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s of Condylar Movements with the Functional Occlusal Clutch and Tray Clutch Recording Methods in CADIAX~ system
1
作者 Bi-jie Han Hong Kang +2 位作者 Lai-kui Liu Xin-zhu Yi Xiao-qi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08-214,共7页
Ai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clutches on recording the condylar movement. Methodology Ten subjects (6 women,4 men; mean age 25.4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mandibular... Ai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clutches on recording the condylar movement. Methodology Ten subjects (6 women,4 men; mean age 25.4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mandibular move-ment,sagittal condylar inclination angle,and transversal condylar inclination angle of each subject were recorded with the CADIAX? using the two clutches,respec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cings of the protrusion,opening,and mediotrusion were analyzed with the t-test statistics at α = 0.05 level. The Kappa values were calculated for an assessment of the congruence of the tracing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our,direction,and dimension of the tracings in the two clutches were approxi-mately same,but the tracings determined by the functional occlusal clutch were more regular and congruent. In the group segment recorded with the tray clutch,opening/ closing paths of one subject showed crossed and time curves of three subjects appeared peak-like changes of velocity,but non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functional occlusal clutch should be preferr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ndibular function,as the tracings with the tray clutch are more likely to produce false positiv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IAX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mandibular movement functional clutch OCCLUSION
下载PDF
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效果
2
作者 陈薇 郭宇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09至2023-09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收治的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09至2023-09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收治的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理疗和推拿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运动疗法主导的系统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出现感染、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感染、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90.76±3.72)vs.(79.58±3.85),P<0.01],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36±0.69)vs.(5.47±1.34),P<0.01];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康复 疼痛 膝关节运动障碍 实施效果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获取骨架信息的舞蹈动作分类
3
作者 陈琳 王晓飞 《信息技术》 2024年第10期141-147,共7页
为了对视频中的舞蹈动作规范性实现有效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Kinect传感器获取人体骨骼运动数据的舞蹈分类方法。通过视频每帧中舞蹈动作的六个核心角度生成级联向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将高维向量投影到低维空间,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 为了对视频中的舞蹈动作规范性实现有效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Kinect传感器获取人体骨骼运动数据的舞蹈分类方法。通过视频每帧中舞蹈动作的六个核心角度生成级联向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将高维向量投影到低维空间,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得到具有识别能力的特征向量。设计了基于校正线性单元(ReLU)的极限学习机分类器(ELMC),利用ReLU函数解决神经网络设计中的梯度消失问题,在不需权值学习的情况下实现了舞蹈动作的快速分类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文中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类结果且最大分类率可达到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极限学习机 舞蹈动作 骨骼关节数据
下载PDF
功能性训练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高低杠项目关节损伤的康复促进研究
4
作者 王耀东 董艳婷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9,共11页
目的: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高低杠项目关节损伤的功能性体能康复训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测试等研究方法,对11名我国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进行为期12周的功能性训练。采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目的: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高低杠项目关节损伤的功能性体能康复训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测试等研究方法,对11名我国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进行为期12周的功能性训练。采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测试评估运动员关节损伤的潜在风险。根据损伤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功能性体能康复训练3个阶段的训练目标、任务和方案,提高肩关节灵活性和活动范围,加强肩关节肌肉组织力量,提升运动表现。结果:我国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高低杠项目损伤率最高的部位为肩关节,占比78.18%;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FMS测试损伤风险阈值为17分;功能性训练后肩关节测试均值由1分增加至2分,肩关节疼痛人数由3人下降至1人,总分均值由14分增加至17分。结论:功能性训练前损伤现状调查和FMS测试评估是制定功能性训练方案的依据。FMS测试分数前后具有显著差异,功能性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肩关节灵活性,改善疼痛现象,促进损伤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训练 女子 高低杠 关节损伤 功能性动作筛查
下载PDF
