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issue-cultured mountain ginseng (Panax ginseng CA Meyer) extract on male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Tae-Hwan Kim Seung Hyun Jeon +4 位作者 Eun-Joo Hahn Kee-Yoeup Paek Jong Kwan Park Nae Young Youn Hyung-Lae Lee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56-361,共6页
Korean ginseng and mountain ginseng (Panax ginseng CA Meyer) are important traditional herbal plants whose ginsenosides are generally accepted as serving to improve sexual functions, such as penile erection. We inve... Korean ginseng and mountain ginseng (Panax ginseng CA Meyer) are important traditional herbal plants whose ginsenosides are generally accepted as serving to improve sexual functions, such as penile erec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issue-cultured mountain ginseng extract (TMGE) on male patient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ED).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143 patients experiencing ED. Over the course of 8 weeks, one group took 1 000 mg of TMGE twice a day, and the other group took 1 000 mg of placebo twice a day. The effects of the TMGE and the placebo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Korean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 questionnaire. A total of 86 patients completed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n the five domains of the IIEF after med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baseline scores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TMGE (P 〈 0.05), where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in the placebo group (P 〉 0.05). Erectile function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scores after med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MGE group than in the placebo group (P 〈 0.05). Erectile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MGE-treated grou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uggesting that TMGE could be utilized for improving erectile function in mal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ectile dysfunction Panax ginseng tissue-cultured mountain ginseng extract
下载PDF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Ginsenosides Extracted from Mountain Ginseng on Lung Cancer 被引量:9
2
作者 Dong Gyu Lee Sung-ll Jang +7 位作者 Young-Rang Kim Kyeong Eun Yang So Jung Yoon Zee-Won Lee Hyun Joo An Ik-Soon Jang Jong-Soon Choi Hwa-Seung Yoo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44-352,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ree major ginsenosides from mountain ginseng as anti- cancer substance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volved in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inhibitory proliferation of...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ree major ginsenosides from mountain ginseng as anti- cancer substance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volved in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inhibitory proliferation of lung cancer by major five ginsenosides (Rbl, Rb2, Rgl, Rc, and Re) was examined using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Calculated 50% inhibition (IC50) values of five ginsenosid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each other. Apoptosis by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ginsenoside was performed by fluorescence-assisted cytometric spectroscopy. The alterations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were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The abundance of ginsenosides in butanol extract of mountain ginseng (BX-MG) was revealed in the order of Rbl, Rgl, Re, Rc and Rb2. Among them, Rbl was the most effective to lung cancer cell, followed by Rb2 and Rgl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 IC50 values of IMR90 versus A549 cell. The alterations of apoptotic proteins were confirmed in lung cancer A549 cells according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Rbl, Rb2 and Rgl.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spase-3 and caspase-8 were increased upon the treatment of three ginsenosides, however, the levels of caspase-9 and anti-apoptotic protein Bax were not changed. Conclusion: Major ginsenosides such as Rbl, Rb2 and Rgl comprising BX-MG induced apoptosis in lung cancer cells via ex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 rather than intrinsic mitochondrial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anol extract of mountain ginseng ginsenoside lung cancer apoptosis
原文传递
吉林省人参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3
作者 车天浩 彭思意 +1 位作者 闫昆 梁运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42,共7页
