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s in mountain poplar stand and its benefits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loess hilly reg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u Qinxiao Liu Xiangdong Zhao Hongyan Northwestern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Conservancy),Yangling 712100,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47-354,共8页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its 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nefits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mountain poplar stand were determin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compaction in soil pr...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its 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nefits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mountain poplar stand were determin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compaction in soil profile is relatively homogeneous.the specific gravity and volume weight of soil increase with deepening of soil horizon. The water infiltration rate of soil in the stand is 17,6 times as high as in rangeland.Owing to the intense absorption of water by root system of plants,a drying layer is formed in soil horizon from 2.3 m to 2.7m,showing that the subsoil moisture is in the state of deficit. The annual water storage capacity in 2 m of soil horizon is 360 mm 370mm,or 63% 65%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Compared with farmland,mountain poplar stand reduces the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loss by 70% and 99%,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e great benefits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poplar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nd Soil Conditions i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ZHANG Yubin CAO Ning +4 位作者 XU Xiaohong ZHANG Feng YAN Fei ZHANG Xinsheng TANG Xinl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ER),fish scale pit(FP),furrow and ridge tillage across the slope(FR),shrub strips(SS),and vegetation-covered ridge(VR)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Jix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ER),fish scale pit(FP),furrow and ridge tillage across the slope(FR),shrub strips(SS),and vegetation-covered ridge(VR)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Jixing small watershed of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Jilin Province,Northeast China.This study aim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n soil conditions after the short-term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s.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ites(ER,FP,FR,SS,and VR)and two controls(BL and CT)to investigate their properties.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n soil quality,an integrated quantitative index,soil quality index(QI),was developed to compare the soil quality under the differ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not al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can improve the soil conditions and not all soil properties,especially soil organic carbon(SOC),can be recovered unde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short-term.Moreover,the QI in the f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nd two controls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ER>VR>BL>FR>CT>SS>FP.ER exhibited a higher soil quality value on a slope scale.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ER is a better choice tha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s to planted grasslands and woodlands early 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方案 土壤条件 丘陵区 东北 中国 低山 土壤质量指数 水资源保护
下载PDF
Study on Soil and Water Loss Characteristic of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 Area
3
作者 BAI Ming-zhou~1, XU Zhao-yi~1, HUO Yu-hua~1, DONG Yong~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f Beif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2. Personnel Division of the First Railway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Lanzhou 730000, China)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232-237,共6页
The factor of human project activity is often the immediate cause resulting in soil and water loss. The Baoji-Lanzhou second railway in construction is an example.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law caused by earth and stone... The factor of human project activity is often the immediate cause resulting in soil and water loss. The Baoji-Lanzhou second railway in construction is an example.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law caused by earth and stone mountain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that caused possibly by the road bed project, the road moat project, the field project, the tunnel project and the service road project in construction is prob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ype,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railway soil and water loss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Effects of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on Mountain Floods: A Case Study of the Censhui River South Branch Watershed
