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地幔树对全球构造的控制作用
1
作者 於文辉 何发岐 +6 位作者 袁茂山 王杰 刘德民 张世晖 卞爱飞 杨屿 杨力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3-661,共9页
全球横波低速异常体成像发现: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彷佛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生长在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CMB)上的两株榕树,我们将其命名为超级地幔树(super mantle tree),以突出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 全球横波低速异常体成像发现: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彷佛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生长在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CMB)上的两株榕树,我们将其命名为超级地幔树(super mantle tree),以突出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连接地核与地壳的纽带特征,强调它们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对全球构造的作用。地幔柱仅是超级地幔树的局部分支。我们定义超级地幔树为4层结构:(1)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2)1600~2890 km为“树干”;(3)110~1600 km为“树冠”;(4)110 km以上为“树枝”。“树枝”平面分布形态与全球板块轮廓大致相似,意味着板块构造可能起始于地球110 km处。推测地球深度1550~1600 km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地球化学过渡层;Jason超级地幔树与Tuzo超级地幔树之间可能存在地球化学分隔面(简称地幔分隔面),地幔分隔面将地球划分为太平洋半球与大西洋半球;它的地面投影北端大致指向地磁北极,南端基本指向地磁南极。外核顶部脉动作用可能是地幔运动的动因,地核运动控制地幔运动。Tuzo超级地幔树逆时针旋转控制大西洋半球旋转形态,Tuzo超级地幔树的“细树干”伸向南大西洋,Tuzo超级地幔树“粗树干”伸向北大西洋,使得中大西洋脊减薄。Jason超级地幔树顺时针旋转控制太平洋半球旋转形态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地貌构造形态。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三维构造模型说明:向北运动的Tuzo超级地幔树“树枝”与向西运动的Jason超级地幔树“树枝”共同作用,形成青藏高原东构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地幔树 全球构造 地幔分隔面 地幔运动 青藏高原三维构造模型
下载PDF
构造运动与地貌实验虚拟仿真设计与建设
2
作者 易层 丁树文 +3 位作者 林丽蓉 石磊 谭文峰 刘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1,134,共6页
构造运动与地貌教学内容具有时间尺度长、空间尺度大、动态演化复杂等特点,是“地质与地貌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虚拟仿真技术,建立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我国典型地貌分布和地貌物质组成4个模块,由宏观、中观到微观... 构造运动与地貌教学内容具有时间尺度长、空间尺度大、动态演化复杂等特点,是“地质与地貌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虚拟仿真技术,建立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我国典型地貌分布和地貌物质组成4个模块,由宏观、中观到微观模拟高风险、高成本、极端环境的实验,解决地质类实践教学难开展、地球深部不可见、学生难理解等问题,提升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构造运动与地貌 虚拟仿真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垂直管线型先导式截止阀的阀芯运动过程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钱锦远 朱银法 +2 位作者 刘步展 卢安乐 金志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65,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适用于垂直管线的先导式截止阀,其驱动能耗较低;通过分析阀芯的受力情况,建立了阀芯运动的控制方程;运用Fluent软件及用户自定义函数功能UDF对该阀在不同弹簧刚度下的运动过程中的冲击速度、阀芯稳定位移和瞬态位移...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适用于垂直管线的先导式截止阀,其驱动能耗较低;通过分析阀芯的受力情况,建立了阀芯运动的控制方程;运用Fluent软件及用户自定义函数功能UDF对该阀在不同弹簧刚度下的运动过程中的冲击速度、阀芯稳定位移和瞬态位移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阀芯运动在不同的弹簧刚度下具有不同的开启方式,选取较小的弹簧刚度有助于阀门的快速响应,也能够保证阀门开启后的正常工作,但容易造成开启时候阀芯对阀芯顶盖的冲击碰撞;而随弹簧刚度增大,阀芯的稳定位移逐渐减小,如在转换点之后继续增大弹簧刚度将使得阀芯无法达到最大位移.此外,通过对0.9倍和1.1倍弹簧刚度理论计算值下的阀门开启过程进行瞬态模拟,发现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可以相互印证,同时建议在实际弹簧刚度选取时,选取0.9倍的理论计算值作为实际设计点.研究可为该类先导式截止阀或类似结构截止阀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式截止阀 阀芯运动 垂直管线 弹簧刚度 瞬态模拟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女性人才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异 被引量:42
4
作者 任泉香 朱竑 李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有关女性地理的研究基本缺失,而以往人才地理学研究中对女性人才的忽视,以及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中女性人才研究的薄弱,都使女性人才地理研究有了自己的空间。利用人才数量、类型和籍贯三个指标对活动于1840~1949...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有关女性地理的研究基本缺失,而以往人才地理学研究中对女性人才的忽视,以及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中女性人才研究的薄弱,都使女性人才地理研究有了自己的空间。利用人才数量、类型和籍贯三个指标对活动于1840~1949年期间的中国著名女性人物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近现代中国女性人才的数量和地位、分布领域和特点以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论述,并对影响其数量、类型和区域分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与同一时期的男性人才相比较,近现代女性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但相对于过去,其数量却有所增加,影响领域也更扩大;近现代女性人才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少数几个省份,西北地区较少;湖南、广东、浙江、江苏四省女性人才尤为突出,其中,湘粤两省在社会政治领域影响较大,江浙两省在科学、教育和文化领域占有较大优势。近现代女性人才数量的增加和影响领域的扩大受近现代中国政治改良运动和政治革命的影响,而其区域分异特点则充分体现了中国近现代政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人才 人才类型 地理分布 近现代中国 妇女解放
下载PDF
国外高层次人才国际流动趋势及启示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缨 唐志敏 《中国人事科学》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以国外高层次国际人才流动调查分析为基础,对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国际流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层次人才逐渐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主要群体;高层次人才环流以及回流的趋势日益明显;职业发展、人际网络等因素是影响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 本文以国外高层次国际人才流动调查分析为基础,对国外高层次人才的国际流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层次人才逐渐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主要群体;高层次人才环流以及回流的趋势日益明显;职业发展、人际网络等因素是影响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人才国际流动 人才回流
