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Statu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hade-Tolerant Lawns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in the West Lake Scenic Area
1
作者 Zhishan YE Yujie CHEN +2 位作者 Yi ZHANG Jingqian TANG Jin M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3年第7期28-29,38,共3页
Taking 8 parks in Xihu Scenic Area as the survey objec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77 kinds of shade-tolerant lawns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under the forest in good growth condition, and there are 3 types of ap... Taking 8 parks in Xihu Scenic Area as the survey objec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77 kinds of shade-tolerant lawns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under the forest in good growth condition, and there are 3 types of application forms: dense forest, sparse forest and forest edge.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t is propos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principles of ecology,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plant suitable varieties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develop and use new varieties of wild shade-tolerant lawns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and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of the mixed planting model of shade-tolerant lawns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better use of shade-tolerant lawns and ground cover under the forest in the West Lake Scenic Area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lake Scenic area Shade-tolerant lawn and ground cover plants Applic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Qualitative Comparis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Famous Scenic Areas: A Case Study of the West Lake and the Yunhu Lake
2
作者 SHEN Weiwei QIN 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6期34-38,共5页
Theories and basic methods of evaluating cultural resources in famous scenic areas were explored, on the basis of which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evaluation indexes were established, such as abundance, density... Theories and basic methods of evaluating cultural resources in famous scenic areas were explored, on the basis of which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evaluation indexes were established, such as abundance, density,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fluence, peculiarity, integri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apacity.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City and the Yunlong Lake Scenic Area were taken for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ous scenic area Cultural resource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 west lake the Yunlong lake
下载PDF
Ore-forming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in the West Kunlun Area,Xinjiang,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DONGYongguan GUOKunyi +2 位作者 XIAOHuiliang ZHANGChuanlin ZHAO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The West Kunlun ore-forming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northwe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It situated between the Paleo-Asian Tectonic Domain and Tethyan Tectonic Domain. It is an import... The West Kunlun ore-forming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northwe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It situated between the Paleo-Asian Tectonic Domain and Tethyan Tectonic Domain.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iant tectonic belt in central China (the Kunlun-Qilian-Qinling Tectonic Belt or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Many known ore-forming belts such as the Kunlun-Qilian Qinling ore-forming zone, Sanjiang (or Three river) ore-forming zone, Central Asian ore-forming zone, etc. pass through the West Kunlun area. Three ore-forming zones and seven ore-forming subzones were classified, and eighteen mineralization areas were marke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West Kunlun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favorable region for finding out large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forming conditions mineralization collecting area orogenic zone west Kunlun mountain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forest disturbance in south-west Zabaikalia (East Siberia) 被引量:1
