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Haitao GUO Long +3 位作者 CHEN Jiaying FU Peihong GU Jianli LIAO Guang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This study used spatial autoregression(SAR)model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to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in Gucheng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 in 199... This study used spatial autoregression(SAR)model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to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in Gucheng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 in 1999 and 2009,and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in term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non-stationarity.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s existed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density,its temporal change and the driving factors,and the coefficients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decreased as the spatial lag distance increased.SAR models revealed the global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while the GWR model showed the spatially varying fitting degree and local weighting coefficients of driving factors and farmland indices(i.e.,farmland density and temporal change).The GWR model has smooth process when constructing the farmland spatial model.The coefficients of GWR model can show the accurate influence degrees of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on the farmland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The performance indices of GWR model showed that GWR model produced more accurate simulation results than other models at different times,and the improvement precision of GWR model was obvious.The global and local farmland models used in this study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indices at different scales,which may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armland protection from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lag model spatial error model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ocal spatial aurocorrelation
下载PDF
Impact of Accessibility on Housing Prices in Dalian City of China Based on a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被引量:13
2
作者 YANG Jun BAO Yajun +2 位作者 ZHANG Yuqing LI Xueming GE Quans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505-515,共11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ssibility and housing prices in Dalian by using an improve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and house prices, traffic, remote sensing images, etc. Multi-source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essibility and housing prices in Dalian by using an improve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and house prices, traffic, remote sensing images, etc. Multi-source data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that reflects the impact of traffic accessibility on house pric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average house price is 12 436 yuan(RMB)/m^2, and reveals a declining trend from coastal areas to inland areas. The exception was Guilin Street, which demonstrates a local peak of house prices that decreas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street to its periphery. Second, the accessibility value is 33 minutes on average, excluding northern and eastern fringe areas, which was over 50 minutes. Third, the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accessibility and house prices is 0.423, and the coefficient increases in the southeastern direction. The strongest impact of accessibility on house prices is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and can be seen in the Lehua, Yingke, and Hushan communities, while the weakest impact is in the northwestern fringe, and can be seen in the Yingchengzi, Xixiaomo, and Daheishi communit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accessibility house price Dalian City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Macroscopic-factors and Identified HIV/AIDS Cases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An Analysis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被引量:1
3
作者 XING Jian Nan GUO Wei +5 位作者 QIAN Sha Sha DING Zheng Wei CHEN Fang Fang PENG Zhi Hang QIN Qian Qian WANG L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11-318,共8页
Drug use (DU), particularly injecting drug use (IDU) has been the main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spread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J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 Drug use (DU), particularly injecting drug use (IDU) has been the main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spread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J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IDUs)[1]. Previous studies have proven that needles or cottons sharing during drug injection wer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HIV/AIDS transmission at the personal level[z4]. Being a social behavioral issue, HIV/AIDS related risk factors should be far beyond the personal level. Therefore, studies on HIV/AIDS related risk factors should focus not only on the individual factors, but also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IV/AIDS cases and macroscopic-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status, transportation, health care services, etc[1]. The impact of the macroscopic-factors on HIV/AIDS status might be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which are potentially reflected in promoting, delaying or detecting HIV/AIDS epide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HIV An Analysis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of Benthic Substrate Modeling Accuracy on Large and Small Wadeable Streams
4
作者 Ken R. Sheehan Stuart A. Welsh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1年第2期194-209,共16页
