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diction of Risk of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 in Liupan Mountain Region,China
1
作者 CUI Yunxia LIU Xiaopeng +2 位作者 JIANG Chunmei TIAN Rujun NIU Qingru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420-435,共16页
China has resolved its overall regional poverty in 2020 by attaining moderate societal prosperity.The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designed to achieve its second centenary goal.However,ecological fragil... China has resolved its overall regional poverty in 2020 by attaining moderate societal prosperity.The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designed to achieve its second centenary goal.However,ecological fragility and risk susceptibility have increased the risk of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In this paper,the Liupan Mountain Region of China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and the counties were used as the scale to reveal the spatiotempora differentiation and influcing factors of the risk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in study area.The indicator data for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 from 2011-2020 we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in three dimensions: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Th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time series and exponential smoothing method(ES)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multidimensional indicators of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 for 61 counties(districts)in the Liupan Mountain Region for 2021-2030.Th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were used to gener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ime variation for the index of the risk of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RREP index).The results show that 1)ecological factors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risk of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 in Liupan Mountain Region.2)The RREP index for the 61 counties(districts)exhibited a downward trend from 2021-2030.The RREP index declined more in medium-and high-risk areas than in low-risk areas.From 2021 to 2025,the RREP index exhibited a slight downward trend.From 2026 to2030,the RREP index was expected to decline faster,especially from 2029-2030.3)Based on the RREP index,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namely,the high-risk areas,the medium-risk areas,and the low-risk areas.The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s in lowrisk areas of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medium-and high-risk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of returning to ecological poverty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Liupan Mountain region China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农户返贫脆弱性评估及其影响因素--以陇南山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胜强 赵雪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9-1023,共15页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最敏感区域,也是返贫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返贫脆弱性作为评价农户返贫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为生态脆弱区农户的防返贫提供有效借鉴。以地处西秦岭的陇南山区为例,构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微观调查数...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最敏感区域,也是返贫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返贫脆弱性作为评价农户返贫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为生态脆弱区农户的防返贫提供有效借鉴。以地处西秦岭的陇南山区为例,构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测度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水平,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陇南山区农户返贫脆弱性指数均值为0.103,整体处于中度脆弱水平,等级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态势。(2)不同类型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水平存在分化特征,高山区、农业收入占比高、抚养比高的农户返贫脆弱性较高,且农业收入占比高、抚养比高农户的高脆弱群体占比也高。(3)不同抚养比农户的暴露度与适应能力差异最为显著,敏感性水平则在不同生计方式和抚养比农户中差异最大。(4)家庭规模的扩大可显著增强农户的返贫脆弱性,而交通便利度、网络覆盖率、未来生活预期、帮扶措施多样化和政策帮扶强度的提高可有效减缓农户的返贫脆弱性;政策帮扶强度削弱了高度脆弱农户因交通便利度低所致的返贫脆弱性,帮扶措施多样化则减弱了户主受教育水平高所发挥的降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脆弱性 暴露度 敏感性 农户 生态脆弱区 陇南山区
下载PDF
秦巴山地生态恶化贫困区历史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西奇 蔡述明 《山地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65-170,共6页
18—19世纪前期流民的大规模移入引发了秦巴山地的全面开发,而落后的、掠夺性的农业垦殖方式及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水土流失逐渐加重,水旱灾害频繁.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农耕面积显著减缩,单产下降,... 18—19世纪前期流民的大规模移入引发了秦巴山地的全面开发,而落后的、掠夺性的农业垦殖方式及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水土流失逐渐加重,水旱灾害频繁.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农耕面积显著减缩,单产下降,人口大量外流,经济普遍衰退,人民生活愈益走向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地 生态恶化 贫困区 生态环境 历史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功能的京津冀山区一体化治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劲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5期55-59,共5页
面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诉求,为了实现京津冀区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主张将京津冀区域中面积最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山区,作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验田和突破口,提出对山脉自然延伸区域实施专门的整合的公共管理,即... 面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诉求,为了实现京津冀区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主张将京津冀区域中面积最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山区,作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验田和突破口,提出对山脉自然延伸区域实施专门的整合的公共管理,即以网络信息化为引领,以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为手段,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机制的山区整合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屏障 互联网一体化 贫困山区 区域治理
