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of Alpine Wetland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the Zoige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30
1
作者 BAI Jun-hong LU Qiong-qiong +4 位作者 WANG Jun-jing ZHAO Qing-qing OUYANG Hua DENG Wei LI Ai-n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54-67,共14页
Zoige Plateau wet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in the Zoige Plateau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dyna... Zoige Plateau wet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in the Zoige Plateau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 changes in landscape modification and conversion and their dynamic rates of alpine wetland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conversion between wetlands and non-wetlands mainly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6 to 1986.The marsh wetland area converted from lake and river wetlands was larger because of swamping compared to other wetland landscapes.Meanwhile,the larger area of marsh wetlands was also converted to lake wetlands more than other types of wetlands.The modification processes mainly occurred among natural wetland landscapes in the first three periods.Obvious convers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wetland and nonwetland landscapes(i.e.,forestland,grassland,and other landscapes) in the Zoige Plateau.These natural wetland landscapes such as river,lake and marsh wetlands showed a net los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whereas artificial wetland landscapes(i.e.,paddy field and reservoir and pond wetlands) showed a net decrease.The annual dynamic rate of the whole wetland landscape was 0.72%,in which the annual dynamic rate of river wetlands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lake wetlands,while marsh wetlands had the lowest dynamic rate.The integrated landscape dynamic rat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irst three periods.The changes in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were comprehensively controlled by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especially human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ige Plateau Alpine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Modification Conversion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Integrating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into urban planning based on scenario prediction and regression model 被引量:3
2
作者 Rongfang Lyu Jianming Zhang Mengqun Xu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8年第3期252-266,共15页
Urban planning has become a widely concern for minimiz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e developed an interdisciplinary modeling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hort... Urban planning has become a widely concern for minimiz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e developed an interdisciplinary modeling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hortcomings of urban expans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 three-step method was applied to Yinchuan Plain in the northwestern of China, including(1)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hroug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2) predict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SLEUTH-3r model); and(3) designing and validating optimized scenario through integrating historical analysis experiments and future multi-comparison suggestions. Results have suggested that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pecially the connectivity and shape of landscape. Compact urban growth policy and mediu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olicy are the appropriate setting for urban expansion plan. Optimization validation of the combined designed scenario implied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valuation,model simulation and multi-scenario prediction in urban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landscape patter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SLEUTH-3r model multi-scenario comparison
下载PDF
四川天府新区BGI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景观格局驱动机制研究
3
作者 罗言云 郭淑婷 +1 位作者 王倩娜 王诗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是实现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研究BGI景观格局和功能的空间关系,旨在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提供依据.以四川天府新区(含协调管控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从气候适应性视角出发... 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是实现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研究BGI景观格局和功能的空间关系,旨在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提供依据.以四川天府新区(含协调管控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从气候适应性视角出发,进行BGI复合功能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揭示景观格局主要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复合功能等级整体呈现从龙泉山脉向东西两侧递减趋势,高服务功能集中分布在龙泉山脉、彭祖山景区和三岔湖景区东南方向的协调管控区域.(2)复合功能等级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具有显著高高(HH)、低低(LL)、高低(HL)聚集特征.(3)景观组成类型、网络结构要素类型、斑块密度指数(PD)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是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景观组成类型、网络结构要素类型是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交互驱动因子.研究探明了景观格局对BGI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可用于指导研究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基础设施 复合功能 景观格局 空间分异性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基于多要素耦合的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思路与方法
4
作者 刘震 赵钟楠 陈康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6期50-53,61,共5页
