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put-Output Model and Countermeasure for Pro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of Farmers in Southern Xinjiang,China
1
作者 Jiang Qing-song Zhang Xing-j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6期29-33,共5页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 status in southern Xinjiang,China is introduced,such as lack of agricultural input,low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excessive fertilizer use,serious damage of environment,shortage ...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 status in southern Xinjiang,China is introduced,such as lack of agricultural input,low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excessive fertilizer use,serious damage of environment,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tremendous pressure on ecological balance,in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outhern Xinjiang,agriculture remaining a weak industry,agricultural economy as the economic subject of southern Xinjiang,and back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Xinjiang.Taking the Aksu area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the input and output data in the years 2002-2007,input-output model about regional agriculture of the southern Xinjiang is establish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PS software i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the model.Then,Eviews software is adopted to revise and test the model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 obtained,and to make additional explanations of the relevant model.Since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output is seriously restricted in southern Xinjiang at present,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land,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land,increasing agricultural input,realiz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rationally utilizing water resources,maintaining eco-environmental balance,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minimizing the risk and loss,taking the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realizing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agriculture input-output model Pro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conometric model China
下载PD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with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 in Polymetallic Region:A Case Study of Luanchuan,He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Gongwen Wang~(1,2),Shouting Zhang~(1,2),Changhai Yan~3,Yaowu Song~3,Limei Wang~1 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3.He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Zhengzhou 450007,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6-167,共2页
The developme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s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geological data,as well as additional accessible proprietary lithological, structural,geochemical,geophysical,and borehole data.Luan... The developme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s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geological data,as well as additional accessible proprietary lithological, structural,geochemical,geophysical,and borehole data.Luanchuan,the case study area,southwestern Henan Province,is an important molybdenum-tungsten -lead-zinc polymetallic belt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EOLOGICAL modeling multi-SOURCE data MINERAL exploration METALLOGENIC model virtual GEOLOGICAL section Luanchuan POLYMETALLIC region
下载PDF
TECHNIQUES OF CONSTRUCTING 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S: ACHIEVEMENTS
3
作者 金玉献 Christine MLeigh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2年第4期47-66,共20页
The development of any analytical method should have to experience at least four stages: its initial status, growth, mature and declining. However, although the 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f... The development of any analytical method should have to experience at least four stages: its initial status, growth, mature and declining. However, although the 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it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 in regional economic analysis and forecast at present in the world. This is due to the never ended modifications and its great potential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ut-output regional research 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S
下载PDF