Aquatic habitat assessments encompass large and small wadeable streams which vary from many meters wide to ephemeral. Differences in stream sizes within or across watersheds, however, may lead to incompatibility of da... Aquatic habitat assessments encompass large and small wadeable streams which vary from many meters wide to ephemeral. Differences in stream sizes within or across watersheds, however, may lead to incompatibility of data at varying spatial scales. Specifically, issues caused by moving between scales on large and small streams are not typically addressed by many form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making the comparison of large (>30 m wetted width) and small stream (<10 m wetted width) habitat assessments difficult.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may provide avenues for efficiency and needed insight into stream habitat data by addressing issues caused by moving between scal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bility of GWR to consistently model stream substrate on both large and small wadeable streams at an equivalent resolution. We performed GWR on two groups of 60 randomly selected substrate patches from large and small streams and used depth measurements to model substrate. Our large and small stream substrate models responded equally well to GWR. Result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WR R<sup>2 </sup>values of large and small stream streams. Results also provided a much needed method for comparison of large and small wadeable streams. Our results have merit for aquatic resource managers, because they demonstrate ability to spatially model and compare substrate on large and small streams. Using depth to guide substrate modeling by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has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which may help manage, monitor stream health, and interpret substrate change ove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 Habitat model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Spatial scale Habitat Interpol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下载PDF
可达性对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书红 陈西芳 +2 位作者 杨磊 赵玉哲 曾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4,共11页
当前,在交通行业碳减排存在巨大挑战以及未来中国城市群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双重背景下,如何通过改善交通可达性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减少碳排放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城际出行手机信令数据,从居民出行的角度提出城际多模式交... 当前,在交通行业碳减排存在巨大挑战以及未来中国城市群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双重背景下,如何通过改善交通可达性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减少碳排放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城际出行手机信令数据,从居民出行的角度提出城际多模式交通客运碳排放量方法,并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讨可达性对区域碳排放量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际公路客运碳排放量远大于铁路,呈现沿交通基础设施线路分布的特征;在整体区域范围内,可达性指标对碳排放水平具有一定的正向边际效应;MGWR能够刻画碳排放与可达性指标关系的空间异质性及尺度差异;经济潜能可达性、介数中心性及接近中心性对城际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异质性影响,但影响尺度不同;公路客运碳排放对介数中心性及接近中心性要素较为敏感,经济潜能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平稳;铁路出行可达性的提升对中心城市的影响效应低于周边区县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城际交通 可达性 碳排放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玉娟 王志斌 +2 位作者 周启俊 瞿建平 陈加正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9,共14页
在健康中国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目标驱使下,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能力日渐成为区域公共设施均等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辨明长三角地区医疗... 在健康中国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目标驱使下,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能力日渐成为区域公共设施均等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辨明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发展特征与影响因素,构建了以时间演变、空间分异与因子探究为主的分析结构,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了200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增长迅速,区域均衡性提高;总体格局与长三角“Z”字形空间结构相吻合;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涵盖社会、经济与政治3个维度,且作用强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区域差异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PM_(2.5)与CO_(2)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安敏 王丽杰 +1 位作者 滕明月 安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3,共11页
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细颗粒物(PM_(2.5))浓度降低的双重挑战,研究该地区CO_(2)与PM_(2.5)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演变特征,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5-2020年人口栅格数据、夜间灯... 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二氧化碳(CO_(2))减排和细颗粒物(PM_(2.5))浓度降低的双重挑战,研究该地区CO_(2)与PM_(2.5)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演变特征,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5-2020年人口栅格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法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估了京津冀地区C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的协同控制效应及调控因素作用机制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实现CO_(2)和PM_(2.5)协同控制效应的区域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2019年达到最高,最高占比68.15%。(2)第三产业发达、清洁能源丰富或产业布局合理的城市更易实现CO_(2)排放量与PM_(2.5)浓度的共控。(3)产业结构、研发支出、对外开放程度和降雨量为京津冀地区协同控制CO_(2)排放量和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但这些调控因素的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协同控制效应 调控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庆雨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76-5493,共18页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促进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碳密度样点数据,将其与生态地理分区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空间叠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数据集。应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测度,提高了碳储量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自然、社会经济和景观格局指数等因素对县级行政单元尺度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碳密度空间分布呈西部大于东部、东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2)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0.02%(7.011×10~9—7.012×10~9t),空间分布与碳密度相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北部和黄河下游大部分地区;(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碳储量呈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Pr(降水)、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Slope(坡度);呈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TEM(温度)、HAI(人类影响指数)、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DN(夜间灯光数据像素值)和PPOD(人口密度)。(4)MGWR模型得出TEM、Pr、NDVI和SHDI空间异质性强,HAI在2010年后异质性强;Slope空间异质性中等;DN和PPOD为全局尺度变量,空间影响平稳;(5)MGWR模型得出NDVI对黄河流域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作用强度最大。NDVI、Slope对县级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影响呈正效应,TEM、HAI、DN和PPOD呈负效应,Pr、SHDI呈正、负双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碳密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时空异质性研究
9
作者 陈玲玲 吕宁 汤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2,共10页
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演化研究对促进区域旅游业平衡充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目的地多尺度、景区多等级及空间非稳定现实,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1年,3A、4... 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演化研究对促进区域旅游业平衡充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目的地多尺度、景区多等级及空间非稳定现实,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1年,3A、4A是长三角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结构主体;上海、杭州、湖州、南京、安庆、金华、温州和台州的各级景区发展均较好.(2)长三角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集聚性显著,逐渐形成“几”字形高密度景区带结构;各等级景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东南-西北方向分布格局;城市尺度上,各等级景区都趋于均匀分布.(3)至2019年,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因素包括旅游资源、旅游需求、旅游地交通及社会经济条件.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A级旅游景区 时空异质性 尺度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区位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和发展策略研究
