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d mud on the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mining-contaminated soils 被引量:9
1
作者 YI Li HONG Yetang +1 位作者 WANG Duojun ZHU Yongxu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The mobility of Cu2+, Zn2+, Ni2+, and Cd2+ in soils treated with red mud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remediation of smelter-contaminated soils. Red mu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Baye... The mobility of Cu2+, Zn2+, Ni2+, and Cd2+ in soils treated with red mud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remediation of smelter-contaminated soils. Red mu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 the Bayer process (BRM) and confederate process (CRM) in the Aluminous Plant of Guizhou Province. Two farme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Niujiaotang mining area,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One sample was weakly polluted by fly ash; and the other was polluted severely by waste water from the smelter.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remedi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metal 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metals in the soil were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metal ion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the Donnan Membrane Technique,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soil sorbents to the heavy metals adsorptions were calculated with Equilibrium Calculation of Speciation and Transport (ECOSAT). BRM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metal ions in two kinds of soils, while CRM only favored the de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metal ions in seriously contaminated soil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lso showed a tendency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free metal ions decreased proportionally with the amount of added red mud,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increasing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in the form of metal ion hydrox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修复 重金属离子 赤泥处理 流动 游离金属离子 浓度分布 采矿 浓度测定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oil nutrient amendment using white mud produced in ammonia-soda process and i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被引量:2
2
作者 石林 罗汉金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9年第5期1383-1388,共6页
A novel method to prepare soil nutrient amendment by calcining a mixture of white mud and potassium feldspar and i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a blending mass ratio of ... A novel method to prepare soil nutrient amendment by calcining a mixture of white mud and potassium feldspar and i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a blending mass ratio of 70-30 for white mud to potassium feldspar,a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1 000℃,a calcination time of 1.5 h and spherulitic diameter of 2.0 cm,the calcined product,as a soil nutrient amendment,could be prepared with the following nutrient composition(mass fraction):K2O 4.16%,CaO 23.43%,MgO 5.04%,SiO2 22.92%,SO4 2-3.71%,and Cl -3.87%in 0.1 mol/L citric acid solution.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calcined product and the emission concentrations of harmful gases from a mixture of white mud and potassium feldspar during calcination process could qualify the National Standards without causing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评估 土壤养分 修正案 合成氨生产 纯碱 白泥 制备 煅烧过程
下载PDF
Stabilitie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treated with red mud
3
作者 Li YI Yetang HONG +1 位作者 Duojun WANG Yongxuan ZH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红泥 土壤污染 重金属 有机物质 污染化学
下载PDF
Macro and Micro Nutrient Supply to Soil and Plants from Sugar Mill Mud