水网建设需要规划先行,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是各层级水网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针对水网空间格局设计的研究通常聚焦于水资源要素或某一层级、区域,存在与其他行业协同谋划不足等问题,从多要素空间耦合系统、自然-人工复合系统、多功能网络... 水网建设需要规划先行,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是各层级水网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针对水网空间格局设计的研究通常聚焦于水资源要素或某一层级、区域,存在与其他行业协同谋划不足等问题,从多要素空间耦合系统、自然-人工复合系统、多功能网络系统等内涵特征出发,结合空间格局设计理论方法对水网空间格局设计的启示,提出了以水系布局为基础、以经济社会水安全保障重点区域为核心、以支撑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为前提的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总体思路,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布局、生态保护布局、其他行业发展布局和水系空间布局,提出了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方法,进而分析了省级水网和市县级水网空间格局设计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 水网规划 空间格局 多要素耦合
下载PDF
高寒草甸斑块化空间分异性及其地形因子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祎明 李国荣 +4 位作者 李希来 把熠晨 王克钰 姚文治 张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0-578,共9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导致大面积高寒草甸发生斑块化退化。为探究高寒草甸斑块化空间分异性及各斑块类型间(裸地斑块、短期恢复斑块和长期恢复斑块)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地...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导致大面积高寒草甸发生斑块化退化。为探究高寒草甸斑块化空间分异性及各斑块类型间(裸地斑块、短期恢复斑块和长期恢复斑块)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地形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3S(RS,GIS,GNSS)技术获取位于青海省河南县和玛多县4个典型研究区的斑块类型分布及地形因子数据,利用景观生态指数探究不同斑块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斑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海拔地区斑块化程度最高的斑块类型都是长期恢复斑块。地形因子显著影响着不同斑块的分布,长期恢复斑块和健康草甸主要分布在阳坡平缓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化 植被覆盖度 景观格局 地形因子 空间差异
下载PDF
1980-2020年贵州省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万洋 陈怡帆 +3 位作者 方发永 张金鑫 李舟 赵龙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与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深入识别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规律及有效管理区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40年来,贵州省草地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期(1980-2000年)、衰退期(2000-2015年)、恢复期(2015-2020年)3个阶段,草地面积总体上减少了176.88 km^(2)。发生变化区域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以草地和林地、耕地之间的转移为主,草地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西部与南部高,东部与北部低”的特征;2)草地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区县尺度的草地斑块更破碎和分散,但形状更规则;3)草地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减弱,局部自相关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与南部地区;4)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拔是主导因子,解释力最高,为42.9%。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可增强对草地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力,海拔与牧业产值、年平均气温、人口密度、GDP均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在海拔主导的草地总体分布格局下,区域间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和变化显著影响草地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同时地区政策起重要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空间分布动态 景观格局 空间自相关 驱动因素 贵州省
下载PDF
中国专业镇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扩张驱动机制研究
7
作者 杨浩 卢新海 +1 位作者 任文琴 陈东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就地城镇化水平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有助于理解镇域国土空间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趋势.该文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批量化测算模型与Tobit回归分析方法等,考察分析... 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就地城镇化水平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有助于理解镇域国土空间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趋势.该文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批量化测算模型与Tobit回归分析方法等,考察分析1985—2020年中国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及其扩张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涵盖东北和华东的“第一象限区”是中国专业镇的主要集聚区,而以华南和西南为主的“第四象限区”为次集聚区;各地区专业镇建设用地规模总体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十三五”期间的增速明显减缓;专业镇建设用地的景观聚合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均有所上升,表明其建设空间不断趋向融合和集聚,但同时也存在无序蔓延的风险.此外,专业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其中镇域人口密度、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区域路网密度等变量均表现为正向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镇 建设用地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下载PDF
2000—2030年多级流域尺度下重庆市林地景观格局碳储量变化
8
作者 朱诗柔 牟凤云 +1 位作者 黄淇 沈祺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目的]分析多级流域林地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预测未来多级流域碳储量变化趋势,为从流域角度的地区林地可持续发展以及碳中和政策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运用PLUS模型、景观格局指数、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目的]分析多级流域林地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预测未来多级流域碳储量变化趋势,为从流域角度的地区林地可持续发展以及碳中和政策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运用PLUS模型、景观格局指数、生物量扩展因子法、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2000—2030年多级流域尺度下重庆市林地与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探究了自然情景发展下林地格局变化与碳储量的关联度。[结果](1)2000—2020年,林地面积增加3404.55 km~2,主要来自耕地转换;一级流域林地景观格局总体趋向于聚集化与规则化,破碎程度相对减少;二级流域内“区与群”的林地格局变化历史规律与未来趋势方面存在差异;(2)前20 a,林地碳储量呈现增加—减少趋势,总碳储量增加,其中一级流域洞庭湖水系碳储量增加最多,而二级流域碳储量增量高值区域由北向南移动;(3)预测2030年总碳储量增加,且与不规则指数具有较强关联度。[结论]不同流域尺度下,不同林地景观格局指数与碳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未来可以从流域角度出发制定有效措施,提高碳汇效益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碳储量 多级流域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下载PDF
洛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预测分析
9
作者 孙一帆 徐梦菲 汪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6,129,共8页
景观格局是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为了评估洛阳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情况,进而为洛阳市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基于2000—2020年我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LUS模型,模拟预测洛阳市2030年惯性发展情景和生态... 景观格局是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为了评估洛阳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情况,进而为洛阳市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基于2000—2020年我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LUS模型,模拟预测洛阳市2030年惯性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洛阳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区域土地利用总体波动较小,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2030年,惯性发展情景下洛阳市土地演变速率提升、生态用地呈收缩趋势,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受限、生态用地面积增加、区域生态效益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洛阳市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下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10
