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Influences of GWDO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and Terrain on a Rainstorm in Dabie Mountain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Li DING Zhi-ying LIU Le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6期61-66,共6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GWDO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and terrain on a rainstorm in Dabie Mountain.[Method] By using NCEP/NCAR 1°×1° analytical data,the conventional and...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GWDO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and terrain on a rainstorm in Dabie Mountain.[Method] By using NCEP/NCAR 1°×1° analytical data,the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ground observation data,WRFV3.1.1 version of non-hydrostatic balance meso-scale mode,a meso-scale shear line rainstorm process which happened in Dabie Mountain zone during 05:00-14:00 on June 21,2008 was carried out the diagnostic analysis and numerical test.In the control experiment,the gravity wave drag by orography(GWDO)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was added.The influences of GWDO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and terrain on the rainstorm process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by the sensitivity test.[Result] The orography dragging coefficient had the good improvement role on the rainstorm intensity or falling zone.The result had the very big difference when considering or non-considering the orography dragging coefficient.After th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was added,the rainstorm intensity or falling zon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non-addition.When there was no dragging coefficient,the shear line disturbance was strong,and the gravity wave activity was obvious.The precipitation was stronger in the zone where the gravity wave was obvious.The terrain in Dabie Mountain and the surrounding place also had th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hear line precipitation.When the terrain in Dabie Mountain was removed,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on the shear lin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rain belt in the west was the most obvious.When the terrain in the southeast of Dabie Mountain was removed,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east had the obvious increasing effect.The terrain wasn’t favorable for the rainstorm strengthening.The intensity variation of rain belt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errain,but also related to the disturbance variation on the shear line.[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theory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of rainst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storm GWDO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ERRAIN Dabie mountain China
下载PDF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 during a Rainstorm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Zhan-ren ZHANG Chun-ping +2 位作者 LI Zhen-wei YU Xing-xiu JING Guang-hu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reveal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 during a rainstorm. [Metho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oll...