Relevance of a standard food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jaw movement recording on human mastication pattern analysis
5
作者 Gregor Slavicek Mikhael Soykher +2 位作者 Marina Soykher Haymo Gruber Peter Siegl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0年第2期68-78,共11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possibilities of analyzing human mast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ized food mode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an elastic foo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possibilities of analyzing human mast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ized food mode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an elastic food model was created with the aim of standardizing size and elastic properties. Three different eatable jellied products were chosen, created by a changing of the amount of gelatin (260 Blooms) related to the total mass of the standard jellied food. The different hardness were classified in soft, medium and hard, flavored identically, but stained with different colors: soft-green, medium-yellow, hard-red. A cylindrical form was chosen with a height of 1 cm and a diameter of 2 cm. A standard protocol for analyzing chewing patterns in men was created. The condylographic data off several patient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s to demonstrate the possibl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The newly developed standard food model (SFM) showed the capability to serve in experimental settings to analyze human mastication, although only a few patients have been examined. In addition, strength and size of the newly developed SFM load the masticatory system in an extent;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disclose sub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in a short time of examination. The diagnostic procedure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 should be endorsed by this new method. The condylographic data created by a standardized protocol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enhance the clinic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atients previous to restorative dental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MASTICATION STANDARD Food Model MANDIBULAR movement EMG Condylography Biomechanics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WALLOWING CHEWING CHEWING Muscle Activity Craniomandibular System Nutrition Tooth Loss
下载PDF
表面肌电关节连续运动估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一凡 魏德健 +2 位作者 冯妍妍 于丰帆 李振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36,共11页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物电信号,用于捕捉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变化。因其与运动密切相关,所以广泛应用于智能辅助康复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为康复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康复训练涉及到复杂的立体运...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物电信号,用于捕捉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变化。因其与运动密切相关,所以广泛应用于智能辅助康复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为康复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康复训练涉及到复杂的立体运动,而基于sEMG的关节连续运动估计是一种通过分析运动期间的sEMG来估计关节角度或力矩的方法,它能够有效缓解康复机器与人体之间的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并提供更安全的辅助,从而显著改善康复效果。介绍了关节连续运动估计的现状,然后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将现有的sEMG关节连续运动估计模型分为基于生物力学的肌肉骨骼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回归模型,分别对相关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sEMG) 关节连续运动 肌肉骨骼模型 回归模型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董观记 马慧 +1 位作者 李昌欣 梁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指标为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与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应用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进行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估]及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结果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可提高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关节活动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具身智能的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发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兰沣卜 赵文博 +1 位作者 朱凯 张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具身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的战略性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重点竞争的前沿高地之一;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因其优秀的运动、规划、执行能力成为具身技术首选的硬件载体;基于具身智能的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作为实现跨领域、多场景... 具身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的战略性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重点竞争的前沿高地之一;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因其优秀的运动、规划、执行能力成为具身技术首选的硬件载体;基于具身智能的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作为实现跨领域、多场景、多功能的自主具身智能平台,将成为引领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基于具身智能的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了基于具身智能的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领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涵盖多模态感知技术、世界认知与理解技术、智能自主决策技术、运动与操作联合规划技术等基于具身智能的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基于此,本文从国家政策倾斜、共性技术突破、交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综合验证平台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助力具身智能发展浪潮下我国移动操作机器人领域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移动操作机器人 任务和运动联合规划 智能决策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颈椎运动觉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9