作者 刘伟 王涵玉 +2 位作者 李欢欣 赵一嘉 许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用地 多尺度分析 景观格局 动态演变 南京都市圈
下载PDF
2000—2020年安徽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张茜 於冉 +1 位作者 储昭君 王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5,共10页
[目的]厘清安徽省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机制,为提高研究区生态治理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InVEST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20年生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以网格为分析单元,利用多... [目的]厘清安徽省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作用机制,为提高研究区生态治理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InVEST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20年生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以网格为分析单元,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景观格局等层面因素对生境质量的空间作用机制。[结果]①2000—2020年安徽省的优势景观始终为耕地,区域内的景观转变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与建设用地之间,其中建设用地景观要素扩张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增大导致安徽省景观格局朝着破碎化、复杂化趋势演变。②2000—2020年间安徽省生境质量均值下降0.016,整体上呈现轻微退化趋势,区域内生境质量以较差(0.2~0.4)等级为主,两期数据占比均超过40%。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在空间格局上呈现着“南高北低”的态势。③根据MGWR模型回归结果,降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对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两期回归系数的正值比例均达80%以上,并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扩大,在空间格局上皖南的回归系数整体大于皖北;人口密度与单位面积GDP对于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两期回归系数的负值比例均达90%以上,在空间格局上皖北的回归系数整体大于皖南;最大斑块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对安徽省生境质量存在正负双向影响,随着安徽省景观格局的破碎化与复杂化发展,其回归系数的负值比例也进一步扩大。[结论]安徽省生境质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政策,因地制宜治理生态环境,以提高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安徽省
下载PDF
城市三维形态空间分异格局对大气污染时空分布响应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12
作者 杨妍 于成 +2 位作者 傅安洲 孙字祥 周楷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城市化过程通常伴随着高层建筑和立体城市布局的发展,城市区域逐渐从“二维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尽管这种三维城市结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局部区域的空气流通,使得空气污染成为了一... 城市化过程通常伴随着高层建筑和立体城市布局的发展,城市区域逐渐从“二维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尽管这种三维城市结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局部区域的空气流通,使得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城市问题。本研究以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的三维建筑物数据和PM_(2.5)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城市三维形态指标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市主城区三维景观格局与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探讨了三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分布的驱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内的三维景观类型多样,展现出一定的空间格局异质性;2)研究区域内PM_(2.5)浓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夏、冬两季差异明显;3)三维景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PM_(2.5)浓度的时空异质性,其中建筑数量和建筑高度标准差具有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景观格局 PM_(2.5)浓度 空间自相关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耦合MOP-PLUS模型的库车市LUCC趋势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13
作者 路甜甜 郭玉川 +3 位作者 姚磊 王会静 白运保 张子惠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探究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设置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可持续(MOP)4种情景,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趋势,评价2030年景观生态安全,以期缓解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 探究干旱区典型绿洲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设置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可持续(MOP)4种情景,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趋势,评价2030年景观生态安全,以期缓解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网格等方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揭示库车市近30 a景观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并通过耦合MOP-PLUS模型预测库车市2030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地类转换主要集中于耕地、草地与未利用地;景观生态安全值(ESI)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集聚程度有所下降,景观生态安全等级以中等、较高、高生态安全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60.15%~64.87%;相较于2020年,2030年4种情景下的ESI变化幅度较大,主要集中于南部人口聚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PLUS多情景模拟 库车市
下载PDF
中国大中型水库多尺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仕超 李鹏 +2 位作者 朱俊 赵敏 向荟璇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58,共12页
大中型水库是水力发电的关键基础,研究其空间分布对水资源调配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4748座大中型水库,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多个尺度深入探索其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型水库整体呈“多核中心、环带分布”... 大中型水库是水力发电的关键基础,研究其空间分布对水资源调配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4748座大中型水库,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多个尺度深入探索其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型水库整体呈“多核中心、环带分布”的空间分布结构;全局莫兰指数为0.155,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湘、粤、鄂三省大中型水库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数24.26%;在第三阶梯、年降雨量800mm以上分布均超过50%以上,在山地、丘陵地貌类型与长江流域分布数量最多;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东南一侧占比达80.674%;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上具有“西多东少,东聚西散”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水资源总量、相关法律法规、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中型水库 多尺度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国家水网
下载PDF
交流融合与多元互构:多组学视野下西南文化景观的地域空间格局及其构成关系解析
15
作者 徐辉 刘杰 周容伊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7-12,共6页
以多组学视野审视西南地区,通过对西南考古文化区系与中华文明起源的梳理,西南民族文化走廊与中华民族格局的考察,西南地域文化共同体与东亚跨境景观的整合,揭示了西南文化景观在文明源流、民族聚居及跨境景观影响下地域空间格局的构成... 以多组学视野审视西南地区,通过对西南考古文化区系与中华文明起源的梳理,西南民族文化走廊与中华民族格局的考察,西南地域文化共同体与东亚跨境景观的整合,揭示了西南文化景观在文明源流、民族聚居及跨境景观影响下地域空间格局的构成关系,总结西南文化景观“多元互构”的地域空间格局,指出其构成关系共同形塑了“交流融合”的本土化西南文化景观。“交流融合与多元互构”是西南文化景观地域空间格局的综合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佐证,反映了西南文化景观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始终保持“和而不同”的地方景观与人文特色,至今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文化景观 地域空间格局 交流融合 多元互构 构成关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多情景模拟
