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s on water balance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Jia QIN YongJian DING +6 位作者 JinKui WU MingJie GAO ShuHua YI ChuanCheng ZHAO BaiSheng YE Man LI ShengXia W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66-383,共18页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 on hydrology or water balance is essential for the 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water resources. Specifically, understanding how the change of each landscape infl...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 on hydrology or water balance is essential for the 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water resources. Specifically, understanding how the change of each landscape influences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predictability of 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mountain landscape changes and thus can help the government make sounder decisions. In the paper, we used the VIC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 to conduct hydrological modeling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along with a frozen-soil module and a glacier melting module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The improved model performed satisfactorily. We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unoff generation of mountain landscape both in space and time. About 50% of the total runoff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were generated in mid-mountain zone (2,900-4,000 m asl), and water was mainly consumed in low mountain region (1,700-2,900 m asl) because of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rees and grasses. The runoff coefficient was 0.37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Barren landscape produced the largest runoff yields (52.46% of the total runoff)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fol- lowed by grassland (34.15%), shrub (9.02%), glacier (3.57%), and forest (0.49%).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landscape change on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three landscape change scenarios were designed in the study. Scenario 1, 2 and 3 were to convert all shady slope landscapes at 2,000-3,300 m, 2,000-3,700 m, and 2,000-4,000 m asl respectively to forest lands, with forest coverage rate increased to 12.4%, 28.5% and 42.0%, respectively. The runoff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correspondingly declined by 3.5%, 13.1% and 24.2% under the three scenarios. The forest landscape is very important in water conservation as it reduced the flood peak and increased the base flow. The mountains as "water tower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water resources generation and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s on hydrology i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landscape runoff modeling water balance VIC model Heihe river watershed
下载PDF
Snowmelt modeling using two melt-rate models in the Urumqi River watershed,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Muattar SAYDI DING Jian-li +1 位作者 Vasit SAGAN QIN Y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0期2271-2284,共14页
In this paper,the performance of the classic snowmelt runoff model(SRM)is evaluated in a daily discharge simulation with two different melt models,the empirical temperature-index melt model and the energy-based radiat... In this paper,the performance of the classic snowmelt runoff model(SRM)is evaluated in a daily discharge simulation with two different melt models,the empirical temperature-index melt model and the energy-based radiation melt model,through a case study from the data-sparse mountainous watershed of the Urumqi River basin in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The classic SRM,which uses the empirical temperature-index method,and a radiation-based SRM,incorporating shortwave solar radiation and snow albedo,were developed to simulate daily runoff for the spring and summer snowmelt seasons from 2005 to 2012,respectively.Daily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watershed.Snow cover area(SCA)was extracted from satellite images.Solar radiation inputs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classic SRM and radiation-based SRM for simulating snowmeltdischarge was relatively high.The classic SRM outperformed the radiation-based SRM due to the robust performance of the temperature-index model in the watershed snowmelt computation.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achieved by employing solar radiation and snow albedo in the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due to the inclusion of solar radiation as a temperature-dependent energy source and the local pattern of snowmelt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melting season.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lassic SRM simulates daily runoff with favorable accuracy an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adiation-based SRM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by more ground-measured data for snowmelt energy in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MELT RUNofF mountainous watershed URUMQI river Temperature Radiation
下载PDF
A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response of runoff from the mountainous watersheds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to climatic changes 被引量:46
3
作者 康尔泗 程国栋 +1 位作者 蓝永超 金会军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S1期52-63,共12页
A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response of monthly runoff from the mountainous watersheds to climatic changes is develop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modifications to the HBV runoff model, and therefore represents the cha... A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response of monthly runoff from the mountainous watersheds to climatic changes is develop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modifications to the HBV runoff model, and therefore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noff generation processes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Taking the mountainous watershed of an inland river, the Heihe River originating from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running through the Hexi Corridor as an example, the monthly runoff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scenarios are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during the years from 1994 to 2030, if the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by 0.5℃ , and precipitation keeps unchanged, then the runoff of May and October will increas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the snow melt runoff, but the runoff of July and August will decrease to some extent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evaporation, and as a result, the annual runoff will decrease by 4 % . If the precipitation still keeps unchanged, and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by 1.0℃ , in addition to the increase of runoff of May and June, the runoff of July and August will decrease in a larger amount, making the annual runoff decrease by 7.11 % . If the air temperature keeps unchanged, the increas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by 10% will cause the increase of runoff by 5 .27% ; while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by 20% will cause the increase of runoff by 12.35% . When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by 0.5℃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by 10% , the runoff will increase only by 1.6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AND river BASINS RUNofF from mountainous watersheds CLIMATIC changes response.
