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3 位作者 袁伯顺 姚延峰 姚晓琳 包曲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根据气象因素与葡萄长须卷蛾发生的关系,对甘肃小陇山林区该虫的危害面积进行预测预报,为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 【目的】根据气象因素与葡萄长须卷蛾发生的关系,对甘肃小陇山林区该虫的危害面积进行预测预报,为林业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该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的气象预测数学模型。【结果】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适宜温暖、干燥的气候环境,不耐低温。冬、春季温暖干燥的气候有利于卷蛾安全越冬和春季出蛰;盛夏相对较多的降水不仅可改善大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能缓解高温对卷蛾活动取食的影响,有利于卷蛾产卵并提高幼虫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夏末温暖干燥的气候,特别是持续温暖、干燥的夜间气象条件,有利于幼虫活动取食,最终会造成葡萄长须卷蛾的早发生和大面积危害。经过对预测模型的历史回代拟合检验可知,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1992-2007年实际危害面积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率为4.7%,其中绝对误差在5.0%以内的预报准确率为62.5%,绝对误差在10.0%以内的预报准确率为87.5%。并采用该模型对2008,2009和2010年该林区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进行了试报检验,3年的绝对误差百分率分别为2.6%,7.8%和4.7%。【结论】所建的葡萄长须卷蛾危害面积气象预测模型的试报效果较理想,可以为甘肃小陇山林区葡萄长须卷蛾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林区 葡萄长须卷蛾 危害面积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山地进攻作战电子对抗效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宁 权冀川 +1 位作者 吴天文 章俊峰 《舰船电子对抗》 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
分析了山地战场环境特点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从指标关系的复杂性、实战数据的未知性和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3个方面研究了山地进攻作战电子对抗作战效能评估存在的难点问题,结合现有评估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体系效能评估技术、基于机... 分析了山地战场环境特点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从指标关系的复杂性、实战数据的未知性和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3个方面研究了山地进攻作战电子对抗作战效能评估存在的难点问题,结合现有评估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体系效能评估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效能评估方法、在线评估技术和基于作战仿真的效能评估技术等4种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进攻 效能评估 电子对抗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山区峡谷中桥址处风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柯勇 段青松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27期85-88,共4页
为研究某山区峡谷中桥址处风特性,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山区桥址处的复杂地形模型,分析桥面高度的风速放大系数、风攻角及风偏角结果,给出了桥面高度处设计风速取值。结果表明:桥跨两侧风速放大系数比跨中大,靠近右侧桥塔区... 为研究某山区峡谷中桥址处风特性,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山区桥址处的复杂地形模型,分析桥面高度的风速放大系数、风攻角及风偏角结果,给出了桥面高度处设计风速取值。结果表明:桥跨两侧风速放大系数比跨中大,靠近右侧桥塔区域,风速放大系数相对较小,这主要与桥塔所处的地形有关。不同测点处的风攻角风攻角变化相对较小,基本在+6°~-8°范围内,风攻角在局部区域较大,最大达25°。北偏西36°~北偏西66°时,在桥塔区域附近,风偏角为负,绝对值最大可达10°;东偏南24°、东偏南54°,在右侧桥塔区域附近,风偏角为负且绝对值最大达50°,综合考虑风速和风攻角的关系,建议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取正交风,攻角采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峡谷 风攻角 风偏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实测方法及与规范结果对比研究
4
作者 白洪涛 张志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3,共8页
针对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结合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现场风观测、气象站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的方法。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利用短期内桥址现场与气象站同步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两地风... 针对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结合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现场风观测、气象站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山区桥梁设计风参数的方法。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确定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利用短期内桥址现场与气象站同步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两地风速缩放关系;再根据气象站长期风速资料确定风速概率分布模型,并结合风速缩放关系、桥址风场空间分布得到桥址各位置的设计基准风速以及检验风速。以某拟建跨峡谷大跨悬索桥为背景,应用该方法确定了该桥设计风参数,并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山区桥址平均风速沿桥轴线呈不均匀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桥址平均风速在高风速时以东南风向与西北风向为主,且东南风向形成负攻角,西北风向形成正攻角,风攻角正负具有明显的风向依赖性;平均风攻角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我国规范规定范围;-3°~+3°小风攻角下,规范方法得到的检验风速高于实测方法,偏安全,对于大风攻角,规范方法偏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桥梁 设计风速 风攻角 检验风速 地形模型风洞试验 现场风观测 规范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