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A油田新近系储层钙质砂岩夹层成因
1
作者 戴建文 柴愈坤 +3 位作者 王冠民 孙爽 郭飞 薛亚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A油田新近系主力储层中普遍含有钙质砂岩夹层,对油田的进一步精细开发有较大的影响,迫切需要准确掌握这些钙质砂岩夹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基于对岩心的精细观察和分析,利用岩石铸体薄片分析钙质填隙物的成因,结合沉...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A油田新近系主力储层中普遍含有钙质砂岩夹层,对油田的进一步精细开发有较大的影响,迫切需要准确掌握这些钙质砂岩夹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基于对岩心的精细观察和分析,利用岩石铸体薄片分析钙质填隙物的成因,结合沉积相、粒度、测井曲线、岩石密度分析和地震反演等手段,确定研究区新近系主力储层中钙质砂岩夹层主要是沉积成因,少量属于成岩过程中的胶结成因。古珠江三角洲前缘常被波浪改造形成沿岸砂坝,钙质砂岩夹层主要形成于沿岸砂坝向陆的后滨或坝后混合坪亚相中,是在潮间—潮上带的浅水或者暴露环境下,海水强烈蒸发形成碳酸盐矿物沉淀,并胶结砂质碎屑颗粒而形成的。钙质砂岩夹层在垂向上与坝后泥坪或潟湖的泥岩相邻,其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岩夹层 沿岸砂坝 新近系 恩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达 李春初 王世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75,共5页
西江口磨刀门拦门沙是在径流动力与潮汐、高盐陆架水及沿岸海流等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泥沙淤积基础上,迭加波浪的改造、修饰作用形成。本文从磨刀门波浪动力特征出发,选取磨刀门地区不同年代的1∶10000至1∶25000之间的地形图、200... 西江口磨刀门拦门沙是在径流动力与潮汐、高盐陆架水及沿岸海流等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泥沙淤积基础上,迭加波浪的改造、修饰作用形成。本文从磨刀门波浪动力特征出发,选取磨刀门地区不同年代的1∶10000至1∶25000之间的地形图、2003年9月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并以该地区地形图为主,对磨刀门拦门沙演化作了对比分析,得出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在波浪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 波浪特征 拦门沙 演变规律
下载PDF
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河口形态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建华 徐丛亮 高国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71,共4页
近年来黄河河口水沙条件基本处于维持不断流状态 ,汛期非汛期界限已非常不明显 ,河口形态变化基本特征发生明显改变。调水调沙试验前河口径流作用微弱 ,河口沙嘴长时间主要受潮流侵蚀作用逐渐向临界平衡状态调整。但是 2 0 0 2年 7月调... 近年来黄河河口水沙条件基本处于维持不断流状态 ,汛期非汛期界限已非常不明显 ,河口形态变化基本特征发生明显改变。调水调沙试验前河口径流作用微弱 ,河口沙嘴长时间主要受潮流侵蚀作用逐渐向临界平衡状态调整。但是 2 0 0 2年 7月调水调沙试验河口有一个 14天的 0 6 6 4亿t泥沙入海口门快速堆积过程 ,河口形态又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快速堆积状态。本文通过 2 0 0 1年 6月与 2 0 0 2年 7月两次拦门沙测验地形与相关水文资料 ,计算输海泥沙的数量及其分布 ,分析了该次调水调沙试验后河口形态特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口 拦门沙 沿程冲刷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构型 被引量:40
4
作者 吴胜和 徐振华 刘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自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提出以来,已经历了60多年的研究历史。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在浅水三角洲的概念内涵、砂体成因类型及沉积构型样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探讨了浅水三角洲概念的内涵,并总结和分析了其沉积... 自浅水三角洲的概念提出以来,已经历了60多年的研究历史。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在浅水三角洲的概念内涵、砂体成因类型及沉积构型样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探讨了浅水三角洲概念的内涵,并总结和分析了其沉积构型特征和样式。根据浪基面和河-盆水深比(初始河道深度与河口盆地水体深度比值),可将三角洲分为极浅水三角洲、较浅水三角洲和较深水三角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为极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河-盆水深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浅水水体,分流河道可下切至下伏的前三角洲沉积。根据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组合样式,将河控浅水三角洲的端元类型分为分流砂坝型和指状砂坝型。分流砂坝型三角洲为河道入海(湖)后形成的多级分叉的河口坝与分流河道系统,平面上呈扇状,河—坝组合呈现"河在坝间"的样式,而指状砂坝型三角洲为指状砂坝与分流间湾相间分布的系统,平面上呈枝状,河—坝组合呈现"河在坝内"的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构型 分流河道 河口坝 砂体连通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部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小琦 王宏亮 张永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通过岩心、测井、化验资料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部长6储层各砂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砂岩和粉砂岩中发现了次生矿物海绿石,认为长6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而不是三角洲平原亚相,... 通过岩心、测井、化验资料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部长6储层各砂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砂岩和粉砂岩中发现了次生矿物海绿石,认为长6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而不是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为了制定该油田注水开发方案,根据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远砂坝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成和演变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泽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4-62,共9页
从河海双向动力平衡角度,阐明了泥少在滞流点附近沉积,以及滞流点位置变动、拦门沙发育和演变的特征。提出了河口海岸7.5m水深为冲淤分界线,及涨落潮期间拦门沙的冲淤分布。
关键词 径流泥沙 滞流点 拦门沙 黄河口
下载PDF