原文传递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胡春宏 张晓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的发展过程,阐明其内涵、目标与实践准则。[结果]水土流失长期治理实践总结提升形成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最朴素的实践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治理对象的系统协调,总体布局的系统统筹,治理措施的系统考量,治理成效的多效益兼顾,实施和管理的多部门协同和多主体参与的共治共享6个方面。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践需要遵循的基于系统治理理念的具体举措包括:利用系统思维理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精准诊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短板及其控制性要素,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构筑完备的水土保持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完整准确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探索整体提升水土保持学术研究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同时应结合区域或流域实际,对农田、水利、牧业、林业及生产建设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规划和治理,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治理 生命共同体 水土保持 理论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Arc Hydro Tools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小流域划分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翔 党倩文 +3 位作者 孙小霞 常舒杭 李杰 闫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0-505,511,共7页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Arc Hydro Tools水文数据模型与河网密度法,在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的基础上提取河网并划分小流域,统计小流域的部分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密度呈幂函数关...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Arc Hydro Tools水文数据模型与河网密度法,在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的基础上提取河网并划分小流域,统计小流域的部分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集水面积阈值与河网密度呈幂函数关系,祁连山国家公园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6000栅格数;河网提取结果与全国1∶250000三级水系流域数据集的河网套合差为2.62%,叠加至遥感图像对比,发现提取结果相较于全国1∶250000三级水系流域数据集更接近真实水系;共划分祁连山国家公园小流域5717个,约80%的小流域面积在3~50 km2.从提取效率和结果精度来看,Arc Hydro Tools模型与河网密度法相结合可较准确提取山地区域河网及小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Hydro Tools 河网密度法 河网提取 小流域划分 祁连山国家公园
下载PDF
多源DEM数据在山区流域河网提取中的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吴欣 施召云 +5 位作者 李铭 郑永胜 王锐 张海龙 虞美秀 陈炼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9-156,共8页
针对何种DEM数据更适合山区流域的河网提取,选择长江上游与珠江上游的山区流域,以ALOS 12.5 m DEM、ASTER 30 m GDEM与SRTM 90 m DEM为基础数据,基于Arcpy提取研究区域河网,通过河网套合差、Arc Hydro Tools对提取结果进行修正与评价,... 针对何种DEM数据更适合山区流域的河网提取,选择长江上游与珠江上游的山区流域,以ALOS 12.5 m DEM、ASTER 30 m GDEM与SRTM 90 m DEM为基础数据,基于Arcpy提取研究区域河网,通过河网套合差、Arc Hydro Tools对提取结果进行修正与评价,探讨山区流域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的选择与地形特征对数字河网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分辨率为12.5 m的ALOS DEM河网套合差最小,能更真实地反映山区流域的水系发育程度;②通过Arc Hydro Tools修正DEM数据,3种DEM的河网套合差均减小,可明显提高河网的提取精度;③基于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研究区最佳集水面积阈值,ALOS DEM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20000,ASTER GDEM与SRTM DEM为500;④大起伏山地有利于河网的提取,ALOS DEM提取效果最佳。因此,经过修正的ALOS DEM提取流域水系效果最佳,成果可为山区流域提取水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河网提取 DEM修正 均值变点分析法 山区流域
下载PDF
佳芦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尧 张茂省 +2 位作者 陈华军 魏欣 郭迟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突出水资源涵养和科学利用措施,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流域划分为8个修复单元,实施13类工程措施,部署4个子项目,形成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体系,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开展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有助于控制佳芦河流域及沿岸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工矿与城镇水污染凸显、历史遗留矿山、农用地质量较低、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较弱等问题,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状况和减少入黄泥沙,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对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 山水林田湖草沙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佳芦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流域—功能—地貌”框架的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路径--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霞 吕红亮 +2 位作者 朱天琳 罗隆诚 孔烨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秦岭北麓(西安段)区域存在的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栖息地破碎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退化等问题,在系统分析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胁迫因子、生态系统质量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基础上,按照“流域—功能—地貌”框架,依... 