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40 CASES OF SEVERE HICCUP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1
作者 李桐 李淑勤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7年第2期32-34,共3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s selected 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applied filiform needles to treating 40 cases of hiccup who had tried treatment with Western and Chinese drugs b...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s selected 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applied filiform needles to treating 40 cases of hiccup who had tried treatment with Western and Chinese drugs but without any effect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34 cases (85 %) were cured, 4 (10 %) improved markedly and 2(5 %) improved,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1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HICCUP Selecting POINTS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cupuncture
下载PDF
Routin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nd Crohn's disease in Southern India 被引量:6
2
作者 Geir Larsson Thrivikrama Shenoy +4 位作者 Ramalingom Ramasubramanian Leena Kondarappassery Balakumaran Milada Cvancarova Smstuen Gunnar Aksel Bjune Bjφrn Allan Mou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7期5017-5024,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routinely measured clinical variables could aid in differentiating 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from Crohn’s disease(CD).METHODS:ITB and CD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at four South...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routinely measured clinical variables could aid in differentiating 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from Crohn’s disease(CD).METHODS:ITB and CD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at four South Indian medical centres from October 2009 to July 2012.Routine investigations included case history,physical examination,blood biochemistry,ileocolonoscopy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iopsies.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after 2 and 6 mo of treatment.The diagnosis of ITB or CD was re-evaluated after 2 mo of antituberculous chemotherapy or immune suppressive therapy respectively,based on improvement in signs,symptoms and laboratory variables.This study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exploratory analysis.Clinical,endoscop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recorded at the time of inclusion were subject to univariate analyses.Disease variables with sufficient number of recordings and P<0.05 were entered into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adjusted for known confounders.Finally,we calculated the odds ratios with respective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either ITB or CD.RESULTS:This study included 38 ITB and 37 CD patients.Overall,ITB patients had the lowest body mass index(19.6 vs 22.7,P=0.01)and more commonly reported weight loss(73%vs 38%,P<0.01),watery diarrhoea(64%vs 33%,P=0.01)and rural domicile(58%vs 35%,P<0.05).Endoscopy typically showed mucosal nodularity(17/31 vs 2/37,P<0.01)and histopathology more frequently showed granulomas(10/30vs 2/35,P<0.01).The CD patients more frequently reported malaise(87%vs 64%,P=0.03),nausea(84%vs 56%,P=0.01),pain in the right lower abdominal quadrant on examination(90%vs 54%,P<0.01)and urban domicile(65%vs 42%,P<0.05).In CD,endoscopy typically showed involvement of multiple intestinal segments(27/37 vs 9/31,P<0.01).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weight loss and nodularity of the mucosa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TB,with adjusted odds ratios of 8.6(95%CI:2.1-35.6)and 18.9(95%CI:3.5-102.8)respectively.Right lower abdominal quadrant pain on examination and involvement of≥3 intestinal segment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D with adjusted odds ratios of 10.1(95%CI:2.0-51.3)and 5.9(95%CI:1.7-20.6),respectively.CONCLUSION:Weight loss and mucosal nodular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ITB.Abdominal pain and excessive intestinal involve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CD.ITB and CD were equally comm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GNOSIS Differential TUBERCULOSIS GASTROINTESTINAL Crohn's disease India signs and symptoms ENDOSCOPY HISTOPATHOLOGY
下载PD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CLINICAL REPORT OF 172 CASES
3
作者 崔述贵 何东来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5年第4期34-37,共4页
The authors have treated 172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with acupuncture based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Of 172 cases,58(33.2%)were cured,60(35.0%)were markedly improved,and 48(27.9%)we... The authors have treated 172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with acupuncture based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Of 172 cases,58(33.2%)were cured,60(35.0%)were markedly improved,and 48(27.9%)were improv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1%.Acupuncture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 f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with little change in bone sub-stance,but less effective in cases with severe bone proliferation.And its eminant effect is an algesia,no significant change is found in X-ray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SPONDYLOPATHY Acupunture Treatment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下载PDF
NINETY-THREE CASES OF FEMALE STERILITY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4
作者 田成举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5年第3期8-11,共4页
