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91—5A遗传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书芳 赵雪云 周邦福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405,共2页
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91—5A遗传机制初探张书芳,赵雪云,周邦福(沈阳市农业科学院,110034)关键词核基因互作,显性不育基因,显性上位可育基因ResearchonGeneticMechanismofInte... 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91—5A遗传机制初探张书芳,赵雪云,周邦福(沈阳市农业科学院,110034)关键词核基因互作,显性不育基因,显性上位可育基因ResearchonGeneticMechanismofInteractiveGenieM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雄性不育 遗传 大白菜
下载PDF
论大白菜及其近缘芸薹属作物核不育材料的育性遗传兼基因互作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谋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34,共4页
根据大白菜及其近缘芸薹属作物核不育材料育成的纯合两型系和杂合两型系可育株间互交F1可育株自交,其子代可能出现无育性分离情况或者产生13(可育株)∶3(不育株)两种表型的育性比资料,认为前者宜用复等位基因假说解释,而后... 根据大白菜及其近缘芸薹属作物核不育材料育成的纯合两型系和杂合两型系可育株间互交F1可育株自交,其子代可能出现无育性分离情况或者产生13(可育株)∶3(不育株)两种表型的育性比资料,认为前者宜用复等位基因假说解释,而后者用抑制作用解释为妥。抑制作用的内涵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一对决定育性表现的育性基因与另一对不决定育性表现的抑制基因互作表现抑制作用,即抑制作用假说;二是由性质相同、作用相反且可育基因起上位作用的两对育性基因彼此互作产生抑制效应,权称之为上位抑制假说解释其育性遗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不育 芸苔属 基因 抑制 育性遗传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3A双亲雄性育性基因的SSR标记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曙光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1-1066,共6页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 利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MCS3A的质、核供体亲本N21566和N21249构建F_2和BC_1F_1育性分离群体进行雄性育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1正反交可育,F2和BC1F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例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NJCMS3A供体亲本雄性育性由一对基因控制,可育等位基因为显性。该基因可能是NJCMS3A的一个恢复基因。选用793对SSR引物对F_2和BC_1F_1群体分别进行育性基因定位,发现该育性基因位于O连锁群上,在Satt331和Satt477标记之间,与Satt331、CSSR133和Satt477标记距离的次序一致,分别为8.1~10.4、11.4~16.4和13.3~19.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雄性育性遗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基因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现状
4
作者 沙学延 周傲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7-39,共3页
植物雄性不育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引起不育的原因有遗传、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遗传的雄性不育性依基因载体又有“三型学说”、“二型学说”和“一型学说”之分。目前普遍为接受的是“二型学说”。
关键词 基因 植物雄性不育性 研究现状 上位基因 遗传与环境 显性不育基因 隐性遗传 甘蓝型油菜 基因载体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ZWA的遗传利用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军 张太平 +1 位作者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通过遗传测交试验表明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 ZWA的不育性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和一对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当两对重叠隐性基因呈双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 ,而另一对抑制基因的基因型为 Rf Rf或 Rfrf时 ,植株表现为不育(m1 m1 m2 m2 ... 通过遗传测交试验表明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 ZWA的不育性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和一对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当两对重叠隐性基因呈双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 ,而另一对抑制基因的基因型为 Rf Rf或 Rfrf时 ,植株表现为不育(m1 m1 m2 m2 Rf Rf或 m1 m1 m2 m2 Rfrf) ,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三对隐性纯合体 (m1 m1 m2 m2 rfrf)。纯合两型系不育株(m1 m1 m2 m2 Rf Rf)与可育株 (M1 m1 m2 m2 Rf Rf或 m1 m1 M2 m2 Rf Rf)兄妹交 ,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 1∶ 1;可育株自交 ,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 3∶ 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 m1 m1 m2 m2 Rf Rf不育株与临保系 (m1 m1 m2 m2 rfrf)测交可获得基因型为 (m1 m1 m2 m2 Rfrf)全不育系 ,全不育系与相应恢复系 (M1 M1   或 M2 M2    )杂交可获得全可育杂交种 ,从而将隐型核不育系 ZWA的三系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不育材料ZWA 遗传机制 纯合两型系 上位基因
下载PDF
金灿灿的谷子记──农作物遗传育种专家胡洪凯
6
作者 贺雪枫 《党建与人才》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谷子 遗传育种 不育 胞质 雄性不育 基因 北京 项目 中国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的遗传与应用研究
7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2期3-4,共2页
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成功地解决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与优质的矛盾,从而使双低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我国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呈现多类型并用的局面。以Po1A、陕2A和MICMS为代表的细胞... 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成功地解决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与优质的矛盾,从而使双低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我国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呈现多类型并用的局面。以Po1A、陕2A和MICMS为代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已大量应用于生产中。细胞核雄性不育已应用的有三类:一是李树林(1985)报道的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双显性核不育;第二类是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双隐性核不育;第三类是陈凤祥(1993)报道的二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控制的三隐性核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不育 甘蓝型油菜 应用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细胞雄性不育 遗传 杂种优势利用 双低杂交油菜 双显性不育 基因控制 育种过程 种植面积 基因 隐性上位 不育基因 多类型 陕2A 第二类 优质