为解决秦岭北麓(西安段)区域存在的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栖息地破碎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退化等问题,在系统分析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胁迫因子、生态系统质量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基础上,按照“流域—功能—地貌”框架,依据“一中心、两重点、六要素、九工程”的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思路,聚焦秦岭北麓(西安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核心生态功能提升,考虑地貌单元与流域单元的完整性,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绩效目标,并提出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保护修复 秦岭北麓 “流域—功能—地貌”框架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东江源头典型山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解析——以定南县东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曾金凤 潘红 +3 位作者 张立楠 钟建红 谢水石 周绍梅 《人民珠江》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对东江源头典型山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污染负荷量和污染负荷强度,以期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源安全,促进流域精准治污提供参考依据。从县域乡镇尺度上对定南县东江流域内的人居生活、农业... 对东江源头典型山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污染负荷量和污染负荷强度,以期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源安全,促进流域精准治污提供参考依据。从县域乡镇尺度上对定南县东江流域内的人居生活、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污染类型进行分类调查,采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量与污染负荷强度进行估算,应用聚类分析法和ArcGIS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发现定南县东江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为TN、NH_(4)^(+)-N,主要来自人居生活和农业种植,污染源集中在历市镇和鹅公镇。加强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快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强化污水设备运行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促进东江源头山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输出系数法 等标污染负荷 山区小流域 东江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山区积雪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贾翔 陈蜀江 +5 位作者 黄铁成 黄佛君 赵彩凤 李琪 梁艳 党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3,共8页
科学监测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山区积雪面积及其变化特征对该区域的气候研究、雪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灾害预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12年近13 a的MOD10A2积雪产品提取研究区域内积雪,结合DEM数据分析研究区内积雪面... 科学监测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山区积雪面积及其变化特征对该区域的气候研究、雪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灾害预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12年近13 a的MOD10A2积雪产品提取研究区域内积雪,结合DEM数据分析研究区内积雪面积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山区的积雪面积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其中,2005年和2009年积雪面积较大,2007年则为典型少雪年;年内变化差异显著,总体上呈现"M"型的特点,12月和3月处于高位,2月和8月处于低谷.叶尔羌河流域山区积雪覆盖率随着海拔的上升逐渐增大,稳定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5 000 m以上的地区;不同坡向的积雪覆盖率差异比较明显,西北坡、东坡、东北坡的积雪覆盖率比北坡、东南坡、西坡、南坡的积雪覆盖率高,西北坡高达52.8%,南坡仅为20%.叶尔羌河流域山区的积雪面积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积雪面积变化对气温因素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流域山区 积雪面积 MODIS 坡向 变化
下载PDF
山地城市河流健康内涵及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姜文超 饶碧华 +1 位作者 张智 张勤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山地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是实现山地城市河流可持续控制的重要工具。对河流健康内涵及山地城市河流特点进行了概要分析,认为山地城市河流健康应以山地河流生态系统为基本单元,并具有4个方面的内涵:河流内部的生态完整性、弹性和恢复力、河... 山地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是实现山地城市河流可持续控制的重要工具。对河流健康内涵及山地城市河流特点进行了概要分析,认为山地城市河流健康应以山地河流生态系统为基本单元,并具有4个方面的内涵:河流内部的生态完整性、弹性和恢复力、河流与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的安全性、河流与城市人群关系的和谐性,以及河流上述关系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地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山地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工具,并认为评价时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加强空间景观格局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控制 流域 山地城市河流 河流健康 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黑河干流山区流域月蒸发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仁升 康尔泗 +1 位作者 杨建平 王书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0,共6页
研究西北内陆河山区流域的水文循环,对于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值迭代方法,对黑河山区流域平均月蒸发力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山区平均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月蒸发力... 研究西北内陆河山区流域的水文循环,对于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值迭代方法,对黑河山区流域平均月蒸发力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山区平均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月蒸发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降水和气温都是影响蒸发力的一个综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山区流域 月蒸发力 模型 数值迭代方法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以树木年轮资料重建黄河上游大通河480年以来6—7月径流变化历史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军艳 刘禹 +3 位作者 蔡秋芳 包光 孙铂 宋慧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9-116,共8页