4
作者 Т.А.MIKHAILOVA L.V.AFANASIEVA +1 位作者 O.V.KALUGINA О.V.SHERGINA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3年第4期332-339,共8页
The forest estate in south-west Zabaikalia, a territory included in the Lake Baikal catchment area,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is purpose we have used both data of our own studies and monitoring data of environmenta... The forest estate in south-west Zabaikalia, a territory included in the Lake Baikal catchment area,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is purpose we have used both data of our own studies and monitoring dat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odies. It shows that in our study area, fires, fellings, entomo-parasites and air pollution are the major nega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te of the forest. In the period from 2003 to 2008 fires were registered in the area of over 500 thousand ha, pest foci in the forests covering an area of over 330 thousand ha, where almost 5 million m3wood was cut in an area of about 43 thousand ha. The total area of forests in our study affected by air pollution amounts to about 700 thousand h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orest pollution in the territory is concentrated in the vicinity of large-scale industrial complexes, for distances up to about 40 km. The total area of forests weakened by air pollution amounts to about 2 million 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Zabaikalia lake Baikal catchment area forest state negative factors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水资源科学考察初报
5
作者 朱成刚 陈亚宁 +5 位作者 张明军 车彦军 孙美平 赵锐锋 汪洋 刘玉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7-1105,共9页
2021年10月首批启动了第三次新疆科学考察——“昆仑山北坡水资源开发潜力及利用途径科学考察”。结合多源遥感信息和2022—2023年野外科考工作,对昆仑山北坡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和水资源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昆... 2021年10月首批启动了第三次新疆科学考察——“昆仑山北坡水资源开发潜力及利用途径科学考察”。结合多源遥感信息和2022—2023年野外科考工作,对昆仑山北坡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和水资源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昆仑山北坡山区的气温、降水分别以0.14℃·(10a)^(-1)和6.53 mm·(10a)^(-1)幅度增加。(2)冰川变化相对稳定,积雪面积和积雪深度表现为略微增加。(3)永久性水体和季节性水体面积分别显著增加79.89%和144.49%。(4)东昆仑-库木库里盆地的阿牙克库木湖和阿其克库勒湖两大湖泊的水域面积分别增加了68.91%和58.22%,盆地内多条河流具备水资源开发潜力。(5)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表现为从西向东增加趋势越加显著。(6)昆仑山北坡的主要河流和田河、克里雅河和车尔臣河年均径流量2010—2023年较1957—2023年分别增加了20.24%、27.85%和45.17%。(7)基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模拟预测至21世纪中后叶,主要河流径流量将保持上升态势,区域水资源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昆仑山北坡的水资源禀赋可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的水资源保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坡 气候变化 水资源 湖泊面积 径流
下载PDF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陆生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与分析
6
作者 王挺 胡梦霄 +4 位作者 张凯强 高亚红 丁华娇 莫亚鹰 应求是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2020年至2022年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陆生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和对本次调查结果的评析,共记录陆生维管植物1223种(含种下单位),隶属156科,610属。记录区域内新增野生或逸生植物15种,并对65种植物在区域内的现... 2020年至2022年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陆生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和对本次调查结果的评析,共记录陆生维管植物1223种(含种下单位),隶属156科,610属。记录区域内新增野生或逸生植物15种,并对65种植物在区域内的现存提出质疑;同时对物种的科属组成、生活型组成、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外来植物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到珍稀植物14种,记录具潜在风险的外来植物34种,其中新增7种;最后对景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风景名胜区 植物多样性 维管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外来植物