下载PDF
LHON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阳菊华 童绎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1-444,共4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表现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与线粒体DNA(mtDNA)突变相关。然而单一的mtDNA遗传模式不能解释LHON患者男性占优势、外显率逐渐减少、女性患者发病年龄较晚和仅视神经受累等其他的临床特征。对LHON的两种遗传模式...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表现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与线粒体DNA(mtDNA)突变相关。然而单一的mtDNA遗传模式不能解释LHON患者男性占优势、外显率逐渐减少、女性患者发病年龄较晚和仅视神经受累等其他的临床特征。对LHON的两种遗传模式即mtDNA遗传模式和mtDNA与核基因互作遗传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ON 母系遗传 线粒体遗传模式 mtdna与核基因互作遗传模式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春林 孙业盈 邓晓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75-78,128,共5页
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它对于水稻适应不同的栽培地区和耕作季节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在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发掘、定位、克隆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特别是QTL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此,回顾了水稻抽穗期基因/QTL的定位和克隆... 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它对于水稻适应不同的栽培地区和耕作季节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在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发掘、定位、克隆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特别是QTL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此,回顾了水稻抽穗期基因/QTL的定位和克隆,阐述QTL的互作及与主基因的等位性关系,并通过和拟南芥模式植物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了水稻开花的分子机制,为研究禾本科植物的抽穗期基因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旨在为中国水稻抽穗期基因遗传以及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研究进展 禾本科植物 QTL 农艺性状 水稻品种 栽培地区 用机制 分子机制 模式植物 基因遗传 等位性 基因 拟南芥 定位 克隆 季节
下载PDF
一个新型的小麦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WR950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宏霞 马朋涛 +3 位作者 宋喜悦 安调过 许红星 许云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5-1332,共8页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不育 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鉴定 小麦
下载PDF
对水稻雄性不育“诱导”遗传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明初 《江西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5-8,共4页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一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微效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微效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抑制...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一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微效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微效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抑制基因的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产生光(温)敏效应,从而抑制可育基因的表达而表现为不育。因这两种“不育”(实质上是败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故称之为“诱导”不育。不育基因表现不育的较为少见,如“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因不受微效基因作用,一般均表现为质量性状的特征,不存在半不育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微效基因 诱导 遗传
下载PDF
复交组合种子性状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自成 朱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针对2n种子和3n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考虑种子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和母体植株核基因3套遗传体系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情形下,分别提出了三交和双交组合种子性状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给出了利用基因型值预测Fn代杂种优势的... 针对2n种子和3n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考虑种子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和母体植株核基因3套遗传体系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情形下,分别提出了三交和双交组合种子性状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给出了利用基因型值预测Fn代杂种优势的一般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预测方法 种子性状 组合 基因型×环境效应 复交 细胞质基因 一般表达式 遗传特点 数量性状 基因型值 基因 胚乳 植株 双交 三交
下载PDF
福尔斯大白菜选育技术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邦福 石磊 《辽宁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大白菜 技术报告 选育 基因雄性不育系 一代杂交种 国家发明专利 遗传理论 抗病毒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