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ty of forest plant and community dynamics in eastern mountain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Qing-gui XING Ya-juan +1 位作者 ZHOU Xiao-feng HAN Shi-ji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The biodiversity was studied in 26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in Maoershan National Park and Liangshui Natural Reserv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Composition index (C... The biodiversity was studied in 26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in Maoershan National Park and Liangshui Natural Reserv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Composition index (CI) was taken as a parameter to quantify the community dynamics, which can nicely describe forest community dynamics,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dynamic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number species of community, richness, evenness,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every community. The richnes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I of every community, which means richness was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community dynamics.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of every community increased from the initial stage to the middle stage of succession,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climax stage. The coverage weighted foliage-height diversity index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CI, which was similar as the oattem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mountain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Pattern diversity Community dynamics
下载PDF
辽东山区龙胆草栽培技术
2
作者 王嘉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7-48,共2页
本文简介了龙胆草的生物学特性,并从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在辽东山区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龙胆草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农民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东部山区种植业合作社的证据
3
作者 文远 赵哲 汪婧宇 《中国林业经济》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多元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了不同类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差异。基于此,具体提出创新合作机制,丰富联合形式、增强带动能力,...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有序Logit模型、OLS模型、多元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了不同类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差异。基于此,具体提出创新合作机制,丰富联合形式、增强带动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规范水平、聚焦政策引导,优化外部环境、强化指导服务,筑牢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户家庭收入 辽宁省 东部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红松单木叶生物量估算研究
4
作者 杜建平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辽宁省大边沟林场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单木叶生物量模型作为备选模型,以36株红松的枝条解析数据为基础,从中选取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了红松人工林单木叶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模型W... 以辽宁省大边沟林场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单木叶生物量模型作为备选模型,以36株红松的枝条解析数据为基础,从中选取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构建了红松人工林单木叶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模型W=aD^(b)H^(c)是拟合研究区域内红松叶量效果最好的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与基础模型相比,拟合优度显著提升,残差分布也更加收敛且均匀。该研究选取的最终混合效应模型能有效预估辽东山区红松叶生物量,为红松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红松 叶生物量 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辽宁省东南部山区高速公路新建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5
作者 张炜 《北方交通》 2024年第8期88-90,共3页
辽宁省山区生态环境复杂且较为脆弱,在公路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文章以辽宁省东南部山区高速公路新建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气候环境特征,提出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原则、总体布局及分区防护等措施。研究有助于补充完善... 辽宁省山区生态环境复杂且较为脆弱,在公路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文章以辽宁省东南部山区高速公路新建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气候环境特征,提出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原则、总体布局及分区防护等措施。研究有助于补充完善辽宁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预防水土流失,为同类型地区高速公路新建项目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山区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措施 防治分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天然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董莉莉 汪成成 +4 位作者 赵济川 刘红民 王建军 高英旭 李兴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1,109,共9页
