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展多面体组合单元的非规则颗粒材料离散元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典哲 刘璐 季顺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9-783,共15页
非规则颗粒材料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其复杂的几何形态对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为构建更接近真实颗粒形态的理论模型,以扩展多面体为基本单元,发展了扩展多面体组合单元.为验证扩展多面体组合单元的可靠性,分别对凸形三棱柱... 非规则颗粒材料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其复杂的几何形态对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为构建更接近真实颗粒形态的理论模型,以扩展多面体为基本单元,发展了扩展多面体组合单元.为验证扩展多面体组合单元的可靠性,分别对凸形三棱柱单元、凹形正倒锥体单元在平底漏斗中的卸料过程进行了离散元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形态的组合单元进行堆积和卸料离散元模拟,研究了颗粒形状对堆积分数、卸料流量和休止角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形状越复杂,颗粒之间的互锁效应越显著,颗粒系统更加稳定.扩展多面体组合单元的有效应用,为离散元数值模拟描述任意形态颗粒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扩展多面体颗粒 组合单元 非规则颗粒材料
下载PDF
复杂形态碎石颗粒的三维离散元模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晓颖 乔婷 +1 位作者 秦建敏 季顺迎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3年第4期40-47,共8页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装置获取碎石颗粒的表面点云坐标,重建其几何形貌,并基于能量守恒接触理论的多面体离散元法描述碎石颗粒的接触和运动。构建碎石颗粒的休止角试验和直剪箱2个基准离散元模型,同时开展对应的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多...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装置获取碎石颗粒的表面点云坐标,重建其几何形貌,并基于能量守恒接触理论的多面体离散元法描述碎石颗粒的接触和运动。构建碎石颗粒的休止角试验和直剪箱2个基准离散元模型,同时开展对应的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多面体单元模拟碎石颗粒的细观特征具有可行性,其离散元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模拟碎石颗粒的动静态特性,以及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碎石颗粒的剪切应力-剪切应变关系和剪切带的演化过程,为多面体离散元法探究非规则碎石颗粒的材料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多面体 碎石颗粒 休止角 直剪试验
下载PDF
考虑颗粒棱角影响的直剪试验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仕威 周小文 +1 位作者 刘文辉 刘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02-608,共7页
为了研究颗粒棱角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具有不同棱角度的对称多面体颗粒,采用了一种简单并适合任意颗粒形状的接触本构模型,对三维离散元开源程序YADE进行了修改,研究了颗粒棱角度在模拟直剪试验中的影响以及接触力各向异性... 为了研究颗粒棱角对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具有不同棱角度的对称多面体颗粒,采用了一种简单并适合任意颗粒形状的接触本构模型,对三维离散元开源程序YADE进行了修改,研究了颗粒棱角度在模拟直剪试验中的影响以及接触力各向异性在剪切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棱角度越小,颗粒间相互咬合自锁的作用越小,颗粒受剪更易转动,致使颗粒体系的剪切强度和剪胀性下降;竖向加载力越大,颗粒棱角度的影响越明显;法向接触力的各向异性在剪切过程中表现为先增后减最后趋向稳定的趋势;法向接触力的各向异性变化程度随颗粒棱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颗粒 直剪试验 棱角 多面体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八叉树的虚拟漫游碰撞检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功明 郭新宇 +1 位作者 赵春江 王纪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1-233,239,共4页
借助面向对象概念,根据层数和叶结点链表个数上限来构建存储场景物体信息的高效八叉树。每个叶结点指向记录对应空间区域内物体信息的链表,每个空间物体信息链表按照其对象大小降序排列。在逐步求精阶段用降序包围球遍历链表进行检测,... 借助面向对象概念,根据层数和叶结点链表个数上限来构建存储场景物体信息的高效八叉树。每个叶结点指向记录对应空间区域内物体信息的链表,每个空间物体信息链表按照其对象大小降序排列。在逐步求精阶段用降序包围球遍历链表进行检测,然后根据凸多面体剖分算法,使用主从MPI模式并行处理以实现精确碰撞检测。该方法利用物体空间位置关系进行碰撞检测,毋需存储大量空间物体三角面片。在基于粒子系统的土壤可视化漫游中的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高、实时性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八叉树 碰撞检测 包围球 凸多面体剖分 粒子系统
下载PDF
水底管道抛石加固过程的DEM-SPH耦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圆 张普然 +1 位作者 刘璐 季顺迎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水底管道的抛石加固过程是典型的颗粒-流体耦合问题。采用DEM-SPH耦合方法模拟颗粒-流体系统,其中离散元方法(DEM)用于模拟落石,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用于模拟流体。通过三维Voronoi切割算法生成不规则形状的多面体,并基于闵可... 水底管道的抛石加固过程是典型的颗粒-流体耦合问题。采用DEM-SPH耦合方法模拟颗粒-流体系统,其中离散元方法(DEM)用于模拟落石,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用于模拟流体。通过三维Voronoi切割算法生成不规则形状的多面体,并基于闵可夫斯基原理构造扩展多面体形态的落石单元。通过SPH的边界排斥力模型计算颗粒与流体间的作用力,从而建立DEM-SPH耦合方法。采用该方法模拟溃坝与楔形块入水的过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其他数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验证了SPH与DEM-SPH耦合方法的合理性。建立锥形结构模拟卸料斗和水底管道,采用DEM-SPH耦合方法模拟落石通过卸料斗入水并与水底管道相互作用的过程,确定了落石和水对管道的作用力,并分析了卸料斗静止与运动时的落石堆积情况。以上研究表明,DEM-SPH方法可有效模拟颗粒材料、水利工程结构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应用于水下抛石过程的结构和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SPH耦合 离散元方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扩展多面体 抛石