通过分析祁连山地区的3组祁连圆柏树木年轮样本,发现大通河河水补给区祁连山地区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与大通河6—7月径流量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重建了大通河1525—2009年以来6—7月径流变化历史,重建的径流变化序列中存在5... 通过分析祁连山地区的3组祁连圆柏树木年轮样本,发现大通河河水补给区祁连山地区的祁连圆柏树轮资料与大通河6—7月径流量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重建了大通河1525—2009年以来6—7月径流变化历史,重建的径流变化序列中存在5个丰水期:1530—1555、1576—1586、1733—1760、1776—1786、1855—1912和5个枯水期:1670—1680、1691—1730、1814—1836、1926—1942、1964—1978年,在径流偏少的枯水时段,径流量的标准差较大,在径流偏多的丰水时段,径流量的标准差较小;另外,在径流偏少较多的时段以及在径流偏多较多的时段,其标准差σ都比较大,表明在旱或涝较严重的时段,其径流的年际变化均较大。功率谱分析发现重建的近450年来大通河6—7月径流存在准2a(2.04~2.3)、准50a(50~57)、100a、133a和200a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径流 祁连山 大通河
下载PDF
基于综合赋权法的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可变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时佳 薛联青 +2 位作者 陈新芳 张洛成 孙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32-36,共5页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干旱区叶尔羌河流域。对比不同方法评分情况,分析得出该流域目前水资源复合系统承载力为2~3级,临近饱和值,供需矛盾显著;规划年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评价为2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评价结果稳定,相对客观,避免了级别跳跃现象,对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供需配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赋权法 叶尔羌河流域
下载PDF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温、冻土冻融与河川径流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牛赟 刘贤德 +2 位作者 敬文茂 车宗玺 赵维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统计分析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温、日照时数、土壤温度、降水、冻土冻融及河川径流等监测数据(2002-2011年),研究气温、日照、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冻土冻融与河川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均气温1.7℃,年均日照时... 通过统计分析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气温、日照时数、土壤温度、降水、冻土冻融及河川径流等监测数据(2002-2011年),研究气温、日照、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冻土冻融与河川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均气温1.7℃,年均日照时数127.1 h,年均土壤地表温度3.3℃,5,10和15 cm深处年均土壤温度2.3℃,20和40 cm深处年均土壤温度2.4℃;土壤开始冻结日期为10月11日左右,冻土结束消融日期为7月18日左右,季节性冻土存在时间为年均278天,占全年时间的76.16%;12月10日之前,冻土增厚的速率约1.22 cm·d-1,此后,冻土增厚的速率逐渐减小,平均为0.78 cm·d-1,直到3月20日左右,冻土增厚的速率减到最小,但冻土的累积厚度增加到最大,年均最大厚度约159.6 cm;从3月20日左右开始,冻土开始消融,消融的速率逐渐递增,平均为1.47 cm·d-1;河川径流量S与降水量P的回归模型为S=2.936P+9.587(R2=0.742 6),河川经流与冻土冻融厚度F d的回归模型为S=-10.361F d+1 388.498(R2=0.701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冻土冻融 河川径流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
下载PDF
黑河干流山区流域月径流计算模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仁升 康尔泗 +2 位作者 杨建平 王书功 张济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3,共7页
西北内陆河山区流域天然来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鉴于这些山区流域地形、地貌、植被景观复杂 ,观测站点稀疏 ,建立了 6种月平均流量的计算模型 ,效果都很好。所进行的数值试验表明 ,山... 西北内陆河山区流域天然来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鉴于这些山区流域地形、地貌、植被景观复杂 ,观测站点稀疏 ,建立了 6种月平均流量的计算模型 ,效果都很好。所进行的数值试验表明 ,山区平均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平均月蒸发量和出山月平均流量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降水和气温都是影响月蒸发力和平均流量的一个综合因素。气温是影响含有冰雪融水的山区流域产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但降水、气温和蒸发力不足以完全综合反映产流过程 ,应该探讨加入新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山区流域 月平均流量 月蒸发力 月平均气温 生态环境 降水
下载PDF
基于WASP模型的太湖流域上游茅山地区典型乡村流域水质模拟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文君 段伟利 +1 位作者 贺斌 陈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6-847,共12页
池塘、河渠、水库是乡村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基于WASP模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污染负荷估算等方法,构建茅山地区李塔陈庄乡村流域的水质模拟模型.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 池塘、河渠、水库是乡村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基于WASP模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污染负荷估算等方法,构建茅山地区李塔陈庄乡村流域的水质模拟模型.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全年在不同水体中达到劣Ⅴ类的比例在52%~100%,而池塘、河渠的污染程度较为接近.夏、冬季,超过TP劣Ⅴ类限值的河渠占2%~6%,池塘占8%~14%,而流域中部乡村周边的池塘明显更为严重.负荷输入是模型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细化种植模式能够提高总体模拟效果,而禽畜散养与农村生活造成的污染则分别对池塘、河渠的水质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建立了乡村流域多种水体在面源污染影响下的水质联系,能够为乡村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P 乡村流域 茅山地区 面源污染 池塘 河渠
下载PDF