The author has treated 93 cases of female sterility with acupuncture. ln accordance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disease was classified into f0ll0wing types: the stagnation of liv-er-Qi, disharmony of Qi and b... The author has treated 93 cases of female sterility with acupuncture. ln accordance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disease was classified into f0ll0wing types: the stagnation of liv-er-Qi, disharmony of Qi and blood; deficiency 0f kidney-Yang, infertility of the retention of cold inthe uterus; the retention of phlegm-dampness, vascular obstruction of the uterine c0llaterals; andblood stasis, the stagnation of the uterine collaterals. According to the the0ry of Five Elements, theacupoints were selected to treat each type of syndrome. Of thern, 86 cases were effective, 7 cases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ALE STERILITY TYPING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ACUPUNCTURE
下载PDF
针对乳腺癌患者症状群的针灸干预方案思路探讨
5
作者 崔鑫 赵天易 +4 位作者 赵美丹 任晴晴 桑加拉 郭义 潘兴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经过不同阶段治疗会引发一系列症状集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已有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相关不良反应。近几年随着症状群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症状管理领域逐渐由单一症状向症状群转...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经过不同阶段治疗会引发一系列症状集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已有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相关不良反应。近几年随着症状群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症状管理领域逐渐由单一症状向症状群转变。因此,文章从不同分期对乳腺癌患者症状群进行了分析、总结,共包括4组症状群:肢体及肌肉骨骼症状群、精神心理症状群、激素相关症状群及胃肠道相关症状群,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团队前期开展的针灸干预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不良的临床研究思路,参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2017年发布的《针灸的科学机制、临床研究证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的会议共识,提出针灸可以分别从以上4组症状群的角度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管理,以经络辨证为主,在局部腧穴的基础上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选穴、配穴原则,制定针灸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群 乳腺癌 针灸 经络辨证
下载PDF
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86
6
作者 张声生 陈贞 +1 位作者 许文君 汪红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在传统辨证分类的基础上,以"寒、热、虚、实"为纲对其进行二次辨证,将收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在传统辨证分类的基础上,以"寒、热、虚、实"为纲对其进行二次辨证,将收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基于"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功能性消化不良主流证候可分为虚寒证-脾胃虚弱(寒)证、实热证-脾胃湿热证、虚实夹杂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结论: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辨证模式运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次辨证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技术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杨新婷 关国英 +6 位作者 王亚红 杨扬 梁清涛 李华 郭超 卜建玲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62-1168,共7页
目的了解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经临床诊断的486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其中男353例,女133例,年... 目的了解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经临床诊断的486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其中男353例,女133例,年龄14-98岁(中位年龄36岁)。结果486例患者中,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约占93.6%(455/486),结核性脓胸占6.4%(31/486);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最多见于18-44岁青年组,占55.3%(269/486)。89.5%(435/486)的患者表现为单侧胸腔积液,64.4%(313/486)并发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是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分别占65.4%o(318/486)、65.0%(316/486)和54.9%(267/486)。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中,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占72.9%(310/425);有52.7%(240/455)的患者通过x线胸部摄影检查能够发现肺部病变,CT检查发现肺部病变的比率为64.0%(291/455)。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胸腔积液和外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分别为94.2%(163/173)和89.2%(362/406);其次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40u/[.的阳性率为72.6%(321/442);胸腔积液和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8%(86/262)和37.8%(138/365);胸腔积液XpertMTB/RIF阳性率为15.4%(38/246)。结论结核性胸膜炎以青年男性、单侧渗出性淋巴细胞胸腔积液为主,且多并发同侧或双侧肺结核,胸腔积液IGRAs阳性率最高,ADA≥40U/L有一定的诊断提示意义。但仍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多种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胸腔积液 临床实验室技术 体征和症状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耀献 孙鲁英 刘尚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改变最轻,病理分级最低,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辨证分型 病理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肺炎病原病机证候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汪受传 任现志 朱先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共2页
检测7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病毒抗原,以流感病毒(37.6%)、呼吸道合胞病毒(29.4%)居多。临床主证依次有咳嗽咯痰(或喉中痰鸣)、舌红苔黄、发热、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等,显示其主要病机为痰热闭肺。按肺炎喘... 检测75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病毒抗原,以流感病毒(37.6%)、呼吸道合胞病毒(29.4%)居多。临床主证依次有咳嗽咯痰(或喉中痰鸣)、舌红苔黄、发热、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等,显示其主要病机为痰热闭肺。按肺炎喘嗽证候分类标准,80%患儿属于痰热壅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病原学 病机 辨证分类 儿童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及辨证标准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 被引量:65
10
作者 刘晶 李峰 +3 位作者 唐旭东 马捷 白世敬 刘艳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现代临床文献中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标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提取证候类型及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的文献共46篇,涉及37个中医证型... 目的: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现代临床文献中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标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提取证候类型及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的文献共46篇,涉及37个中医证型,出现频率最高的8个证型为肝胃不和22次,脾胃虚弱17次,寒热错杂16次,饮食积滞15次,肝郁脾虚14次,肝郁气滞14次,脾胃虚寒14次,脾胃湿热12次,8个证型中,腹胀为共有症状,并涉及脾、胃、肝三个病位,以及气滞、气虚、寒、热、湿、食积等病性。结论:随着研究的开展,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标准越来越凸显"脾失健运"这一核心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分型 证候 证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降压药的辨证应用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谷万里 曹迎 +1 位作者 史载祥 许家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前六大类降压药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上仍不尽理想。临床常见同一降压药在不同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别。如何选用降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并且副作用最小,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六大类降压药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上仍不尽理想。临床常见同一降压药在不同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别。如何选用降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并且副作用最小,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中西医两套理论的指导下用药,根据中医辨证选用降压药,可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明显提高降压药使用的准确性,降低使用盲目性。国内已有降压药辨证应用研究的少量报道,通过对其研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关于降压药中医辨证应用的研究还不成熟,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改进。钙通道阻滞剂对血脉瘀阻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阴虚阳亢型或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疗效较好的机制还有待研究。降压药的辨证合理应用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 高血压 辨证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忧思抑郁引起大便秘结的病机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严石林 汤朝晖 +2 位作者 王米渠 丁维俊 李炜弘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2151-2152,共2页
