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andmountain regions of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U Jin-fa(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9年第4期378-386,共9页
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closely related to inherent vulnerabilities of itseco-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Spatial varia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from top to foot of a slope wasmainly induced by diffe... 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closely related to inherent vulnerabilities of itseco-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Spatial varia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from top to foot of a slope wasmainly induced by differentiation of surface materials and their erodibility, nutrient and moisture dueto downslope variation of land erosion. It was showed by comparing maps of land degradationbetween the 1950s and the 1980s that changes of land degradation varied from one area to anotherbecause of differ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land reclamation and vegetation deple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hilly and mountain region land degradation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nd Soil Conditions i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ZHANG Yubin CAO Ning +4 位作者 XU Xiaohong ZHANG Feng YAN Fei ZHANG Xinsheng TANG Xinl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ER),fish scale pit(FP),furrow and ridge tillage across the slope(FR),shrub strips(SS),and vegetation-covered ridge(VR)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Jix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ER),fish scale pit(FP),furrow and ridge tillage across the slope(FR),shrub strips(SS),and vegetation-covered ridge(VR)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Jixing small watershed of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Jilin Province,Northeast China.This study aim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n soil conditions after the short-term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s.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ites(ER,FP,FR,SS,and VR)and two controls(BL and CT)to investigate their properties.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n soil quality,an integrated quantitative index,soil quality index(QI),was developed to compare the soil quality under the differ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not al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can improve the soil conditions and not all soil properties,especially soil organic carbon(SOC),can be recovered unde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short-term.Moreover,the QI in the fi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nd two controls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ER>VR>BL>FR>CT>SS>FP.ER exhibited a higher soil quality value on a slope scale.In the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ER is a better choice than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s to planted grasslands and woodlands early i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soil property soil organic carbo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region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东北丘陵区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许晓鸿 隋媛媛 +3 位作者 张瑜 欧洋 罗莉莉 李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9-708,共10页
选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水蚀普查中吉林省梅河口市6个野外调查单元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6个调查单元总面积... 选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水蚀普查中吉林省梅河口市6个野外调查单元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6个调查单元总面积为142.9 hm2,侵蚀沟数量共93条,沟长共5 476 m,沟壑密度3.83 km km-2,总侵蚀量为4 575 m3。其中切沟沟长占总沟长的61.03%,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92.35%。(2)研究区沟蚀发展现状严峻,其中小杨乡、红梅镇、双兴乡和一座营镇沟蚀强度为剧烈,沟道密度分别为7.12、4.63、5.55和4.25 km km-2。牛心顶镇和海龙镇沟蚀强度分别为强烈和中度。(3)坡度是研究区坡耕地沟蚀发育发展的重要因子,与沟壑密度存在较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1(p<0.05),在坡度大于8°时沟壑密度最大。(4)沟壑密度随坡长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坡长200~299 m内最大,超过500 m后逐渐降低。(5)沟壑密度与流域长宽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p<0.05),沟壑密度随流域长宽比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低山丘陵区 坡耕地 侵蚀沟 沟壑密度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文刚 刘秀华 杨朝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西南丘陵山区的土地整理工程受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变化无常的气候、破碎的土地资源、不均的水资源分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对多个已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存在重... 西南丘陵山区的土地整理工程受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变化无常的气候、破碎的土地资源、不均的水资源分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对多个已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存在重视增加耕地数量,但忽视提高耕地质量,工程设计脱离实际,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够等关键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山区 土地整理 调查 研究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49
5
作者 周滔 杨庆媛 刘筱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分析了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阐述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出了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新颁布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法律和政策依据,根据区内... 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分析了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阐述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出了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新颁布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法律和政策依据,根据区内条件差别提出相应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和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山区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管理 农村土地承包法 中国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地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颖 罗旭辉 +2 位作者 钟珍梅 曾玉荣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7-824,共8页