下载PDF
实施国际视野培育工程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被引量:5
6
作者 丁凤云 李波(编辑) 《临沂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面对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临沂大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学校针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实际,提出和实施了国际视野培育工程,通过实施"四个一"的举措,着力培养... 面对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临沂大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学校针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实际,提出和实施了国际视野培育工程,通过实施"四个一"的举措,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三个知识、一个能力",即"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世界文明成果"、"了解世界发展最新趋势"、"具备国际交流技能",对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野 培育工程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企业家才能配置与土地集中效应差异——18~19世纪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冬水 李润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6,共8页
本文通过企业家才能配置模型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与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英制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差异。圈地运动时期英国的制度... 本文通过企业家才能配置模型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与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英制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差异。圈地运动时期英国的制度环境促使地主阶层成为一个经营者阶层,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技术革新和农业飞跃发展;而传统中国社会的制度环境则鼓励企业家流向官僚阶层,官僚阶层兼并土地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成为食利阶级从土地所有权中获取收入,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抑制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兼并 圈地运动 企业家才能配置 制度
下载PDF
关于IT人才流动规律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琴 李川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71,共4页
本文以硅谷和新竹为例,从IT人才流动的引力、流动主体、流动特征等方面分析IT人才流动的规律。并对上海吸引、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 若干思考 流动规律 IT人才 人才流动 留住人才 人才环境 新竹 硅谷
下载PDF
科技园人才流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善敏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4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广州石牌高校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入的来源、方式和原因,人才流出状况与原因,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的原因与特... 以广州石牌高校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入的来源、方式和原因,人才流出状况与原因,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的原因与特点,并对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合理流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流动 规范管理
下载PDF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共享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鸿雁 郭玉凤 刘霞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23期3-6,共4页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地方性综合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要想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地方性综合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要想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网络管理系统、加强实验室开放项目建设以及实验室绩效考核等是实现开放共享的举措;同时建立多形式实验室开放体系、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改革、设立创新实验室、改革考试方案等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室 开放共享 创新人才
下载PDF
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困境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宁贤 吾尔卡西.提依甫江 王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
文章通过查阅新疆冰雪运动相关文献,明确新疆冰雪运动发展优势,揭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困境,由此推导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的对策:抓住国家政策,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奠定物质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 文章通过查阅新疆冰雪运动相关文献,明确新疆冰雪运动发展优势,揭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困境,由此推导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的对策:抓住国家政策,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奠定物质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优势,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后备人才搭建平台;注重人文精神的灌入,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构造精神氛围;引进高端冰雪运动人才,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增加活力;加强青少年培养,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提供人才;以冰雪文化为支撑,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提供文化内涵;运用现代科技,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依托新疆本土冰雪赛事,为新疆冰雪运动竞技人才提供锻炼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冰雪运动 新疆冰雪运动 竞技人才
下载PDF
试论洋务运动时期对新型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秀莲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7-71,共5页
