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欧阳付军 万静平 马子惠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8例乳牙患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乳牙患龋的程度分为轻度患龋组(58例)和重度患龋组(50例),以探讨... 目的探讨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8例乳牙患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乳牙患龋的程度分为轻度患龋组(58例)和重度患龋组(50例),以探讨不同程度患龋对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相关性的影响。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有无正畸治疗史、刷牙是否有出血、牙齿是否松动、咀嚼是否无力、牙周治疗史、牙周炎家族史;测定口腔菌种,分析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患龋组唾液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短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有益菌含有人数比率高于重度患龋组(P<0.05)。轻度患龋组链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嗜酸乳杆菌等有害菌含有人数比率低于重度患龋组(P<0.05)。修复后有害菌含有人数比率低于修复前,有益菌含有人数比率高于修复前(P<0.05)。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短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菌种是影响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P<0.05)。结论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优化乳牙患龋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乳牙患龋儿童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与过渡性修复疗效相关性的影响,以及调节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方法,为乳牙患龋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患龋 口腔 微生物菌群 过渡性修复
下载PDF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让 朱苏月 +4 位作者 乔继冰 蒋亚洲 朱娟 沈男 王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测定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变化特征。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确诊的HFMD婴幼儿48例为HFMD组,健康婴幼儿20例为对照组。提取所有婴幼儿粪便标本DNA并质检,合格后行16S rDNA扩增子... 目的测定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变化特征。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确诊的HFMD婴幼儿48例为HFMD组,健康婴幼儿20例为对照组。提取所有婴幼儿粪便标本DNA并质检,合格后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对测序后的生物学信息进行丰度、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和β多样性分析显示2组间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未见明显差异。HFMD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毛螺菌属、韦荣球菌属丰度降低,而巨单胞菌属、埃希菌属丰度升高。结论HFMD婴幼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产乙酸盐和丙酸盐的菌属减少。该结果可能为HFMD发病机制及其微生态干预研究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婴幼儿 肠道菌群 多样性分析 LEfSe分析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和肠粘膜通透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苏宇飞 陈镜 +1 位作者 王列 文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为临床给予益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科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为临床给予益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科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检测研究组患儿疾病初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粪便中大肠杆菌及双歧杆菌的含量,同时分别采用改良基质偶氮显色法、改良邻联茴香胺试剂法、酶学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液中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粪便双歧杆菌含量在疾病初期对数值(8.79±0.58CFU/g),显著低于恢复期(9.26±0.98CFU/g)和正常对照组(9.29±0.86CFU/g),F=3.129,P=0.048,恢复期患儿与对照组儿童双歧杆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8,P=0.930);疾病初期(9.20±0.84CFU/g)和恢复期(9.03±0.82CFU/g)大肠杆菌对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58±0.35CFU/g),F=3.707,P=0.028,疾病初期及恢复期大肠杆菌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4,P=0.413);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比值(B/E)在疾病初期(0.96±0.24)和恢复期(1.02±0.3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1.23±0.46),F=3.254,P=0.043,疾病初期和恢复期B/E比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877,P=0.384);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液中内毒素(0.53±0.10EU/mL)、DAO(0.08±0.02μmmol·min^(-1)·mL^(-1))、D-乳酸(5.32±0.97μmmol/mL)与对照组儿童(0.48±0.09EU/mL、0.07±0.01μmmol·min^(-1)·mL^(-1)、4.96±0.90μmmol/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8、2.772、2.319,均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大肠杆菌含量增高,疾病初期双歧杆菌含量减少,且伴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改变,临床可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菌群 肠粘膜屏障 益生菌
下载PDF
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的主要感染菌群调查及医用输液瓶口贴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裴艳玲 艾华 马利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43-646,共4页
目的分析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的主要感染菌群,并观察医用输液瓶口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骨科重症监护室病房(ICU)定期需要吸痰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吸痰完毕用生理盐... 目的分析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的主要感染菌群,并观察医用输液瓶口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骨科重症监护室病房(ICU)定期需要吸痰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后,直接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闭连接管接口处,对照组吸痰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放入离子水中。7 d后,观察研究对象的连接管处菌群分布及构成比,并比较2组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医疗成本。结果1)本研究采样份数80份,阳性份数31份;2)观察组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菌群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采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闭连接管处可以降低感染率,节省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连接管 菌群 医用输液瓶口贴
下载PDF
益生菌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庞颖颖 张玉玲 《食品与药品》 CAS 2021年第1期I0001-I0005,共5页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和动物体有益的菌,作为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可调节菌群失调,促使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对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益生菌可对机体进行免疫调节、补充并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保护肠...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和动物体有益的菌,作为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可调节菌群失调,促使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对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益生菌可对机体进行免疫调节、补充并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多种细胞因子以提高肠道免疫性能,可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明显缩短皮疹好转及消退时间、体温、食欲恢复正常的时间,是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就目前益生菌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手足口病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下载PDF