10
作者 林秋平 李松芮 +1 位作者 杨上广 王云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2-1262,共11页
物流企业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物流组织形式,对重塑地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6—2022年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空间数据,在对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区位时空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物流企业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物流组织形式,对重塑地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6—2022年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空间数据,在对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区位时空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进一步探究物流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并提出优化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物流企业存在集聚分布特征,呈现出由“一主轴、一核心”向“三主核、两副核”演变的空间格局。(2)乌鲁木齐市地区间物流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物流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中,物流企业数解释力度的均值为66%、地区GDP为48%、人口密度为49%、物流园区距离为28%;其中物流企业数和物流园区距离是空间异质性因素且其系数在空间上变化较大,地区GDP是具有正向影响的全局变量,人口密度是具有负向影响的全局变量。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企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而且丰富了研究案例,同时可以为乌鲁木齐市进行物流产业规划和高质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企业 空间演变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影响因素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太行山复杂地形下华北暖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11
作者 马丽 武永利 +2 位作者 董春卿 郝婧宇 李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基于2012—2021年5—9月华北五省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台站地形高度数据,统计分析了华北全区及各子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及其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得到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强度及频次与海拔高... 基于2012—2021年5—9月华北五省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台站地形高度数据,统计分析了华北全区及各子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及其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得到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强度及频次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区域极端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均呈多波动特征且区域差异性显著,太行山以西高原和以东平原降水频次多、波动明显且强度较弱,太行山南段以南平原降水频次少、变化平缓而强度明显偏强。2)极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少、中间多的型态分布,降水量大值区分别位于燕山东南侧和太行山南段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极端降水高频站点主要聚集在晋东南地区;日最大降水量超过300 mm的站点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3)华北区域38°N以北,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次、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38°N以南,山西南部临运地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由于降水频次和强度与地形均存在正相关而导致,太行山附近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贡献主要在于降水强度而非降水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暖季极端降水 时空特征 GWR模型 地形
下载PDF
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林 赵清林 +1 位作者 卢吟咏 秦雅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53-259,262,共8页
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湖南省为案例区,在定量刻画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格局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两者的关系,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索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 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湖南省为案例区,在定量刻画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格局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两者的关系,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索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聚集趋势相反;②单一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既不利于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的提升,也不利于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工业布局可以引导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注重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进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的有效方法;③湖南省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城镇人口密度呈现弱负相关且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④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并在长沙市中心城区一带出现正相关与负相关的分界。最后,从优化城镇职能体系对应对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人口密度有序提升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土地利用多样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何丽波 李馨雨 李细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模效应,江南、华南和西南茶区聚集特征以“高高”型和“低高”型聚集为主,江北茶区未出现集聚特征,空间极化现象突出。(2)不同时期影响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1995年以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投入量为主,2010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受灾面积的影响程度逐步凸显,2020年后交通运输水平成为显著驱动因素,但是有效灌溉始终是影响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产格局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杨秀平 解西凤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探究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科学评估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界定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以我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省域旅游环境... 探究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科学评估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界定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以我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31个省域的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度和时空分异特征探究,通过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19年,31个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均值在时间层面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因新冠疫情出现轻微下降,2021年有所回升;空间层面上,东、中、西三大区域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年均值东部>中部>西部。(2)31个省域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莫兰指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平稳的小幅波动趋势,存在空间正向集聚效应,且局部自相关集聚模式变化较大。(3)对外经济贸易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和科技投入对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均为正向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呈负向影响,对外经济贸易水平的影响强度由北向南递增,政府扶持力度和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科技投入的影响强度由西向东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系统服务价值 熵权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赣州市生境质量和景观格局间时空非平稳性关联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紫怡 曹妍 +1 位作者 张立亭 陈竹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7-356,共10页