New SOI power device with multi-region high-concentration fixed interface charge and the model of breakdown voltage
4
作者 李琦 李海鸥 +2 位作者 唐宁 翟江辉 宋树祥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A new SOI power device with multi-region high-concentration fixed charge(MHFC) is reported. The MHFC is formed through implanting Cs or I ion into the buried oxide layer(BOX), by which the high-concentration dynam... A new SOI power device with multi-region high-concentration fixed charge(MHFC) is reported. The MHFC is formed through implanting Cs or I ion into the buried oxide layer(BOX), by which the high-concentration dynamic electrons and holes are induced at the top and bottom interfaces of BOX. The inversion holes can enhance the vertical electric field and raise the breakdown voltage since the drain bias is mainly generated from the BOX. A model of breakdown voltage is developed, from which the optimal spacing has also been obtain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device proposed is increased by 287%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LDM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region high-concentration fixed interface charge model of breakdown voltage
下载PDF
Regional Variability of Climate Change Hot-Spots in East Asia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影 高学杰 F.GIORG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83-792,共10页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dex (RCCI)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hot-spots under 21st century global warming over East Asia. The RCCI is calculated on a 1-degree resolution grid from the ensemble of CMIP3 simulat...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dex (RCCI)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hot-spots under 21st century global warming over East Asia. The RCCI is calculated on a 1-degree resolution grid from the ensemble of CMIP3 simulations for the B1, AIB, and A2 IPCC emission scenarios. The RCCI over East Asia exhibits marked sub-regional variability. Five sub-regional hot-spots are identified over the area of investigation: three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Northeast China, Mongolia, and Northwest China), one in eastern China, and on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Contributions from different factors to the RCCI are discussed for the sub-regions.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hot-spots throughout the 21st century shows different speeds of response time to global warming for the different sub-regions. Hot-spots firstly emerge in Northwest China and Mongolia. The Northeast China hot-spot becomes evident by the mid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it is the most prominent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While hot-spots are generally evident in all the 5 sub-regions for the A1B and A2 scenarios, only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Northwest China hot-spots emerge in the B1 scenario, which has the lowest greenhouse gas (GHG) concentration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ubregional hot-spots show a rather complex spatial and temporal dependency on the GHG concentration and on the differe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RC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dex multi-model ensemble sub-regional hot-spot East Asia
下载PDF
Research of Airport-regional Economy System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6
作者 Zhang Xiao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8期119-122,共4页
Research of airport' s influence on regional economy is conducted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combining with input- output method and multiplier effect. SD model was used for visualiz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airpor... Research of airport' s influence on regional economy is conducted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combining with input- output method and multiplier effect. SD model was used for visualiz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airport-regional economy system behavior. Model validation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Xi' an airport proved model simulated system behavior accurately. Besides, the result of scenario development simulation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practice of airport management and policy-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dynamics AIRPORT regional ECONOMY input-output method the multiPLIER ECONOMETRICS model
下载PDF
