5
3
作者 FENG Jinliang & GUI Zhijiu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Institute of Geography,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5期434-440,共7页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of relative subjects, the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 has been discussed by the authors from the point of geomorphologic view. The discussion contents i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rese... On the basis of results of relative subjects, the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 has been discussed by the authors from the point of geomorphologic view. The discussion contents i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research methods, paleotopography (gradient and altitude) and other problems about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 The recogn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 mainly rely on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i) the character of erosion unconformity surface; (ii) the paleo-weathering crust and residual deposits; (iii) the paleo-karst and filled deposit in the paleo-karst under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and (iv) the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 of sediment above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the authors recognized and reconstructed two stages of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 on Pa-leo-land of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aleo-land. These two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s formed from Middle Ordovician to Lower Carboniferous and 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 planation surfac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pa-leotopography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相空间重构与改进SMA优化SVR的网络流量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洁 韩子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96-2804,共9页
为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精度,提出结合相空间重构与改进黏菌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模型。为解决黏菌算法收敛慢、易得局部最优的不足,引入3种形态对立学习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提高种群多样性;利用非线性反馈因子更新机制,均衡全局搜索与局部... 为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精度,提出结合相空间重构与改进黏菌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模型。为解决黏菌算法收敛慢、易得局部最优的不足,引入3种形态对立学习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提高种群多样性;利用非线性反馈因子更新机制,均衡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设计柯西-高斯混合变异对最优解变异,扩展搜索空间,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利用改进黏菌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优化调参,有效解决超参初值敏感缺陷,提高学习精度和收敛速度,以此构建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预测误差更小,能够实现高精度和实时性预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预测 黏菌算法 支持向量机 对立学习 混合变异 相空间重构 预测误差
下载PDF
PBDB数据库在古地理重建中的重要应用进展
5
作者 王晓楠 任强 +5 位作者 侯明才 董俊玲 陈安清 马超 钟瀚霆 郑栋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科学研究的数字化变革,作为地球科学领域开展数字化科研重要里程碑的古生物数据库Paleobiology Database(PBDB),为古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通过调研PBDB数据库平台内容及其在古地理重建中的应...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科学研究的数字化变革,作为地球科学领域开展数字化科研重要里程碑的古生物数据库Paleobiology Database(PBDB),为古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通过调研PBDB数据库平台内容及其在古地理重建中的应用实例,总结PBDB数据库目前在古地理重建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古生物数据库包含大量的可溯源数据,是古生物领域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和成果交流平台,其中PBDB数据库具有可视化特点,能提供多种数据检索和下载方式,是古地理重建工作的首选古生物数据库;(2)PBDB数据库的分类学和采集记录数据,在约束古地理位置、修订古气候带划分方案、定量古高程古水深、校正古海岸线等古地理重建领域具有明显优势;(3)古生物数据库偏向于古生物研究领域,且古生物记录的历史可能存在偏差和不完整性,其在古地理重建中起辅助约束作用,而非绝对途径;(4)如何实现古生物数据库中数据的自动分类、筛选,如何精确约束古板块位置的相对经度,如何提升古气候、古高程、古水深等研究的精确性,是应用PBDB数据库进行古地理重建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DB数据库 古生物化石 古地理重建 现存问题 应用展望
下载PDF