湖盆扇三角洲河口坝发育程度及粒度韵律特征: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例
7
作者 张可 吴胜和 +3 位作者 许允杰 熊绮聪 高子杰 余季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432,共18页
扇三角洲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其成因单元类型及分布特征控制着油气的差异分布及采出效率。关于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已有共识,但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尚存在争议。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湖盆扇三角洲沉积... 扇三角洲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其成因单元类型及分布特征控制着油气的差异分布及采出效率。关于扇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已有共识,但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尚存在争议。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湖盆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通过人工实测及无人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口坝沉积特征、尤其是韵律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槽模拟实验阐明河口坝韵律特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河口坝在整个剖面中占砂(砾)岩体的45.27%,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分别占53.42%和1.31%。河口坝在剖面上呈底平顶凸状,通常由多期增生体组成。当增生体主要由砂岩组成时,呈粒度反韵律特征;而当增生体主要由砾岩组成时,呈粒度正韵律特征。河口坝整体韵律受控于增生体的垂向叠置样式,既可呈反韵律特征又可呈正韵律特征。当流量、沉积底形坡度等地质条件一定时,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韵律性主要受沉积物粒度控制。当沉积物粒度较细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底床摩擦力主控,增生体呈现反韵律特征;而当沉积物粒度较粗时,河口水流扩散模式为惯性力主控,河口坝增生体则呈现正韵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河口坝增生体 韵律特征 西瓜园组 下白垩统 桑园剖面 滦平盆地
下载PDF
坨11井区南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砂体岩相组合识别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德坡 方惠京 +4 位作者 王军 徐怀民 程磊 李静雯 崔日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9,共9页
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经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后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形成强吸水、低驱替效率的高耗水带,且高耗水带仅形成于单砂体的某一特定位置,以单砂体为研究单元的地质分析已难以满足该类油藏剩余油挖潜的需要。为此,基于岩心、露头的岩相分... 中高渗透砂岩油藏经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后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形成强吸水、低驱替效率的高耗水带,且高耗水带仅形成于单砂体的某一特定位置,以单砂体为研究单元的地质分析已难以满足该类油藏剩余油挖潜的需要。为此,基于岩心、露头的岩相分析,以岩性为主控因素将开发地质研究单元细化为岩相组合级次,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现岩相组合的常规测井资料地质解释。依据井资料归纳坨11井区南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复合砂体和单砂体的岩相组合模式,并结合储层渗流特征,认为从地质因素方面考虑,复合砂体间高耗水带易在坝主体Ⅱ-坝主体Ⅱ叠置模式中发育,单砂体内高耗水带易在单一坝主体Ⅱ岩相组合发育的朵叶体中部形成,垂向上高耗水带位置与坝主体Ⅱ发育位置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岩相组合识别 灰色关联分析法 岩相组合模式 高耗水带
下载PDF
志丹地区长82砂层组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模式及成因 被引量:12
9
作者 志丹地区长砂层组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模式及成因张家强 李士祥 +5 位作者 周新平 梁益财 郭睿良 闫灿灿 陈俊霖 李树同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50,共15页
浅水三角洲前缘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其内部砂体历来是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弄清其沉积规律与沉积模式,是勘探取得成功的关键。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82砂层组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资料等,对该区长82砂体的岩石学特征、矿... 浅水三角洲前缘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其内部砂体历来是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弄清其沉积规律与沉积模式,是勘探取得成功的关键。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82砂层组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资料等,对该区长82砂体的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空间展布规律及成因类型进行研究,在考虑沉积期湖盆古地貌、古水深、古气候等的基础上,建立了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其成因。研究表明:志丹地区发育2类沉积特征明显不同的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别是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和河口坝-滩坝复合砂体;2类砂体的岩石类型均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中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大、砂质成熟度低,垂向上多期砂体连续叠置,平面上连片性差,而河口坝—滩坝复合砂体单层厚度小、砂质成熟度较高,频繁地夹泥—粉砂薄层,平面上连片性好;志丹地区处于湖盆的浅水缓坡上,区内砂体发育的类型与湖平面高低密切相关,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沉积主要受控于低湖平面时期的河流进积作用,而河口坝—滩坝复合砂体则主要与高湖平面期湖浪作用有关。该研究成果可为湖相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滩坝复合砂体 水下分支河道砂体 沉积模式 长82浅水三角洲 志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黄河口地貌形态演变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霍浩然 邹志利 常承书 《海岸工程》 2018年第2期1-14,共14页