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在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建中 张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8年第7期74-79,共6页
在区域确定的前提下,将各高等教育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建立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析各结构的相对发生比率以及各结构的最佳分布。分析该回归分析的多维发生比率,由此确定各种离散等级状态之间的调整方向及调整程度。对黑龙江省的各... 在区域确定的前提下,将各高等教育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建立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析各结构的相对发生比率以及各结构的最佳分布。分析该回归分析的多维发生比率,由此确定各种离散等级状态之间的调整方向及调整程度。对黑龙江省的各高等教育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以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的比例来判断,高等教育效用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多维发生比率以及自变量对多维发生比率的变化影响这两个参数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 多维发生比率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 优化
下载PDF
面向多区域防洪的珠江流域水库群协同调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辉辉 李媛媛 +1 位作者 黄锋 刘永琦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0期27-34,共8页
珠江流域洪水组成与遭遇复杂多变,防洪保护对象多而分散,且兼顾供水、生态、发电、航运、库区安全等多种任务,水库群防洪调度面临多区域、多目标协同调度技术难题。以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上的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防洪格局和防洪任... 珠江流域洪水组成与遭遇复杂多变,防洪保护对象多而分散,且兼顾供水、生态、发电、航运、库区安全等多种任务,水库群防洪调度面临多区域、多目标协同调度技术难题。以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上的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防洪格局和防洪任务阐明了水库群多区域协同防洪的调度节点和角色定位,提出了嵌套式多维属性的模型功能结构,构建了珠江流域水库群多区域协同防洪调度模型。以流域防洪极为不利的2005年6月中下游型大洪水为例进行流域水库群防洪调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龙滩水库加大拦蓄,岩滩水库、百色水库、西津水库、飞来峡水库等西江、北江水库群协同调度,可将西江梧州站洪峰流量削减至安全泄量50 400 m^(3)/s以下,较原设计调度方案多削减3 200 m^(3)/s,将三角洲思贤滘(马口+三水)断面洪峰削减至62 700 m^(3)/s,较原设计调度方案多削减4 500 m^(3)/s,有效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防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协同防洪调度 嵌套式多维属性模型 珠江水库群 粤港澳大湾区 防洪安全
下载PDF
考虑动态多目标需求的车辆横摆稳定性自适应控制策略
9
作者 吴坚 王瀚林 +2 位作者 朱冰 赵健 陈志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9-2338,共10页
针对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对横摆操纵性和侧向稳定性的动态多目标需求,提出一种横摆稳定性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分段线性拟合技术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综合应用改进双线法和模糊理论在相平面中获取与路面附着和纵向速度相关的动态... 针对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对横摆操纵性和侧向稳定性的动态多目标需求,提出一种横摆稳定性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分段线性拟合技术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综合应用改进双线法和模糊理论在相平面中获取与路面附着和纵向速度相关的动态稳定域边界;随后,对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风险进行量化表征,引入动态多目标映射函数调整基于模型预测理论设计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内置参数,匹配车辆侧向稳定性、横摆操纵性和执行器能耗等动态多目标需求。最后,通过仿真试验,论证了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帮助车辆获得比传统方法更安全、优质的稳定性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稳定性自适应控制 多目标需求 动态稳定域 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山区铁路“隧道-环境”关键绿色要素研究
10
作者 闫林君 陈慧鑫 +2 位作者 鲍学英 郭海东 李亚娟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脆弱,致使铁路隧道修建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任务艰巨,降低隧道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扰动、平衡隧道建设与环境稳态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为明确“隧道-环境”绿色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制定针对... 研究目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脆弱,致使铁路隧道修建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任务艰巨,降低隧道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扰动、平衡隧道建设与环境稳态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为明确“隧道-环境”绿色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制定针对性策略降低隧道建设对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层耦合网络模型的山区铁路“隧道-环境”关键绿色要素分析方法。研究结论:(1)在明晰山区铁路“隧道-环境”交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包含隧道绿色要素、接口要素、环境要素的要素体系,运用多层耦合网络模型,将各要素抽象为不同层次网络的节点,并建立各节点层内层间的有机联系,可为实现“隧道-环境”交互影响关系的定量表达建立基础;(2)以某山区铁路隧道工程为例,运用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识别出7个关键绿色要素:隧道断面尺寸、隧道掘进长度、隧道爆破方式、隧道通风方式、隧道衬砌防水设计、隧道注浆堵水、隧道通风设备布设,应对其进行优化控制;(3)研究结果符合工程实际,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可为明确降低山区铁路隧道建设对区域环境胁迫效应的着力点提供评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隧道 区域环境 多层耦合网络模型 关键绿色要素
下载PDF
大区域实景三维模型拼接融合方法及应用
11
作者 张广庆 王新田 +2 位作者 张允涛 吴琪 孟萌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开展,大区域实景三维重建与更新已成为迫切需求,其建模面积大、模型成果异构、多尺度等特点导致场景拼接与融合成为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影像及控制点重叠建立空三工程、包含相同控制点的空三工程融合2个角...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开展,大区域实景三维重建与更新已成为迫切需求,其建模面积大、模型成果异构、多尺度等特点导致场景拼接与融合成为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影像及控制点重叠建立空三工程、包含相同控制点的空三工程融合2个角度,探究了从数据处理中实现三维场景拼接的方法,其次从模型成果的角度通过邻域瓦块的几何拓扑优化实现三维场景无缝拼接,文章对3种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及适用性分析,该研究解决了大场景三维模型拼接的问题,促进了实景三维高效高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区域 实景三维模型 多尺度 拼接融合
