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OSMIC Radio Occultation Refractivity Profiles with Radiosonde Measurements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晓华 罗佳 施闯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137-1145,共9页
In recent years, radio occultation (RO) technology making use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gnals has been exploited to obtain profiles of atmospheric parameters in the neutral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th... In recent years, radio occultation (RO) technology making use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gnals has been exploited to obtain profiles of atmospheric parameters in the neutral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the RO refractivity profiles obtained from the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 (COSMIC) mission a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of 38 radiosonde stations provided by the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5 July 2006 through 15 July 2007. Different collocation criteria are compared at first, and COSMIC RO soundings that occur within 3 hours and 300 km of radiosonde measurements are used for the final statistical comparison. The overal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reements between the COSMIC refractivity profiles and the radiosonde soundings from the 38 stations are very good at 0-30 km altitude, with mean absolute relative refractivity deviations of less than 0.5%. Latitudinal comparison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negative refractivity deviation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low latitude and middle latitude regions and large standard deviations exis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f low latitude regions, which can reach up to ~6%. The comparisons of COSMIC RO refractivity profiles and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for 3 polar stations in four different seasons indicate that the accuracy of GPS RO profiles is better in the Austral summer and autumn than in the Austral spring and winter during the year from September 2006 to August 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radio occultation radiosonde soundings refractivity profiles statistical comparison
下载PDF
基于GPS掩星的单频处理验证及精度分析
2
作者 田浩然 孟祥广 +6 位作者 杜起飞 孙越强 白伟华 王先毅 杨铭 谭广远 胡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0-754,共5页
基于FY-3E卫星上的GPS掩星观测数据对单频掩星处理算法进行验证并分析其精度。首先由L_1频点的载波相位观测和伪距观测C_1计算出相对电离层TEC(relTEC);然后重构第二频点的载波相位观测L_(2)^(*),并反演大气折射率产品;最后验证和分析... 基于FY-3E卫星上的GPS掩星观测数据对单频掩星处理算法进行验证并分析其精度。首先由L_1频点的载波相位观测和伪距观测C_1计算出相对电离层TEC(relTEC);然后重构第二频点的载波相位观测L_(2)^(*),并反演大气折射率产品;最后验证和分析单频相对电离层电子总含量relTEC、重构L_(2)^(*)附加相位和折射率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1)单频计算得到的relTEC和L_(2)^(*)附加多普勒与双频结果的相关性系数多数大于0.95;2)L_(2)^(*)附加多普勒的相对平均偏差多数小于0.2%,相对标准差多数小于0.4%;3)单、双频反演折射率相对ERA5数据的bias和RMS指标一致性良好,位势高度在25 km以上单频反演的折射率精度相比双频有微弱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掩星 单频处理 附加相位 折射率
下载PDF
山基GPS掩星观测实验及其反演原理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雄 张训械 +3 位作者 吴小成 肖存英 曾桢 宫晓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7,共6页
分别在湖北省药姑山和九宫山的山头上开展GPS掩星观测实验,成功获取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对掩星事件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给出利用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反演大气折射指数剖面和电波弯曲角的原理和算法.利用山基GPS掩星观测模拟数据,对反演方法进... 分别在湖北省药姑山和九宫山的山头上开展GPS掩星观测实验,成功获取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对掩星事件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给出利用山基掩星观测数据反演大气折射指数剖面和电波弯曲角的原理和算法.利用山基GPS掩星观测模拟数据,对反演方法进行试算和检验,结果表明反演方法准确可行.将该反演方法应用于观测数据的反演,获得了观测点高度以下的大气折射率剖面,以及电波弯曲角.实验结果和原理研究表明,山基掩星观测技术是一种潜在的低层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基gps掩星观测 大气折射指数 电波弯曲角 低层大气 反演
下载PDF
山基GPS掩星折射率与探空折射率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小成 胡雄 宫晓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9-1155,共7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山基GPS掩星数据处理过程,介绍了雾灵山(40.60°N,117.48°E,~2118 m)山基GPS掩星观测实验的基本情况,将雾灵山山基GPS掩星折射率与探空折射率进行了比较.按照山基掩星和无线电探空在空间(经纬度)上相差在2&... 本文简要阐述了山基GPS掩星数据处理过程,介绍了雾灵山(40.60°N,117.48°E,~2118 m)山基GPS掩星观测实验的基本情况,将雾灵山山基GPS掩星折射率与探空折射率进行了比较.按照山基掩星和无线电探空在空间(经纬度)上相差在2°以内、时间上相差在1.5 h以内的条件,共选出了206个山基掩星折射率廓线样本用于比较分析.山基掩星折射率与探空折射率的个例比较,表明山基掩星折射率廓线合理,且和探空折射率基本一致.统计结果显示,在2100 m以下,山基掩星折射率与探空折射率相对偏差的平均值为-2.0%,标准偏差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基gps掩星 折射率 无线电探空