下载PDF
基于遥感信息的吕梁山贫困区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从建 李晓明 +2 位作者 张文强 陈伟 王佳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52-5360,共9页
本文基于四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计算了吕梁山连片贫困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及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93~2018年间研究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FVC由1993年0.65下降到2018年0.55;而RSEI整体上... 本文基于四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计算了吕梁山连片贫困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及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93~2018年间研究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FVC由1993年0.65下降到2018年0.55;而RSEI整体上亦呈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0.47下降到2018年的0.40.(2)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其中北部、南部退化最为严重,除黄河沿岸外,其他河道沿线区域的FVC及生态环境退化明显.(3)研究区RSEI值整体偏低且区域差异性显著,其中部地区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北部忻州及南部临汾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退化尤为显著.(4)FVC变化趋势与RSE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FVC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道路、建筑用地、农田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区域扶贫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避免进一步损害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连片贫困区 遥感生态指数 植被覆盖度(FVC) 定量评估
下载PDF
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学军 陈晓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4-91,共8页
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现行的自然生态环境立法体制难以满足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行的要求。就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应当结合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借鉴国外发达国... 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现行的自然生态环境立法体制难以满足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行的要求。就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应当结合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经验,构建秦巴山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机制。为了积极推进秦巴山区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可以采取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特别授权的方式,赋予秦巴山区“五省一市”的人大或其常委会联合组建“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委员会”,针对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联合立法,制定《秦巴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秦巴山区生态环境补偿、环评及规划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环境立法 扶贫开发 授权立法
下载PDF
贫困山区县生态护林员工作探讨——以太湖县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查方义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22-24,共3页
本文阐述了贫困山区太湖县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开展情况,介绍了生态护林员在森林资源保护和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利于生态护林员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贫困山区 生态护林员 资源管护 扶贫攻坚
下载PDF
贫困山区生态渔业扶贫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明 张朝硕 +3 位作者 肖海金 刘家寿 李钟杰 李伟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0,F0002,共8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始终以国家需要和人民诉求为导向,科技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部分贫困地区人均可用耕地少、水域面积广的地理资源特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和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扶...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始终以国家需要和人民诉求为导向,科技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部分贫困地区人均可用耕地少、水域面积广的地理资源特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和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扶贫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中科院技术+当地政府+当地龙头企业+贫困户/贫困集体"的生态渔业扶贫模式。即联合当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在合理构建鱼类群落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山区水资源,可在保障水质的同时给周边渔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生态渔业扶贫模式的示范与推广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有效促进了贫困山区水产养殖业的科学发展,使得当地群众增强了生态文明意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养殖技术,加速了贫困户增收脱贫,体现了扶贫模式的"造血"功能,保障了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贫困山区 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生态贫困视域下民族生态脆弱地区减贫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乔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生态脆弱地区,是经济与生态的双重贫困,它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本研究属于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汇聚了民族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基于生态贫困视角的基础上,对武陵山片区的生态脆弱引... 生态脆弱地区,是经济与生态的双重贫困,它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本研究属于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汇聚了民族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基于生态贫困视角的基础上,对武陵山片区的生态脆弱引发的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三条用以扭转民族生态脆弱地区减贫的路径选择,以期实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贫困 民族生态脆弱地区 减贫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生态减贫能力研究——以武陵山片区S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游俊 乔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1-174,共4页
我国的贫困问题,通常伴随着生态贫困问题的发生,两种类型的贫困往往相互作用,呈相互交织状态。解决生态贫困问题,提高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推进地方政府的生态减贫能力。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武陵山片区S县为个案,运用民... 我国的贫困问题,通常伴随着生态贫困问题的发生,两种类型的贫困往往相互作用,呈相互交织状态。解决生态贫困问题,提高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推进地方政府的生态减贫能力。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武陵山片区S县为个案,运用民族学经典的田野调查方法对S县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生态减贫能力状况作了相应考察,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继而给出与之相关的三条路径选择,以期对武陵山片区以及其他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生态减贫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 生态减贫能力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