下载PDF
西湖龙井茶“狮、龙、云、虎、梅”字号的历史形成及其分布
7
作者 姜新兵 丁长庆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历史上“狮、龙、云、虎、梅”老字号产区是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茶园主要分布在龙井、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梅家坞等村落,其字号大致形成于清末民国期间,尤其是民国期间其产地细分已较为详细和明确。1949年后,老字号进行归并,形成... 历史上“狮、龙、云、虎、梅”老字号产区是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茶园主要分布在龙井、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梅家坞等村落,其字号大致形成于清末民国期间,尤其是民国期间其产地细分已较为详细和明确。1949年后,老字号进行归并,形成了“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3个品类,目前加上后来新增的产地品类,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字号 “狮龙云虎梅” 产地
下载PDF
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8
作者 苏敏 虞方伯 方晓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8,共12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生态模型理论,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目的]分析浙江省钱塘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生态模型理论,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3S技术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钱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①2020年,钱江源区域的淳安县处于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建德市、开化县、常山县生命共同体均为亚健康状态。②2015—2020年4个县(市)生命共同体健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健康指数上升趋势大小依次为:建德市>常山县>淳安县>开化县。③2020年,4县(市)中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健康状态最好的为常山县,最差的为淳安县;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最好的为淳安县,最差的为常山县。④钱江源区域林、田子系统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优化。⑤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对于提升钱江源区域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钱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4县(市)接下来应针对山、水、林、田、湖等子系统的不同问题开展相关修复工作,同时进行统筹规划与生态整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的统筹共治、健康管理与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 VOR模型 钱塘江源头 浙江省
下载PDF
城市公园常见植物固碳能力评估
9
作者 郭婷婷 朱思瑾 +6 位作者 楼一蕾 傅东示 张洁 幸怡 杨意帆 张聪 邵锋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探究杭州市常见植物在四季生长过程中的固碳能力,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典型的5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便携式光合仪和植物冠层分析仪创新研究方法,分别测算植物四季的光合速率及叶面积,以评估其固碳能力。结果表明:广玉兰固碳能力最强... 为探究杭州市常见植物在四季生长过程中的固碳能力,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典型的50种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便携式光合仪和植物冠层分析仪创新研究方法,分别测算植物四季的光合速率及叶面积,以评估其固碳能力。结果表明:广玉兰固碳能力最强,樟、三球悬铃木等较强,火棘、绣球、金丝桃较弱;乔木固碳能力强于灌木,常绿乔木固碳能力最强;不同季节植物固碳能力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因此,在植物群落设计时,应加强高固碳能力植物的应用,增加常绿乔木的比例,最大程度提升植物景观美学价值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植物固碳能力 生活型 季节 西湖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结构特征及成矿预测
10
作者 张元 王红岩 +5 位作者 李育 杨剑 胡杨 李永恒 李彩霞 任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72,共14页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及多金属矿床开发地带,区内断裂构造复杂,构造控矿作用显著。文章利用分形理论方法对夏河-合作地区不同方向断裂构造作定量分析,统计计算断裂构造容量维和信息维,结合矿床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和矿床Fr...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及多金属矿床开发地带,区内断裂构造复杂,构造控矿作用显著。文章利用分形理论方法对夏河-合作地区不同方向断裂构造作定量分析,统计计算断裂构造容量维和信息维,结合矿床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和矿床Fry分析,探讨研究区构造分形特征及断裂与矿床的空间展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全部断裂容量维1.2374,北东向断裂容量维0.8229,北西向断裂容量维1.2296,近东西向断裂容量维1.0312,全部断裂容量和北西向断裂容量维处于断裂分形临界值(1.22~1.38)区域,显示研究区断裂构造连通性较好。研究区全部断裂信息维1.1118,北东向断裂信息维1.018,北西向断裂信息维1.2296,近东西向断裂信息维1.0217,北西向断裂信息维处于断裂分形临界值区域,反映北西向对矿床的控制最强。断裂构造分形维数可以表征矿床的沉积部位,以容量维、信息维等值线图以及Fry图划分出3个有利成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Fry分析 断裂构造 金矿分布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
下载PDF
基于高塔数据的山区丘陵与平原湖区风能参数差异分析
11
作者 许杨 陈正洪 +1 位作者 申彦波 孟丹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9-32,共14页