EV71型手足口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苏月 沈男 +3 位作者 周永英 岑曼 乔继冰 蒋亚洲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测定肠道病毒71型(EV71)型手足口病的肠道菌群结构并分析其特征。方法留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确诊的EV71型手足口病及健康儿童粪便样本,提取DNA后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并对测序后的生物信息进行分类... 目的测定肠道病毒71型(EV71)型手足口病的肠道菌群结构并分析其特征。方法留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确诊的EV71型手足口病及健康儿童粪便样本,提取DNA后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并对测序后的生物信息进行分类、量化和对比。选用α多样性分析2组间的丰度、多样性差异;选用β多样性分析2组间的菌群结构差异;选用LDA分析和LEfSe分析比较2组间的显著差异菌属。结果共收集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EV71组,45例)和健康儿童(对照组,35例)粪便标本80例。相对于对照组,EV71组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P>0.05)和丰度(ace指数,P>0.05)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结构呈显著改变(weighted_unifrac,P<0.05),主要表现为奈瑟菌属(P<0.05)和克雷伯菌属(P<0.01)丰度升高,而罗姆布茨菌属(P<0.01)、小杆菌属(P<0.01)以及梭菌属(P<0.05)丰度降低。结论EV71型手足口病肠道菌群紊乱,以丁酸盐产生菌属丰度降低、机会致病菌属丰度升高为特征。该结果为后期EV71型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及微生态治疗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手足口病 肠道菌群
下载PDF
20例不同证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口腔菌群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柏志义 李媛 +4 位作者 王海瑜 卢斯仪 白雪娇 朱跃兰 侯秀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阴虚津亏型与津液失布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口腔菌群的差异。方法20例pSS女性患者辨证分为阴虚津亏组9例,津液失布组11例,另将8例健康女性设为正常组。收集各组受试者年龄及pSS患者病程等一般资料,采用口干视觉模... 目的观察并比较阴虚津亏型与津液失布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口腔菌群的差异。方法20例pSS女性患者辨证分为阴虚津亏组9例,津液失布组11例,另将8例健康女性设为正常组。收集各组受试者年龄及pSS患者病程等一般资料,采用口干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化版口腔干燥量表(SXI)评估患者口干严重程度;收取所有受试者口腔含漱液,抽提口腔含漱液样本细菌总DNA进行PCR扩增,针对16S 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得到口腔菌群生物信息数据。基于有效数据进行组间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分析;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法分析组间群落差异;采用Chao1指数、Shannon指数、observed OTU指数分析物种Alpha多样性,并进行组间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病程及各组受试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津液失布组口干VAS评分为(4.00±1.73)分,阴虚津亏组为(7.00±2.06)分;津液失布组SXI评分为(12.45±1.81)分,阴虚津亏组为(20.33±3.54)分,两组VAS评分、SX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菌群测序后获得有效序列2366361条,聚类后正常组、津液失布组、阴虚津亏组分别获得1288、1989、1770个特征OTU。与正常组比较,津液失布组、阴虚津亏组厚壁菌门丰度均升高,阴虚津亏组梭杆菌门、卟啉单胞菌属丰度降低,韦荣氏球菌属丰度升高(P<0.05或P<0.01);津液失布组与阴虚津亏组各菌门、各菌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优势菌门为梭杆菌门、螺旋体门、软壁菌门、互养菌门,优势菌属为梭杆菌属、密螺旋体属、卟啉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津液失布组优势菌门为GN02、SR1,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阴虚津亏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优势菌属为韦荣氏球菌属、放线菌属。与正常组比较,阴虚津亏组Shannon指数明显下降(P<0.05),Chao1指数、observed OTU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及阴虚津亏组比较,津液失布组各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正常组与津液失布组、阴虚津亏组口腔菌群组成结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阴虚津亏组与津液失布组组成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pSS患者口腔微环境各有其特征性优势菌,阴虚津亏型患者口腔菌群组成结构变化及优势菌丰度变化均较津液失布型患者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口腔菌群 阴虚津亏 津液失布
原文传递
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克武 徐志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602-2604,2608,共4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1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7只,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1.25×10^7CCID50·mL^-1),每次0.2mL,每日1...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1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7只,模型组,实验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EV71病毒液(1.25×10^7CCID50·mL^-1),每次0.2mL,每日1次,连续7d,构建重症手足口模型;对照组予以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实验组术后第3d腹腔注射10mg·kg^-1穿心莲内酯,每日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则注射等量0.9%氯化钠,各组均连续干预7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培养基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含量。结果给药后,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IL-6含量分别为(3.59±1.05),(39.58±6.98),(23.69±2.58)pg·mL^-1;TNF-α含量分别为(3.26±1.02),(52.12±3.96),(25.12±3.33)pg·mL^-1;CD8^+/CD3^+分别为(20.15±1.25)%,(8.56±0.69)%,(16.98±1.56)%;CD4^+/CD3^+分别为(29.63±2.15)%,(9.35±1.69)%,(24.16±3.25)%;肠道中总细菌数量分别为(78.69±56.14),(76.28±3.26),(326.48±32.05)×10^6CFU·mL^-1;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7.26±3.20),(7.12±0.36),(109.56±3.26)×10^6CFU·mL^-1。模型组分别与对照组、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减轻重症EV71感染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肠道菌群,可能与其所具有的抗炎及免疫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71型肠道病毒 穿心莲内酯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权亚利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6-28,共3页
为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儿科手足口病患儿8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5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取2组粪便做标本并抽取空腹静脉血,观察2组肠道菌群... 为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儿科手足口病患儿8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5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取2组粪便做标本并抽取空腹静脉血,观察2组肠道菌群、免疫功能指标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发生改变,双歧杆菌含量低于正常儿童,大肠杆菌高于正常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通透性改变,临床应及时采用有效药物治疗以减轻患儿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肠道黏膜通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