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山区生态土地分类中的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代力民 唐立娜 +3 位作者 曹玉明 王顺忠 周莉 王庆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2,共7页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特定的组合构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单元。本研究共得到6种群落类型,能够基本指示研究区潜在的植被类型,可用于表征生态土地分类中分类单元的植被类型。制约辽东山区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坡度的变化,可将其作为生态土地分类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生态土地分类 环境因子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两种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邓娇娇 周永斌 +3 位作者 殷有 白雪娇 高慧淋 朱文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138,共9页
【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 【目的】为探讨辽东山区两种典型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揭示真菌群落结构与树种、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Ge)、红松(PKe)人工林和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LGd)、红松(PKd)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nim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OTU分析法比较不同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优势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与红松人工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有助于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2)该区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共检测到9个土壤真菌门,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隐真菌门。(3)LGe和PKe,LGd和PKd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但都不显著。(4)Venn和Heatmap表明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LGe和PKe间的差异较LGd和PKd间的差异小。(5)RDA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全碳、速效氮、土壤碳氮比是该区针叶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树种间存在一定差异,LGe和PKe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表现趋同性,LGd和PKd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涵蓄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4
3
作者 郝占庆 王力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对辽宁省东部山区相同年龄的5种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涵蓄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量为10.87~18.67t·hm-2,针叶林下枯落物贮量大于阔叶林;枯落物的蓄水量...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对辽宁省东部山区相同年龄的5种主要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涵蓄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量为10.87~18.67t·hm-2,针叶林下枯落物贮量大于阔叶林;枯落物的蓄水量为37.11~57.65t·hm-2,枯落物蓄水量与枯落物贮量成正比;各森林类型林地表层50cm土壤的涵蓄水量在817.7~937.6t·hm-2;天然柞树林下的土壤具有最好的渗透性和最高的蓄水力,其次为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油松林人工林.天然阔叶林较人工针叶林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水源涵养林 枯落物蓄水 土壤蓄水
下载PDF
农田施用沼肥对降低辽东水源基地环境污染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植 刘世荣 +2 位作者 张昱 周密 李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9-572,共4页
通过沼肥和化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的增产7.6%~10.3%。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 通过沼肥和化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的增产7.6%~10.3%。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地表径流和侧渗迁移,改善了入库水的水质。追肥处理后,施用沼肥的处理地表径流水中总磷的浓度仅为0.38mg·L-1,是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84%;总氮浓度仅为6.3mg·L-1,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76%;硝酸盐氮浓度仅为3mg·L-1,是同期同质化肥处理的71%。沼气生态工程改变了水源林区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改善了辽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农村能源 水源涵养林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砾石含量及粒径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吕刚 王婷 +2 位作者 王韫策 翟景轩 李叶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2,共7页
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不同粒径及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4种模型分析了含砾石土壤对传统土壤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粒径一定时,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减少,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土柱湿... 基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不同粒径及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4种模型分析了含砾石土壤对传统土壤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粒径一定时,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减少,随累积入渗量的增加土柱湿润锋变化速率由小变大;砾石含量小于20%时,湿润锋前进到一定深度下,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当砾石含量增大到一定值时,砾石含量相同直径不同的土壤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随时间的变化基本无差异。