由于黄河口来水来沙量大、变化频繁,黄河河口呈现形态多样和多变的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再现这些特征可以揭示河口地貌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模拟方法对黄河口动力地貌特征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再现了黄河口的2种地貌形态(双槽... 由于黄河口来水来沙量大、变化频繁,黄河河口呈现形态多样和多变的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再现这些特征可以揭示河口地貌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模拟方法对黄河口动力地貌特征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再现了黄河口的2种地貌形态(双槽单浅滩型和单槽双浅滩型)。模拟采用水深平均水平二维水动力模型、泥沙输运模型以及与地形演变方程相结合的耦合模型。对耦合模型的求解采用了能够捕捉间断解的高精度的WENO差分格式。对黄河口地形演变过程纵向剖面、横向剖面和平面形态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黄河来水来沙、潮流幅值变化对不同地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影响,并考虑了河口两岸淤长(动边界)对地形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可以实现对黄河口地貌演变的模拟预报,且模拟演变趋势与实际观测趋势大致一致,为今后模拟黄河口地貌特征的演变提供计算模型和算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拦门沙 地形演变 动边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mouth bars on the Yangtze estuarine waterways in the last 100 years 被引量:9
11
作者 HE Yufang CHENG Heqin CHEN Jiy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The mouth bar in the Yangtze estuarine waterway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navigational transport within the estuary, flood discharg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hanghai Port.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 The mouth bar in the Yangtze estuarine waterway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navigational transport within the estuary, flood discharg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hanghai Port.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mechanisms of mouth bar format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ine waterways are studied by analyzing hundre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latest profile maps of some or the main mouth bar channels in the Yangtze Estuary.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The mouth bars in the North Branch have moved gradually from outside the mouth to the inside and formed a huge sand bar. In the North Channel, the head of the mouth bar has migrated about 30 kilometers downstream, and a channel bar has been developing since 2001. Two mouth bar tops, which always existed in the North Passage disappeared in 2010. The head of the mouth bar in the South Passage has migrated downstream about 14 km and the number of tops increased at first but is reduced to only one now.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mouth bars differs depending on their location. In the North Branch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large-scale reclamation in Chongming Island, but in the North Passage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egulat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Channel. However, the evolution of mouth bars in the North Channel and South Passage is not only connected with the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but also with the reclamation in the East Hengsha Shoal and the closure of the Qingcaosha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Estuary mouth bar inside sand bars water-depth of the top of the mouth bar channel bar regulation of estuary
原文传递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近期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门伍 严黎 +2 位作者 杨留柱 卢陈 杨裕桂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45,153,共6页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的形成,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影响,且河口的地形条件及泥沙运动也是拦门沙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近40 a来实测地形资料,对磨刀门口外中心拦门沙、西侧拦门沙、东西两汊深槽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拦门沙区...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的形成,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影响,且河口的地形条件及泥沙运动也是拦门沙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近40 a来实测地形资料,对磨刀门口外中心拦门沙、西侧拦门沙、东西两汊深槽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拦门沙区域的冲淤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区东、西汊不断向海延伸、拓宽,大洪水对东、西汊的发育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东汊走向则有一定摆动,东汊发育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受波浪改造作用明显;中心拦门沙内外坡以冲刷为主,滩顶淤积加高,南北径缩短;西侧交杯沙在波浪作用下呈新月形发育,交杯四沙向陆并岸的过程中,易受到洪水冲决作用,在并岸的浅滩中冲出深槽。