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reveal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 during a rainstorm. [Metho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recipitation and flow during the rainstorm on August 12, 2010 were monitored at the outlet of Menglianggu watershed. [ Result] During the rainstorm, the generation of runoff was sudden and ephemeral, and the peak of the runoff lagged behind that of rainfall intensity; the concentration of AN and TN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tended to be stable, while NN concentration had no significance chan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ainfall, then improved gradually and tended to be stable fi- nally; DOP concentration had no obvious change during the rainstorm,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DIP, DP, PP and TP rose firstly and then tended to be stable, and the peak values appeared before the peak of the flow. In addition, the output concentration of TN and TP was far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concentration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ollution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all runoff rainstorm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Yimeng mountainous area China
下载PDF
重力波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夜间山地暴雨中的作用初探
3
作者 汪科均 李国平 +1 位作者 谢家旭 刘海文 《暴雨灾害》 2024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利用GPM卫星降水、FY-4A卫星云图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的一次夜间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云水含量的振荡形式及位温场的波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动对中尺度天... 利用GPM卫星降水、FY-4A卫星云图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地的一次夜间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云水含量的振荡形式及位温场的波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动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2)风垂直切变指数、热力螺旋度与水汽螺旋度变化的波动趋势存在于波动发生发展期间,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重力波特征。(3)风垂直切变指数大值区、热力螺旋度和水汽螺旋度极值中心皆与降水量大值区有良好对应关系。(4)地形扰动、切变不稳定、非地转平衡协同作用下可能形成重力波,并对此次暴雨产生增强作用。理查逊数小值区、非线性平衡方程的非零值区分别对雨带位置、移动方向具有指示作用。理查逊数的诊断表明,垂直切变不稳定在中尺度波动被激发之前形成;而垂直切变不稳定随波动增强而减弱,表明波动部分能量来自不稳定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山地暴雨 理查逊数 风垂直切变指数 螺旋度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好溪流域致洪暴雨千米尺度预报研究
4
作者 贾彦方 吴志勇 +3 位作者 李源 何海 欧剑 汪瑛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4,共5页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千米尺度下,WRF模式模拟的降雨量偏小,对山区的预报效果优于河谷地区;Lin方案的整体预报效果最佳,而WSM3方案最差;选取的10场极端降水事件受到台风和西南低空急流等异常天气的影响,Lin方案和WSM5方案适用性较好;WRF模式对暴雨的预报效果优于大暴雨。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山区小流域致洪降雨的模拟和预报精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报 WRF模式 对流解析尺度 异常天气 山区小流域
下载PDF
皖南初春平行线状对流系统引发的大暴雨分析
5
作者 李冰 周昆 +2 位作者 周晓晔 寿泽慧 屈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95-199,228,共6页
利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2022年3月中旬安徽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受稳定的贝湖东部低槽、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移加强的华西疏散槽共同影响,地面冷锋快速南下,引发大暴雨的中尺度平行线状对流... 利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2022年3月中旬安徽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受稳定的贝湖东部低槽、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移加强的华西疏散槽共同影响,地面冷锋快速南下,引发大暴雨的中尺度平行线状对流系统形成于地面冷锋附近大别山区南部迎风坡上并向东移动,呈现出列车效应。对流层中低层西南急流、低涡切变、大的垂直风切变为其发展、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对平行线状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作用,山地增强了南北水平温度梯度,并通过迎风坡或喇叭口的近地面风场辐合不断产生新的上升气流,低层对流触发后不断随着偏南气流北移,形成线状对流系统,呈现出后向传播特征;整个平行线状对流随着中层引导风向偏东方向移动,强降水中心太湖不仅有东南风与北侧绕大别山区南下的东北风辐合,且处于迎风坡的喇叭口,地形抬升加强辐合作用,对流发展最为旺盛;双偏振雷达参量和雨滴谱仪显示,太湖上空为粒子数密度大的大雨滴,降水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平行线状对流系统 山地 双偏振雷达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山区铁路线暴雨洪灾风险评估——以朔黄铁路原平段为例
6