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推进距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Green-Ampt模型、通用模型、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对入渗率与入渗历时的关系进行拟合,其中砾石含量为5%时,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砾石含量为10%~30%时通用模型适用性更强,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差,其他模型拟合效果因砾石含量及粒径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砾石 入渗模型 累积入渗量 辽西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矿质层蓄水能力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人 周广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对辽宁东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柞木林、杂木林及灌丛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蓄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各植被类型80cm土层的总蓄水能力为362.0~422.2mm,平均值为387.2mm ;80cm土层的有效蓄... 对辽宁东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柞木林、杂木林及灌丛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蓄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各植被类型80cm土层的总蓄水能力为362.0~422.2mm,平均值为387.2mm ;80cm土层的有效蓄水能力为102.4~182.2mm,平均值为156.5mm,都表现为阔叶林大于针叶林,灌丛居于中间。棕壤和暗棕壤无论是总蓄水能力还是有效蓄水能力都表现出阔叶林大于针叶林。植被类型、土壤种类及土壤层次对非毛管孔隙度有显著影响。植被类型对非毛管孔隙度的作用特点是阔叶林大于针叶林,灌丛居于中间 ;土壤类型的作用特点是棕壤大于暗棕壤 ;土壤层次的作用特点是A层>B层>C层。本研究对于科学地评价该地区水源涵养林的水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东部山区 森林植被类型 土壤矿质层 蓄水能力 影响因素 水源涵养林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带状间伐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殷鸣放 周立君 殷炜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0-173,共4页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储存量高达1500Gt,为大气碳库的3倍,陆地生物量的2.5倍(Valentinietal.,2000)。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微小变化,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陈亮中等,2007;于贵瑞,2003)。...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储存量高达1500Gt,为大气碳库的3倍,陆地生物量的2.5倍(Valentinietal.,2000)。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微小变化,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陈亮中等,2007;于贵瑞,2003)。森林土壤碳储量占全球土壤碳储量的73%(崔骁勇等,2001),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碳平衡(李德基等,1992)。因此,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备受关注,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王绍强等,1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带状间伐 辽东山区
下载PDF
施用沼肥对改善农田径流水质和减轻水源地环境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植 周连第 +1 位作者 刘世荣 李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04-4606,4618,共4页
[目的]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沼肥和化肥对比试验,通过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方对土壤地表径流氮、磷及硝酸盐流失的影响。[结果]利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且施用沼肥... [目的]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沼肥和化肥对比试验,通过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方对土壤地表径流氮、磷及硝酸盐流失的影响。[结果]利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且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增产7.64%~10.34%。[结论]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了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地表径流和侧渗迁移的流失量,改善了入库水的水质。沼气生态工程改变了水源林区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改善了辽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径流 沼肥 水源涵养林 辽东山区
下载PDF
抚育经营对杨桦次生林林分结构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红玉 王耀 +3 位作者 金鑫 胡万良 王雪松 郑小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为了提升辽东山区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以1973年辽东山区20a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试验区,分别为强伐补松、弱伐补松、皆伐植松留萌、皆伐植松不留萌和对照区(不作业)。经过42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强伐补松试验效果最好... 为了提升辽东山区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以1973年辽东山区20a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试验区,分别为强伐补松、弱伐补松、皆伐植松留萌、皆伐植松不留萌和对照区(不作业)。经过42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强伐补松试验效果最好,皆伐植松留萌次之。强伐补松林分总蓄积量最高,为359.9m^3·hm^(-2),高于对照区55.7%。强伐补松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是标准地中最好的。通过合理经营,林下种植针叶树种红松、沙松等,并及时抚育,有助于恢复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抚育经营 杨桦次生林 林分结构 森林土壤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林地生态分类系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立娜 王庆礼 +1 位作者 代力民 邵国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数字高程模型和SPOT-5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在辽宁东部山区有代表性实验区域内,完成了生态土地类型(ELT)和生态土地类型相(ELTP)两个等级的分类和绘图,构成了生态分类系统(ECS)等级结构中最低的两个层次.实... 以数字高程模型和SPOT-5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在辽宁东部山区有代表性实验区域内,完成了生态土地类型(ELT)和生态土地类型相(ELTP)两个等级的分类和绘图,构成了生态分类系统(ECS)等级结构中最低的两个层次.实验区域内共得到5种ELT和34种ELTP.ELT的划分以环境特征为基础,表征了植被分布的潜在状况和森林生态系统潜在的生产力.ELTP是对ELT的再划分,是生态分类系统的最小单元,相当于我国林业区划中的小班.ELTP既包含ELT中的环境信息又包含现存植被构成的信息,具有空间精准、生态学含义明确的优点.在森林管理活动中,采用ELTP代替小班可以从景观尺度科学地指导森林经营计划编制,调整森林管理方式,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类系统 生态土地类型 生态土地类型相 森林区划 辽宁东部山区