黑河山区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量:8
18
作者 蓝永超 丁宏伟 +2 位作者 胡兴林 石明星 马蔷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302,共9页
基于黑河干流上游山区(以下简称黑河山区)及周边有关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域1960—2013年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河山区干、支流各区的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气温升幅率明显高于过... 基于黑河干流上游山区(以下简称黑河山区)及周边有关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域1960—2013年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河山区干、支流各区的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气温升幅率明显高于过去50 a全球与中国平均气温的升幅,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的上升趋势比年际变化的更为显著,但不同区域年与各季气温的上升幅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区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变化呈现出一种由南向北逐步减小的趋势。其中,位于中高山地区的东、西支流域冬季气温升幅最大,位于中低山区的干流区则以秋季气温升幅最大,且各区均以春季气温升幅最小。东、西支流各区年平均与各季节气温发生变暖的突变时间基本上出现在1990年代中后期;干流区年平均与各季节气温发生变暖的突变时间差异较大。尽管山区干、支流各区各季节降水均呈波动增长的态势,但年降水量增幅差异较大。其中,以东支增幅最大,干流区增幅最小;各区各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总体上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夏秋季降水增加比较明显,冬、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区年与各季降水量的年代际的变化较年际变化波动更为剧烈。冬春季降水波动幅度大于夏、秋季降水;各区各年代降水量增加或减少并不完全同步。东、西支两区年降水量系列均在1974年发生降水量增加的突变,而干流区年降水则无明显的突变点;东、西支两区春、夏、秋三季降水量系列均有明显增加或减少的突变点,但出现时间不一致;干流区除夏季降水在1970年初发生明显增加的突变外,其他各季降水量均无明显突变点;除西支冬季降水量在1970年中期后发生明显增加的突变外,整个山区冬季降水量均无明显突变点。总体上讲,黑河山区气候持续转向暖湿,受其影响,黑河出山径流目前的丰水态势仍将会持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干旱区 黑河山区 气温 降水 出山径流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中山带森林发育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艳忠 罗格平 +3 位作者 许文强 尹昌应 韩其飞 冯异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42,共10页
开展干旱区山地森林发育状况及其土壤因素影响的分析,对干旱区乃至全球山地森林带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主要利用森林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确定该流域森林带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流域气象与土壤采样... 开展干旱区山地森林发育状况及其土壤因素影响的分析,对干旱区乃至全球山地森林带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主要利用森林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确定该流域森林带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流域气象与土壤采样数据,重点分析气候土壤因素对森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流域森林带位于海拔1 510~2 720 m,胸径与树高随海拔增加呈双峰曲线;其中胸径两个峰值分别位于约海拔2 000 m与2 550m,而树高峰值分别为海拔2 100 m与2 600 m,均稍高于胸径的峰值海拔高度;2.在森林带内,年均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最冷月均温(1月)则表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与其他地区相比,该流域高山林线年均温较高,最冷月均温相差较大,而最热月均温差异不明显;年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海拔2 0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属性随海拔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森林带内海拔约2 000~2 700 m树木发育较好,其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较高;CaCO3,pH值及电导率最小值与海拔2 000 m的最大降水带恰好吻合;土壤A层(0~10 cm)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与B(10~30 cm)、C(>30 cm)层差异显著,表明营养物质"表聚现象"明显,成土条件作用于土壤的深度较浅,而CaCO3,pH值与电导率各层间差异不显著。3.森林带分布格局是由降水、温度、海拔以及土壤营养等因素综合控制,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为限制森林带内雪岭云杉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各生态因子对森林发育影响的作用地位为:土壤营养>降水>海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三工河流域 气候条件 土壤属性 高山林线
下载PDF
燕山山脉中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安纯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连兄 丁国栋 +4 位作者 杨之恒 李丹雄 武亚南 赛硕 王进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燕山山脉中段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北京市的水源安全。为探索燕山山脉中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特点和治理模式,推进该区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河北省滦平县西北部安纯沟小流域为例,对其采取的措施... 燕山山脉中段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北京市的水源安全。为探索燕山山脉中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特点和治理模式,推进该区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河北省滦平县西北部安纯沟小流域为例,对其采取的措施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纯沟小流域根据北京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建设目标,符合燕山山脉中段小流域自身发展需求;2)注重景观,因地制宜近自然治理,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景观格局;3)通过封禁治理、水土保持林、梯田、村庄美化、湿地恢复等措施形成综合治理体系;4)实现了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因此,燕山山脉中段生态清洁小流域应根据北京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进行近自然治理,构建点、线、面综合防护体系,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京津冀协同发展 景观生态学 山水林田湖草 燕山山脉中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