4
作者 Ishrat Jahan Sanchary Kazi Md. Jahangir Kabir Shah Muhammad Imamul Huq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年第2期164-172,共9页
The effects of sugar mill mud application on the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for plant uptake were investigated. Mill mud generated from conventional sugar mill operations was applied in three different rates and a leaf... The effects of sugar mill mud application on the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for plant uptake were investigated. Mill mud generated from conventional sugar mill operations was applied in three different rates and a leafy vegetable, locally called “PuiShak” or Indian spinach (Basellarubra L.) was grown for 60 days as a test crop in a pot culture experiment. Crop yield and essential nutrients like N, P, K and Zn uptake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to come up with an inference that higher doses of mill mud application impose better effect on root and shoot uptake of these elements. A little infraction was observed for nitrogen uptake by plants for the maximum d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 Supply soil-PLANT System MILL mud
下载PDF
水稻机械直播的土壤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标定
5
作者 王甜 陈雄飞 +4 位作者 刘俊安 刘木华 余佳佳 蔡金平 陶中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 【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并标定表层泥浆的离散元仿真参数。【方法】按照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整地要求处理,并在播种前去田间获取表层泥浆,采用漏斗法进行泥浆堆积角试验,利用数显倾角仪多次测量泥浆堆积角并取平均值。选择EDEM离散元软件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开展泥浆堆积角仿真试验。以堆积角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进一步开展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表层泥浆堆积角与筛选的显著性参数的回归模型,并以物理试验测得的泥浆堆积角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寻优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将最优参数代入仿真软件验证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的准确性。【结果】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获取表层泥浆堆积角为40.20°。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剪切模量、泥浆-泥浆表面能和泥浆-钢表面能对表层泥浆堆积角有显著性影响,其余试验因素对堆积角的影响均不显著。最陡爬坡试验将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区间缩小为:泥浆剪切模量1.6~4.6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0.3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0.04 J/m^(2)。通过堆积角回归模型,获取最优解为:泥浆剪切模量1.839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9 J/m^(2)。将最优参数仿真软件验证的结果为39.10°,与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74%。【结论】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标定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准确可靠,可为构建水稻机械直播稻田土壤的离散元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土壤 表层泥浆 离散元 参数标定 堆积角
下载PDF
酸性干湿循环下赤泥-石灰固化镉铅污染土性能
6
作者 李丽华 毛望 +3 位作者 裴尧尧 唐宗振 李贲 杨俊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2,共8页
为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并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的,提出采用赤泥-石灰作为固化剂对镉、铅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酸性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以及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不同固化剂配比、污染物浓... 为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并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的,提出采用赤泥-石灰作为固化剂对镉、铅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酸性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以及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不同固化剂配比、污染物浓度、溶液pH值和干湿循环次数对赤泥-石灰固化剂固化污染土的质量损失率、强度变化、毒性浸出浓度以及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条件下,R4C4固化土质量损失率最低;在溶液pH值为7、干湿循环下,固化土抗压强度随石灰掺量增加而增加,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循环次数为两次时达到峰值;溶液pH值减小时,强度也随之减小;浸出浓度随循环次数以及溶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初始浓度为M1时所有试样均满足标准要求;在多次酸性干湿循环后土体出现裂缝,且水化物减少导致结构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干湿循环 镉、铅污染土 赤泥 抗压强度 浸出浓度
下载PDF
大型龙口软土地基快速处理关键技术
7
