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建筑师在小窝铺——从环境教育出发的乡村营造实践
1
作者 杨语心 潘曦 《城市设计》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小窝铺社区式环境教育中心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开展,试图为建筑师统筹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一个由高校学生主导的案例。该项目是一个由2017年延续至今的“陪伴式”乡建项目:项目以环境教育为出发点,以“建筑作为社会过程”为核... 小窝铺社区式环境教育中心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开展,试图为建筑师统筹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一个由高校学生主导的案例。该项目是一个由2017年延续至今的“陪伴式”乡建项目:项目以环境教育为出发点,以“建筑作为社会过程”为核心理念,通过小规模的物质空间建设结合一系列非物质性措施,推动首都水源地村落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重塑人、自然、村落的关系;同时,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推动乡村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乡村振兴培养“未来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环境教育 水源地 多方参与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下建筑类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2
作者 汪勇政 储金龙 顾康康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5期172-175,共4页
党建引领人才协同培养是“三全育人”工作质效的迫切要求。通过系统梳理国内高校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相关研究与实践,归纳提出规划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进而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行业发展变革、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党建引领人才协同培养是“三全育人”工作质效的迫切要求。通过系统梳理国内高校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相关研究与实践,归纳提出规划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进而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行业发展变革、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趋向、新要求,通过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相关实践探索,总结提出建筑类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协同育人创新培养模式特点,以期为相关建筑类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建筑类高校 城乡规划专业 多方协同 育人模式
下载PDF
中国城乡规划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军杰 张丹 +1 位作者 卢锐 朱国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3,共8页
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及管理的根本依据,并在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我国涉及城乡规划法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聚焦城乡规划法的价值取向演变、立法抉择、各类法规与部门... 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及管理的根本依据,并在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我国涉及城乡规划法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聚焦城乡规划法的价值取向演变、立法抉择、各类法规与部门的协调问题;对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公众参与、"多规融合"等在内的具体事项和实施保障,以及在法制建设实践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城乡发展的新趋势和特征,对未来城乡规划法的重点领域和深化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启迪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 立法 多规融合 公众参与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思考——以山东省临沂市乡村建设规划实践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新宇 许书凝 +1 位作者 李杰 张连舜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12期24-30,共7页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城乡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如何将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区域协同等理念贯彻到乡村建设规划中是目前亟需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山东省临沂市乡村建设规划实践,通过现场调研、部门访...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城乡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如何将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区域协同等理念贯彻到乡村建设规划中是目前亟需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山东省临沂市乡村建设规划实践,通过现场调研、部门访谈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在反思乡村建设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临沂市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特色、技术要点及其理论意义,总结出"三三四"模式,即抓好分区引导、底线控制和有机衔接三大环节,坚持村民导向、特色导向和产业导向三大导向,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示范带动作用、人才智库作用和监督实施作用等四大作用,从而推动临沂乡村建设规划的有序推进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 公众参与 城乡统筹
下载PDF
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灰色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5
作者 陈赟 曹海奎 邹劳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第5期997-1000,共4页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确定方法,指出路网等级结构确定方法中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以及在约束条件下的技术系数和资源约束都存在灰度的问题.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构建了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灰色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使公路网规...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确定方法,指出路网等级结构确定方法中优化目标的优先顺序以及在约束条件下的技术系数和资源约束都存在灰度的问题.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构建了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灰色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使公路网规划者在农村公路网等级结构确定存在灰度的情况下,得到满意可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路网 公路等级结构 建设资金 运营速度 通行能力 灰色多目标规划
下载PDF
“多方参与”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探析--以“北京绿十字”乡村建设实践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石坚 文剑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7,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怎样强化区域协同、适应创新变化、将智慧与生态结合的理念运用到乡村规划中是急需探究的问题。通过对"北京绿十字"乡村规划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怎样强化区域协同、适应创新变化、将智慧与生态结合的理念运用到乡村规划中是急需探究的问题。通过对"北京绿十字"乡村规划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总结了多方参与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的特征,并综合比较德、日等国及中国安吉的乡村建设,从规划编制、多方协作、规划实施、产业发展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对这种模式做利弊分析,最后提出乡村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参与 乡村规划建设 利弊分析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基于村民需求的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何艳林 杨普 卫红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3期46-48,共3页
乡村公共空间是维系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间。城乡规划法中明确提出"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和对以人为本... 乡村公共空间是维系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间。城乡规划法中明确提出"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和对以人为本的提倡。本文针对乡村公共空间内活力降低的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和村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我国各个地域的村民需求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基于村民需求的乡村公共空间优化和布局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村民需求 规划设计 公众参与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源遥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泽瑞 刘小平 +1 位作者 张鸿辉 罗伟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7,共10页
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可以为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以广西贵港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源遥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在训练区中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影像预处理、数据增广与... 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可以为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以广西贵港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源遥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在训练区中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影像预处理、数据增广与差值处理得到训练数据,然后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v3+)进行训练、调优,接着在测试区中结合遥感影像(Sentinel-2A)的变化区域提取结果对可能出现新增建设用地的区域进行筛选,最后对不同裁剪重叠率下的新增建设用地的自动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测试区中裁剪重叠率越高,图斑检测正确率越高,但同时也增加了检测计算量与图斑错分率,裁剪重叠率为70%时能在检测正确率、计算量和错分率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2)在70%的裁剪重叠率下,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检测正确率85.16%,错分率36.57%,图斑平均IoU为57.23%,检测面积率7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源遥感数据 新增建设用地 城乡规划
下载PDF
面向建设选址的多智能体城市空间规划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鸿辉 曾永年 吴林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4-782,共19页
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之间的动态信息反馈提出了交互式多智能体城市空间规划模型。在模型中,多智能体之间可即时交流信息,并经由反馈与协调等行为获取一致决策意见,最终得到各方可接受的城市规划方案。以长沙市岳麓区内建设项目选... 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之间的动态信息反馈提出了交互式多智能体城市空间规划模型。在模型中,多智能体之间可即时交流信息,并经由反馈与协调等行为获取一致决策意见,最终得到各方可接受的城市规划方案。以长沙市岳麓区内建设项目选址为例,开展了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智能体交互式城市空间规划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情景下参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各类Agent之间的交互行为,并可提供多角色参与城市规划时空间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规划 公众参与 建设选址 情景模拟 多智能体系统
原文传递
共同缔造模式下的乡村改造多主体参与平台设计研究
10
作者 谢岩 《艺术与设计(城市空间设计)》 2022年第4期150-154,共5页
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促进乡村发展水平已成为城乡规划学的重要任务,新的发展模式要求提升乡村规划中的公共参与水平,“共同缔造”模式的提出,为乡村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分析当前乡村改造现状基础上,梳理了乡村规划建设中的... 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促进乡村发展水平已成为城乡规划学的重要任务,新的发展模式要求提升乡村规划中的公共参与水平,“共同缔造”模式的提出,为乡村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分析当前乡村改造现状基础上,梳理了乡村规划建设中的多元利益主体角色定位与参与过程,从基本定义、功能定位、基本诉求等方面描述不同利益主体在乡村规划建筑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构建基于共同缔造模式下公共参与平台的主体结构和基本界面。基于多主体参与平台,探讨公共参与辅助规划建设决策的模型流程,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高效的信息采集与交互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缔造 公共参与 乡村规划 多主体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