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64 Local Varieties of Morus atropurpurea Roxb.in Guangdong Based on ISSR Marker
1
作者 高丽丽 张林 潘一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7期966-970,共5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at analyz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64 local varieties of Morus atropurpurea Roxb.from the Pearl River Basin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Method] Genetic diversity of 64 local v...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at analyz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64 local varieties of Morus atropurpurea Roxb.from the Pearl River Basin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Method] Genetic diversity of 64 local varieties of Morus atropurpurea Roxb.was analyzed by ISSR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local varieties was researched by UPGMA method based on 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Result] 128 bands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total DNA of 64 local varieties using 13 ISSR primers,of which 109 bands accounting for 85.15% were polymorphic.It meant that there was rich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local varieties tested.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among 64 local varieties were relatively high with a range of 0.500 0-0.929 7.In addition,64 local varieti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nd the second could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10 subcategories.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64 local varieties of Morus atropurpurea Roxb.based on ISSR marker analysis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Conclusion] ISSR marker technology was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local varieties of Morus atropurpurea Roxb.in Pearl River Basin,and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NA fingerprint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varieties of Morus atropurpurea Rox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us atropurpurea roxb. Local variety ISSR Cluster analysis Gene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氮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鲁剑巍 陈防 +4 位作者 廖志文 万运帆 吴恢 刘冬碧 Rolf Hrdter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9-724,共6页
通过连续4年田间施肥试验和一季养蚕试验,研究了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相应桑叶喂饲家蚕对蚕生长及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在氮钾肥各养分配比中,以高氮高钾处理(N450K300)的产量最高... 通过连续4年田间施肥试验和一季养蚕试验,研究了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相应桑叶喂饲家蚕对蚕生长及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在氮钾肥各养分配比中,以高氮高钾处理(N450K300)的产量最高,比N0K0处理年均增产35.2%,与其他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桑叶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粗蛋白、油脂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但单施氮肥会对蛋氨酸和油脂含量产生负面影响;施钾导致糖分含量下降,其他品质参数值随钾肥施用而提高,氮钾肥配合施用具有提高桑叶品质的作用。养蚕结果表明,桑园增施氮钾肥生产出的桑叶,有助于降低蚕茧的死笼率、具有提高全茧量和茧层率及提高蚕茧产量的作用。蚕茧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和茧丝净度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钾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有提高蚕茧品质的作用,但不施钾只施氮肥对上茧率有负面影响,说明氮钾肥配合施用能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钾配施 桑叶 蚕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广东桑种子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3
作者 轧霁 张晓琦 +2 位作者 叶文才 徐玉娟 施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舍物的结构。结果:从广东桑种子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松(1)、无羁萜(2)...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舍物的结构。结果:从广东桑种子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松(1)、无羁萜(2)、熊果酸(3)、柚皮苷(4)、柚皮素(5)、山柰酚(6)、槲皮素(7)、苯甲酸1-O-β-D-吡喃葡萄糖苷(8)、苯甲酸(9)及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 化学成分 黄酮 三萜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钾肥用量和品种对桑叶生产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鲁剑巍 陈防 +3 位作者 万运帆 吴恢 刘冬碧 Rolf Hardter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0-788,共9页
通过为期 4年的田间施肥试验和 1季养蚕试验 ,研究了钾肥用量和钾肥品种对桑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蚕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K2 O 1 5 0、30 0、375kghm-2 a-1 处理分别比不施K肥年均增产桑叶 2 3.9%、31 .7%、36 .0 %;等量钾肥... 通过为期 4年的田间施肥试验和 1季养蚕试验 ,研究了钾肥用量和钾肥品种对桑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蚕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K2 O 1 5 0、30 0、375kghm-2 a-1 处理分别比不施K肥年均增产桑叶 2 3.9%、31 .7%、36 .0 %;等量钾肥时 ,KCl对桑叶增产效果基本等同于K2 SO4;施钾增产效果有逐年增加趋势 ,同时钾肥施用表现后效。施钾明显提高桑叶中N、K和S(K2 SO4为钾源时 )含量 ,而降低Ca、Mg和Zn含量 ,对P含量影响不大。结果显示 ,钾肥施用大幅度促进了桑树对各种养分的吸收 ,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施钾明显促进桑叶品质的改善 ,随着钾肥用量增加 ,桑叶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蛋白质、糖分和油脂含量均呈增加趋势。KCl施用也能提高桑叶品质 ,但效果比K2 SO4差。蚕茧质量测试结果表明 ,桑树施钾后对喂养的蚕茧品质产生正面影响 ,蚕重、全茧量、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茧丝净度等指标均因施钾而提高 ,高量钾比低量钾效果好 ,在等量钾用量时K2 SO4对蚕茧质量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K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用量 品种类型 桑叶生产 蚕茧质量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林 高丽丽 +3 位作者 潘一乐 刘利 赵卫国 潘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769-17772,共4页