化石修理技术综述及其在曲靖珠江源古鱼化石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飞燕 李强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古生物化石修理是相关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前期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科研工作者研究化石的难度,并且能让化石在博物馆展出时更加生动形象,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研究进展和质量.总结了古生物化石在修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工具、材... 古生物化石修理是相关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前期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科研工作者研究化石的难度,并且能让化石在博物馆展出时更加生动形象,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研究进展和质量.总结了古生物化石在修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工具、材料、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以曲靖珠江源野外工作站挖掘的中泥盆统海口组古鱼化石标本为例,详细介绍了古生物化石在野外寻找、采集运输至室内保存所需完成的工作过程.另外,准确描述了数十种修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针对不同岩性的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分析了不同的保护和加固方法,对比了4种专业的修理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具体包括剔针、雕刻机、钢笔型气动风刻笔、喷砂机等工具的使用;机械修理和化学修理的应用和区别,并对化石修理方法开展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应用与拓展,以期为化石修理初学者提供一些前期基础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鱼化石 珠江源 机械修理 化学修理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申慧彦 李世杰 舒卫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2,共6页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上生物色素在湖泊沉积中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它们在湖泊沉积物中的保存、生物输入源的识别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讨论了色素在利用湖泊沉积研究环境变化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色素将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沉积色素 古生态环境重建
下载PDF
塑料模具逆向工程框架与实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汉武 孙健 +1 位作者 陈新度 黄小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09-910,共2页
以某塑料模具公司的 C I M S应用工程为背景,探讨在 C I M S环境下的模具逆向工程框架及实现模具复杂曲面测量—建模(曲面重构)—加工一体化方法。分析商品化 C A D/ C A M 软件 S T R I M 100 和 C ... 以某塑料模具公司的 C I M S应用工程为背景,探讨在 C I M S环境下的模具逆向工程框架及实现模具复杂曲面测量—建模(曲面重构)—加工一体化方法。分析商品化 C A D/ C A M 软件 S T R I M 100 和 C O P Y C A D 中的曲面重构技术及实际应用效果。提出利用曲率函数辅助求解特征和拓扑关系加快曲面重构速度和准确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模具 逆向工程 曲面重构 CIMS
下载PDF
苔藓植物化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寇瑾 白学良 +2 位作者 冯超 福英 张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70-2578,共9页
苔藓植物化石为探索植物界物种进化发展和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该文通过大量的化石资料,结合当今前沿科学技术和热点问题,从苔藓植物起源分化及物种多样性分布、形态表现及分子进化及古气候环境的重建等方面对该领域的... 苔藓植物化石为探索植物界物种进化发展和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该文通过大量的化石资料,结合当今前沿科学技术和热点问题,从苔藓植物起源分化及物种多样性分布、形态表现及分子进化及古气候环境的重建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总结。(1)苔藓植物起源于早古生代的赤道低纬度区,至少在奥陶纪时期就有了苔类与藓类的分化;其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并具有低纬度区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但个别地质年代苔类与藓类的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凸显了二者对气候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2)苔藓植物具有缓慢的形态和分子进化,其中苔类的进化速率相对较快。(3)对于显生宙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及重建,苔藓植物化石自身的形态特征、孢粉学和古分子化石的分析、以及碳和氧同位素的测量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针对苔藓植物化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化石 起源 物种多样性 进化 古气候重建
下载PDF
基于仿形测量和误差补偿处理的模具逆工程曲面重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颜军 陶毅 +1 位作者 曹岩 赵汝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7-339,共3页
阐述了逆工程的概念、组成及实施的关键技术 ,重点讨论了逆工程仿形测量技术、误差补偿处理、以及基于测量数据的曲面重构技术 ,包括测量数据预处理、曲线拟合及曲线的光顺处理、曲面的拟合以及结果的检测与评估。以变矩器叶轮叶片芯模... 阐述了逆工程的概念、组成及实施的关键技术 ,重点讨论了逆工程仿形测量技术、误差补偿处理、以及基于测量数据的曲面重构技术 ,包括测量数据预处理、曲线拟合及曲线的光顺处理、曲面的拟合以及结果的检测与评估。以变矩器叶轮叶片芯模具为实例 ,就逆工程技术在模具快速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工程 仿形测量 曲面重构 模具设计 模具制造 误差补偿
下载PDF
三维数字重建在青铜器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修恩 张典华 孙昕萍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2-917,共6页