该文从忧思抑郁与肝主疏泄的生理联系,论述忧思抑郁等精神情志、心理因素失调导致肝失疏泄,从而引起便秘的8种病机变化,提出便秘勿忘从肝辨治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 便秘 神志因素 肝脏 辨证
下载PDF
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治疗要点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李发枝 徐立然 何英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尚无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了...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尚无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治疗要点,为防治艾滋病医务人员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辨证治疗要点 河南省 标准 中医
下载PDF
中风急性期各证头颅CT征象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余朝骏 侯键 +3 位作者 曾雪峰 曹英 吴永康 谢明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双盲法对161例中医辨证为中风病各证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双盲法对161例中医辨证为中风病各证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况,出血量的多少,脑室的改变(包括脑室受压改变和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移位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出血量、范围上有极显著差异,病变部位有显著差异,病变周围情况也明显不同。中脏腑闭证、脱证在脑出血发生率、大病灶发生率、脑出血量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头部CT表现可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并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头颅CT 征象 中脏腑 急性期 患者 中经络 头部CT 病灶 出血量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萱萱 王广基 +2 位作者 达庆国 郝海平 秦晓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和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和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134例(42.95%),其次为气虚血瘀证,83例(26.60%),再次为气阴两虚证,54例(17.31%),阴寒凝滞证临床较为少见,仅4例(1.28%),其余各证型较为分散,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以及阳气虚衰证分别占5.77%、3.85%和2.24%。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平均狭窄程度最重,分别为77.8%和78.0%,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最轻,为55.0%,且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有显著差别。各个证型的甘油三酯(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血脂、脂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辨证分型 临床指标 冠状动脉造影 血脂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实证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玲 盛国光 +2 位作者 李瀚旻 晏雪生 王伯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证和实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对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53例慢性乙型肝炎实证患者,HBV DNA阳性36例,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证和实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对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53例慢性乙型肝炎实证患者,HBV DNA阳性36例,其中前C区基因突变26例,突变率为72.2%;38例虚证患者,HBV DNA阳性16例,其中前C区基因突变6例,突变率为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证突变组肝功能ALT、AST和SB水平显著高于虚证突变组及未突变组,P<0.01。结论: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证和实证有一定的关系,实证突变率高于虚证,且实证突变组的炎症活动较虚证组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PCR-SSCP 辨证分型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49
17
作者 杨霓芝 李芳 +1 位作者 徐大基 王立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7,共2页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由消渴迁延而致。究其病机,乃因燥热阴虚日久耗气而致气阴两虚,病情持续发展则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后期则出现阳衰浊毒瘀阻,且病变过程中又每多夹瘀。故主张本病辨证...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由消渴迁延而致。究其病机,乃因燥热阴虚日久耗气而致气阴两虚,病情持续发展则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后期则出现阳衰浊毒瘀阻,且病变过程中又每多夹瘀。故主张本病辨证可分燥热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及阳衰浊毒瘀阻4型,并且每型可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各期相对应,以便临床施治。强调中医辨证治疗的重点应放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分期辨证 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
下载PDF
自身免疫肝炎后肝硬化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凤霞 王融冰 +4 位作者 王宪波 孙静媛 江宇泳 周桂琴 牛思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发症、生化结果,归纳分析其临床、生化特征和中医证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发症、生化结果,归纳分析其临床、生化特征和中医证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乏力、纳差、腹胀、口干、黄疸,舌象多为黯红少苔,脉弦细居多;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多为隐匿发病,肝脏的炎症活动程度较重,肝脏的合成功能显著下降,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辨证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临康表现 中医辨证
下载PDF
再议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7
19
作者 王永炎 张志斌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很多,各有特色,但不易推广。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目的是综合各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丰富及规范证治内容。在此项研究中,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理念:动态时空、内实外虚、多维界面是证候具有的特征;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 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很多,各有特色,但不易推广。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目的是综合各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丰富及规范证治内容。在此项研究中,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理念:动态时空、内实外虚、多维界面是证候具有的特征;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是证候研究的依据;提取证候要素,厘定证候靶位,进行应证组合是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步骤;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临床证候研究的主要原则;系统对照,回顾验证,互补互动是深化证候研究的重要措施。面对证候这样高度非线性的研究对象,我们预期达到广义相对论的整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方法 体系 证候 证候要素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尹继勇 梁哲瑞 +1 位作者 胡志伟 车旭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主要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主症及体征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温针灸 局部封闭 VAS 主症及体征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