[目的]分析来自珠江流域(广东省和广西省)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珠江流域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法对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目的]分析来自珠江流域(广东省和广西省)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珠江流域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法对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用13个ISSR引物从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5.15%,表明供试的广东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个地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 0~0.929 7,相对偏高。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被分为2类,第Ⅱ类可进一步分为10个亚类。聚类结果显示,基于ISSR标记分析的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SSR标记技术在评价珠江流域广东桑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广东桑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 地方品种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关系
下载PDF
91份广东桑四倍体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振江 罗国庆 +2 位作者 戴凡炜 肖更生 唐翠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9-996,共8页
以广东桑种(Morus atropurpurea Roxb.)的四倍体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供试种质资源的20项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以利于科学选配桑树多倍体优良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91份四倍体种质资源的2... 以广东桑种(Morus atropurpurea Roxb.)的四倍体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供试种质资源的20项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以利于科学选配桑树多倍体优良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91份四倍体种质资源的20项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项质量性状和5项数量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5和1.67,所有供试种质资源的20项农艺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0。对20项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70.15%,其中反映植株整体形态性状的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97%。基于各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91份桑树四倍体种质资源聚类并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是有较大增产潜力的杂交亲本材料,第Ⅱ类群的枝条节间最密,第Ⅲ类群的生长势最差,第Ⅳ类群的副芽数量最多,第Ⅴ类群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桑树 广东桑种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广东桑多倍体育种研究的进展
7
作者 郭展雄 肖更生 +2 位作者 苏大道 李明汉 钟国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普查了广东桑(MorusatropurpureaRoxb.)324份材料染色体数,获得三倍体桑15份;建立了应用秋水仙素处理广东桑杂种实生苗(有性系)诱导四倍体的技术程序,提出“苗期选择法”,从4个生态型中选择,可提... 普查了广东桑(MorusatropurpureaRoxb.)324份材料染色体数,获得三倍体桑15份;建立了应用秋水仙素处理广东桑杂种实生苗(有性系)诱导四倍体的技术程序,提出“苗期选择法”,从4个生态型中选择,可提高诱导率1.33倍,选出的高产、优质材料也提高1.83倍;研究了其主要性状,选出具有优质、高产、种子量多的种质资源一批,克服了从白桑、山桑、鲁桑等桑种的无性系获得的四倍体桑生长缓慢、生产量少、孕性差等缺点。利用四倍体桑为亲本,初步育成优良三倍体杂交组合7个,定名粤桑1号至7号,简介其性状,提供生产鉴定、示范及参加广东省桑树新品种区域性试验;并探索四倍体桑杂交组合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育种 多倍体 杂交组合 广东桑
下载PDF
利用ISSR标记对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丽丽 张林 +3 位作者 刘利 赵卫国 潘刚 潘一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9-977,共9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桑树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以13个ISSR引物从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中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4条...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桑树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以13个ISSR引物从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中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4条,多态性比率为73.44%,表明供试的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5 9~0.937 5,平均为0.761 7。基于供试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93份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93份种质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664处被划分为6个组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85处,第Ⅲ、Ⅳ、Ⅵ组群分别被分成2个亚组。研究结果显示,供试广东桑桑树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花性等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种 种质材料 I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强 朱方容 +7 位作者 邱长玉 陈小青 赵卫国 李乙 曾燕蓉 朱光书 唐燕梅 宾荣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RAP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广东桑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本钦 杨婷婷 +3 位作者 杨文强 王文婧 张晓琦 叶文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109-3113,共5页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广东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胞苷(3)、2-(1′,2′,3′,4′-四羟基丁基)-5-(2″,3″,4″-三羟基丁基)-吡嗪(4)、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5)、2-(1′,2′,3′,4′-四羟基丁基)-5-(1″,2″,3″,4″-四羟基丁基)-吡嗪(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9)、菊苣苷(10)、roseoside(11)、植醇(12)、伞形花内酯(13)、3-醛基吲哚(14)、咖啡酸乙酯(15)、蔗糖(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化合物5、6、14、15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 多羟基生物碱 Α-葡萄糖苷酶 胞苷 伞形花内酯
原文传递
广东桑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雪梅 吴东玲 +5 位作者 邹宇晓 王国才 张晓琦 廖森泰 孙健 叶文才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9-228,300,共11页
桑根皮(又称桑白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降血压、抗病毒、抑菌和抗炎等药理活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桑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抑菌活性,为探究桑根皮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本文研究了广东桑(Morusatropurpurea... 桑根皮(又称桑白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降血压、抗病毒、抑菌和抗炎等药理活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桑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抑菌活性,为探究桑根皮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本文研究了广东桑(MorusatropurpureaRoxb.)根皮的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广东桑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到15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解析,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uwanonA(1)、kuwanonB(2)、kuwanonC(3)、kuwanonT(4)、cyclomorusin(5)、moracinM(6)、moracinO(7)、moracinP(8)、mulberrofuranL(9)、albaninA(10)、australoneA(11)、5’-(1′″,l′″-dimethylallyl)-8-(3″,3″-dimethylallyl)-2’,4’,5,7-tetrahydroxyflavone(12)、5,7-dihydroxycoumarin(13)、oxyresceratrol(14)和13-daucosterol(15)。15个化合物按照结构可分为异戊烯基黄酮类(8个)、2一芳基苯并呋喃类(4个)、香豆素类(1个)、二苯乙烯类(1个)和甾醇类(1个),其中化合物1-4,7~13均为首次从广东桑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 化学成分 异戊烯基黄酮 苯并呋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