吉林省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人参的主要产地,其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特色农业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的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该研究采用相关的理论政策分析和吉林省人参产业园区实地调研的方法,从人参的产业结构、标准化体系、品牌建... 吉林省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人参的主要产地,其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特色农业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的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该研究采用相关的理论政策分析和吉林省人参产业园区实地调研的方法,从人参的产业结构、标准化体系、品牌建设和精深加工能力等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现状。面对韩国高丽参在世界市场的冲击、种参农户经营理念的落后、政府管控引导体系的缺乏、传统伐林种参模式的受限等问题,应大力推进人参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发展、无公害农田栽种技术的实施、健全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的机制、创建互联网+营销平台等措施,从而有效推动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长白山人参 发展现状 精深加工
下载PDF
林下参与园参性状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差异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昱丹 韩路生 +4 位作者 李根悦 程立业 杨凯丽 李光 王恩鹏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47-851,共5页
林下参与园参是人参交易市场上最主要的两类品种,但二者仍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市场上二者鱼目混杂,外观形态鉴别最为简便但可靠性并不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林下参和园参的研究进行对比,从性状鉴别技术、化学成分及药理... 林下参与园参是人参交易市场上最主要的两类品种,但二者仍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市场上二者鱼目混杂,外观形态鉴别最为简便但可靠性并不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林下参和园参的研究进行对比,从性状鉴别技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系统对比其形态、显微、无损鉴别等主要特征的差异,以期为林下参与园参的质量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参 园参 性状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园发展策略研究——以桓仁山参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
5
作者 吴运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
系统总结桓仁山参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现状,探讨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产业园的发展路径及对策,从而为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提供路径探索与思路借鉴。
关键词 桓仁山参 现代农业产业园 乡村振兴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粉末的化学成分及快速无损鉴别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玲 江美芳 +4 位作者 赵林松 张艳欣 秦超逸 陈丹青 高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76-86,共11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的主要差异性成分;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不同参品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的主要差异性成分;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不同参品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通过与文献数据及对照品比对,鉴定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4种参的主要差异性成分;采集4种参粉末的NIRS,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扣除仪器噪声及背景干扰,通过OPLS-DA,构建4种参粉末的快速无损判别模型。结果共鉴定4种参中54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筛选了18个主要差异性成分;NIRS技术采用二阶导数预处理方法结合OPLS-DA可实现4种参种类判别分析。结论本研究阐明了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的物质基础及差异性成分,可为不同参品的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参考;同时建立了不同参品粉末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为生产及市场上不同参品的掺假鉴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山参 园参 红参 西洋参 差异性成分 无损鉴别 中药研究
下载PDF
长白山人参包装的五感体验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南南 《工业设计》 2023年第3期79-81,共3页
调研分析鲜人参、保鲜参、干人参三种人参的常见包装形式;归纳礼品包装、等级包装等六种人参包装的设计策略,以五感体验的内涵为理论依据,秉持视觉主导及多感官综合体验的原则,深入探讨长白山人参包装的五感体验设计思路。通过研究发现... 调研分析鲜人参、保鲜参、干人参三种人参的常见包装形式;归纳礼品包装、等级包装等六种人参包装的设计策略,以五感体验的内涵为理论依据,秉持视觉主导及多感官综合体验的原则,深入探讨长白山人参包装的五感体验设计思路。通过研究发现人参包装的五感体验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切实感受长白山人参的野、奇、香、鲜、趣之美,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引导互动美妙的人参使用过程,推进长白山人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人参包装 五感 体验 设计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解析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赵晓昂 王云 +1 位作者 李友明 田纪祥 《中南药学》 2023年第9期2354-2361,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合效应系数方法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功效,并测定与疲劳相关的多... 目的初步探讨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合效应系数方法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评估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功效,并测定与疲劳相关的多个体内指标,探索抗疲劳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液相-质谱联用主要成分和入血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初步解析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抗疲劳的可能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基础。结果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的组合效应系数在0.6~0.8,具有中等协同增效作用;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可以延长小鼠力竭游泳的时间,降低血浆中尿素氮和乳酸的含量和脑组织中5-羟色胺的含量,升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水平。成分分析表明,共有9个主要原形成分吸收入血。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主要通过干预Serotonergic synapse通路发挥抗疲劳功效,4个入血的人参皂苷及三十二碳脂肪烷醇、三十碳脂肪烷醇、二十八碳脂肪烷醇可能是抗疲劳的药效成分。结论林下山参联合米糠脂肪烷醇可以通过调控多靶点、多途径实现抗疲劳功效,为两者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山参 米糠脂肪烷醇 抗疲劳 系统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野山参微量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小军 汪小全 +2 位作者 蔡美琳 孙三省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为了从珍贵药材野山参的少量根须提取DNA,同时尽量保持野山参形态的完整,特研究本方法。方法:我们改进了CTAB提取法,设计了一种简捷的DNA制备方案。结果:从0.001g人参根须提取DNA,得率达2250μg/... 目的:为了从珍贵药材野山参的少量根须提取DNA,同时尽量保持野山参形态的完整,特研究本方法。方法:我们改进了CTAB提取法,设计了一种简捷的DNA制备方案。结果:从0.001g人参根须提取DNA,得率达2250μg/g。结论:RAPD扩增效果良好,可作其他药材微量组织提取DNA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山参 DNA 提取方法 中药