4
作者 Changzhi Li Hong Wang +2 位作者 Baozhao Yuan Dongya Sun Changjun Li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5年第8期646-654,共9页
关键词 流域尺度 侵蚀控制 洪水 植被覆盖度 分布式水文模型 支流 山区 数字地形模型
下载PDF
Optimum stand density of Chinese pine forests in Taihang limestone mountains, Shanxi Province
5
作者 李永生 王棣 刘捷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Data analysis was made for 54 stands of Chinese pine forest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imber.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drawn up on forest density and different rafter timber and bush coverage.Based on ... Data analysis was made for 54 stands of Chinese pine forest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imber.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drawn up on forest density and different rafter timber and bush coverage.Based on those equations, the number of rafter timber trees, storage, number of non-raffer timber trees, stand volume and the output value were calculated for six different forest densities ranged from 1250 to 6600 trees/hm2.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riteria, the optimum density for Chinese pine forests was determined as 1 650 trees/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ang mountainS LIMESTONE mountainS CHINESE PIN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imber FOREST FOREST density
下载PDF
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6
作者 杨冉 侯文星 +4 位作者 王丽丽 张鐥文 吴舒祺 刘爽 赵文吉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北京浅山区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承载着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研究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结构,可为推动浅山区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改善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以北京浅山区为研究区,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北京浅山区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承载着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研究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结构,可为推动浅山区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改善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以北京浅山区为研究区,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北京浅山区2015—2021年的绿色空间,分析其分布和变化特征,并探讨绿色空间变化对水土流失的改善效果及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浅山区2015—2021年绿色空间面积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面积增加了8.00%,共增加了30867.39 hm^(2);2015—2021年北京浅山区水土流失状况改善明显,绿色空间面积的增加对水土流失的改善具有较大贡献;2015—2021年北京浅山区绿色空间面积的增加使得2021年的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较好状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好的地区面积增加63877.19 hm^(2),2021年北京浅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远远高于201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面向对象分类 变化特征 水土流失 浅山区
下载PDF
祁连山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
7
作者 崔晓薇 张喜风 梁水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土壤可蚀度是估算土壤侵蚀量和评价水土保持功能的关键参数。鉴于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祁连山区的土壤可蚀度研究仍处于碎片化状态,本文以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综合考虑水力和风力侵蚀因子,运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祁... 土壤可蚀度是估算土壤侵蚀量和评价水土保持功能的关键参数。鉴于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祁连山区的土壤可蚀度研究仍处于碎片化状态,本文以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综合考虑水力和风力侵蚀因子,运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祁连山区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Comprehensive Soil Erodibility Index,CSEI)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祁连山区域CSEI值为0.16~0.54,中值区(0.20~0.40)占地最大,大多位于研究区东部和中北部,少数位于西部。(2)坡度、年降水量和NDVI对CSEI空间分异影响显著。(3)双驱动因子对CSEI的解释力均高于单因子,呈非线性或双因子增强,各区驱动因子差异显著,陇中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Ⅰ区)为年均风速∩NDVI(q=0.95),河西走廊农田防护防沙区(Ⅱ区)和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Ⅲ区)为年降水量∩NDVI(q=0.73和0.63),柴达木盆地农田防护防沙区(Ⅳ区)为土地利用∩年均温度(q=0.37),青海湖高原山地生态维护保土区(Ⅴ区)为土地利用∩NDVI(q=0.65),柴达木盆地农田防护防沙区(Ⅵ区)为年降水量∩年均风速(q=0.17)。综合分析得出,祁连山西部地区降水少、风速强、土壤可蚀度较高;东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多,植被覆盖度高,土壤可蚀度低。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工程、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I 地理探测器 水土保持 祁连山
下载PDF
沙棘根系固土力学特性对其平茬复壮的响应
8