【目的】分析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更新特征,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天然次生林的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乔木更新树种组成和数量、高度级分布、更新方式以及环境因子(林... 【目的】分析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更新特征,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天然次生林的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乔木更新树种组成和数量、高度级分布、更新方式以及环境因子(林下光环境、地被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幼苗(株高(H)≤1 m)、幼树(H>1 m,胸径<5 cm)密度的影响,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幼苗和幼树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①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更新乔木树种共30种,隶属于14科21属,其中蒙古栎、元宝槭、花曲柳、假色槭和紫椴为优势树种。更新苗密度随高度级呈倒“J”字型分布,Ⅰ级(H<30 cm)和Ⅱ级(30 cm≤H<60 cm)幼苗数量较多,占更新苗总数的60.20%;幼树数量较少,Ⅹ级(270 cm≤H<300 cm)幼树密度仅为Ⅰ级幼苗的1.91%。实生苗数量为萌生苗的38倍。②幼苗密度与林冠开阔度、林下总光合辐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面积指数、枯落物厚度、土壤pH值、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幼树密度与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幼苗和幼树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不同,幼苗密度主要受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pH值影响,幼树密度主要受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影响。【结论】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乔木更新树种丰富,但幼苗死亡率高,幼树数量少,天然更新困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时,可采取清理枯落物、割除灌木和抚育间伐相结合的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环境因子 蒙古栎次生林 辽东山区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山区蜱种分布及蜱传病原概况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天 韩金成 +5 位作者 王洋 梁喜植 Seong-Yoon Kim 杜宏鑫 李基旭 薛书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蜱虫作为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大部分寄生于哺乳动物、爬行类等脊椎动物体表,其身上携带的大量病原体通过叮咬人畜给宿主带来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充沛,适宜野生动物栖息,为... 蜱虫作为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大部分寄生于哺乳动物、爬行类等脊椎动物体表,其身上携带的大量病原体通过叮咬人畜给宿主带来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充沛,适宜野生动物栖息,为蜱虫的存活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此外,吉林省东部山区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北部地区,给境外蜱传疾病传入该地区提供了条件。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主要蜱种及蜱传病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吉林省东部山区现有蜱种分布及蜱携带主要病原检测的研究成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制定相关蜱传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山区 蜱种 蜱传病原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预测吉林东部山区原麝的适宜分布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炳莲 苗润泽 +4 位作者 陈旭升 马帅 杨雨佳 刘庚 朱洪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68份原麝位点数据及17份环境变量数据,选择Biomod2平台集成表现较好的单一模型形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原麝潜在适宜分布...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68份原麝位点数据及17份环境变量数据,选择Biomod2平台集成表现较好的单一模型形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及中心变化。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TSS=0.937,AUC=0.947)。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珲春市、汪清县和长白县;偏好最暖季度均温和最冷季度均温适中、海拔较高且距水源距离较近的落叶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适宜分布区收缩;分布中心呈先向西南后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本研究对未来加强生境保护及物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监测和评估我国原麝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迁移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麝 吉林省东部山区 组合模型 适宜分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冻拔对辽东山区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姚立平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5,24,共6页
为探明冻拔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影响,该研究以辽东山区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为试材,调查不同处理(苗龄、相对土壤水分梯度、覆盖物厚度)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根系冻拔情况,并应用主成分和相关性方法分析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与环境因子... 为探明冻拔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影响,该研究以辽东山区天然更新红松幼苗为试材,调查不同处理(苗龄、相对土壤水分梯度、覆盖物厚度)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根系冻拔情况,并应用主成分和相关性方法分析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次生林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冻拔率为14.81%,在次生林与红松人工林交界处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冻拔率仅为6.35%,次生林内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冻拔率较高;相对土壤水分梯度是影响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相对土壤水分梯度的增加,幼苗发生冻拔的概率逐渐增大;而且土壤A层厚度、凋落物O层厚度、土壤水分梯度、坡向与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存在交互作用,在次生林内覆盖物厚度、交界处土壤水分梯度与坡度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发生冻拔存在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对天然更新红松幼苗的保护与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红松幼苗 冻拔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落叶松林分对不同经营模式的响应研究
10
作者 罗家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3期23-25,28,共4页
研究常规经营模式和近自然经营模式下落叶松的树高、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及径级分布、树高分布等相互差异。结果表明:在树高方面,幼龄林阶段两种经营模式区别不大,表现为常规经营模式>近自然经营模式;中龄林时期表现为近自然经营模... 研究常规经营模式和近自然经营模式下落叶松的树高、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及径级分布、树高分布等相互差异。结果表明:在树高方面,幼龄林阶段两种经营模式区别不大,表现为常规经营模式>近自然经营模式;中龄林时期表现为近自然经营模式>常规经营模式;在平均胸径和平均胸高段面积方面,不同经营模式下均呈较为一致的增长趋势,即与林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且近自然模式>常规经营模式;落叶松林的径级分布和树高分布均呈“类正态分布”。近自然经营模式在林木高生长和横向生长中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模式 落叶松 林分调查 辽宁山区
下载PDF
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诱导复层林效果评价 被引量:26
11