下载PDF
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璞 王瑞辉 +3 位作者 周阳超 符伟男 钟呈 周义罡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7,共7页
以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6个林内景观样地,采用SBE法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判,研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保留7个景观要素,并构建了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保留的要素按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林下层统一度(30.6%)... 以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6个林内景观样地,采用SBE法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判,研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保留7个景观要素,并构建了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保留的要素按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林下层统一度(30.6%)、枯树倒木(20.3%)、趣味性(14.2%)、枯落物(13.4%)、水平透视距离(8.7%)、草本高度(7.0%)和色彩丰富度(5.8%)。该研究构建了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体系,可为林内景观的质量评价分析和林间抚育、林下清理和地被植物培育等方面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林内景观 景观质量 美景度评价 湘东中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春波 苏娟 +2 位作者 杨坡 代菁钰 王岩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5-36,61,共3页
辽东山区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探索其科学的开发利用途径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对提高广大农民收入 。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野生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辽宁东部山区森林固碳释氧量计量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大卫 殷鸣放 +4 位作者 杨森 刘云茹 赵林 吴建军 王洪林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5期31-34,共4页
通过对辽宁省东部山区5种森林类型的调查,对其固碳释氧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森林类型的总的固碳释氧量的大小顺序与其乔木层树干的固碳释氧的排列顺序基本相似。在5种森林类型中,林木部分所占比例在85%~95%之间;各组分固碳... 通过对辽宁省东部山区5种森林类型的调查,对其固碳释氧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森林类型的总的固碳释氧量的大小顺序与其乔木层树干的固碳释氧的排列顺序基本相似。在5种森林类型中,林木部分所占比例在85%~95%之间;各组分固碳释氧量的比例变化中均以树干所占比例最大,在50%~75%之间;而以草本和灌木的所占比例最小。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释氧量存在很大差异:长白落叶松294.010t/hm^2、216.449t/hm^2,柞树240.906t/hm^2、177.353t/hm^2,核桃楸235.341t/hm^2、178.206t/hm^2,油松232.954t/hm^2、171.500t/hm^2,红松225.908t/hm^2、166.312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森林固碳释氧量 计量
下载PDF
降雨特性和坡度对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褐土溅蚀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叶鑫 吕刚 +4 位作者 傅昕阳 刘雅卓 杜昕鹏 董亮 汤家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3,共7页
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典型土壤溅蚀特征,选取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特性和坡度对溅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5°和10°溅蚀量分别由6.86g/cm和8.13g/cm增加到14.21g/cm和16.00g/cm,... 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典型土壤溅蚀特征,选取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特性和坡度对溅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5°和10°溅蚀量分别由6.86g/cm和8.13g/cm增加到14.21g/cm和16.00g/cm,增加幅度为48.47%~209.81%;不同溅蚀距离内的溅蚀量表现为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溅蚀距离0~5cm范围内的溅蚀量(75mm/h)为7.29g/cm,占0~25cm范围内总溅蚀量(16.00g/cm)的45.56%,溅蚀距离20~25cm范围内的溅蚀量仅占9.88%。溅蚀量与降雨强度和溅蚀距离均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8以上。随着降雨时间的延续,溅蚀量逐渐增加,但溅蚀量增长率呈减小的趋势;降雨历时由5min增加到10min时溅蚀量增长率最大。溅蚀量和降雨历时之间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9以上。随着降雨强度发生变化时,溅蚀团聚体空间分布规律也随之发生改变。各径级团聚体的溅蚀距离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5mm团聚体由30mm/h的0~5cm扩大到75mm/h的0~15cm。溅蚀团聚体以粒径<1mm为主,小粒径团聚体溅蚀距离和溅蚀量均大于大粒径团聚体,>5mm团聚体并没有迁移。5°总溅蚀量、上坡溅蚀量、下坡溅蚀量、净溅蚀量(75mm/h)依次为14.21,3.54,10.67,7.13g/cm,10°依次为16.00,3.85,12.15,8.30g/cm,与5°相比显著增加12.60%,8.76%,13.87%,16.41%,下坡溅蚀量大于上坡溅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蚀 坡耕地 辽西低山丘陵区 团聚体 空间分布 溅蚀距离
下载PDF
从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合作角度构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树安 李大山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启动了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课题研究,内蒙古东部地区已纳入振兴东北总体规划。内蒙古东部与东北三省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经济区划上同属于东北经济区,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文化联系...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启动了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课题研究,内蒙古东部地区已纳入振兴东北总体规划。内蒙古东部与东北三省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经济区划上同属于东北经济区,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文化联系,并有极强的经济互补性。所以打破地区分割、实行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与区域发展战略整合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三省 内蒙古东部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辽东汉魏晋墓室壁画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力楠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1-32,共2页