研究结果可为河口规划、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门沙 河床演变 珠江 磨刀门 东西两汊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单砂体划分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俊飞 叶小明 +2 位作者 尚宝兵 党胜国 于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4,共6页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增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S油田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水淹解释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河口坝复合体内部单砂体进行定量表征,并分析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增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S油田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水淹解释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三角洲河口坝复合体内部单砂体进行定量表征,并分析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河口坝单砂体平面接触样式分别为河坝接触、坝主体接触、坝缘接触和坝间泥接触。河坝接触和坝主体接触的砂体连通性较好,剩余油不富集;坝缘接触和坝间泥接触的砂体连通性差或不连通,在其侧翼易形成剩余油。该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油田后期综合调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三角洲前缘 单砂体 剩余油 东营组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韩江河口治理规划方案潮流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天胜 陈荣力 +1 位作者 吴小明 董志慧 《人民珠江》 2007年第6期35-38,共4页
基于建立的韩江河口物理模型,对韩江河口治导线规划方案和滩涂治理开发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河口的外延和临海岸线的外移对上游河道防洪影响不大;新津河口的沙咀堆积将转变成以口内拦门沙淤积为主;汕头港外航道的... 基于建立的韩江河口物理模型,对韩江河口治导线规划方案和滩涂治理开发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河口的外延和临海岸线的外移对上游河道防洪影响不大;新津河口的沙咀堆积将转变成以口内拦门沙淤积为主;汕头港外航道的回淤量随河口外延而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河口治理 拦门沙 治导线 韩江河口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储层构型研究——以J油田东二下段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雪芳 颜冠山 +1 位作者 刘宗宾 宋洪亮 《复杂油气藏》 2016年第4期37-41,45,共6页
以取心井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在储层构型理论指导下,采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思路,针对渤海海域J油田东二下段Ⅰ、Ⅱ油组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按复合河口坝(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河口坝(单一水... 以取心井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在储层构型理论指导下,采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思路,针对渤海海域J油田东二下段Ⅰ、Ⅱ油组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按复合河口坝(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河口坝(单一水下分流河道)2个层次进行了构型单元的逐级解剖。通过小层精细对比,认为研究区存在泥质夹层、含砾砂岩层、钙质夹层3种垂向分期识别标志;归纳出曲线形态差异、岩性差异、厚度差异、高程差异、水淹特征差异5种侧向划界识别标志,重构了油田范围内以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河口坝砂体为主体,多个单一河口坝连片分布、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置的沉积特征。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油田4个注聚井组调剖,单井日增油量1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储层构型 单砂体 河口坝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油田钙质隔夹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甘永年 晁彩霞 +2 位作者 曹阳 王猛 代百祥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等资料,采用SMI软件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分析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油田钙质隔夹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发井构造位置、储层物性及产能探讨钙质隔夹层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波阻抗对钙质... 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等资料,采用SMI软件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分析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油田钙质隔夹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发井构造位置、储层物性及产能探讨钙质隔夹层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波阻抗对钙质隔夹层预测效果明显,基于波阻抗的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精度高(可识别0.5 m的钙质隔夹层);研究区目的层段ZJ_(2)Ⅰ-1砂组发育3套钙质隔夹层,按其垂向位置分为顶钙层、中钙层与底钙层,顶、底钙层的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形成于海平面高频振荡的超短期反旋回顶部的临滨沙坝中,平面延伸规模大;中钙层的岩性以钙质砂岩为主,形成于基准面上升的超短期正旋回的中部和顶部,中钙层的形成与差异性成岩作用有关,其横向连续性差、分布局限。钙质隔夹层通过影响含水率而间接影响开发效果。研究认为:当底钙层缺失或存在天窗时,若储层物性较好,可以采取提液措施来提高产能;若储层物性较差,则开发效果差。