作者 俞峥巍 丁付革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期209-213,共5页
针对大型龙口的流泥及淤泥土层等软弱地基抗剪强度指标低、抗滑稳定和沉降控制难度大、不能满足合龙要求的问题,进行了横沙东滩圈围(八期)工程的流泥及新淤积软土地基合龙方案的分析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提出同一龙... 针对大型龙口的流泥及淤泥土层等软弱地基抗剪强度指标低、抗滑稳定和沉降控制难度大、不能满足合龙要求的问题,进行了横沙东滩圈围(八期)工程的流泥及新淤积软土地基合龙方案的分析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提出同一龙口位置深厚流泥打设排水板、薄层流泥碎石置换以及通长袋加筋的组合式地基处理方法,使大型龙口的软弱地基土在短时间内强度大幅度提高,满足了合龙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龙口软土地基 流泥 淤积软土 数值模拟 组合式地基处理
下载PDF
考虑管-浆-土接触状态的顶力计算方法
8
作者 王梓任 窦存杰 赵元浠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众多工程的顶管顶力估算值一般按照规范经验公式计算,而经验公式只考虑管道悬浮状态下的管浆摩阻力,没有考虑管土和管浆的接触状态,导致顶力估算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研究注浆减阻作用机理及管土接触模型理论的基础上... 众多工程的顶管顶力估算值一般按照规范经验公式计算,而经验公式只考虑管道悬浮状态下的管浆摩阻力,没有考虑管土和管浆的接触状态,导致顶力估算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研究注浆减阻作用机理及管土接触模型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压力差的方法判断管-浆-土三者的接触状态,得到相应模型。再根据不同接触状态的受力分析,推导出相应顶力计算公式,并与规范公式、理论公式和实测顶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实测值结果相近,证明了本文公式预测顶力的准确性。最后根据实测顶力与顶程数据,得到管浆土平均摩阻力与顶程的变化关系,分析出顶管过程中管-浆-土接触状态的变化规律,为管-浆-土接触状态的顶力计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泥浆 管-浆-土接触状态 压力差法 管浆摩阻力 管浆土摩阻力
下载PDF
平厢式压滤机在高粘性土地层泥浆干化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乔吉申 《中国厨卫》 2024年第5期8-11,共4页
平厢式压滤机通过对滤室内泥浆进行正压强压脱水将泥浆压滤成泥饼,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近年来,其在灌注桩泥浆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高粘性土地层施工产生的泥浆土颗粒小、粘度大、易堵塞滤布而造成脱水困难,因此采用平厢式... 平厢式压滤机通过对滤室内泥浆进行正压强压脱水将泥浆压滤成泥饼,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近年来,其在灌注桩泥浆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高粘性土地层施工产生的泥浆土颗粒小、粘度大、易堵塞滤布而造成脱水困难,因此采用平厢式压滤机干化时易出现脱水不彻底、泥饼不成形等问题。文章以绍兴镜湖新区某工地钻孔灌注桩泥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料泵、滤布等参数进行调试,探索了平厢式压滤机在高粘性土地层泥浆干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泥浆 粘性土泥浆 泥浆压滤干化
下载PDF
矩形顶管工程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10
作者 孙飞 宋壮壮 《工程质量》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选取某城市某积水点治理工程的矩形顶管工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矩形顶管工程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从水土压力风险、工程工期延长风险、出洞段土体风险以及顶管机顶部风险四个方面,构建矩形顶管工程风险指标体系。选取模糊评价法评价该... 选取某城市某积水点治理工程的矩形顶管工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矩形顶管工程风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从水土压力风险、工程工期延长风险、出洞段土体风险以及顶管机顶部风险四个方面,构建矩形顶管工程风险指标体系。选取模糊评价法评价该矩形顶管工程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管片破损风险、盾构选型风险、顶管机顶部背土风险是该矩形顶管工程的主要风险源。针对矩形顶管工程的风险源,在工程准备阶段,提出始发区域土体加固、保护建、构筑物的措施;在工程施工阶段,提出合理设置顶管参数、配制优质泥浆、实时纠偏、实时监测、顶管机顶部预防措施等;在工程施工后阶段,提出置换泥浆与加固管道外土体的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的矩形顶管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工程 风险源分析 预防措施 顶管机 水土压力 置换泥浆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3 位作者 何春梅 王珂 游燕玲 黄毅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分配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碳库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始于1983年的在黄泥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与化肥+全量稻秸还田... 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分配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碳库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始于1983年的在黄泥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与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4个处理,采集第36年各处理耕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黄泥田耕层土壤以大团聚体(>2 mm)和中间团聚体(0.25~2 mm)为主,NPKM与NPKS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重分别比CK显著增加22.0和15.5个百分点(P<0.05)。与CK相比,NPKM与NPKS处理中大团聚体对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分别提高25.0和19.3个百分点(P<0.05)。施肥处理的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LF-C)含量较CK显著增加,其中NPKS处理后大团聚体中LF-C含量较CK增加32.3%(P<0.05)。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该团聚体内的LF-C含量与水稻产量和有机碳投入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配施牛粪或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黄泥田大团聚体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而提高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尤其是配施牛粪,而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含量与固持贡献,秸秆还田更为明显,可为南方黄泥田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长期施肥 团聚体 有机碳固持 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中氮素积累和有机氮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2 位作者 何春梅 游燕玲 黄毅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8-1728,共11页