作者 崔天民 格日乐 +1 位作者 毅勃勒 查力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为考察平茬措施对根系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先锋灌木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根系为研究对象,使用TY-8000拉力机,进行单根极限拉伸试验和根土界面拉拔摩阻试验,并分析平茬对沙棘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为考察平茬措施对根系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先锋灌木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根系为研究对象,使用TY-8000拉力机,进行单根极限拉伸试验和根土界面拉拔摩阻试验,并分析平茬对沙棘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测试根径为0~5mm时,平茬和未平茬条件下,沙棘单根极限抗拉力、抗阻拉力均与直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单根极限抗拉强度、根-土界面拉拔抗剪强度均与直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在代表根径级0.5~1.5mm,沙棘平茬较未平茬平均单根极限抗拉力值提高31%;平均单根极限抗拉强度提高37%;平均拉拔抗剪强度提高30%。研究结果表明,直径对沙棘根系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均有影响,且沙棘经平茬处理后,抗拉特性和抗剪特性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根系 抗拉 摩阻特性 抗剪强度 平茬 水土保持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水土保持设计
9
作者 余德琼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基于风电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以探寻最为有效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实现风电工程绿色文明施工的目的。因此,在风电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基于外业调查资料,结合风电场工程施工的特点进行水土流失特征的分析,确... 基于风电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以探寻最为有效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实现风电工程绿色文明施工的目的。因此,在风电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基于外业调查资料,结合风电场工程施工的特点进行水土流失特征的分析,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以进行水土保持的针对性设计,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工程 水土流失特征 水土保持设计
下载PDF
穿梭山体的线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汇水分析特点难点及方法
10
作者 李林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5期8-11,共4页
本文以沙荷路—盐排高速立交工程(二期)项目为例,对穿梭山体的线型项目的原始地形、工程施工建设新形成的边坡改变地形致使汇水方向发生改变进行了分析,根据排水出口承担的汇水面积对截排水沟规格及沉沙池缓冲沉淀效果进行校核及补充设... 本文以沙荷路—盐排高速立交工程(二期)项目为例,对穿梭山体的线型项目的原始地形、工程施工建设新形成的边坡改变地形致使汇水方向发生改变进行了分析,根据排水出口承担的汇水面积对截排水沟规格及沉沙池缓冲沉淀效果进行校核及补充设计,以发挥水土保持效用,使施工期水土流失降至容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高速立交 山体 线型项目 汇水分析 边坡 截排水 沉沙
下载PDF
土壤混掺生物炭对微咸水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郑健 李永春 +2 位作者 王燕 石聪 鲍婷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2,共10页
土壤持水能力下降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和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将具有强吸附特性和土壤改良作用的生物炭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探求生物炭混掺对微咸水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土壤持水能力下降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和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将具有强吸附特性和土壤改良作用的生物炭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探求生物炭混掺对微咸水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离心机试验和室内一维垂直土柱试验,设置4个生物炭混掺量(0、1%、2%和4%)和4个微咸水矿化度(0、1、3和5 g/L),分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土壤水盐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微咸水和生物炭混掺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Van-Genuchten模型能够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准确描述;2)微咸水和生物炭混掺均可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无生物炭混掺时,矿化度为3 g/L的微咸水处理入渗历时最短。在微咸水入渗条件下,生物炭混掺量为2%处理入渗历时最短;3)随着微咸水矿化度和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明显增加;当生物炭质量比例为2%时,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土壤平均质量含水率为各处理最大;生物炭混掺量达到4%时,出现对土壤中盐离子的吸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生物炭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水盐运移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北京山区典型植被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功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益 林毅雁 +3 位作者 张杰铭 贾国栋 樊登星 余新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68,共9页
[目的]研究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功能,从而明晰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为当地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使用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定水头法等对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枯落物与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 [目的]研究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功能,从而明晰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为当地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使用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定水头法等对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枯落物与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有机碳与土壤层水文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1)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灌木混交林>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纯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均为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且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2)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排序为侧柏纯林>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大小排序为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侧柏纯林。土壤饱和导水率沿剖面向下逐渐减小,平均饱和导水率最大的植被类型为侧柏×灌木混交林。(3)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沿剖面向下逐渐减小,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纯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整体优于混交林,且都远超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而混交林土壤导水能力整体优于纯林。有机碳可以显著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与导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水文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文功能 北京山区 枯落物 土壤层