16
作者 汪勇政 梁哲 +2 位作者 余浩然 张强 范昕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
探究流域地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规律及未来多情景模拟对于诊断区域土地开发问题以及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网格法、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统... 探究流域地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规律及未来多情景模拟对于诊断区域土地开发问题以及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网格法、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规律,并结合多元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探讨未来多情景下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演变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低风险地区面积持续增加;(2)其空间集聚效应逐年增强,地形较平坦的盆地地区主要为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等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愈大集聚性越强;(3)2035年两情景景观生态风险进一步降低,基于生态保护可持续情景下汾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均值降低以及低风险面积增大与林地、草地、水域的面积增大和连通密切相关,自然发展情境下的变化与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整合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汾河流域 景观格局
下载PDF
益阳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17
作者 张娴 莫文波 +3 位作者 杨楠 赵晓勤 陈敏 李茂煌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以益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等方法探究其近25年来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内在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益阳市土地利用类型始终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且以耕地和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要变化特征;在类型尺度下... 以益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等方法探究其近25年来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内在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益阳市土地利用类型始终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且以耕地和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要变化特征;在类型尺度下,益阳市近25年来耕地、林地的优势度下降,且趋于破碎,建设用地优势度上升,且趋于聚集,水域优势度上升但整体趋于破碎;在景观尺度下,益阳市整体景观格局由聚集走向破碎,即优势景观连通性降低,景观异质性程度、破碎化程度变大,景观斑块的聚集程度降低,导致景观类型呈均匀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指数 驱动因素 益阳市
下载PDF
重庆民族区域乡村聚落景观时空演变与影响因子分析
18
作者 白丽芳 郭莉 +3 位作者 王超越 刘艺璇 杨玉筝 郭先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为广大民族区域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以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四县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景观指数分析、空间结构分析以及实地走访调研定量分析在1980-2... 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为广大民族区域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以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四县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景观指数分析、空间结构分析以及实地走访调研定量分析在1980-2018年间该区域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代表,对影响乡村聚落演变的因素进行分析;在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进行聚落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1980-2018年间,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斑块总面积不断增长,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聚落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更趋于分散。(2)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乡村聚落形态属于聚集型,聚集态势十分显著,且随着时间演变该研究区局部地区乡村聚落的分布更加紧密。(3)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乡村聚落核密度值较为稳定,聚落形态主要以团状和条带状为主。(4)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道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坡度小于25°的低山地貌区、距离河流1 km缓冲区内以及距离耕地100 m缓冲区内;人口、经济、传统文化和国家政策支持也是聚落演变的基础。(5)在研究区生态安全保护格局的基础上,划分为4种聚落景观优化类型。深入探讨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脱贫致富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民族区域 乡村聚落 时空演变 影响因子 景观格局优化
下载PDF
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
19
作者 周诗鹏 杨颖 +5 位作者 张小燕 卢素锦 秦碧玉 张文 黄晖 陈娅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目的】探讨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林地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黄河源区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调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确定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通... 【目的】探讨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林地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黄河源区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调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确定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计算得到林地面积和林地生态需水量数据;采用ArcGIS 10.8绘制林地面积与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分布图,分别运用Canoco 5.0和SPSS 27作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林地面积变化不大,林地主要分布于黄河源区中东部,以灌木林地为主;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较小,总体上生态需水量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不同类型林地的生态需水量大小表现为灌木林地>有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影响源区生态需水量的最主要指标是斑块周长-面积比(mean perimeter-area ratio,PARA_MN),其次是斑块连通度指数(patch cohesion index,COHESION)。影响黄河源区生态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为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结构,自然环境因素的驱动力弱于社会环境因素。【结论】黄河源区1990—2020年林地面积呈小幅下降趋势,林地生态需水量变化不大;黄河源区景观水平多样性较低;黄河源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景观格局 林地生态需水量 冗余分析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O_(3)的多尺度影响
20
作者 马西娜 李金铭 +1 位作者 王梦媱 安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020—2021年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大气监测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多尺度下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和PM_(2.5)浓度、O_(3)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多尺度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在夏季对于PM_(2.5)浓度、在春季对于O_(3)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高密度城区内较小尺度的绿地上优化景观格局对PM_(2.5)与O_(3)浓度影响更有效.由此提出的绿地优化策略可为城市高密度城区多尺度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密度城区 多尺度效应 绿地景观格局 PM_(2.5) O_(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