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山信仰功能的演变与佛教中国化进程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泰山治鬼观念在两汉时期民间已普遍流行。佛教初传中国,为了传播的需要迎合民众的传统思想将地狱说成泰山。魏晋时期,在佛道两教的共同利用下泰山府君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之神。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接受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说... 泰山治鬼观念在两汉时期民间已普遍流行。佛教初传中国,为了传播的需要迎合民众的传统思想将地狱说成泰山。魏晋时期,在佛道两教的共同利用下泰山府君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之神。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接受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说,梁齐以后,阎罗王信仰开始占据优势。唐代,地藏菩萨特殊的地狱救度功能使它在民间迅速流行逐步成为地狱之主,阎罗王和泰山王变为冥神之一。至五代宋初,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主神与阎罗王和泰山王等十殿阎王结合的地狱诸神体系,实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标志着佛教冥报思想中国化的最终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信仰 佛教 地狱 阎罗王
下载PDF
30年来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领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0-77,共8页
30年来,海内外学界在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礼俗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主要以"国家—社会"的视角讨论了近代北京妙峰山的庙会、碧霞元君的"标准化"、碧霞元君的形象建构及其变迁、泰山信仰礼俗与民众生活等专题。... 30年来,海内外学界在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礼俗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主要以"国家—社会"的视角讨论了近代北京妙峰山的庙会、碧霞元君的"标准化"、碧霞元君的形象建构及其变迁、泰山信仰礼俗与民众生活等专题。这些研究成果在新史料发掘、新视角运用、跨学科对话等方面各有优长,但也存在着视角单一等局限。未来相关研究似可以注意以下方面: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增强田野调查力度,尝试运用"区域社会史"视角,建构以"日常生活"为观察起点与归宿的中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信仰 礼俗 华北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论清代的碧霞元君信仰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海林 王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86-95,共10页
有清一代,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大发展时期,并极具社会影响力。从纵向的时间概念上考察,碧霞元君信仰于清康乾时期和光绪时期分别达到高峰;从横向的空间概念上分析,泰山核心区与周边省域之辐射区的碧霞元君信仰存有层级差异。清代崇奉碧霞... 有清一代,是碧霞元君信仰的大发展时期,并极具社会影响力。从纵向的时间概念上考察,碧霞元君信仰于清康乾时期和光绪时期分别达到高峰;从横向的空间概念上分析,泰山核心区与周边省域之辐射区的碧霞元君信仰存有层级差异。清代崇奉碧霞元君信众及香社之多元化,表明当时碧霞元君信仰的多样性特征。清代碧霞元君祠庙分布范围之扩大与神祇安置之变异,展现了当时碧霞元君信仰的演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碧霞元君 信仰 泰山 妙峰山
下载PDF
马场春吉所见抗战时期的泰山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明超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0-35,共6页
通过梳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沦陷期内,日本人马场春吉对泰山封禅、泰山信仰的认知及其对泰山文人遗迹的记述,可以发现,在日本侵占泰山的情况下,日本学者对中华泰山历史文化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与研究兴趣,但从中也可觉察其严重的认知... 通过梳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沦陷期内,日本人马场春吉对泰山封禅、泰山信仰的认知及其对泰山文人遗迹的记述,可以发现,在日本侵占泰山的情况下,日本学者对中华泰山历史文化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与研究兴趣,但从中也可觉察其严重的认知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场春吉 山东沦陷期 泰山封禅 泰山信仰 泰山古迹 孙明复
下载PDF
近代泰山舍身的社会治理与文化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红梅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近代泰山舍身的现象不时发生,泰安地方官员为改变这一陋俗,采取了相应的社会治理举措。清代泰安地方志书的编纂者配合官方,积极批判该陋俗,但山东其他地方的志书编纂者仍宣扬泰山舍身的奇迹,直至北洋时期才有所改观。不过,民间社会延续... 近代泰山舍身的现象不时发生,泰安地方官员为改变这一陋俗,采取了相应的社会治理举措。清代泰安地方志书的编纂者配合官方,积极批判该陋俗,但山东其他地方的志书编纂者仍宣扬泰山舍身的奇迹,直至北洋时期才有所改观。不过,民间社会延续了传统的愚孝观念,甚至仍依赖神灵维系人伦关系与道德秩序。民国时期泰山舍身者,多系一时失意者,表明当时官方与社会在应对严重的自杀问题上,尚未建立有效的教育与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舍身崖 陋俗 泰山信仰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泰山“佛教山”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郢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80-89,155,共11页
从魏晋以迄南北朝,是中国各大宗教竞相勃发传布的时期。此时佛、道两教都对泰山加以关注,进而将其教义与传统的泰山信仰相融合。佛经在汉译中,借用汉地"泰山治鬼"之说,将"泥犁"翻译成"泰山",使泰山成为... 从魏晋以迄南北朝,是中国各大宗教竞相勃发传布的时期。此时佛、道两教都对泰山加以关注,进而将其教义与传统的泰山信仰相融合。佛经在汉译中,借用汉地"泰山治鬼"之说,将"泥犁"翻译成"泰山",使泰山成为佛教中幽冥地狱;大量名僧也阐教泰山,名达王庭,声动大众,在社会各界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泰山信仰 竺僧朗 刻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