下载PDF
突出流域特点强化措施落实奋力谱写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3
作者 王敏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2期1-3,58,I0007,共5页
黄河水利委员会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突出流域特点,聚焦防治目标,围绕预防保护、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淤地坝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监管能... 黄河水利委员会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突出流域特点,聚焦防治目标,围绕预防保护、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淤地坝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监管能力水平提升等重要任务,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 流域特点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土壤不同孔隙度对川西典型植被系统水源涵养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璇 杜树汉 +2 位作者 邓利梅 朱万泽 刘刚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8,共10页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目前水源涵养的评估体系及方法还未统一,且不同方法评估的结果差异很大。以川西米亚罗林区为例,通过测定和计算典型植被地上部分的水源含养量,以及其土壤的不同孔隙度来评估其水源涵养总量。结果...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目前水源涵养的评估体系及方法还未统一,且不同方法评估的结果差异很大。以川西米亚罗林区为例,通过测定和计算典型植被地上部分的水源含养量,以及其土壤的不同孔隙度来评估其水源涵养总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下,土壤的总孔隙度差异不是很明显,但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明显;2)不同植被地上部分涵养水量+土壤总孔隙储水量,各植被类型涵养量差异不明显。针叶林和桦木林的涵养量最大,而混交林的最低;不同植被地上部分涵养水量+非毛管孔隙储水量,各植被类型涵养量差异很明显。针叶林的涵养量最大,而草甸的最低;但就不同植被的地上部分涵养水量+毛管孔隙储水量而言,草甸的最大,而针叶林的最低。植被系统地上部分涵养水量+其土壤毛管孔隙储水量,能较科学和准确评估植被系统的水源涵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壤孔隙度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植被系统 评估
下载PDF
雨强与水土保持措施对西南植烟红壤Cu、Mo和Zn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楠 李明明 +2 位作者 方珂 张丹 周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5-311,319,共8页
降雨强度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坡面径流、侵蚀泥沙及土壤微量元素影响显著。采用野外降雨观测的方法研究植烟红壤在不同雨型、整地方式和覆被情况下,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植烟土壤3种微量元素的流... 降雨强度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坡面径流、侵蚀泥沙及土壤微量元素影响显著。采用野外降雨观测的方法研究植烟红壤在不同雨型、整地方式和覆被情况下,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植烟土壤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具有显著作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的总流失量均呈表现为大雨>中雨>小雨;(2)秸秆覆盖和横坡种植措施虽然能够有效减少因侵蚀性降雨而产生的侵蚀泥沙,但泥沙中Cu、Mo和Zn 3种元素的富集比均有所提高;(3)与无秸秆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的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中分别减少44.99%,47.42%和62.24%;在泥沙中分别减少67.35%,56.88%和67.85%,且秸秆覆盖处理对微量元素总流失量的减小具有显著作用(p<0.05);(4)横坡种植处理较顺坡种植处理的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中分别减少43.31%,46.39%和45.62%;在泥沙中分别减少66.34%,53.95%和59.66%,横坡种植处理显著减少3种微量元素的流失量(p<0.05);(5)Cu、Mo和Zn 3种微量元素在泥沙中的总流失量显著高于在径流中的总流失量,且3种微量元素在径流和泥沙中的流失量均表现为Zn>Cu>Mo。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减控西南地区典型植烟红壤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微量元素流失及植烟红壤的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植烟土壤 微量元素 雨型 降雨强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流失特征
下载PDF
禁牧封育对黄河源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及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张铭洋 李小娟 +2 位作者 杨永胜 王军邦 杨路存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5-1197,共13页
为探讨禁牧封育对黄河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选取玛沁高寒草甸作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封育对黄河源高寒草甸植被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在不同禁牧封育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禁牧封育年限的延长,... 为探讨禁牧封育对黄河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选取玛沁高寒草甸作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封育对黄河源高寒草甸植被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在不同禁牧封育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禁牧封育年限的延长,植被盖度和高度均呈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物种数呈先增加后稳定趋势,优势度指数先下降后稳定,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显著。就功能群而言,随封育年限增加,禾本科、豆科植物重要值占比呈逐步增加趋势,莎草类植物重要值占比呈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杂类草重要值占比明显下降。(2)随禁牧封育年限增加,地上生物量逐步增加,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稳定趋势,禁牧封育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20 cm。(3)禁牧封育对黄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持水量及孔隙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0-5 cm),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容重呈先下降后稳定趋势,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先增加后稳定,非毛管孔隙度无显著变化。与重度退化相比,封育5年样地0-5 cm土壤容重显著下降30.25%(P<0.05),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显著增加14.44%、18.36%、28.19%、18.36%、12.09%(P<0.05)。表明短期禁牧封育不仅有利于改善黄河源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而且能够增强该地区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封育 植被群落 土壤水分特征 黄河源区 水源涵养功能