作者 韩帅兵 苏成 +4 位作者 寇晓康 王天亮 李跃鹏 杨仪 程建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随机森林决策树分裂易受数据集不平衡性及变异性的影响,导致权重分配和预测结果出现偏差。山区洪灾风险评估影响因素众多、数据差异性大,如何降低数据不平衡性以及变异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各因素重要性的科学排序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随机森林决策树分裂易受数据集不平衡性及变异性的影响,导致权重分配和预测结果出现偏差。山区洪灾风险评估影响因素众多、数据差异性大,如何降低数据不平衡性以及变异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各因素重要性的科学排序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依据流域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选取9个风险指标,构建山区铁路洪灾风险评估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基于Gini指数和Sigmoid函数两种分裂方式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采用最优模型对朔黄铁路原平段沿线洪灾风险进行预测,并利用实地调研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地形要素(高程、坡度、坡向)与洪灾风险密切相关,孕灾环境作为产生暴雨洪灾风险的内因,在山区铁路洪灾风险评估中起决定性作用;基于Sigmoid函数分裂方式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分裂过程中可以降低信息不纯度和数据变异性对结果的影响,精度更优,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度较高,方法适用性较强。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暴雨洪灾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随机森林 风险评估 暴雨洪灾
下载PDF
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文坚 范仲杰 +6 位作者 董林垚 刘纪根 张平仓 李同录 童官军 杜俊 王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9,共7页
暴雨型山洪及其链生过程是山区常见的致灾隐患,因其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加之相关过程常表现显著的突发性、局地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增加了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难度。目前,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具有综合交... 暴雨型山洪及其链生过程是山区常见的致灾隐患,因其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加之相关过程常表现显著的突发性、局地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增加了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难度。目前,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特色的国际前沿与热点问题。为此,通过梳理暴雨型山洪灾害链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了相关研究中亟需突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展望。其中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有:如何揭示暴雨-洪水-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同源链生转化机理,如何建立灾害链精准监测与稳定传输技术,如何构建灾害链预警指标体系与动态预警平台。建议研究方向为:暴雨型山洪灾害链致灾因子辨识研究,暴雨型山洪灾害链关键要素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平台研发,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展望包括:突出多科学交叉、多手段融合,以“致灾因子辨识-关键技术研发-软件平台构建-集成应用示范”为研究主线,最终在灾害链驱动演化机理、精准监测与动态预警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预期成果可为提升山洪灾害链防御能力、推动生态可持续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型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 致灾关键因子 临界发育条件 监测预警平台 山洪灾害链防御能力
下载PDF
2020年夏季鄂西南一次极端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罗菊英 张家国 +2 位作者 许冠宇 黄小彦 章翠红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2期26-35,共10页
2020年7月26日鄂西南出现了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建始县城区及附近乡镇在10 h内雨量超过250 mm,导致罕见山洪灾害。利用常规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高分辨率EC再分析资料,分析该过程天气形势背景、中尺度环境,以及暴... 2020年7月26日鄂西南出现了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建始县城区及附近乡镇在10 h内雨量超过250 mm,导致罕见山洪灾害。利用常规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高分辨率EC再分析资料,分析该过程天气形势背景、中尺度环境,以及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揭示极端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中高纬度维持两槽一脊,低纬度副热带高压稳定且位置适中,是鄂西南强降水较长时间维持的有利条件;(2)冷空气侵入四川盆地导致西南涡发展,涡前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加上鄂西南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形成深厚正涡度柱和强烈垂直上升运动,是导致极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3)建始县附近先后经历了后向传播型(BB-QS)及涡旋型(VS)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而“倒喇叭口”地形导致雷暴冷池逆流并与环境风形成稳定的中尺度辐合上升运动,是极端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中尺度系统 地形
下载PDF
诱发四川冕宁“6.26”山洪灾害的突发性暴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博宇 谌芸 +3 位作者 孙继松 陈涛 陈朝平 胡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共19页