下载PDF
林下山参与野山参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世义 孙国祥 +1 位作者 慕善学 孙启时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建立林下山参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林下山参和野山参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分析林下山参乙醇提取物,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0.15)... 目的:建立林下山参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林下山参和野山参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分析林下山参乙醇提取物,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0.15)℃,进样量5μL,分析时间为80 min。结果:确定林下山参指纹图谱中15个共有峰。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以夹角余弦为测度,测得10批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在0.90~1.00之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适用于林下山参的质量控制。对比野山参与林下山参的指纹图谱,二者相似,同时野山参所含组分在数量及含量上略高于林下山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指纹图谱 林下山参 野山参
下载PDF
1株林下参内生拮抗真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春元 许世泉 +3 位作者 闫梅霞 崔丽丽 华霜 王英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从健康林下参叶片中分离筛选人参黑斑病内生拮抗真菌,为人参黑斑病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筛选人参黑斑病菌内生拮抗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 从健康林下参叶片中分离筛选人参黑斑病内生拮抗真菌,为人参黑斑病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筛选人参黑斑病菌内生拮抗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最适培养基及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健康林下参叶片分离的内生真菌中,获得1株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FS-01,经鉴定该内生真菌菌株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该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发酵条件:淀粉1.50%、酵母浸粉1.00%、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1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6.0%,培养时间为5 d。筛选获得的林下参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FS-01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可开发为人参黑斑病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黑斑病 林下参 内生拮抗真菌 鉴定 球毛壳菌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法无损识别林下山参与园参 被引量:6
12
作者 卜海博 王峰 +7 位作者 林宏英 郭志勇 袁少雄 潘丽丽 许晓嘉 李向日 王钢力 林瑞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28-3031,共4页
显微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将红外光谱仪和显微镜结合发展而来的分析技术。该技术样品处理简单,可用于微区分析和微量分析,并且能反映样品的本质特征。人参包括林下山参、园参和野山参,而我国禁止采挖野山参。因此,药典只收录了林下山参和... 显微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将红外光谱仪和显微镜结合发展而来的分析技术。该技术样品处理简单,可用于微区分析和微量分析,并且能反映样品的本质特征。人参包括林下山参、园参和野山参,而我国禁止采挖野山参。因此,药典只收录了林下山参和园参。该工作使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判别分析建立了对林下山参和园参的无损识别模型。收集了20个林下山参和24个园参后,采集了其显微红外光谱。其中,33个样品被随机划分为校正集,11个为验证集。建立模型时,优化了预处理方法、主成分数、建模波段和扫描部位。最后,使用多元散射校正+Savitzky-Golay平滑的预处理方法、3932.14~669.18cm-1的波段、4个主成分数和芦头部位建立了最优的判别分析模型,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表明,结合判别分析的显微红外光谱技术,样品处理简单、快速、无损、有效,可用于林下山参和园参的无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山参 园参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 无损识别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林下山参水提液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超楠 南极星 +1 位作者 郭建鹏 施溯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52-354,共3页
目的:研究林下山参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在小鼠抗疲劳实验中,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园参组CG(0.33g.kg-1)和3个林下山参组MCGL(0.17g.kg-1)、MCGM(0.33g.kg-1)、MCGH(0.50g.kg-1),分别灌胃蒸馏水和相应药物,每天1次... 目的:研究林下山参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在小鼠抗疲劳实验中,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园参组CG(0.33g.kg-1)和3个林下山参组MCGL(0.17g.kg-1)、MCGM(0.33g.kg-1)、MCGH(0.50g.kg-1),分别灌胃蒸馏水和相应药物,每天1次(0.1mL.g-1.BW-1),30d。末次灌胃后,记录负重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测定小鼠无负重游泳后,肝糖原、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丙二醛(MDA)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空白组和圆参组比较,林下参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负重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提高小鼠运动后体内肝糖原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血尿素氮(BUN)和血乳酸(LAC)的含量。结论:林下山参具有良好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山参 水提液 缓解疲劳 小鼠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无损识别林下山参及其生长年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卜海博 聂黎行 +3 位作者 王丹 杜红 王钢力 李向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1-1805,共5页
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林下山参96支(其中,十五年生24支,十二年生72支)和园参177支。采集近红外光谱后,应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进行判别分析。采用原始光谱,经过预处理后,在全光谱范围内分别选择合适的主成分数,对林下山参和园参以及不同... 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林下山参96支(其中,十五年生24支,十二年生72支)和园参177支。采集近红外光谱后,应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进行判别分析。采用原始光谱,经过预处理后,在全光谱范围内分别选择合适的主成分数,对林下山参和园参以及不同生长年限的林下山参分别建立了判别分析模型。所建立的两组模型对验证集的正确判别率均为100%。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无损,可实际用于林下山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NIR)光谱 林下山参(MCG) 园参(GCG) 不同生长年限 判别分析 无损识别
下载PDF
林下参内生球毛壳菌FS-01对人参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春元 许世泉 +3 位作者 闫梅霞 崔丽丽 华霜 王英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1-1348,共8页