下载PDF
山基GPS掩星与自动气象站观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宫晓艳 胡雄 吴小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80-1486,共7页
山基GPS掩星技术可以精确获得低层大气折射率信息,其观测原理是:在高山的山顶安装GPS接收机,跟踪GPS卫星的低仰角和负仰角信号,通过载波相位的变化求出大气折射造成的弯曲角剖面,从而利用科学反演方法获得观测点高度以下的大气折射率剖... 山基GPS掩星技术可以精确获得低层大气折射率信息,其观测原理是:在高山的山顶安装GPS接收机,跟踪GPS卫星的低仰角和负仰角信号,通过载波相位的变化求出大气折射造成的弯曲角剖面,从而利用科学反演方法获得观测点高度以下的大气折射率剖面.为了对山基掩星测量数据进行验证,2005年8月1日-29日,在河北雾灵山(40.60°N,117.48°E,2118m)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山基GPS掩星观测与其他探测的对比实验.实验所用的JAVAD双频GPS接收机共工作576小时,接收机朝南观测,记录到山基掩星事件1136次,其中上升掩星621次,下降掩星515次.实验期间,在雾灵山顶利用自动气象观测仪每天24小时观测当地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由此可计算大气折射率.本文利用雾灵山GPS掩星实验所获得的观测数据,成功反演得到大气折射率剖面,并将所得接收机高度的折射率与雾灵山顶自动气象站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山基GPS掩星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结果是一致的.山基GPS掩星观测可为低层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大量数据,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基gps掩星 自动气象站 大气折射指数 比较
下载PDF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GPS掩星资料与我国探空温度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冲 张祖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3-1041,共9页
本文使用CDAAC(COSMIC Data Analysis and Archival Center)提供的1995—2010年GPS掩星干反演大气温度和我国无线电探空温度资料,选择临近的廓线进行匹配,以掩星资料为基准,分析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200~30 hPa)探空温度与掩星温度... 本文使用CDAAC(COSMIC Data Analysis and Archival Center)提供的1995—2010年GPS掩星干反演大气温度和我国无线电探空温度资料,选择临近的廓线进行匹配,以掩星资料为基准,分析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200~30 hPa)探空温度与掩星温度之间的偏差。分析多种时空匹配条件下总的温度偏差和标准差的结果表明,匹配条件对偏差平均值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偏差标准差,选择探空和掩星廓线时间差小于3 h、距离小于200 km作为匹配条件。就全国平均而言,探空温度和掩星温度相差很小,其中在上对流层的偏差大于下平流层,偏差的标准差随高度增加而变大。在上对流层昼夜偏差都为正,下平流层白天为正、夜间为负,温度偏差和标准差在白天大于夜间,说明掩星资料具有足够的精度可以识别出太阳辐射对我国探空温度的影响。偏差在低纬较大,随纬度升高逐渐减小,与使用掩星资料计算的大气垂直减温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变化特征与探空滞后误差比较一致,说明使用掩星资料可以辨别滞后误差对探空资料的影响。就全国平均而言,L波段探空仪和59型探空仪的平均温度偏差都相对较小,但在不同纬度表现不同;在低纬地区二者偏差对比明显,59型探空仪具有较大的偏差,L波段探空仪偏差较小,高纬地区二者偏差相对都较小;59型探空仪的偏差标准差始终大于L波段探空仪。结果说明掩星资料可以分辨仪器换型对温度偏差的影响,探空仪的升级使我国探空资料的精准度提高,特别在纬度较抵的区域,偏差的改进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掩星 探空 温度误差 UTLS
下载PDF
GPS掩星与探空观测统计比较中配对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晓华 ZhangKefei +1 位作者 罗佳 FuErjiang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2-1335,共4页
在利用无线电探空数据对GPS掩星廓线进行验证的工作中,对如何确定两类观测资料在观测时间和空间上配对标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观测时间差限值分别取1h、2h、3h,观测距离差限值分别取100km、200km、300km时得到的9种不同配对标准下,分... 在利用无线电探空数据对GPS掩星廓线进行验证的工作中,对如何确定两类观测资料在观测时间和空间上配对标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观测时间差限值分别取1h、2h、3h,观测距离差限值分别取100km、200km、300km时得到的9种不同配对标准下,分别获取了GPS掩星与探空观测的折射指数廓线对,并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差限值与距离差限值的增大,总折射指数平均相对偏差的变化趋势性不强,但总折射指数平均相对标准偏差都呈增加趋势,且距离差限值变化的影响大于时间差限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 CHAMP gps掩星 无线电探空 配对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局地和非局地观测算子的GPS掩星资料后向映射四维变分同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成巍 王斌 徐幼平 《中国科学: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7-387,共11页
本文通过在区域暴雨预报模式(AREM)的后向映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AREM-B4DVar)中引入GPS掩星折射率局地和非局地两种观测算子,使得该系统具备了同化全球定位系统(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的能力,并采用台湾地区与美国联合执行的气象、电离层... 本文通过在区域暴雨预报模式(AREM)的后向映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AREM-B4DVar)中引入GPS掩星折射率局地和非局地两种观测算子,使得该系统具备了同化全球定位系统(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的能力,并采用台湾地区与美国联合执行的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计划(COSMIC计划)探测得到的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2007年7月4日至5日发生在我国江淮流域的暴雨个例进行了同化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化系统中采用局地和非局地两种观测算子,加入GPS掩星折射率资料后,均可以提高观测资料附近初值的分析质量,从而在改进24小时的降水预报中起到正效果;基于非局地观测算子的掩星折射率资料同化可以通过大气非局地的约束,进一步改进基于局地观测算子掩星折射率资料同化的不足;在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加入掩星折射率资料,可以使同化系统进一步改进初值分析质量和24小时预报效果,尤其能更好地发挥非局地观测算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星折射率 后向映射四维变分同化 局地和非局地观测算子 数值模拟 暴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