作者 谢凌锋 赵益民 +3 位作者 郑倩 汪航 徐江 黄晓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探究颈椎运动觉(CMS)评估中横8图形测试及ZZ图形测试的可信性,以及在评估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受试者71例,其中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5例,健康受试者36例。两名评估人员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横8图形测... 目的:探究颈椎运动觉(CMS)评估中横8图形测试及ZZ图形测试的可信性,以及在评估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受试者71例,其中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5例,健康受试者36例。两名评估人员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横8图形测试及ZZ图形测试,视频录制其测试过程并通过慢速播放对受试者测试进行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其评估者内/间信度,颈痛组和健康组进行组间对比,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指标进行效度分析。结果:ZZ图形测试及横8图形测试的评估者内/间ICC分别为0.813/0.832和0.892/0.908,对应的评估者内/间的测量误差(SEM)分别为1.15/1.10,1.24/1.37,最小可检测变化(MDC)分别为3.18/2.73,3.44/3.05。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与健康者的ZZ图形测试及横8图形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于区分正常人和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ZZ图形试验和横8图形试验的理想界值分别为10.5,16.3。结论:颈椎运动觉(CMS)评估中横8图形测试及ZZ图形测试具有较好的评估者内及评估者间信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区分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及健康人群,可考虑作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颈部运动觉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本体感觉 信度 效度 关节运动觉
下载PDF
机械应力下初级纤毛在骨和颞下颌关节软骨改建中力学感知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薛晴 齐慧川 胡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和颞下颌关节改建与生物力学息息相关,涉及到机械力作用下的骨重塑和软骨内稳态的维持。初级纤毛作为机械感受器,广泛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等细胞表面,在机械应力下通过转导多种信...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和颞下颌关节改建与生物力学息息相关,涉及到机械力作用下的骨重塑和软骨内稳态的维持。初级纤毛作为机械感受器,广泛存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等细胞表面,在机械应力下通过转导多种信号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维持成骨细胞的机械敏感性,促进骨基质的沉积,上调骨细胞的功能活动,间接调节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软骨内骨化等,在骨-软骨组织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初级纤毛在机械应力下的牙槽骨改建和颞下颌关节软骨改建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正畸过程中骨和软骨组织的改建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纤毛 机械转导 正畸牙齿移动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基于体质健康的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法建立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毅 刘媛 +7 位作者 尹小俭 吴慧攀 李明 张婷 张凤 郭亚茹 孙鹏伟 洪俊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28,共10页
目的:采用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方法对24 h活动行为的推荐量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与其他方法的推荐量进行比较。方法:在全国7个地区选取435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问卷调查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和睡眠(sleep,SL... 目的:采用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方法对24 h活动行为的推荐量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与其他方法的推荐量进行比较。方法:在全国7个地区选取435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问卷调查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和睡眠(sleep,SLP),从身体成分、心肺耐力、柔韧性、力量、速度和协调灵敏性等方面评价体质健康水平。使用成分数据的分析方法对24 h活动行为进行描述和变换。采用线性回归、二元逻辑回归和ROC曲线法探索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采用准确率和Kappa值检验准确性和一致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满足不同项目推荐量的体质健康水平差异。结果:1)控制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后,非视屏静坐(non-screen-time sedentary behavior,Non-ST SB)与体质健康呈负相关,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intensityphysical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与体质健康呈正相关;2)多指标联合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高于所有单项指标且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指标预测值最佳切点值为0.38,对应的SLP为568.49 min/d,ST为130.00 min/d,Non-ST SB为584.92 min/d,LPA为99.92 min/d,MVPA为56.67 min/d;3)多指标联合预测的效果最好,准确率为88.72%,精确率为78.43%,召回率为90.91%,Kappa一致性系数为0.76。满足多指标联合推荐量的被试体质健康评分最高,且呈现随着满足项目数的增多,体质健康评分逐渐上升的趋势(Ptrend<0.001)。结论:研究采用的成分数据结合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法准确性和一致性较高,满足该方法的推荐量与较高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标联合 儿童青少年 24 h活动行为 推荐量
下载PDF