作者 殷鸣放 周立君 +4 位作者 毕刚蕊 薛娟 殷炜达 宁良智 梁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辽东山区人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方式的带状间伐:Ⅰ型,隔2行伐2行;Ⅱ型,隔3行伐3行。研究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保留木与更新幼树生长变化、灌木与草本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的... 以辽东山区人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方式的带状间伐:Ⅰ型,隔2行伐2行;Ⅱ型,隔3行伐3行。研究带状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保留木与更新幼树生长变化、灌木与草本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带状间伐3 a后,间伐带内长白落叶松保留木的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显著高于未间伐林分,Ⅱ型好于Ⅰ型;间伐对平均每公顷蓄积的影响相对较小,间伐3 a内材积生长量变化为Ⅱ型>Ⅰ型>对照区。林内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间伐类型效果为Ⅱ型>Ⅰ型;各类型更新幼树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及更新幼树生物量均表现为Ⅱ型林分>Ⅰ型林分,带状间伐后更新幼树生物量的增长率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各类型林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依次为Ⅱ型林分>Ⅰ型林分>对照区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带状间伐 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 人工林 更新
下载PDF
辽东地区金矿床类型、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64
12
作者 曾庆栋 陈仁义 +4 位作者 杨进辉 孙国涛 俞炳 王永彬 陈沛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39-1963,共25页
辽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并伴生强烈的金成矿作用。根据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特征,将辽东地区划分为三个金矿集区:青城子、五龙、猫岭。矿集区内金矿包括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这两种类型,并... 辽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并伴生强烈的金成矿作用。根据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特征,将辽东地区划分为三个金矿集区:青城子、五龙、猫岭。矿集区内金矿包括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这两种类型,并分别受高角度断裂和低角度断裂构造体系控制。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时代主要为早白垩世,少量早侏罗世。已有H-O同位素、成矿流体及地质研究表明:(1)区内金成矿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以强烈硅化-绢云母化为特征标志;(2)区内金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3)充填作用和混合作用可能是辽东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沉淀的机制。辽东地区金矿成矿系统按其产出环境及特点,可分为两个亚系统:产于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内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五龙式)及产于古元古代变质岩中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青城子式、猫岭式)。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近期研究工作,建立了辽东地区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认为本区具有与胶东地区相似的金矿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巨大,研究工作对区域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金矿 成矿系统 矿集区 中生代 辽东
下载PDF
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代力民 唐立娜 +3 位作者 曹玉明 王顺忠 周莉 王庆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2,共7页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特定的组合构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单元。本研究共得到6种群落类型,能够基本指示研究区潜在的植被类型,可用于表征生态土地分类中分类单元的植被类型。制约辽东山区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坡度的变化,可将其作为生态土地分类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生态土地分类 环境因子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红民 邢兆凯 +2 位作者 顾宇书 高英旭 韩友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4,173,共6页
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整体上表现出群落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属性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在0.479~0.524之... 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整体上表现出群落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属性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在0.479~0.524之间,属于随机分布或轻度的团状分布;平均混交度在0.699~0.828之间,为强度混交或极强度混交;胸径大小比数呈现出均衡分布的特征,整个林分树种的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阔叶混交林 空间结构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两种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邓娇娇 周永斌 +3 位作者 殷有 白雪娇 高慧淋 朱文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138,共9页
【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 【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LGd)、红松(PKd)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nim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OTU分析法比较不同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优势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与红松人工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有助于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2)该区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共检测到9个土壤真菌门,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隐真菌门。(3)LGe和PKe,LGd和PKd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但都不显著。(4)Venn和Heatmap表明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LGe和PKe间的差异较LGd和PKd间的差异小。(5)RDA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全碳、速效氮、土壤碳氮比是该区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差异,LGe和PKe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表现趋同性,LGd和PKd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慧东 尤文忠 +1 位作者 魏文俊 周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剖面法和经典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站原始红松林作为对象,按照原始红... 【目的】分析我国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剖面法和经典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站原始红松林作为对象,按照原始红松林内红松、其他针叶树种以及阔叶树种组成比例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原始红松林Ⅰ(6红松4阔叶)、原始红松林Ⅱ(3红松2其他针叶5阔叶)和原始红松林Ⅲ(3红松7阔叶)3种类型,测定了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体积质量、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pH值)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树种组成的原始红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原始红松林Ⅲ土壤的有机碳、全磷和速效磷平均含量最高,原始红松林Ⅰ土壤的全氮和全钾平均含量最高,原始红松林Ⅱ土壤的水解性氮、体积质量和pH值平均值最高。不同树种组成的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等4个土壤养分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土壤全氮。另外,土壤有机碳还与土壤体积质量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辽东山区不同树种组成的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与土壤有机碳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原始红松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德成 殷鸣放 魏进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96-99,104,共5页