从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入手,阐述南方丘陵红壤侵蚀退化地的水土流失特征与主要防控成效,总结4种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治理型循环农业开发模式:(1)以合理统筹兼顾为主线的特色农业开发模式;(2)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的立体农业开... 从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入手,阐述南方丘陵红壤侵蚀退化地的水土流失特征与主要防控成效,总结4种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治理型循环农业开发模式:(1)以合理统筹兼顾为主线的特色农业开发模式;(2)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的立体农业开发模式;(3)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开发模式;(4)以拓展生态旅游为特色的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并据此提出与南方山区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循环农业发展对策:一是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山区科学发展规划;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三是科技创新驱动,实施科企工农有机结合;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投入要素作用;五是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循环农业 南方丘陵山地
下载PDF
广西九万山藓类植物区系分析及其对划分热带、亚热带分界线的意义 被引量:29
7
作者 贾渝 吴鹏程 罗健馨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461-468,共8页
九万山位于广西北部的中央(25°10’~25°25’N,108°27’E),界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其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海拔为1693m,最低处仅170m。经对1850号标本的鉴定,共计有藓类植物35科、101属和... 九万山位于广西北部的中央(25°10’~25°25’N,108°27’E),界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其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海拔为1693m,最低处仅170m。经对1850号标本的鉴定,共计有藓类植物35科、101属和189种。本文分析了九万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将其划分为 10种类型。其中东亚成分最为丰富(39.33%),热带、亚热带成分次之(38.20%),而温带成分居第三位(18.54%)。本文选择了九万山临近的五个地区加以比较。其中,金佛山与九万山藓类植物的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0.68%和36.87%,神农架为57.29%和33.13%。尖峰岭为48.83%和22.29%,西双版纳为57.29%和29.63%。而我国东部的武夷山则为69.86%和39.57%,其相似性系数在相比较的五个山区中为最高。九万山区有4个特有属并明显受喜马拉雅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九万山区藓类区系中约有7%的种类是典型的热带成分。根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笔者认为九万山的藓类区系表现出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性,其分界线可能位于九万山的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植物区系 广西九万山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县域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1 位作者 王锐 莫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3,共9页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潜力 西南丘陵山区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83
9
作者 杨庆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8-708,共11页
开展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的西南地区而言 ,其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必须与区域生态安全的目标相一致。本文从国际国内土地整理的... 开展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的西南地区而言 ,其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必须与区域生态安全的目标相一致。本文从国际国内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土地整理目标区域分工的角度 ,论述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 ,提出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小流域土地整理是实现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安全 生态区位 小流域 西南丘陵山地区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县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1 位作者 王锐 陈凌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现实潜力与可腾退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差异较大,对现实潜力进行分级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作...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现实潜力与可腾退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差异较大,对现实潜力进行分级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作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潜力 县域 西南丘陵山区
下载PDF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特征及开发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秉根 姚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8,18,共5页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山多地少、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障碍着区内经济的发展,区内开发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搞好:1.协调山─林─地─人的关系;2.调整粮食─林牧─副渔关系;3.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区,山多地少、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障碍着区内经济的发展,区内开发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搞好:1.协调山─林─地─人的关系;2.调整粮食─林牧─副渔关系;3.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4.提高生态─经济─杜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山地丘陵区 区域特征 开发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草地植被重建
12
作者 欧阳克蕙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5-396,共2页
Measures take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o modify environment of the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s of southern China, cultivated grasslands of Chinese lespedeza (Lespedeza cuneata) and ... Measures take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o modify environment of the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s of southern China, cultivated grasslands of Chinese lespedeza (Lespedeza cuneata) and broadleaf paspalum (Paspalum wettsteinii) were raised. The sown pastures replaced the degraded grasslands of shrub-herb and herb growths of low-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generated ecosystem of the region. Some early stag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and processes to ensure the grassland reconstruction were adopted.