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文物碎片进行三维重建是当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关注的问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了青铜器陶范残片的数据,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去除噪声点,利用变分法的隐式曲面建立点云数据的曲面,利用最邻近点法实现点云数据... 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文物碎片进行三维重建是当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关注的问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了青铜器陶范残片的数据,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去除噪声点,利用变分法的隐式曲面建立点云数据的曲面,利用最邻近点法实现点云数据的转换,利用分形插值的方法进行三维曲面上的空洞修补,利用逆向工程和三维建模软件调整陶范模型的形状、纹饰、结构,对陶范进行反转法线处理,得到青铜器碎片。然后计算旋转轴,将青铜器碎片沿轴均匀排列,得到三维青铜器模型,并对缝隙进行修补。运用二维图像处理软件对需要进行纹理映射的纹饰进行修订,最后利用三维打印软件修复转换过程中的片面破损,并进行三维打印,得到真实的青铜器样本。从得到的青铜器来看,纹饰完整,器形规整,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三维重建 扫描仪 陶范
下载PDF
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恢复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广 段海凤 万雪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24,共3页
在泥岩盖层抑制浓度封气机理及其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异常含气浓度和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古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恢复的基础上,对泥岩盖层古异常含气浓度进行了恢复,建立了一套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的研究方法... 在泥岩盖层抑制浓度封气机理及其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异常含气浓度和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古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恢复的基础上,对泥岩盖层古异常含气浓度进行了恢复,建立了一套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的研究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汪家屯气田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汪家屯气田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各地质时期均具较强的抑制浓度封闭能力,对封闭沙河子组气源岩生成排出的扩散相天然气是有效的。这说明该方法用于恢复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盖层 古抑制 浓度封闭 恢复 方法 松辽盆地 应用
下载PDF
复杂箱体抽芯结构模具试模过程中对注塑机的改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志娟 林雪春 +1 位作者 林峰 刘武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分析了一套具有复杂抽芯动作的箱体模具的运动特点,详细阐述了在需要抽芯机构与开合模同步动作、在一个开模过程中抽芯机构的进退联动时,如何充分利用普通注塑机上现有的电控器件和液压元件,进行普通注塑机的电控系统和液压系统改造。
关键词 抽芯机构 试模 改造 注塑 联动
下载PDF
基于注塑件收缩率预测的模具型腔尺寸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清娟 王敏杰 祝铁丽 《模具技术》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针对注射模具CAD/CAM系统普遍采用平均收缩率来计算模具型腔尺寸所存在的不足 ,提出基于注塑件的收缩率预测结果生成模具成型尺寸的方法 ,并给出注塑件尺寸与模具成型尺寸之间的换算方法。
关键词 注塑件 收缩率 曲面重构 CAD CAM 注射模
下载PDF
古大气CO_2浓度重建方法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尹 李祥辉 刘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8,共9页
温室气候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地史时期大气CO2浓度变化与温室气候可能存在类似的关系,可提供参考,因而古大气CO2浓度重建是首要任务。总结近年来古大气CO... 温室气候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气中不断上升的CO2浓度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地史时期大气CO2浓度变化与温室气候可能存在类似的关系,可提供参考,因而古大气CO2浓度重建是首要任务。总结近年来古大气CO2浓度重建的进展,重点介绍GEOCARB模型模拟、植物叶片气孔参数和同位素指针的方法和技术。GEOCARB模型是反映全球古大气CO2浓度长期变化的碳相关模型;气孔参数方法是使用气孔比例来估计古大气CO2浓度;同位素指针包括成壤碳酸盐、浮游植物有机质生物标记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古苔藓植物等,其中成壤碳酸盐碳同位素方法使用最为广泛。国内只是在叶片参数研究方面有一些进展,古大气CO2浓度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指针 叶片气孔参数 碳循环模型 重建技术与方法 古大气CO2浓度
下载PDF
缅甸琥珀内含物形态结构在X射线下的可辨识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明霞 杨海东 +7 位作者 黎刚 佟一杰 李莎 路园园 石爱民 王博 张巍巍 白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3-1020,共8页
【目的】产自缅甸北部胡康河谷的缅甸琥珀形成于白垩纪中期。其艺术价值很高,同时其内含物的生物多样性程度也很高,故其科学价值也不可估量。显微CT能够提供化石(琥珀)内部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故该方法日渐成为目前琥珀研究中... 【目的】产自缅甸北部胡康河谷的缅甸琥珀形成于白垩纪中期。其艺术价值很高,同时其内含物的生物多样性程度也很高,故其科学价值也不可估量。显微CT能够提供化石(琥珀)内部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故该方法日渐成为目前琥珀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在可见光下可见的琥珀内的生物结构,在X射线下却有不同的结果,这与现生研究材料在显微CT下的表现非常不同。本研究对产自胡康河谷的9块缅甸琥珀进行显微CT检测,试图对这个特殊的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解读。【方法】利用数码相机(Nikon 5200D)拍摄琥珀照片,并用Helicon Focus 5.3软件合成。通过显微CT技术扫描琥珀和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重建出缅甸琥珀内含物的三维结构形态。【结果】显微CT检测结果主要分为3种:完全无衬度、部分结构有衬度和整体结构有较好衬度。本研究对有较好衬度的琥珀内含物进行了三维重建,展示了琥珀内含物的外部和内部三维结构。【结论】琥珀内含物的可见光成像和X射线成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其原因和琥珀保存的好坏以及琥珀的密度差、琥珀围岩之间的对比度差异有关。琥珀形成和埋藏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非常复杂,其机理的探究也更为复杂和困难,本文对这个现象的主要类型做了较为初步的阐述,后续研究需要更为全面的选样和更为严格的实验设计才能够最终解决这个埋藏学上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琥珀 化石 昆虫琥珀 三维重建 显微CT X射线 古生物学