【目的】氮是南方黏瘦型中低产田重要的限制因子。研究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团聚体中氮素累积及有机氮组成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氮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黄泥田36年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 【目的】氮是南方黏瘦型中低产田重要的限制因子。研究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团聚体中氮素累积及有机氮组成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氮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黄泥田36年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4种处理耕层土壤,采用湿筛和Bremner有机氮分级方法,分析团聚体氮素累积与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配的变化。【结果】施肥处理>2 mm团聚体全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7%—51.9%(P<0.05);NPKM与NPKS处理>2 mm团聚体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24.7与20.0个百分点(P<0.05)。施肥处理>2 mm团聚体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含量分别较CK增加10.1%—36.3%与20.7%—100.5%,并相应提高两组分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NPKM与NPKS处理增加尤为明显。对于>2 mm团聚体,施肥处理酸解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7.2%—40.4%(P<0.05),以NPKM处理增加最为明显;酸解氨基酸态氮与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分别以NPKS与NPKM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0%与52.1%(P<0.05)。>2 mm与0.25—2 mm团聚体的非酸解性氮及酸解铵态氮与相应粒级团聚体中的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配合稻秸还田较配施牛粪更有利于>2 mm团聚体非酸解性氮的累积。配施牛粪对提高>2 mm团聚体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含量与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最为明显,配合稻秸还田则对提高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及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最为明显。冗余分析表明,水稻氮吸收量受>2 mm与0.25—2 mm团聚体非酸解性氮组分影响较大,NPKM和NPKS处理水稻氮吸收量受土壤有机氮组分影响高于NPK与CK处理。【结论】长期施肥增加了黄泥田耕层土壤>2 mm团聚体全氮含量及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有机无机肥配施尤为明显。>2 mm团聚体中非酸解性氮、酸解性氮及酸解铵态氮含量与该团聚体中碱解氮含量以及水稻氮吸收量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有效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氮组分 土壤团聚体 黄泥田 化肥 有机肥
下载PD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ancang River-Mekong River watershed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G Hong YAO Li x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2-99,共8页
MekongRiverisoriginatedinthenorthernrangeofTibetQinghaiPlateauofChina,flowingthroughsixcountries,theyareChina... MekongRiverisoriginatedinthenorthernrangeofTibetQinghaiPlateauofChina,flowingthroughsixcountries,theyareChina(YunnanProvinc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cang River Mekong River watershed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measures soil erosion mud rock flow LANDSLIDE
下载PD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Forest Soils Case of the Forest “Aioun Branise” Saida Algeria
14
作者 Borsali Amine Habib Zadi Fatima Zohra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4年第5期527-535,共9页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environment, various treatment processes of wastewater discharges are used. Anaerobic digestion is part and allows among other things the production of sludge. The use of sewage sludge in semi...