下载PDF
寒区再生砖骨料混凝土路用性能多目标优化
12
作者 纪泳丞 裴智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以5~10 mm、10~20 mm再生砖骨料和水灰比为自变量因子,将抗压强度、耐磨性能和抗冻性能等路用性能作为目标,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确定混凝土中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拟合,提出因子与混凝土路用性能之间的拟合模型,并... 以5~10 mm、10~20 mm再生砖骨料和水灰比为自变量因子,将抗压强度、耐磨性能和抗冻性能等路用性能作为目标,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确定混凝土中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拟合,提出因子与混凝土路用性能之间的拟合模型,并利用方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利用响应面3D图对模型深入分析,确定因子对再生砖骨料混凝土三项寒区路用性能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水灰比、10~20 mm砖骨料和5~10 mm砖骨料。结合渴求函数优化寒区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路用性能,以满足3种寒区路况的要求:最大限度强化抗压强度和抗冻性;最大限度提高耐磨性,同时保持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根据权重强化抗冻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拟合模型可根据工程目标反向求出最佳配比,优化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砖骨料 寒区路用性能 响应面法 拟合模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评估
13
作者 彭瑛 孙钰 +1 位作者 王鹏 王婷婷 《航空计算技术》 2024年第5期43-47,52,共6页
明确空域单元内部交通流特性及其动态演变机制是评估区域多扇区耦合通行能力的基础,对于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基于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CTM),以实际飞行数据为基增量仿真推演分析了交通流流量、速度与密度间的宏观基本图(MFD)... 明确空域单元内部交通流特性及其动态演变机制是评估区域多扇区耦合通行能力的基础,对于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基于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CTM),以实际飞行数据为基增量仿真推演分析了交通流流量、速度与密度间的宏观基本图(MFD)。进一步表征区域多扇区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区域多扇区耦合快时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区域多扇区需求平均延误关系对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进行评估,揭示区域运行瓶颈。以合肥区域管制扇区为例,评估了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并依据各扇区的延误贡献识别了该区域多扇区运行瓶颈主要集中在ZSOFAR02扇区和ZSOFAR01扇区。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区域多扇区航路航线网络通行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特性 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评估 单扇区快时仿真模型 耦合作用 可接受延误水平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
14
作者 胡渊 符海之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1期1-4,共4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所蕴含的制度创新必将对所在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据此本文从贸易开放、投资自由、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自贸试验区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机...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所蕴含的制度创新必将对所在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据此本文从贸易开放、投资自由、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自贸试验区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4—2022年3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对区域产业升级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区域产业升级 多期双重差分法 贸易开放 金融创新
下载PDF
基于YOLO模型的堤坝管涌监测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公义 欧阳鹏 +2 位作者 程赟 羌予践 华亮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针对堤坝管涌现象的监测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模型的堤坝管涌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改进的残差块及替换模型的激活函数来提升YOLO v3模型的网络性能,构建了基于堤坝管涌感兴趣区域提取的Piping YOLO模型来提取管涌感兴趣区域,... 针对堤坝管涌现象的监测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模型的堤坝管涌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改进的残差块及替换模型的激活函数来提升YOLO v3模型的网络性能,构建了基于堤坝管涌感兴趣区域提取的Piping YOLO模型来提取管涌感兴趣区域,并采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管涌现象的特征,将其作为多权值神经网络的输入,经训练后实现管涌状态的分类识别。基于自主搭建的管涌渗漏试验平台建立了数据集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识别堤坝管涌现象,在堤坝管涌无人巡检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管涌 感兴趣区域 YOLO v3模型 多权值神经网络
下载PDF
多视图专家组区域建议预测的视觉跟踪 被引量:1
16
作者 单彬 丁昕苗 +1 位作者 王铭淏 郭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9-466,共8页
为解决大多数最新的目标跟踪器都面临着判别特征表示缺乏多样性、目标定位过于模糊以及正样本的数量要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图的顶层特征的区域建议网络的跟踪预测学习算法。融合多种视图的特征表示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语义信息,有... 为解决大多数最新的目标跟踪器都面临着判别特征表示缺乏多样性、目标定位过于模糊以及正样本的数量要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图的顶层特征的区域建议网络的跟踪预测学习算法。融合多种视图的特征表示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语义信息,有效解决判别特征过于单一的问题。在扩展的边界框上构建多个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加入区域建议网络模块,精确优化边界框,预测最优的目标位置,缓解目标定位过于模糊和正样本的数量有限的问题。通过大量视频基准序列对方法的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融合了轻量化的深度学习模型和多视图专家组的优点,使跟踪性能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建议预测 特征判别机制 多专家组模型 多视图模型 特征融合 视觉跟踪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稀缺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中桂 康哲 +1 位作者 李巍 黄明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55-3465,共11页