该新认识突破了传统的"底钙层存在天窗就产能低"的观点,可为油田挖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钙质隔夹层 临滨 沙坝 文昌A油田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近百年来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和玉芳 程和琴 陈吉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对长江航运、泄洪以及上海港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通过近百年来历史资料和最新图件中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拦门沙河段的主泓剖面与平面图,分析近百年来4个入海航槽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经分析发现:近100年来,...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对长江航运、泄洪以及上海港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通过近百年来历史资料和最新图件中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拦门沙河段的主泓剖面与平面图,分析近百年来4个入海航槽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经分析发现:近100年来,北支拦门沙由口外向口内逐渐移动并演变为口内巨型沙坎;北港拦门沙滩顶向下游移动了近30km,2001年后北港拦门沙河段开始有心滩发育;北槽拦门沙有两个明显的滩顶,但至2010年这一显著特征消失;南槽拦门沙滩顶呈双峰型—多峰型—单峰型变化趋势,且滩顶向下游移动了约14km。显然,除了北支拦门沙演变与崇明岛大规模围垦、北槽拦门沙演变与深水航道直接相关外,北港、南槽拦门沙演变特征主要与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横沙东滩圈围以及青草沙水库等大型工程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拦门沙 沙坎 滩顶水深 心滩 大型工程
原文传递
湖泊缓坡带细粒河控三角洲沉积演化和形态特征——沉积正演数值模拟和现代沉积实例的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威 纪友亮 +5 位作者 张艺楼 周淋 吕文睿 杨佳奇 罗妮娜 张宸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4,共12页
细粒三角洲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深水环境的层序演化,而湖泊缓坡带细粒河控三角洲的短期发育过程、几何形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尚不明确。利用沉积正演数值模拟重塑湖泊缓坡带细粒河控三角洲的生长演化过程,对比分析富粉砂质和富泥质三角... 细粒三角洲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深水环境的层序演化,而湖泊缓坡带细粒河控三角洲的短期发育过程、几何形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尚不明确。利用沉积正演数值模拟重塑湖泊缓坡带细粒河控三角洲的生长演化过程,对比分析富粉砂质和富泥质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并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结合岱海湖弓坝河三角洲的卫星影像和实地踏勘,研究了实际沉积体系与沉积正演数值模拟的异同,总结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湖泊缓坡带的河控细粒三角洲的沉积演化可以划分为正常湖退和强制湖退2种模式。正常湖退背景下,在主分流河道决口分叉的控制下,多期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叠覆体(河坝复合体)经历了增生、废弃和改造的动态过程,最终不均匀地分布于主分流河道两侧。强制湖退背景下,多期岸线的河坝复合体之间由平原主分流河道连接,垂向上形成"三层结构"和"二元结构"交替出现的格局。(2)正常湖退背景下砂泥比影响着河坝复合体与主分流河道的接触关系和三角洲的宏观形态。与富粉砂质三角洲相比,富泥质三角洲具有"规模大、延伸广和节点发育"的特点。(3)受三角洲形态特征的影响,与富粉砂质三角洲相比,富泥质三角洲砂体延伸远但相对孤立,连通性较差,与烃源岩联系更密切。正常湖退和强制湖退的交替出现增强了砂体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曲流河三角洲 河坝复合体 砂体形态 岱海湖 高频湖平面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的河口坝非均质性定量表征--以王官屯油田官195断块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喜鑫 侯加根 +3 位作者 刘钰铭 窦鲁星 孙建 龚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14-1924,共11页
为探究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砂体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机理,采用综合指数定量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以王官屯油田孔一段河口坝砂体为例,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原理,研究基准面旋回对砂体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随超短期基准面下... 为探究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砂体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机理,采用综合指数定量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以王官屯油田孔一段河口坝砂体为例,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原理,研究基准面旋回对砂体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随超短期基准面下降,河口坝砂体非均质综合指数从0.7降低至0.5,非均质性减弱;在短期基准面下降过程中,早期沉积砂体的综合指数均值为0.62,晚期沉积的河口坝砂体综合指数均值为0.51,晚期河口坝砂体非均质性较弱;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下降,多期复合河口坝砂体综合指数总体减小,非均质性减弱,但规律不明显。即处于超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下降后期的河口坝砂体非均质性较弱,物性较好,是油田开发的有利目标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非均质性 综合指数 河口坝砂体 王官屯油田
原文传递
一次风暴浪过程的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冲淤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黄广灵 谭超 +1 位作者 黄本胜 邱静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6,共10页
建立珠江河口区波流耦合水沙数学模型,反演2008年"黑格比"台风作用过程,模拟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在典型风暴浪过程中的冲淤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风暴浪作用下,河口中心拦门沙顶部及东西两翼沙顶泥沙受波浪侵蚀并在波浪回流作... 建立珠江河口区波流耦合水沙数学模型,反演2008年"黑格比"台风作用过程,模拟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在典型风暴浪过程中的冲淤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风暴浪作用下,河口中心拦门沙顶部及东西两翼沙顶泥沙受波浪侵蚀并在波浪回流作用下往拦门沙外坡搬运,最终在原沙顶的外坡形成三条品字形排列的横向沙堤,原本一体的中心拦门沙体有向中心拦门沙、东拦门沙和西拦门沙分离的趋势,品字形横向沙堤的形成是河口次级分汊体系的雏形,为河口区进一步发育次一级分汊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浪 河口拦门沙 冲淤过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