下载PDF
辽宁营口金牛山人化石头骨的复原及其主要性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2期97-101,191,共6页
本文叙述了辽宁营口金牛山人化石头骨的保存情况、复原过程及其主要性状。从头骨壁之薄、脑量之大、以及其他的形态特征,认为它属于早期智人类型而不是猿人,对它的年代为距今28万年的报道,提出了疑问。
关键词 金牛山人 早期智人 头骨复原
下载PDF
矿物源杀菌剂M1对三种蔬菜的影响及其对番茄叶霉病防效的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刚 李樱梅 +1 位作者 温盛岩 奚启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以矿物源杀菌剂M1和番茄叶霉病菌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及药效测定方法,研究了矿物源杀菌剂M1对辣椒、番茄和黄瓜3种蔬菜种子发芽、根生长及对番茄叶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M1水剂对辣椒、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均未产生影响,... 以矿物源杀菌剂M1和番茄叶霉病菌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及药效测定方法,研究了矿物源杀菌剂M1对辣椒、番茄和黄瓜3种蔬菜种子发芽、根生长及对番茄叶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M1水剂对辣椒、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均未产生影响,也未见药害产生。M1水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最高可达78.22%。该试验为矿物源杀菌剂M1水剂的进一步田间试验示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源杀菌剂 水剂 番茄叶霉病 防效 药害
下载PDF
基于RE与Pro/E的米老鼠玩具头像模具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勇 张玉新 +1 位作者 上官林建 孔垂雨 《模具工业》 2010年第7期48-51,共4页
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和Pro/E相结合,以米老鼠玩具头像为原型进行逆向工程的实际应用研究,即应用Pro/E的小平面特征进行数据处理、模型重构、模具设计,并对曲面重构这一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
关键词 逆向工程 PRO/E 小平面特征 曲面重构 模具设计
下载PDF
Latest Neogene Paleoclimate Variation in Yunnan,Southwest China,Revealed by Fossil Leaf Physiognomy 被引量:1
20
作者 DAI Jing CHEN Weizhao +1 位作者 HUANG Liang ZHANG Yi’n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68-1281,共14页
Yun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how climate change was influenced by global cooling.However,its variation pattern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 Yun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how climate change was influenced by global cooling.However,its variation pattern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latest Neogene are not well-understood.Based on the 357 specimens assigned to 31 morphotypes of plant fossils from the upper Pliocene Ciying Formation in Yiliang County,Yunnan Province,Southwest China,paleoclimate was estimated by Leaf Margin Analysis and Climate Leaf Analysis Multivariate Program.Compared to the present climate,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and coldest month temperature have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late Pliocene,whereas the warmest month temperature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ll precipitation-related parameters have decreased,particularly winter precipitation.Combined with the climatic data of the same period in other areas of Yunnan,the western and eastern Yunnan has shown a similar pattern in temperature variation since the late Pliocene except for central Yunnan;whereas the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does not follow a common law except for a consistent decrease in winter precipitation.Our study reinforced the fact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ooling and intensified monsoon systems,different areas of Yunnan exhibit different climatic responses to these changes because of their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fossil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MONSOON PLIOCENE YUNN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