下载PDF
富氧气氛下雾化氧化法制备多面体Co_3O_4粒子及其化学电容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秋松 郭学益 +1 位作者 田庆华 杜广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42-1146,共5页
以氯化钴水溶液为原料在富氧气氛下,采用简单雾化氧化法成功制备了纯净的多面体Co3O4粒子.由CoCl2.6H2O配制成水溶液,以净化的压缩富氧空气为载气和反应气源,应用气流式喷嘴雾化上述溶液,并直接在竖立高温管式电阻炉内进行氧化反应.采用... 以氯化钴水溶液为原料在富氧气氛下,采用简单雾化氧化法成功制备了纯净的多面体Co3O4粒子.由CoCl2.6H2O配制成水溶液,以净化的压缩富氧空气为载气和反应气源,应用气流式喷嘴雾化上述溶液,并直接在竖立高温管式电阻炉内进行氧化反应.采用XRD、FT-IR和SEM等手段表征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与纯度.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为2.0 mol.L-1、溶液处理量为6.0 L.h-1、反应温度为800℃、雾化压力为0.1 MPa的反应条件下,所得样品为纯净的多面体Co3O4粒子.以所得样品为活性物质,制成电极片,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测试其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Co3O4样品在5.0 mol.L-1KOH电解质水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氧化 富氧空气 Co3O4粒子 多面体 化学电容
原文传递
基于扩展多面体单元的DEM-SPH耦合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璐 姜庆郁 季顺迎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6-466,共11页
对于颗粒材料与流体介质的动力作用可分别通过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模拟颗粒和流体,并采用DEM-SPH算法计算两种介质间的耦合作用。当颗粒材料采用... 对于颗粒材料与流体介质的动力作用可分别通过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模拟颗粒和流体,并采用DEM-SPH算法计算两种介质间的耦合作用。当颗粒材料采用多面体单元进行模拟时,颗粒单元与流体之间会形成几何形状复杂的流固耦合界面,不宜采用计算效率较低的传统边界粒子方法。为此,该文基于Minkowski Sum方法构造扩展多面体单元,并通过Hertz接触模型计算单元间的接触力,进而建立基于扩展多面体单元的DEM方法;流体介质采用弱可压缩格式的SPH方法。将几何复杂的流固界面耦合作用近似为排斥力模型,从而只对SPH粒子与固体界面进行几何判断即可确定两者的相互作用力。该方法避免了对大量边界粒子进行的相关计算,具有计算简便且适用于复杂固体边界的优点。该文进一步采用基于GPU的并行算法从而实现DEM和SPH的高性能计算以提高DEM-SPH耦合的计算效率。采用以上方法对方柱绕流和溃坝冲击块体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相关试验数值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一致性很好,进而说明了该文建立的DEM-SPH耦合方法对颗粒材料与流体介质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多面体 离散元方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耦合边界 GPU并行算法
原文传递
Co3O4 nanocage derived from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 excellent cathode 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Li-O2 battery 被引量:6
8
作者 Zhuoliang Jiang Hui Sun +5 位作者 Wenke Shi Tianhang Zhou Jianyong Hu Jingyang Cheng Pengfei Hu Shigang Su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555-1562,共8页
Rechargeable non-aqueous Li-O2 battery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nergy-storage technologies on account of its high energy density.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archi... Rechargeable non-aqueous Li-O2 battery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nergy-storage technologies on account of its high energy density.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architecture for catalyst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remarkable performance.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derived materials possess excellent architecture,which is beneficial for Li-O2 batteries.In this work,ZIF-67 is used as precursor template and calcinat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to produce Co3O4 crystals.When the anneal treatment is under 350℃,the derived Co3O4 nanocage holds the most complete skeleton,which provides better charge transfer ability as well as O2 and Li^+ diffusion.Meanwhile,the Co3O4 nanocage owns more oxygen vacancies,offering more active sites.With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nanocage structure and active sites,the Co3O4 nanocage stably delivers a l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15,500 mAh·g^-1 as well as a long cycle-life of 132 cycles at limited discharge capacity of 1,000 mAh·g^-1 under discharge/charge current density of 0.5 A·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O2 batterie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derived CO3O4 NANOCAGE CO3O4 polyhedron CO3O4 partic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