基于多源观测、再分析和对流可分辨模式预报资料,运用物理量诊断、标准化异常、相似过程比较等方法,分析了2020年6月26日四川冕宁突发性暴雨过程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一次伴有多条带状γ中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 基于多源观测、再分析和对流可分辨模式预报资料,运用物理量诊断、标准化异常、相似过程比较等方法,分析了2020年6月26日四川冕宁突发性暴雨过程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该过程是一次伴有多条带状γ中尺度对流系统、“列车效应”产生极端小时雨量的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其对流回波质心较低,对流云团具有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云团特征;(2)冕宁北部的对流冷池出流与较强的谷地偏南气流相遇形成的辐合抬升构成了对流的触发机制;(3)川西南低空偏南气流具有阶段性增强特征并提供了持续的暖湿空气输送,其在过程初期与下山冷池的相互作用及后期与盆地西部南下冷空气的汇合,使对流反复在冕宁站西侧和南侧初生,并在下游形成“列车效应”;(4)对比历史相似过程,环境大气的对流有效位能等物理量具有更显著的异常和异常持续性;(5)川西南北部的高海拔地形对延缓冷空气进入安宁河谷和维持河谷内的不稳定层结有显著作用,并且该区域地形强迫抬升形成了河谷上游地区潜在的对流触发条件。最后给出了此次暴雨过程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突发性暴雨 列车效应 冷池 水汽输送带 地形
下载PDF
2008-2017年四川省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的演变特征
10
作者 江一啸 李山山 +2 位作者 李国平 李超 陈杨瑞雪 《暴雨灾害》 2023年第6期670-678,共9页
突发性山地暴雨诱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是我国西南山区重大自然灾害。本文利用2008-2017年国家站10 a的小时降水量数据,对四川省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开展统计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10 a间四川省共出现了979次突发性山地... 突发性山地暴雨诱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是我国西南山区重大自然灾害。本文利用2008-2017年国家站10 a的小时降水量数据,对四川省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开展统计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10 a间四川省共出现了979次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平均每年约98次,大多数地区出现5次以上,突发性暴雨事件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及其东部、南部山区、西部山区,西部山区频次远远大于东部山区,与地形影响密切相关。(2)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从4月开始增多,6-7月显著增长,7月之后渐渐减少;夜间多于白天,事件日变化的高频次先从四川西部山区下午16时开始,到深夜转为东部山区最高,表现出强降水有一个从西向东发展传播的过程。(3)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持续时间大多集中在3~12 h,平均持续时间6月、7月和9月较长,而5月和8月较短,平均持续时间东部山区明显比西部山区长。(4)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年平均累计雨量在80~120 mm之间,且7月最多,8月次之,5月和9月最小。2015年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频次最少,但年平均累计雨量最多,说明2015年突发性暴雨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山地暴雨事件 统计特征 暴雨事件频次 日变化 暴雨强度
下载PDF
四川山地暖季夜间暴雨的空间分布以及对海拔高度的依赖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芳弛 李国平 黄楚惠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4期78-86,共9页
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 165个国家及区域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暖季(5—9月)暴雨日夜间降水占日降水量的比例、夜间暴雨频次和夜间平均暴雨强度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及... 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 165个国家及区域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暖季(5—9月)暴雨日夜间降水占日降水量的比例、夜间暴雨频次和夜间平均暴雨强度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得出:(1)四川暴雨日夜间降水占日降水量比例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以海拔2 800 m为分界,表现为随海拔高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垂直分布特征,川西南山地与其他山地区域整体上升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2)夜间暴雨频次较多的测站沿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陡峭地形呈线性分布,夜间暴雨频次随海拔高度升高总体呈减小的特征,川西山地和川西南山地的频次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800和500 m。(3)四川夜间平均暴雨强度整体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大值区主要位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北山地,海拔700 m处的峰值强度主要由川西山地贡献。(4)川西山地夜间暴雨次数较多且强度大,川西南山地夜间暴雨次数多但单次降水量较小,而川东北夜间暴雨的强度较大但次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暴雨 频次和强度 空间分布 海拔高度 四川山地
下载PDF
四川省龙门山暴雨灾害旅游风险评估
12
作者 阮迪陈 袁淑杰 +2 位作者 黄萍 杨思慧 靳立亚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2期134-142,共9页