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productivity could be raised to provide yield of Chinese lespedeza to 12160 kg/hm^2 and of broadleaf paspalum to 17690 kg/hm^2 in the first year of cultivation, and to 13400 kg/hm^2 of the former, 20750 kg/hm^2 of the latter in the second year, an increase of 2.61~5.16 times of the yield of the previous degraded pastures. The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from 0.14% to 0.64% with the Chinese lespedeza grassland and to 0.93% with the broadleaf paspalum in the first year, then to 0.68% with the former and 1.01% with the latter in the second year. The output of energy,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manifold of those of the degraded grassland. Effects in the second year were still better. The cultivated grassland prevented soil erosion efficiently by restoring vegetation, thickening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establishing better above- and under-ground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in the first year was deducted by about three quarters of that of the previous half-barren grassland. Soil erosion in the second year was cut by 51.77% in the Chinese lespedeza plot and 61.47% in the broadleaf paspalum grassland compared to the extent of soil erosion in the previous year.Compared to the former grassland, the newly cultivated pastures boasted higher soil pH value, richer amount of organic matter, total N, total P and available nutrients of the soil, as well as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cid phosphatase and urease, though the soil total K content and the activity of polyphenol oxidase were not regularly effected. Intensiv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ensures the soil qualities of the grassland. More organic carbon was fixed in the pasture with the increased vegetative cover.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increased by 23% in the Chinese lespedeza pasture and 27% in the broadleaf paspalum one due to more organic matter input into the soil and the friendly environment conditions.Much more economic benefits have been gained in the reconstructed pasture. There is a payoff of RMB 5015.73 yuan/hm^2 with the Chinese lespedeza grassland and 5755.80 yuan/hm^2 with the broadleaf paspalum one in the first year, and RMB 8940.07 yuan/hm^2 of the former, and 9330.36 yuan/hm^2 of the latter in the second year. The input/output is 2.09 and 2.60 in the first year, and 7.15 and 7.39 in the second year,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亚热带丘陵地区 草地植被重建
下载PDF
东北低山丘陵典型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焦鹏 阎百兴 +7 位作者 欧洋 李明堂 任明 温磊磊 崔虎 田莉萍 程磊 刘惠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9-1837,共9页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侵蚀沟危害日益加剧。选择东辽河上游106.5 km^(2)的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分辨率2 m的遥感影像,在GIS人工预判读侵蚀沟的基础上,野外实地验证并测量...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侵蚀沟危害日益加剧。选择东辽河上游106.5 km^(2)的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分辨率2 m的遥感影像,在GIS人工预判读侵蚀沟的基础上,野外实地验证并测量了研究区内长度≥50 m、且深度≥0.5 m的侵蚀沟的几何参数与经纬度;基于DEM获取了侵蚀沟所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高程等空间信息;分析了研究区侵蚀沟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演化趋势,探讨了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研究区已形成侵蚀沟322条,分布密度为3.0条/km^(2),沟壑密度为0.8 km/km^(2),割裂度为1.4%,侵蚀沟发展速度快,沟蚀强度已达强烈程度,应引起足够重视。(2)侵蚀沟主要分布在6°~9°的坡耕地上,坡度对沟蚀的影响明显,坡耕地高强度垦殖是沟蚀加剧的主要驱动力;(3)阳坡(S、E)上侵蚀沟分布相对较多,而阴坡(N)上侵蚀沟分布最少,坡向对沟蚀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为认识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发生与演化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低山丘陵区 侵蚀沟 几何参数 坡度 坡向
下载PDF
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基于重庆市合川区的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子怡 黄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74-80,共7页
基于新增耕地系数的数量潜力测算法、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质量潜力预评法,以及重庆合川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西南丘陵区的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整体较大,浅丘平坝区潜力值>0.6;低... 基于新增耕地系数的数量潜力测算法、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质量潜力预评法,以及重庆合川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西南丘陵区的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挖潜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南丘陵区耕地整理潜力整体较大,浅丘平坝区潜力值>0.6;低山丘陵区潜力值0.3~0.6;丘陵边缘山地区潜力值<0.3。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应基于耕地整理潜力予以分区并采取不同策略:对近期重点整理区,统筹安排项目配套政策及资金;对中期适宜整理区,通过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水平来提高耕地整理潜力;对远期一般整理区,建立专项整理基金和拓宽耕地整理资金的筹措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评价 潜力测算 潜力分级 西南丘陵区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丘陵山地牧草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榆欢 杨君乾 张克平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2年第10期4-7,共4页
丘陵山地机械化是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和卡点。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丘陵山地牧草收获机械的现状,综合分析了现有收获机械的问题短板,展望了我国西北地区丘陵山地牧草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同频... 丘陵山地机械化是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和卡点。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丘陵山地牧草收获机械的现状,综合分析了现有收获机械的问题短板,展望了我国西北地区丘陵山地牧草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同频共振、机具系统智能、新技术集成应用和“以机适地”、“改地适机”双向发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西北地区丘陵山地牧草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丘陵山地 牧草 收获机械
下载PDF
共轭视角下重庆市县域乡村“居住——就业”协同发展格局及振兴路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2 位作者 廖和平 王刚 刘亭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8-1111,共14页
乡村“居住—就业”协同是推进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论文以重庆市2007、2014和202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基于共轭发展视角,从乡村“居住—就业”协同的量和质2个方面,构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测算综... 乡村“居住—就业”协同是推进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论文以重庆市2007、2014和202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基于共轭发展视角,从乡村“居住—就业”协同的量和质2个方面,构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测算综合居业协同度,从而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而划分居业协同类型,并提出差异化的振兴路径。研究发现:①重庆市乡村居业协同度时空差异显著,总体呈“量”“质”齐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及“中高周低”的空间格局特征;乡村居业平衡指数总体呈平衡趋势发展及“局部突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乡村居业效率指数呈平稳上升趋势及空间分布格局呈“团块状”向“西高东低”转变的特征。②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类型可划分为高协同型、中协同型、平衡中等型、平衡中低效型、强就业中低效型、强居住中低效型6种类型,协同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核心区域,乡村居业中轻度失衡类型主要集中在主城都市区外围区和渝东北区,乡村居业重度失衡类型主要集中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③县域经济水平更为发达的主城都市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高,更能吸引本县乡村人口在县域内居住就业;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渝东北渝东南经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乡村居业协同增长趋势明显快于主城都市区,乡村人口回流效应初显。最后,基于乡村居业协同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结果可为协调人地关系、激活农村内生动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宜居宜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业协同 共轭视角 乡村振兴 西南丘陵山区 重庆市