[目的]为促进风能资源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内陆地区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重点分析山区丘陵与平原湖区主要风能参数特征及差异。[方法]选用11个塔高为90~150 m的测风塔1整年观测资料,对湖北省山区、丘陵、平原及... [目的]为促进风能资源开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内陆地区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重点分析山区丘陵与平原湖区主要风能参数特征及差异。[方法]选用11个塔高为90~150 m的测风塔1整年观测资料,对湖北省山区、丘陵、平原及湖区等5种不同地形形态下的主要风能参数特征及差异进行探讨。[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各塔高层风速日变幅在1.0~2.3 m/s,山区丘陵地形下变幅明显大于平原湖区,且各层变化趋于一致,均为白天小晚上大,平原湖区低层风速日变化与高层特征相反,为白天大晚上小;(2)各塔综合风切变指数在0.055~0.328之间,在山区丘陵地形下大于平原湖区,风切变指数日变幅在0.063~0.378,变化特征为白天小晚上大,平原湖区风切变日变幅明显大于山区丘陵,大风情况下的风切变在山区丘陵地形下分布较为离散,平原湖区地形下则相对较为集中,基本稳定在0.1~0.2之间;(3)各塔高层有效风速段年平均湍流强度为0.13~0.18,山区地形下大于平原湖区,各塔湍流强度日变幅在0.07~0.15,变化特征均为白天大晚上小,但山区丘陵地形下变幅明显大于平原湖区。[结论]不同地形下的风能资源特征在动力和热力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差异,分析结果可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测风塔 特征分析 山区丘陵 平原湖区 参数差异
下载PDF
南宋临安大石佛院园林复原研究
12
作者 单怡辰 沈实现 +1 位作者 晋亚日 汪笑雪 《园林》 2024年第5期91-99,共9页
大石佛院是南宋时期西湖最负盛名的寺庙园林之一,至今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前秦朝时,当时相传其作为秦始皇揽船石。南宋时期,大佛头作为泛舟西湖北望宝石山的重要地标,是《西湖清趣图》中突出且重要的寺庙园林,其睒电窗的窗式与朱墙壶门是... 大石佛院是南宋时期西湖最负盛名的寺庙园林之一,至今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前秦朝时,当时相传其作为秦始皇揽船石。南宋时期,大佛头作为泛舟西湖北望宝石山的重要地标,是《西湖清趣图》中突出且重要的寺庙园林,其睒电窗的窗式与朱墙壶门是南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寺庙建筑形式。在详细考据有关大石佛院的文献古籍和历史绘画的基础上,梳理其历史沿革,并从周边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园林活动等诸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将大石佛寺分为大石佛院、十三间楼和兜率寺三个部分,并结合《西湖清趣图》进行寺庙内外的复原想象,还原南宋时期大石佛院的园林盛景。大石佛院的复原研究为山地寺庙园林的研究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南宋西湖园林研究的后续展开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园林 大石佛寺 寺庙园林 园林复原 山地园林 西湖园林
下载PDF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多样性研究
13
作者 葛顺志 沈实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资源,整理...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资源,整理出洞窟所处的重要景点地理位置及其所涉及的园林景观要素、历史人文面貌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洞窟自身空间形态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将其从文化、天相、空间的多样性等方面讨论洞窟景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 地质景观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面山区域划定方法及实现路径研究——以云南省阳宗海流域为例
14
作者 刘岳雄 李文国 +2 位作者 刘芳 李森 王耠熠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5期91-93,共3页
面山区域是面向湖泊的山体区域,是山脊线靠近湖泊一侧但未受到前方山体遮挡的区域,也是从湖泊水面视角可以观测的山体区域。云南省已出台滇池、阳宗海、抚仙湖等湖泊的保护条例,其中明确提出“面山”的概念,但面山区域范围缺乏明确的划... 面山区域是面向湖泊的山体区域,是山脊线靠近湖泊一侧但未受到前方山体遮挡的区域,也是从湖泊水面视角可以观测的山体区域。云南省已出台滇池、阳宗海、抚仙湖等湖泊的保护条例,其中明确提出“面山”的概念,但面山区域范围缺乏明确的划定方法。以阳宗海流域为例,探索高原湖泊流域面山区域划定方法及实现路径,提出面山区域保护的具体措施。总体来说,要强化面山区域空间管控,加强面山区域保护与修复,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流域 面山区域 划定方法 实现路径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科尔沁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应用与研究
15
作者 高阔 《建筑施工》 2024年第4期480-484,共5页
鉴于科尔沁地区干旱少雨、风沙侵扰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和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特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的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突出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工程规... 鉴于科尔沁地区干旱少雨、风沙侵扰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和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特点,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的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突出生态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结合工程规模大、管理及协调难度高等特点,探索总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模式、关键工序、应用技术,对未来生态保护工程EPC模式应用、林草机械融合信息技术升级、“星-空-地”一体化空间发展等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后续类似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地区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 思考与建议
下载PDF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和效益分析
16
作者 石林 刘孝峰 +4 位作者 张永帅 周亮宇 李付全 王帅帅 臧炳富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7期39-44,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识别了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构建了“一河三区八单元”的生态修...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识别了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构建了“一河三区八单元”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提出了从矿山修复与水源涵养、流域治理与湿地修复、森林提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入手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并分析了生态修复效益,形成了山水工程与山水城相依共生的“沂蒙模式”,为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类似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问题 修复措施 效益分析 沂蒙山区域