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environment, various treatment processes of wastewater discharges are used. Anaerobic digestion is part and allows among other things the production of sludge. The use of sewage sludge in semi arid, characterized by a binding climate, anthropozoogenic pressure and erosion, mo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s a solution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forest land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an intake of composts from urban sewage sludge on soil quality has been studied in-situ soils degraded in semi arid area. The research followed in this work methodology is the firs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ibution of compost over time o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physico-chemical quality of forest soils, th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ost quality depending on the state of disturbance of the ecosystem to restore the chemical quality of these soils. Our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sewage sludge on soil’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that have been processed. This effect was delivered by the holding capacity increase, ammonium ions, inorganic phosphorus, total nitrogen, the carbon and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se soils. This research is to show that sewage sludge are rich in easily mineralizable organic matter and are suppos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oil most impacted by the antropozoogene action. These contributions would quickly revitalize these soils by labile resource inpu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Degraded soil Residual mud SPREAD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下载PDF
紫云英-赤泥联合修复对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范美蓉 彭辉辉 +4 位作者 刘妍妍 汤桂容 张春霞 聂军 廖育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CMV)-赤泥(RM)联合修复对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联合修复法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p H值增幅均低于RM1和RM2处理。在整个生育期...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CMV)-赤泥(RM)联合修复对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联合修复法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p H值增幅均低于RM1和RM2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CMV-RM1和CMV-RM2处理的pH值高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CMV-RM1与CMV-R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含量均较其它处理高,但CMV-RM1与CMV-R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单纯添加赤泥处理(RM1、RM2)以及翻压紫云英处理CMV相比,CMV-RM2、CMV-RM1处理的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但CMV-RM2、CMV-RM1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与单独添加赤泥或单纯翻压紫云英修复相比,CMV-RM联合修复是修复镉污染酸性水稻土的一种经济、高效、可重复的修复方法。从既达到修复效果,又尽可能减少化学修复剂使用量上考虑,建议采用CMV-RM1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赤泥 镉污染稻田 联合修复 土壤性质 产量
下载PDF
水泥、赤泥协同改良粉砂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煜宇 李志斌 +3 位作者 尹松 闫盼 王玉隆 李新明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了对铝土矿冶炼废弃物赤泥进行工程应用,以粉土为改良对象,对水泥、赤泥协同改良粉砂土进行配比试验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随赤泥和水泥掺量的增加,粉砂土的最优含水率增大,最大干密度减小;掺入赤泥后,改良粉砂土在龄期为7和2... 为了对铝土矿冶炼废弃物赤泥进行工程应用,以粉土为改良对象,对水泥、赤泥协同改良粉砂土进行配比试验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随赤泥和水泥掺量的增加,粉砂土的最优含水率增大,最大干密度减小;掺入赤泥后,改良粉砂土在龄期为7和28 d时,以塑性破坏为主,龄期为90 d时,塑性变形减少,出现脆性破坏特征;掺加赤泥对于养护初期改良土试样的韧性存在影响,但随着养护龄期增长,该影响逐渐减小。赤泥掺量WRM=20%时,改良土表现出较好的强度和韧性且各项环境指标均满足路基填筑规范要求。WRM=20%时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量相关,可根据不同公路等级强度要求选择水泥掺配比例。研究可为赤泥作为路用材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水泥 粉砂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破坏应变 变形系数
下载PDF