洋务派培养新型人才的实践,是伴随着传统教育的不断解构而兴起的。它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的近代科技人才,促使社会风气发生了转变,近代科技知识得以传播;为当时的中国造就了一批经世致用的实用型人才,缓解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所需人才的... 洋务派培养新型人才的实践,是伴随着传统教育的不断解构而兴起的。它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的近代科技人才,促使社会风气发生了转变,近代科技知识得以传播;为当时的中国造就了一批经世致用的实用型人才,缓解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所需人才的燃眉之急,并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新式学堂 新型人才
下载PDF
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学习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学旺 乔一卓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51-5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为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发展提出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紙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条建议。而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离不开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坚强的思想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为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发展提出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紙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条建议。而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离不开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坚强的思想保证,红色文化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时创造出的独特财富,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对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当代青年要熟悉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生平事迹、重视他们的人格魅力,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继承红色精神文化;另一方面,要保护好红色物质文化遗址,使青年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有迹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五四”运动 当代青年 成长成才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佐斌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1-53,共3页
晚清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新式学堂,其中一部分学堂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看,已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这些学堂的创办,冲击了传统的科举制度,开创了近代新教育的先声,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 晚清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新式学堂,其中一部分学堂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看,已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这些学堂的创办,冲击了传统的科举制度,开创了近代新教育的先声,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也为后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实用人才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科技教育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龙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6-39,共4页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为今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技教育 科技人才
下载PDF
体育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毕栋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体育教学方法应结合专业特点及社会职能,以强身健体为主线,从人的思维、行为、技能协同上挖掘优势,充实教育的内涵,拓宽人才培养面,以适应人才—社会的交接.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 社会学 人才培养 竞争素质 意志品质 公关交际
下载PDF
西部“孔雀东南飞”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宗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年第7期1-5,共5页
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提条件。目前,西部人力资源存在数量大、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等问题,特别是人才流失已经影响到西部各项建设工作和西部大开发进程。西部... 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提条件。目前,西部人力资源存在数量大、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等问题,特别是人才流失已经影响到西部各项建设工作和西部大开发进程。西部只有增加教育投入、改善环境,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氛围,才能提高西部的人才素质和遏制人才流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人力资源 人才流失 开发对策
下载PDF
曾国藩的优恤政策
18
作者 朱钟颐 欧阳红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为赢得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曾国藩始终将对湘军战士的优恤政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由于这一战时激励机制的执行,曾氏之幕府聚集各类人才达400余人,产生了积极效果。
关键词 曾国藩 优恤政策 湘系人才 洋务运动
下载PDF
人才生态环境与人才队伍建设——关于贵州省情的一种认识
19
作者 徐圻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52-54,共3页
贵州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有利于人才产生和发挥才干的人才生态环境,而吸引和稳定省内外人才、搞好贵州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用好人才。
关键词 贵州 人才流动 制约因素 人才培养 人才生态环境 人才队伍建设
下载PDF
论地球运动形式的哲学基础
20
作者 白屯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67-472,共6页
现代地球科学的整体发展,特别是现代人-地关系所揭示的地球和地球科学的新特征,揭示出地球科学的新思维-地球运动形式。地球运动形式是地球物质客体基本矛盾关系即人-地关系的现代反映,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哲学依据。提出... 现代地球科学的整体发展,特别是现代人-地关系所揭示的地球和地球科学的新特征,揭示出地球科学的新思维-地球运动形式。地球运动形式是地球物质客体基本矛盾关系即人-地关系的现代反映,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哲学依据。提出地球运动形式具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它是现代地学哲学在关于地球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中最新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运动形式 哲学基础 地球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