辽东地区发现的汉魏晋时期壁画墓的壁画题材内容丰富,色彩绚烂,绘画技法多样,充分地展现了辽东汉魏晋时期墓室壁画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辽东 汉魏晋 墓室壁画 艺术成就
下载PDF
青海东部山区青杨幼龄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淑霞 王占林 马玉林 《青海农林科技》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利用青海东部山区不同立地条件青杨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统计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以乘幂曲线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编制出适用于该地区的青杨幼龄林立地指数表,经落点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使用该表对现有标准地进行立地质... 利用青海东部山区不同立地条件青杨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统计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以乘幂曲线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编制出适用于该地区的青杨幼龄林立地指数表,经落点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使用该表对现有标准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56.2%的青杨处在较差的生长水平;该地区现有立地条件青杨生长的优劣顺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山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山区 青杨人工林 树高生长模型 立地指数表 立地质量评价
下载PDF
绒山羊圈养促进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
18
作者 韩春兰 高云彪 +1 位作者 宫兵 黄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4-256,共3页
近年来,水利部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新理论,其工程措施就是封禁,但封禁后如何解决山区农民的吃(粮食问题)、烧(农村能源)、花(农村经济)等问题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就辽东而言,与封禁相矛盾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很多,绒山羊的... 近年来,水利部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新理论,其工程措施就是封禁,但封禁后如何解决山区农民的吃(粮食问题)、烧(农村能源)、花(农村经济)等问题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就辽东而言,与封禁相矛盾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很多,绒山羊的发展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了辽东山区饲养绒山羊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现行饲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辽东山区绒山羊饲养业可持续发展的五条途径:①控制放牧数量、提高品种质量;②制定科学的放牧政策、推广舍饲圈养技术;③加强秸秆饲料处理技术的培训与推广;④鼓励农民种植牧草;⑤合理配方、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绒山羊 饲养途径 辽东山区
下载PDF
辽东山区3种次生林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阿南 杨凯 +1 位作者 刘春华 董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71,共4页
研究了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杂木林、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3种次生林群落土壤转化酶、淀粉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次生林群落土壤酶活性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 研究了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杂木林、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3种次生林群落土壤转化酶、淀粉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次生林群落土壤酶活性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次生林群落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不同群落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蒙古栎林的土壤转化酶、淀粉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胡桃楸林最低,但胡桃楸林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最大。4种酶活性在不同群落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可能与植被类型、凋落物的多样性或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辽东山区 次生林群落
下载PDF
褐土与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的阶段性水沙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刚 贾晏泽 +4 位作者 刘雅卓 陈鸿 李海茹 李叶鑫 汤家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深入探究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以该区的典型土壤类型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3种坡度(5°,10°,15°)和3种降雨强度(40,60,80 mm/h)下细沟侵蚀发生的阶段性水沙变化过程。结果表... 为深入探究辽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以该区的典型土壤类型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3种坡度(5°,10°,15°)和3种降雨强度(40,60,80 mm/h)下细沟侵蚀发生的阶段性水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褐土与棕壤坡面侵蚀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细沟侵蚀之前阶段、跌坎发育阶段和细沟侵蚀快速发育阶段;细沟侵蚀之前的面蚀阶段,同一坡度条件下,褐土与棕壤随雨强的增加,坡面流速呈增大趋势,而在同一雨强条件下,坡度对流速的影响并无明显规律;细沟侵蚀阶段,当坡度一定条件下,褐土与棕壤细沟内、细沟间的流速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大,当雨强一定时,褐土与棕壤随坡度的增加细沟间流速增加;细沟侵蚀阶段流速表现为细沟内流速>坡面流速>细沟间流速;细沟侵蚀快速发育阶段2种土壤产生的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80%以上,土壤侵蚀量占总侵蚀量均在70%以上,且棕壤对总体侵蚀量的贡献更稳定,更易发生细沟侵蚀。整场降雨的侵蚀方式是面蚀向细沟侵蚀的转变,坡面一旦发生侵蚀,细沟侵蚀对坡面总侵蚀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面蚀 产流产沙 土壤侵蚀 辽西低山丘陵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