为探究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FS-01菌株菌丝、发酵液和孢子悬浮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人参... 为探究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FS-01菌株菌丝、发酵液和孢子悬浮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5种人参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对5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30.80%,其次是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人参根腐病菌和人参灰霉病菌;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发酵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2.09%,其次是人参菌核病菌、人参黑斑病菌、人参立枯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孢子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3.72%,其次是人参灰霉病菌、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综上结果认为,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均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人参病原菌的生防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参 内生真菌 球毛壳菌 人参病原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野山人参的性状和商品等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晏马成 缪细泉 梁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野山人参的性状鉴别特征和商品等级划分。方法:生药学研究和鉴别特征聚类分析。结果:野山人参的芦与主根等较主根长,上有明显芦碗。主根人形,疙瘩状,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顶部有细密凹陷较深的螺旋状横纹,下部侧根一般两条,自... 目的:研究野山人参的性状鉴别特征和商品等级划分。方法:生药学研究和鉴别特征聚类分析。结果:野山人参的芦与主根等较主根长,上有明显芦碗。主根人形,疙瘩状,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顶部有细密凹陷较深的螺旋状横纹,下部侧根一般两条,自然形成一个夹角。须根少,细长不乱,柔韧而不易折断,上有明显疣状突起。结论:性状是野山人参鉴别的主要特征,参重是野山人参商品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再参照主根的直径和侧根之间的夹角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山人参 性状鉴别 商品等级
下载PDF
培养基成分对山参愈伤组织增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修景润 廉美兰 +2 位作者 朴成日 代月 朴炫春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以从野山参根中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MS培养基浓度、总氮和蔗糖浓度及水解酪蛋白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1.0和1.5 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当MS培养基中的总氮浓度为60 mM时,有利于野山参愈伤组织生长.MS基... 以从野山参根中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MS培养基浓度、总氮和蔗糖浓度及水解酪蛋白浓度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1.0和1.5 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当MS培养基中的总氮浓度为60 mM时,有利于野山参愈伤组织生长.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蔗糖30 g/L和CH 1.0 g/L时,提高野山参愈伤组织鲜重、干重及增殖系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山参 总氮 蔗糖 水解酪蛋白
下载PDF
林下山参质量标准草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建逵 高睿 +1 位作者 窦德强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建立林下山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人参皂苷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其水分、总灰分和重量,有害元素含量测定采用等离子电感耦合质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对林下... 目的:建立林下山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人参皂苷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其水分、总灰分和重量,有害元素含量测定采用等离子电感耦合质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对林下山参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林下山参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测定了其重量、人参皂苷、水分、总灰分、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含量。结论:较全面的考察了林下山参的各项质量指标,为林下山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山参 籽海 人参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林下山参不同部位的人参总皂苷与单体皂苷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海林 林红强 +4 位作者 谭静 王涵 岳乐乐 李平亚 刘金平 《特产研究》 2019年第1期83-87,共5页
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4个部位中的人参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叶中总皂苷含量最高(21.4%),其次为茎(5.1%)、根(4.4%)和籽(3.9%)。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体皂苷进行含量测定,关于单体皂苷(元),根中含较多的-Rb1... 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4个部位中的人参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叶中总皂苷含量最高(21.4%),其次为茎(5.1%)、根(4.4%)和籽(3.9%)。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体皂苷进行含量测定,关于单体皂苷(元),根中含较多的-Rb1、-Rg1、-RC、-Re和-Rd(0.46%、0.36%、0.30%、0.20%和0.15%),占总皂苷的33.4%;茎中含较多的Re、-Rd、原人参三醇(-PPT)和-Rb3(0.21%、0.19%、0.17%和0.16%),占总皂苷的14.4%;叶中含较多的Re、-Rd、-Rg1、-Rb3、-Rc、-Rb2和-PPT(1.56%、1.49%、0.71%、0.43%、0.34%、0.33%和0.20%),占总皂苷的23.6%;籽中含较多的Re、-Rg1和-Rd(0.68%、0.35%和0.28%),占总皂苷的33.5%。根、茎、叶和籽中总皂苷含量及各单体皂苷(元)的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为林下山参各部位的质量评价以及茎、叶等地上部分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山参 不同部位 总皂苷 单体皂苷(元)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丽 刘铭 +2 位作者 杨钒 吕重宁 路金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通过显微定量法对林下山参和园参进行鉴别研究。方法以人参中的显微特征物(草酸钙簇晶和树脂道碎片)的数量为指标,对不同批次的林下山参和园参进行显微定量及鉴别研究。结果林下山参中所含草酸钙簇晶的数量范围是为172~383个/mg,平... 目的通过显微定量法对林下山参和园参进行鉴别研究。方法以人参中的显微特征物(草酸钙簇晶和树脂道碎片)的数量为指标,对不同批次的林下山参和园参进行显微定量及鉴别研究。结果林下山参中所含草酸钙簇晶的数量范围是为172~383个/mg,平均数量是273个/mg,园参中的数量范围是33~144个/mg,平均数量是79个/mg,二者差异显著;林下山参中所含树脂道碎片的数量范围是61~205个/mg,平均数量是112个/mg,园参中的数量范围是68~164个/mg,平均数量是114个/mg,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林下山参和园参中含有的草酸钙簇晶和树脂道碎片可作为特征物进行显微定量研究,其中草酸钙簇晶的数量可以用于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山参 园参 显微定量法 草酸钙簇晶 树脂道碎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