阐述了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的理由和步骤,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评价为例,选取的指标包括: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渗透速率,根据关联度大小,对各森林类型的涵养水... 阐述了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的理由和步骤,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评价为例,选取的指标包括: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渗透速率,根据关联度大小,对各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生态效益和各个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对比,在辽东山区的森林中,落叶松中龄林的涵养水源生态效益最佳,其次为杂木林、红松中龄林、红松幼龄林、落叶松幼龄林和柞树林;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和土壤渗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养水源 森林水文学 灰色关联度 评价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3种林型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及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祁萃萃 吴祥云 乔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以辽东山区红松林、杂木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草本层的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杂木次生林的林下草本层生物量最大,为0.241kg/m^2,针阔混交林次之,红松林最小;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大,多样性指数... 以辽东山区红松林、杂木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草本层的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杂木次生林的林下草本层生物量最大,为0.241kg/m^2,针阔混交林次之,红松林最小;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大,多样性指数为2.806,杂木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最小;假升麻的重要值最大,委陵菜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委陵菜与益母草及假升麻与蕨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生物量 多样性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林下草本层
下载PDF
测算辽东山区主要林分类型的蒸发散量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德成 殷明放 +3 位作者 白冬艳 魏进华 朱学静 丁丽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9,共5页
本试验运用固定标准地观测的方法测定辽东山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的蒸发散量,根据布兰尼—尼里德尔模型推算的后楼水库集水区邻域范围内的年土壤和枯落物水分蒸发量分别为落叶松幼龄林720 mm/a、落叶松中龄林751 mm/a,红松幼龄林762 mm/a... 本试验运用固定标准地观测的方法测定辽东山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的蒸发散量,根据布兰尼—尼里德尔模型推算的后楼水库集水区邻域范围内的年土壤和枯落物水分蒸发量分别为落叶松幼龄林720 mm/a、落叶松中龄林751 mm/a,红松幼龄林762 mm/a、红松中龄林826 mm/a、柞树林677 mm/a、杂木林741 mm/a。影响单位面积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地表枯落物量,同时蒸发量又与郁闭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地表至20 cm的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量约占总蒸发量的绝大部分;各个林分类型间的蒸腾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林分类型 森林水文 蒸发散
下载PDF
辽东黄花甸地区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鹏森 董永胜 +4 位作者 李富强 高铂森 甘宜成 陈木森 许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08-2724,共17页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辽东黄花甸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该区的花岗质岩石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时代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块状、条痕状、片麻状的不同构造类型,均显示富SiO_2(72.37%~77.44%)、贫Al_2O_3(11.69%~13.21%)、富K_2O(3.97%~5.11%)的特征,Na_2O/K_2O=0.64~1.08,TiO_2含量在0.18%~0.34%之间,MnO、Mg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01%~0.07%、0.12%~0.32%和0.01%~0.06%,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33~1.45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Ba、Ti、P强烈亏损,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3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2185±29Ma、2183±13Ma、2166±10Ma,据目前所获得南辽河群碎屑锆石年龄(1.95~2.15Ga),本文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要早于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时间,构成了南辽河群地层沉积的基底。花岗闪长岩呈岩枝状侵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里尔峪组地层中,富SiO_2(72.54%~74.31%)、Al_2O_3(15.01%~16.17%),全碱(K_2O+Na_2O)平均7.77%,相对富钠(Na_2O/K_2O=1.27~2.82),贫钙、镁,MgO平均为0.26%,CaO平均为1.59%,Mg#值平均为54.0,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61~1.78之间,A/NK在1.49~2.60之间,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明显的Eu正异常,Y/Yb低,Sr/Y高,而且强烈亏损Th、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K、Rb、Sr等低场强元素,具有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征。花岗闪长岩的锆石大部分为具有清晰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从2个样品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5±18Ma、1995±13Ma。可以推断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2.0Ga左右。本文认为具有A型特征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是陆块内部拉伸减薄-裂解过程中下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花岗闪长岩是俯冲过程中所形成火山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活动的产物。以上研究表明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可能经历了在2.2~2.15Ga左右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A型花岗岩 埃达克质花岗岩 活动大陆边缘 辽东黄花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