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髌股关节痛患者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菁 姚英策 +5 位作者 杨晓巍 薛博士 赵建斌 杨辰 栾天峰 周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5-1371,共7页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7例髌股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组(试验组)19例,单纯肌力训练组(对照组)18例,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干预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膝前痛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等级和功能水平,应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跑步测试时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别*时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较干预前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减小(P<0.001),膝前痛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_(试验组)<0.001,P_(对照组)=0.001);且试验组膝前痛量表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01);②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跑步测试中的膝最大屈曲角度(P=0.011)、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P<0.001)、内旋力矩峰值(P=0.008)、髌股关节应力峰值(P<0.001)、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峰值(P<0.001)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③结果说明,单纯肌力训练和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干预均有助于改善髌股关节痛患者的主观痛感和下肢功能水平,并有助于改善跑步时的运动模式及降低髌股关节应力;与单纯肌力训练相比,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干预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前痛 髌股关节 电刺激 运动疗法 动作模式 运动学 动力学 康复
下载PDF
作业车间调度的多工序精确联动邻域结构混合进化算法
13
作者 巴智勇 袁逸萍 +1 位作者 裴国庆 王波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7-552,共16页
针对作业车间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工序精确联动邻域结构的混合进化算法。从理论上给出了关键块中工序无效移动的判定条件,据此设计了3对工序精确联动的邻域结构。为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引入基于邻域... 针对作业车间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工序精确联动邻域结构的混合进化算法。从理论上给出了关键块中工序无效移动的判定条件,据此设计了3对工序精确联动的邻域结构。为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引入基于邻域惩罚的交叉父本匹配选择算子与基于动态惩罚阈值的种群更新策略。通过与其他先进算法在车间调度问题基准算例上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车间调度 精确多工序联动 邻域结构 混合进化算法 多样化搜索
下载PDF
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在开口运动中的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李响 丁若仪 +2 位作者 王秀梅 何冬梅 王冬梅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分析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后(alloplastic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replacement,ATJR)开口运动的特征。方法:分别收集10例正常颞下颌关节志愿者和10例单侧Biomet标准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颌运动和颌面部CT数据。使用P... 目的:分析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后(alloplastic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replacement,ATJR)开口运动的特征。方法:分别收集10例正常颞下颌关节志愿者和10例单侧Biomet标准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颌运动和颌面部CT数据。使用Proplan CMF 3.0进行颌骨三维重建并导出颌骨模型,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中与下颌运动数据配准结合,通过Anybody 7.0软件建立运动学模型,从髁突/假体顶点向下每5 mm取一点(P0~P-50),计算各点在开口运动中的轨迹及弧长。将人工关节假体模拟安装在正常人及患者的非置换侧髁突,比较开口运动中假体顶点之间的运动范围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髁突顶点的运动轨迹为凹向上的弧线,弧长为(15.18±2.31) mm,P-30处运动轨迹最短。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alloplastic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rosthesis,ATJP)顶点运动轨迹为凸向上的短弧线,相比正常髁突对应点(P-10)的轨迹弧长显著缩短[(3.55±0.45)mm∶(11.61±1.63)mm,P=0.00],P-20处运动轨迹最短;ATJP非置换侧髁突顶点的运动轨迹与正常髁突轨迹形态相似,弧长为(13.35±1.54)mm,无显著差异(P=0.07),P-40处运动轨迹最短。ATJP顶点的运动范围显著小于非置换侧髁突对应点和正常人髁突对应点P-10的运动范围(P=0.00)。结论: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后髁突假体在开口运动中的滑动距离和范围显著小于有翼外肌附着的正常和非置换侧髁突对应点的运动距离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假体 颞下颌关节置换 开口运动
下载PDF
踝关节运动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
15
作者 顾清昕 张立秀 +3 位作者 陈玲玲 周倩如 崔金鑫 李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2期3899-3905,共7页
目的对踝关节运动在防治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进行系统性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搜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 目的对踝关节运动在防治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进行系统性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搜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踝关节运动预防下肢DVT的原始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相关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1572名患者。踝关节运动能降低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增加最大静脉容量及最大静脉流出量、减小大腿周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均数差0.26、1.14、0.94、-2.18,95%可信区间0.16~0.42、0.60~1.67、0.43~1.44、-3.31~-1.05,P<0.001);减小小腿周径、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风险比-2.27、0.76,95%可信区间-5.12~0.57、0.31~1.85,P=0.117、0.543)。结论踝关节运动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和减小大腿周径,但对减小小腿周径、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运动 静脉血栓 骨科 META分析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髋关节活动度、恐动症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16