赤泥改性生物炭修复铅污染土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晓凤 董晓强 +4 位作者 李加时 常仕奇 徐鑫 李江山 蒲诃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4-114,共11页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难题,在“双碳”背景下,本文通过共热解制备赤泥改性生物炭(RMBC),研究RMBC对铅污染土的理化性质、修复效果和工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MBC可以增加铅污染土的pH值并降低其电导率(EC)...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难题,在“双碳”背景下,本文通过共热解制备赤泥改性生物炭(RMBC),研究RMBC对铅污染土的理化性质、修复效果和工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MBC可以增加铅污染土的pH值并降低其电导率(EC)值。RMBC的掺量越大pH值越高EC值越小。通过盐酸萃取浸出毒性发现随着RMBC掺入量和修复时间的增加土中Pb(II)浸出浓度越低,7%掺量的RMBC对重金属铅污染土的修复效果最好。此外,RMBC的掺入可以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的承载能力和抗渗能力。借助微观分析揭示了RMBC的修复机理包括络合作用、离子交换和沉淀反应。赤泥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吸附-固定土中的重金属离子,并改良土体的相关性能,在污染修复和工程应用方面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改性生物炭 铅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工程特性 固稳机理
下载PDF
污泥-五种植物协同对赤矿泥土壤化处置的促进作用
18
作者 徐敏 成官文 +7 位作者 岳远隋 徐晓宇 杜诚豪 王云龙 曾玉辉 冯杰 农国武 黄振艺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8,共8页
为解决赤泥、矿泥的规模化、无害化处置问题,考察污泥-五种植物协同作用对控碱赤泥、脱水矿泥土壤化矿坑原位生态复垦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五种植物协同作用能显著降低赤矿泥基质的盐碱性,提高土壤化处置赤矿泥基质养分、酶活性和微... 为解决赤泥、矿泥的规模化、无害化处置问题,考察污泥-五种植物协同作用对控碱赤泥、脱水矿泥土壤化矿坑原位生态复垦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五种植物协同作用能显著降低赤矿泥基质的盐碱性,提高土壤化处置赤矿泥基质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多样性,其中,pH值、全盐含量分别降至8.50、1.50 g·kg^(-1),达到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的要求;有机质、全氮、全磷在植物第一生长季的含量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中的三级水平;施加污泥后赤矿泥基质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最高活性分别达到0.17 mg·g^(-1)2h^(-1)、2.05 mg·g^(-1)24h^(-1)。该方法为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规模化生态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矿泥 土壤化 污泥-植物协同作用 原位生态修复 无害化处置 规模消纳
下载PDF
赤泥-钢渣粉-水泥固化流态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聪聪 刘茂青 +2 位作者 宋红旗 庚利民 杜红秀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88-2496,共9页
为节约水泥资源,响应“双碳”目标,本文探究以工业固废赤泥和钢渣粉与水泥复合固化流态土,对不同赤泥和钢渣粉掺量下流态固化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电化学阻抗谱和微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赤泥-钢渣粉掺量可以调控流态... 为节约水泥资源,响应“双碳”目标,本文探究以工业固废赤泥和钢渣粉与水泥复合固化流态土,对不同赤泥和钢渣粉掺量下流态固化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电化学阻抗谱和微观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赤泥-钢渣粉掺量可以调控流态固化土工作性能,坍落度随赤泥掺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赤泥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坍落度达到最大值,为203.0 mm,凝结硬化时间随赤泥掺量的增大逐渐缩短,初凝时间为250~285 min。流态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主要由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钙矾石构成,赤泥掺量为20%(质量分数)时,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67 MPa,赤泥和钢渣粉存在协同作用,复掺赤泥和钢渣粉使C-S-H凝胶的生成量增加,流态固化土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提升。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大,容抗弧半径、阻抗模值和相位角峰值、孔溶液电阻R_(e)和凝胶中双电层电容Q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赤泥、钢渣粉和水泥的质量比为2∶3∶5时均达到最大值,电化学阻抗谱及其等效电路拟合结果与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一致,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用于流态土固化效果的无损测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固化土 赤泥 钢渣粉 工作性能 抗压强度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赤泥型地质肥的制备及对石漠化土壤基质条件的改良效果
20
作者 程俊伟 黄明琴 颜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158,共9页
以赤泥作为堆肥载体制备地质肥料,施加改良石漠化土壤,通过模拟设置不同雨强冲刷和雨量浸润条件,测试分析了横向界面和径向剖面结构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团聚体及养分指标变化,对地质肥料的改良效果进行了立体化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 以赤泥作为堆肥载体制备地质肥料,施加改良石漠化土壤,通过模拟设置不同雨强冲刷和雨量浸润条件,测试分析了横向界面和径向剖面结构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团聚体及养分指标变化,对地质肥料的改良效果进行了立体化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赤泥基地质肥可有效增强石漠化土壤横径向界面抗雨水冲刷和下渗侵蚀能力,在15~90 mm/h雨强条件下,土壤横向流失率降幅可保持在19.49%~72.20%,土壤黏粒降幅小于20%,OM、TN、TP等各营养指标降幅率最低至3.89%。0~20 cm表层土壤容重由1.18 g/cm3逐级降至0.86 g/cm3,水稳性团聚体量由45.33%增加至75.57%,在1 000~3 000 mm雨量浸润侵蚀条件下,径向剖面各层OM、TN、AP和AK等营养指标下渗率均明显降低,整体流失率最低至2.86%。红外特征分析显示,地质肥中多种营养有机基团特征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赤泥地质肥粒料多孔结构有助于营养基质的载留附着。综合考虑土壤物化指标流失率趋势特征及土层构造影响等因素,赤泥基地质肥15%施加量对研究区石漠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地质肥料 石漠化土壤 改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