下载PDF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7
作者 陈娟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1期1-5,59,共6页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 沂蒙山区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规划范围内,生态主体以水源涵养为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本文对沂蒙山区域自然概况及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从而保障区域内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域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 恢复 措施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近20年农作物生产结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陈爱民 凌颖 +1 位作者 温晓琴 李远平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以皖西大别山主要农业区六安市为研究区,通过安徽省统计年鉴收集并整理了近20年(2000—2021年)农业生产数据,明确主要农作物类型,分析了耕地面积、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20年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近20年粮食作物生产总体变... 以皖西大别山主要农业区六安市为研究区,通过安徽省统计年鉴收集并整理了近20年(2000—2021年)农业生产数据,明确主要农作物类型,分析了耕地面积、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20年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近20年粮食作物生产总体变化平缓,仍以稻谷和小麦为主,二者此消彼长。而玉米产量增长较快,逐渐居于第三位次;(2)经济作物生产尽管以蔬菜和油料为主,但随着油料作物产量和种植面积的持续下降,逐渐形成了“蔬菜主导、药材和茶叶地位不断提升”的格局;(3)区域农作物生产结构逐渐从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转向“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并重”的发展方向;(4)皖西大别山区近20年农作物结构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受灾面积、机械化水平、政策和人口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生态高效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别山区 农作物生产结构 影响因素 种植面积和产量
下载PDF
安徽省沿湖靠山圩区治涝方案研究——以枞阳县小缸窑圩为例
19
作者 秦贤铭 《江淮水利科技》 2024年第3期44-47,共4页
为解决小缸窑圩“关门淹”问题,通过分析小缸窑圩水系条件、工程现状及洪涝遭遇情况,并遵循一般治涝原则,合理划分高、低排区,规划新建排涝泵站,将小缸窑圩除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总结的“上防山洪、中撇洪水、下排涝水... 为解决小缸窑圩“关门淹”问题,通过分析小缸窑圩水系条件、工程现状及洪涝遭遇情况,并遵循一般治涝原则,合理划分高、低排区,规划新建排涝泵站,将小缸窑圩除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总结的“上防山洪、中撇洪水、下排涝水、相机排洪”治理思路可为安徽省沿湖靠山圩区治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湖靠山圩区 治涝方案 排区划分 泵站规模
下载PDF
衡水湖西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退田还湖的生态风险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尤本胜 杨黎明 +5 位作者 蔡健霞 童丞飞 周梓怡 马书占 陈开宁 古小治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847,共10页
衡水湖西湖区作为衡水湖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在开展生态补水和退田还湖的过程中,现有西湖区大部分露滩在淹水后土壤中赋存的重金属释放会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本文从土壤重金属赋存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淹水释放通量风险估算等方... 衡水湖西湖区作为衡水湖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在开展生态补水和退田还湖的过程中,现有西湖区大部分露滩在淹水后土壤中赋存的重金属释放会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本文从土壤重金属赋存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淹水释放通量风险估算等方面综合评估西湖区土壤生态安全。在调查区域内布设9断面46个样方,以0~6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7种管控重金属作为研究要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西湖区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等级,并通过室内柱样模拟的方法开展土壤淹水后重金属释放风险评估。西湖区土壤中Zn和Cd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重金属Cd累积特征比较明显,中度污染水平以上的区域占97.83%,各重金属含量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西湖区土壤总体处于低风险等级。7种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贡献率依次为:Cd>As>Pb>Cu>Ni>Cr>Zn,其中37.71%的生态风险来自Cd的贡献,其次是As(18.81%)和Pb(4.94%)。淹水后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菜地释放通量最高,果园次之,麦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有机质累积可能是土壤重金属释放通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衡水湖周边主要以石灰性土壤为主(土壤表层浸出液pH≈9;Ca^(2+)含量为1.135~1.143 mg/g),这些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形式的重金属相对稳定,淹水之后,经跟踪监测发现各重金属水溶态浸出浓度均未超标。因此,西湖区退田还湖后整体的水生态安全风险为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西湖区 重金属分布特征 土壤淹水 释放通量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