基于黄河流域水稀缺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综合考虑水量、水质和生态需水因素的流域水稀缺风险(WSR)评估框架,以此评估了2017年黄河流域90个地级市42个部门的直接水稀缺风险损失(DWSR),并通过构建城市尺度环境拓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基于黄河流域水稀缺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综合考虑水量、水质和生态需水因素的流域水稀缺风险(WSR)评估框架,以此评估了2017年黄河流域90个地级市42个部门的直接水稀缺风险损失(DWSR),并通过构建城市尺度环境拓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评估了城市间贸易驱动的间接水稀缺风险损失(IWSR).结果表明:流域DWSR和IWSR分别约为28941.49亿元和34464.08亿元,贸易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大于直接经济损失;各城市DWSR和IWSR整体上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但高风险城市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重合性,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两省,如潍坊、淄博、郑州等;IWSR转移主要由各省内的城市间贸易产生,省际间的风险转移没有形成明显的热点区域;农林牧渔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部门的DWSR较高,同时也是主要的IWSR出口部门.建议结合识别出的重点城市、关键部门等全面加强WSR管理,协同推进黄河流域节水控水、水质改善和生态用水保障,促进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稀缺风险 转移路径 综合评估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驱动力分析
18
作者 杜洲 牛健植 +2 位作者 樊登星 张卓佩 杨智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9-318,共10页
[目的]分析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探究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以期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及未来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目的]分析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探究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以期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及未来土地利用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并结合多情景设定,利用PLUS模型预测了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势体现为耕地持续减少,林地、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少后增加,建设用地持续增加;PLUS模型对2000—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挖掘效果较好,其中建设用地的扩张受距县政府距离、GDP和距铁路距离等社会经济因子影响为主;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下降,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上升,经济建设情景下,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对其他各类用地侵占作用显著,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得到有效约束,主要转入草地,面积缩减。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明显上升,区域生态用地显著增加。[结论]不同发展情景下,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差异显著,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方式为导向,结合具体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注重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多情景模拟 多沙粗沙区
下载PDF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焓 戴永久 张树磊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是区域气候模式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阐述了发展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典型案例,指出其多圈层通量耦合、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耦合数据同化的三个共性特征。建议...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是区域气候模式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阐述了发展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典型案例,指出其多圈层通量耦合、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耦合数据同化的三个共性特征。建议以开源共创的方式整合各界研究力量,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围绕新建立的模式开展跨学科研究,特别关注其中多圈层、多尺度过程的相互作用;围绕高分辨率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建立区域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用于关键区域的防灾减灾和关键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 多圈层耦合 区域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
下载PDF
寒旱区温度效应下土壤水盐运移多因素耦合理论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何进宇 刘学军 +4 位作者 王少丽 李王成 杨佳鹤 杨青青 杨海林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6,46,共8页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了解水盐运移规律是改善和预防土壤盐碱化的关键。在寒冷干旱地区农田非耕作期,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主要受冻融作用的影响,而冻融循环下正负温交替对土壤水盐的迁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了解水盐运移规律是改善和预防土壤盐碱化的关键。在寒冷干旱地区农田非耕作期,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主要受冻融作用的影响,而冻融循环下正负温交替对土壤水盐的迁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冻融循环作用,从正、负温度效应入手,综述了水-热-气-力-盐耦合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了正、负温度驱动力的产生及数值模型与试验研究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变化环境条件下土壤盐碱化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盐碱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之一,合理、科学地利用盐碱地,对盐渍土进行改良,防止土壤进一步盐碱化,显得尤为重要。改良盐碱地在农业发展中凸显了节水、生态、低能耗的趋势。研究不同条件下土壤盐分演变的驱动机制和生态调控机制,对改善土壤盐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碱化 水盐运移 冻融循环 温度效应 数值模型 多因素耦合 寒冷干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