选取1970~2020年四川省龙门山1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对应15个市县2015~2019年多项统计数据(年均GDP、旅游经济收入、年接待游客人数、当地人口数、公路运输里程和卫生医疗床位数),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并利用层析分析法,从... 选取1970~2020年四川省龙门山1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对应15个市县2015~2019年多项统计数据(年均GDP、旅游经济收入、年接待游客人数、当地人口数、公路运输里程和卫生医疗床位数),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并利用层析分析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四方面对四川省龙门山暴雨灾害旅游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四川省龙门山暴雨灾害旅游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呈“山地低、平原高”的特征,都江堰致灾因子危险性最高,平武最低;(2)其承灾体易损性呈“山地高、平原低”的特征,理县承灾体易损性最高,江油最低;(3)其孕灾环境敏感性呈“山地高、平原低”的特征,彭州孕灾环境敏感性最高,北川最低;(4)其防灾减灾能力呈“山地弱、平原强”的特征,汶川防灾减灾能力最弱,江油最强;(5)其综合评估呈“山地高、平原低”的特征,理县暴雨灾害旅游风险最高,崇州最低,与实际暴雨灾情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风险度 龙门山 暴雨灾害旅游风险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崇左和防城港两地的台风韦帕(201907)降雨雨滴谱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家燊 陈逸伦 +4 位作者 张奡祺 陈淑敏 方容 黎伟标 李明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5-666,共12页
利用崇左国家气象观测站、防城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雨滴谱观测数据,结合观测站雨量数据及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19年8月2~3日台风“韦帕”影响期间内陆背风侧(LSI)、近海岸迎风侧(WSC)不同降水阶段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台风... 利用崇左国家气象观测站、防城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雨滴谱观测数据,结合观测站雨量数据及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19年8月2~3日台风“韦帕”影响期间内陆背风侧(LSI)、近海岸迎风侧(WSC)不同降水阶段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台风“韦帕”降雨以中、小雨滴贡献为主,尤其中雨滴贡献率稳定在70%以上。LSI处以层状云降水为主,雨强相对平缓,WSC处表现为积层混合云降水,雨强较大且波动剧烈。因强烈的对流上升运动导致WSC的雨滴数浓度、雨滴直径明显大于LSI。LSI处在台风登陆后雨势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雨滴直径增大,WSC处由台风眼墙转变为强对流螺旋雨带影响后其雨势增强则主要是由于雨滴数浓度增加。台风“韦帕”对流降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均值为1.85 mm,对数标准化数浓度均值为3.95 mm^(-1)m^(-3);LSI处对流降水位于海洋性对流区域内,而WSC处则介于海洋性和大陆性对流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螺旋雨带 台风眼壁 近海岸山脉 雨滴谱
下载PDF
铜仁市羊尾舟村排洪工程设计方案探讨
14
作者 吴英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9期122-125,共4页
铜仁市羊尾舟村由于峡谷平地地势、山区沟渠暴雨短时汇流集中等特点,存在较大山洪灾害风险,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居民及农田安全尤为重要。结合羊尾舟山区沟渠防洪现状及建设内容,设计优选清淤疏浚与新建排洪渠和交通桥... 铜仁市羊尾舟村由于峡谷平地地势、山区沟渠暴雨短时汇流集中等特点,存在较大山洪灾害风险,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居民及农田安全尤为重要。结合羊尾舟山区沟渠防洪现状及建设内容,设计优选清淤疏浚与新建排洪渠和交通桥相结合的治理方案。论证分析成果表明,原自然沟渠经清淤及开挖新建排洪渠工程措施处理后,沟渠防洪断面得到有效拓宽,行洪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保留沟渠原始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合理整治。研究成果可为乡村振兴山洪灾害防治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暴雨洪水 排洪渠 排洪能力 工程设计
下载PDF
大别山南坡暴雨灾害特征及衍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15
作者 王雅新 吕运州 《江西科学》 2023年第5期985-993,共9页
基于2016—2019年大别山南坡山区范围内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及地理、地貌和人文资料,研究大别山南坡山区暴雨灾害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讨论因子各级别区域的分布情况和大别山南坡山区受各因子影响概况。利用SPSS21.0工具,... 基于2016—2019年大别山南坡山区范围内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及地理、地貌和人文资料,研究大别山南坡山区暴雨灾害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讨论因子各级别区域的分布情况和大别山南坡山区受各因子影响概况。利用SPSS21.0工具,分析地形、地貌条件,对暴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GIS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大别山南坡山区范围内地质灾害这种典型的山地气象衍生灾害开展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蕲春东部、麻城和罗田交界区域暴雨发生危险性最高,危险性等级为严重及以上的区域主要位于麻城、蕲春的县域东部和黄梅的大部分地区。衍生地质灾害风险性为特重的区域较小,只有327.86 km2,仅占总面积的2.75%,主要位于红安北部山区、麻城东南部、黄梅中部等区域,罗田、英山区域内也有小范围的斑块状分布,包括薄刀锋景区和天堂寨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南坡山区 山区气候 暴雨灾害 衍生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低空急流与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苏洋 陈豫英 +2 位作者 杨侃 张一星 杨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1186,共16页