原文传递
西南丘陵山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空间分异机制与优化对策——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1 位作者 廖和平 刘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81-2598,共18页
居业协同作为乡村人居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协同程度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重庆市3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20年县域乡村... 居业协同作为乡村人居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协同程度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重庆市3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20年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进行测度,并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诊断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市近32.43%的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处于低协同状态,总体呈现“中高周低”的分布态势;产业结构、省会城市临近度、海拔和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重庆市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不同类型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划分为综合发展型、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经济因素—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资源环境—经济约束型和综合约束型5种类型。研究结果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业协同 地域分异 主导因素 地理探测器 西南丘陵山区
原文传递
亚热带山地丘陵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54
18
作者 陈晓玲 曾永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8,共14页
以湖南省为研究区,采用250 m×250 m空间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结合相应时间段的气象数据,使用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并分析该区域2000-2013年间的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植被NPP的变化趋势... 以湖南省为研究区,采用250 m×250 m空间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结合相应时间段的气象数据,使用改进的CASA模型,模拟并分析该区域2000-2013年间的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植被NPP的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的净初级生产量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年净初级生产量分布在41.62~125.40 Tg C/yr之间,平均值为86.34 Tg C/yr,总体来看,14年间湖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际减少趋势为2.70 Tg C/yr;2 NPP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基本特点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呈逐渐递减趋势,其中,各植被分区的NPP有明显差异;3 2000-2013年,湖南省植被NPP呈极显著增加(slope〉0,p〈0.01)、显著增加(slope〉0,0.01≤p〈0.05)、无明显变化(p≥0.05)、极显著减少(slope〈0,p〈0.01)和显著减少(slope〈0,0.01≤p〈0.05)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比例为5.40%、2.02%、61.64%、16.79%和14.15%。植被NPP变化趋势总体上显示为减少的趋势,而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植被NPP变化趋势及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草地的NPP变化趋势最为显著,接着依次是森林、其他土地、建设用地和农田;4分析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植被NPP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发现NPP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强于其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气候 亚热带山地丘陵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南方丘陵山地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鹰 肖蓉 +3 位作者 张坤 魏晓 孙冰 陈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66-1781,共16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乡村生态安全、环境健康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户作为乡村地域生态系统与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联主体,其生产生活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与感知变化对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以南方丘陵山地重点... 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乡村生态安全、环境健康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户作为乡村地域生态系统与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联主体,其生产生活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与感知变化对维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以南方丘陵山地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南省慈利县6个不同发展类型的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农户访谈与入户调查,探究了2008—2018年农户对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感知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多样化感知指数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协同发展的建议策略。结果表明:(1)农户对各类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变化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感知均呈现差异性,农业生产主导区感知强于生态保护核心区和生态经济发展区;(2)农户对林地、农田、园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感知以及属性感知依次减弱;(3)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个体特征等是影响农户生态系统服务属性感知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以期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升农户福祉推进生态服务提升及乡村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态系统服务 感知变化 影响因素 南方丘陵山地
原文传递
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孝成 王彦美 +1 位作者 曹伟 刘燕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57,共7页
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严重、居民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本文以科学规划村镇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村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对国内外乡村规划、发展建设进行综述的... 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严重、居民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本文以科学规划村镇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村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对国内外乡村规划、发展建设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示范两个层面对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进行集成研究。综合集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发展建设评价、规划布局、监测评估等技术体系,并在重庆市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区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工业带动+回乡创业"、"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四类村镇发展模式,促进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山区 村镇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优化 技术集成 重庆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