下载PDF
近70年来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水沙特征演变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帆 晁智龙 +6 位作者 何亮 易海杰 许小明 邹亚东 贺洁 吕渡 张晓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7-3260,共14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不同植被类型区和治理度下的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52—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采用水文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上、中、下游等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不同植被类型区和治理度下的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52—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采用水文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上、中、下游等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复对水沙数量、径流调节、影响因素贡献等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显示:(1)上、中、下游年均径流深分别为30、23、21 mm,产沙量为0.6、0.05、-0.02亿t。中游年均产流量占流域总水量的51%,上游年均产沙量占流域总沙量的90%以上。(2)上、中、下游径流深极显著减少,减少率分别为-0.28、-0.16、-0.43 mm/a;上游产沙量以0.02亿t/a速度极显著降低,中、下游产沙量不显著减少。(3)上、中、下游的削洪、补枯程度逐年代增加,与20世纪60年代比,21世纪10年代洪水期流量(Q5)分别减少了63%、45%、60%,上游枯水期流量(Q95)增加了68%,中游20世纪80年代枯水期开始产流。(4)与20世纪60年代比,上、中、下游21世纪10年代人类活动对产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94.7%、26.7%、60.7%,而对产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均大于85%。结果表明,植被盖度低但生态恢复程度大的上游,主要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产流产沙量极显著减少,径流调节程度较高,产沙量越集中于暴雨过程;植被覆盖程度高但生态恢复程度小的中游,主要受气候因素主导,产流量明显减少,产沙量微弱降低,径流调节程度弱。水沙数量变化大小及径流调节功能程度,不仅受植被恢复程度的影响,还决定于区域植被盖度的大小。研究可为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水文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 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 北洛河
下载PDF
山地光伏发电项目的水土治理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志军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18期145-147,共3页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带已经难以满足光伏电站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建设逐渐向日照资源更为丰富的高海拔山地转移。但在山地光伏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场区内地貌、土壤及植被造成的扰动和...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带已经难以满足光伏电站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建设逐渐向日照资源更为丰富的高海拔山地转移。但在山地光伏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场区内地貌、土壤及植被造成的扰动和破坏不可避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水土流失。文章以广西横州市某山地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分析总结造成施工场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探寻保持水土的办法,以提高山地光伏发电项目的综合发电经济效益,促进光伏电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光伏发电 山地光伏
下载PDF
中国南方山区梯田的水土保持与协调利用智慧——以GIAHS南方稻作梯田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思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42-51,共10页
水土流失与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坡耕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梯田是一种山坡防护类的水土保持工程,对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林、田,发挥资源潜力,适应并融入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选取GIAHS评选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通... 水土流失与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坡耕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梯田是一种山坡防护类的水土保持工程,对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林、田,发挥资源潜力,适应并融入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选取GIAHS评选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通过个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这些梯田周边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合理截留、疏导与调蓄降雨,使得森林、垛田、民居、河流湖泊等客体共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水资源供给循环系统,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服务梯田所在地的居民提供了有力支撑。分析梯田水资源调蓄过程,认为其水土保持与水土林田协调利用的智慧主要体现在科学地选地与布局、防水与用水的协调统一、敬畏思想与严格规则的双重约束,通过调控“人”与“水”两个关键要素,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自然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区梯田 水土保持 协调利用
下载PDF
山区管道工程坡面径流防控设计及截排水体系
20
作者 周大淜 罗扬 +2 位作者 葛华 郭涵宇 王棠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系统研究山区管道工程坡面径流防控设计及措施体系,对公路、铁路、市政、水土保持及油气管道行业设计标准规范进行对标分析,选取南方湿润区8个典型管道作业带坡面开展水文计算和截排水体系探讨。研究表明:1)根据管道口径和防护对象确... 为系统研究山区管道工程坡面径流防控设计及措施体系,对公路、铁路、市政、水土保持及油气管道行业设计标准规范进行对标分析,选取南方湿润区8个典型管道作业带坡面开展水文计算和截排水体系探讨。研究表明:1)根据管道口径和防护对象确定防控标准,建议管道顺坡敷设设计降雨重现期取3~5 a,管道横坡敷设设计降雨重现期≥DN 800口径管道取20~30 a,≥DN 200~DN 800中小口径管道取15~20 a,口径<DN 200管道取10~15 a;2)管道工程坡面径流采用简化推理公式开展水文计算更合理,采用地方暴雨图集参数可提高计算精度;3)南方湿润区典型坡面横坡敷设、顺坡敷设等长度管段坡面汇流量相差8~10倍,横坡敷设应经水文计算在坡面设置永久性截排水沟,顺坡敷设可采用间距25~30 m截水沟、阻水梗截断径流,区间流量0.01~0.02 m^(3)/s,耐久性要求较低;4)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采用鱼鳞坑、水平沟等整地方式调控坡面径流。研究成果可为山区管道工程水工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管道 水土保持 水工保护 坡面截排水 设计洪水 坡面径流 设计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