利用2006—2021年逐时降水、常规气象探测、银川CA雷达和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了低空急流影响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影响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的... 利用2006—2021年逐时降水、常规气象探测、银川CA雷达和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了低空急流影响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影响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的低空急流有三个关键区,分别为河套南部、宁夏东南部和山西西南部,对应700 hPa南风急流、775 hPa偏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急流;宁夏东南部作为三支低空急流汇合后继续北上西进的关键区域,对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依据低空急流核所在高度,将影响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的低空急流分为七类,其中三层急流型出现频率最高,占总过程的54.5%,其次是700和775 hPa急流同时出现的过程,占36.5%。暴雨过程与低空急流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700、775、850 hPa急流建立较暴雨开始平均提前了18、10、7 h,700、775 hPa急流最大风速较暴雨过程最大雨强平均提前了54、18 min,而850 hPa急流最大风速较暴雨最大雨强平均滞后了12 min;850 hPa的1级急流与775 hPa的2级急流频率分别对20~40、40~60 mm·h~(-1)的短时暴雨频率指示性更强,而河套南部关键区的700 hPa平均风速对暴雨过程的最大雨强量级指示性更强。暴雨过程与低空急流在空间上也存在一致性:随着低空急流建立、加强北抬或西进、减弱东退或南压,贺兰山东麓暴雨开始、增强、减弱;暴雨落区位于急流轴的左前方。低空急流北上西进与贺兰山地形结合,在东坡山前触发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形成移动缓慢、发展强盛、组织化程度高、列车效应明显的带状线性回波,易在贺兰山区形成局地性强对流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贺兰山东麓暴雨过程 时空相关性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某地区暴雨型山洪灾害特征及监测预警研究
17
作者 熊平珍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10期285-289,共5页
暴雨型山洪灾害能够诱发自然环境灾害、基础设施建设损毁、人员生产受扰及生命伤亡的破坏性灾害,因此对该类型灾害特征及监测预警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以某地区小流域丘陵地貌为研究背景,在山洪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岩土成灾... 暴雨型山洪灾害能够诱发自然环境灾害、基础设施建设损毁、人员生产受扰及生命伤亡的破坏性灾害,因此对该类型灾害特征及监测预警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以某地区小流域丘陵地貌为研究背景,在山洪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岩土成灾体受扰因素及成因机制进行充分论证,并基于TRIGRS模型和折线滑动法对暴雨型致灾边坡风险水平进行计算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该地区小流域边坡防洪措施及预警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型山洪 风险评价 受扰因素 预警监测
下载PDF
暴雨山洪灾害成因及预报方法 被引量:35
18
作者 高煜中 邢俊江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明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70,共6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不断增大。分析表明,山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该省的暴雨分布特征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 h和24 h的降雨量对山洪暴发的影响很大。另外,还探讨了山洪暴雨发生的天气动力成因及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不断增大。分析表明,山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同该省的暴雨分布特征相一致;山洪暴发前3 h和24 h的降雨量对山洪暴发的影响很大。另外,还探讨了山洪暴雨发生的天气动力成因及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暴雨 成因 预报
下载PDF
河北夏季低涡暴雨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丛梅 丁治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5,共7页
对河北省22个国家基准站和基本站及北京、天津1991-2000年10年的夏季低涡暴雨个例进行了统计与合成分析,划分了河北夏季低涡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对燕山南麓及太行山东麓的低涡暴雨特征进行了研究。对高空形势场、低空风场、暴雨落区及... 对河北省22个国家基准站和基本站及北京、天津1991-2000年10年的夏季低涡暴雨个例进行了统计与合成分析,划分了河北夏季低涡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对燕山南麓及太行山东麓的低涡暴雨特征进行了研究。对高空形势场、低空风场、暴雨落区及强度等方面的分析表明,造成该地区暴雨的低涡系统主要为西北涡,其次为东蒙冷涡,影响最小的是西南涡。西北涡主要影响太行山南部地区,东蒙冷涡主要影响燕山南麓,以7、8月份较多;西南涡暴雨仅发生在7月份。70%的西北涡暴雨,南方有台风或热带气旋出现。经向型西北涡的水汽源地主要是黄海和东海;纬向型西北涡和经向型东蒙冷涡的水汽源地主要是南海和孟加拉湾。500 hPa中纬度经向型的环流形势更有利于低涡暴雨的持续性,降雨强度也更大;暴雨区一般出现在700 hPa低涡暖切变附近,最大风速区的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暴雨 气候特征 太行山暴雨 燕山暴雨 合成分析
下载PDF
西南山地城市雨洪灾害防治多尺度空间规划研究——基于水文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云燕 赵万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西南地区城市因山地环境的特殊性,面临城市雨洪灾害频发、多发和危害严重等特点,其雨洪灾害防治方法也不同于其它地域城市。通过对典型山地城市重庆近10年水文数据的观察,将雨洪灾害的形成、发展与城市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关联分析。借助... 西南地区城市因山地环境的特殊性,面临城市雨洪灾害频发、多发和危害严重等特点,其雨洪灾害防治方法也不同于其它地域城市。通过对典型山地城市重庆近10年水文数据的观察,将雨洪灾害的形成、发展与城市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关联分析。借助水循环模拟分析的理论基础,结合山地流域多元化、城镇空间组团化、社区空间多维化等特点,以多尺度空间下的水文模拟过程为依托,建构应对山地城镇雨洪灾害防治框架体系:(1)流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体系建构;(2)城镇尺度雨洪防灾基础设施布局及空间优化;(3)社区尺度雨洪设施的低冲击设计。研究探索山地城镇雨洪灾害发生的规律特征和科学价值,可为全球气候变暖下的山地城市雨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城市 雨洪灾害 防治 多尺度 规划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