作者 王瑞奇 李新新 滕晓菊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141-114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协同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随... 目的:系统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协同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2日,经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项研究,涉及1868例受试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协同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提高病人接受3个月干预后髋关节活动度评分[MD=10.40,95%CI(7.39,13.41)]及接受6个月干预后髋关节活动度评分[MD=8.48,95%CI(6.67,10.30)]及降低术后恐动症评分[MD=―4.54,95%CI(―7.48,―1.6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恐动症评分、提高病人术后髋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 恐动症 关节活动度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针刺配合持续被动活动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勇 窦京彬 孔胜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穴位针刺配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TKA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CPM机组和观察组。CPM机组52例术后采用... 目的:探讨膝关节穴位针刺配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TKA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CPM机组和观察组。CPM机组52例术后采用CPM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52例在CPM机组基础上配合膝关节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气虚血瘀证总积分、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炎症指标、患膝关节活动度(ROM)、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3 d、1周及2周,两组气虚血瘀证总积分、NR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CPM机组(P <0.05);术后1周、2周,两组患膝ROM、HH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CPM机组(P <0.05);观察组与CPM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54%vs 9.62%,P>0.05)。结论:对TKA患者应用膝关节穴位针刺配合CPM机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炎症指标水平,显著改善气虚血瘀症状及疼痛,有效促进患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穴位 针刺 持续被动活动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炎症
下载PDF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
18
作者 罗强强 洪小娟 +3 位作者 王清华 鲍晓 王松 洪乐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析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4(lncRNA SNHG14)、微小RNA-145-5p(miR-145-5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弋矶山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110例脑卒中... 目的:探析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4(lncRNA SNHG14)、微小RNA-145-5p(miR-145-5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弋矶山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下肢部分(FMA-LE)及总分]、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损伤康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神经因子[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及miRNA相关指标(lncRNA SNHG14、miR-145-5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MA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GF、miR-145-5p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NGF、miR-145-5p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加速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降低下肢肌张力,改善血清神经因子、lncRNA SNHG14、miR-145-5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Brunnstrom技术 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4 微小RNA-145-5p
下载PDF
元胡止痛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分析
19
作者 刘芳 王甘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应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8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奇偶数方式分为常规组(45例)和实验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 目的 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应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8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奇偶数方式分为常规组(45例)和实验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15 d,实验组疼痛评分(4.19±0.21)、(1.12±0.35)分均低于常规组的(5.02±0.58)、(3.18±0.26)分,疼痛持续时长(2.90±0.14)、(0.52±0.11)h/d均短于常规组的(3.25±0.25)、(1.71±0.30)h/d,差异明显(P<0.05)。治疗7、15 d,实验组膝关节关节屈曲度(70.48±2.19)、(93.60±4.25)°和关节伸展度(13.58±1.43)、(15.67±0.94)°均大于常规组的(52.69±7.43)、(87.60±5.42)°和(11.18±1.60)、(13.90±1.28)°,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0.56±1.95)分,高于常规组的(74.25±2.60)分,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常规组的20.00%(9/45),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元胡止痛胶囊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能明显缓解患肢疼痛情况,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胶囊 膝骨性关节炎 双氯芬酸钠 膝关节运动功能
下载PDF
Oxford 单髁置换对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的影响
20
作者 孔彦芳 薛荣涛 +1 位作者 姚文 陈志源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Oxford单髁置换对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 目的探究Oxford单髁置换对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研究组采用Oxford单髁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临床指标、膝关节活动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xford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ford单髁置换 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活动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