在城市化的高速推进造成景观破碎、威胁生境质量的大背景下,赣州市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为探明赣州市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驱动机理,回答“怎样的景观格局有利于生态保护”这一问题,该研究以赣州市为研究区,对其2000—2... 在城市化的高速推进造成景观破碎、威胁生境质量的大背景下,赣州市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为探明赣州市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驱动机理,回答“怎样的景观格局有利于生态保护”这一问题,该研究以赣州市为研究区,对其2000—2020年的生境质量进行空间测度并分析其时空跃迁动态特征;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并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探明二者关联机制。结果表明:赣州市生境质量呈现“四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整体均处于较高水平,呈现积极协同进步的空间动态特征;赣州市景观格局维持在较稳定状态,人造地表扩张优先占用非林非水地类,且与水域增量存在空间伴随;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间关联呈现显著的时空非平稳性特征;散布与并列指数(interspersion juxtaposition index,IJI)显示人造地表、林地和水域交错分布可能降低人造地表对生境质量的负向影响。该研究以提升生境质量为目标,探明了10 km×10 km格网尺度下赣州市各景观格局指数的最优驱动阈值区间,人造地表斑块密度应控制在0.68个/km^(2)之内,最大斑块占林地总面积比不宜低于9.8%,且林地斑块密度应控制在7.8个/km^(2)之内,斑块IJI指数应大于20%,草地和水域斑块IJI指数应控制在60%内以及超出13%。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他区域的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景观 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赣州市
下载PDF
陕西省传统村落可达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伊凡 黄晓燕 +1 位作者 康晨晨 徐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传统村落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陕西省18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ArcGIS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深入剖析县级和镇级尺度下传统村落可达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研究结... 传统村落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陕西省18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ArcGIS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深入剖析县级和镇级尺度下传统村落可达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呈集聚型空间分布,在空间上形成了4个主要集聚区。②传统村落可达性整体水平较低,呈现以关中为中心的阶梯状递减特征。③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传统村落可达性与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强的空间不稳定性。县级尺度下,高程与传统村落可达性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在镇级尺度下,两者正负向关系并存,且呈现以榆林西北部和渭南中部为中心向外围圈层逐渐增强的特点。县级尺度下,近水体最短距离与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但在镇级尺度下,其对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呈现出从陕南和陕北向中部逐步递减的趋势。④高程、坡度和近水体最短距离是影响陕西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可达性的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传统村落可达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不同地区传统村落可达性的改进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可达性 GWR模型 不同尺度 陕西省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共和县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莉 曹广超 +2 位作者 康利刚 刘梦琳 叶得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5,共12页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青海省共和县作为兰西城市群建设的关键节点和典型的荒漠生态脆弱区,其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对建设海南州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青海省共和县作为兰西城市群建设的关键节点和典型的荒漠生态脆弱区,其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对建设海南州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共和县生境质量时空分布及效应变化特征进行探究,进而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进行地理探测器和局部空间回归。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共和县生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612(2000年)、0.626(2010年)、0.627(2020年),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空间格局上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2)影响共和县生境质量的主驱动因子为年平均气温(TE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影响大于单一因子,TEM与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交互作用强烈。(3)TEM对生境质量呈负向效应,负向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共和北部与东部地区;NDVI呈正向效应,正向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共和中部与南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对生境质量的正向效应较2000年上升了30%,塔拉滩光伏促进了共和县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GWR) 共和县 青海省
下载PDF
基于Geodetector和MGWR的贵州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剑 姜洪涛 +3 位作者 焦露 张斌 丁乙 黄嘉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7-1227,共11页
探究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对区域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揭示时空交... 探究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对区域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揭示时空交互特征;基于此结合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贵州工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45%。②技术进步是贵州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内动力。③工业碳排放效率空间自相关的时间路径长度呈现由东部市州向中、西部增大的趋势;贵州各市州的工业碳排放效率随时间演变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关系。④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重工业水平、生产力水平6个因素是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主导因子,且影响显著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强度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存在负相关,其余主导因子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效率 super-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四川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地域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仪娟 彭鹏 +1 位作者 何珊 周国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以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作为测度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半变异函数、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四川省172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省县域数... 以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作为测度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半变异函数、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四川省172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异格局明显,呈现出以成都平原为核心高值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2)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较强,显著高-高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其周围,如德阳、眉山的县域;显著低-低区主要在川西北及攀西地区分布,如阿坝、甘孜、凉山的县域。(3)数字基础设施指数和治理数字化指数的地域分异受空间相关性影响的比重大,经济数字化指数和生活数字化指数的地域分异主要受随机成分影响。(4)从回归系数平均数的绝对值看,影响四川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因素由大到小为农村金融、收入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政府支持和交通条件。并且这些因素不是独立、直接作用于数字乡村,而是各因素两两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四川省
下载PDF
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空间效应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莉珍 刘光盛 +3 位作者 聂嘉琦 肖瑶 杨丽英 王红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8,共9页
为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本研究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在揭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耕地非粮化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2019年各县平均非粮化率为4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本研究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在揭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耕地非粮化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2019年各县平均非粮化率为4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非粮化率来看,耕地非粮化集聚于珠三角周边县域及部分中部县域,以低-低和高-高集聚为主;从非粮化面积来看,耕地非粮化集聚于研究区东北部,以高-高集聚为主。珠三角非粮化存在空间依赖性。从直接效应看,第一产业GDP占比、到市中心的距离与非粮化呈负相关,劳均耕地面积、有效耕地灌溉面积与非粮化呈正相关;从溢出效应看,人均GDP与非粮化呈正相关。第一产业GDP占比和有效耕地灌溉面积对非粮化的影响均呈现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更易产生“非粮化”,非粮化治理应当因地制宜、分级整治,坚决落实“非粮化”管理政策,提高种粮收益和粮食综合生产力,促进粮农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驱动机制 空间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