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tabilities,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nanofluids in heat exchanger systems 被引量:3
1
作者 Cong Qi Maoni Liu +2 位作者 Guiqing Wang Yuhang Pan Lin L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420-2430,共11页
Stable TiO_2–water nanofluids are prepared by a two-step method, stabilities of nanofluids are investigated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tance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and viscosities ar... Stable TiO_2–water nanofluids are prepared by a two-step method, stabilities of nanofluids are investigated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tance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and viscosities are also measured. A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studying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nanofluids is established,and heat transfer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iO_2–water nanofluids in heat exchanger systems with a triangular tube and circular tube a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nanoparticle mass fractions(ω = 0.1 wt%–0.5 wt%) and Reynolds numbers(Re = 800–10000) on th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performances of nanofluids are analyzed. Fitting formulas for Nusselt number and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nanofluids in a triangular tube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s of nanofluids in a triangular tube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nanofluids in a triangular tub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t the cost of a small increase i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compared with that in a circular tube, especially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s are almost the same between different nanoparticle mass fractions at turbulent flow.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η decreases with Reynolds number at laminar flow but a critical maximum value appears at turbulent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Nanoparticles turbulent flow TRIANGULAR tub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下载PDF
变截面半圆通道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工水力性能研究
2
作者 彭斌 孙振豪 +2 位作者 朱兵国 施佳宝 张朋成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建立了不同半圆通道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等截面半圆通道、渐扩型和渐缩型通道内的热工水力换热性能,并分析了不同通道和压力对S-CO_(2)在变截面半圆... 建立了不同半圆通道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等截面半圆通道、渐扩型和渐缩型通道内的热工水力换热性能,并分析了不同通道和压力对S-CO_(2)在变截面半圆通道内的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截面半圆通道,渐扩型通道恶化传热,渐缩型通道强化传热;入口和出口半径比为1.0:0.5的渐缩型半圆通道的总体换热系数最大提升了39.93%,流动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PEC最大为1.346;当压力越靠近临界压力或热通量较低时,传热性能越高。最后,从场协同性和湍动能分布的角度解释了渐缩型变截面通道强化传热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S-CO_(2)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渐扩型通道 渐缩型通道 传热强化 湍流 场协同
下载PDF
Simple Power-type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s for Turbulent Pipe Flow in Tubes 被引量:1
3
作者 Dawid Taler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9-348,共10页
The paper presents three power-type correlations of a simple form, which are valid for Reynolds numbers range from 3.10^3 ≤ Re ≤ 10^6, and for three different ranges of Prandtl number: 0.1 ≤ Pr ≤ 1.0, 1.0≤ Pr ≤... The paper presents three power-type correlations of a simple form, which are valid for Reynolds numbers range from 3.10^3 ≤ Re ≤ 10^6, and for three different ranges of Prandtl number: 0.1 ≤ Pr ≤ 1.0, 1.0≤ Pr ≤ 3.0, and 3.0 ≤Pr ≤ 10^3.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s developed in the paper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The comparisons performed in the paper confLrm the goo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correlations. They are also much simpler compar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Gnielinski, which is also widely used in the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urbulent tube flow Nusselt number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原文传递
湍流普朗特数对竖直圆管高热流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施伟杰 王艳娟 +2 位作者 于滨汇 舒磊 徐进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684-7692,I0016,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因其腐蚀性小、临界参数低、高效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燃煤火力发电、聚光太阳能发电、核反应堆等领域。其中,S-CO_(2)通常处于高温高压高热通量的加热湍流状态。现阶段湍流模型主...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因其腐蚀性小、临界参数低、高效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燃煤火力发电、聚光太阳能发电、核反应堆等领域。其中,S-CO_(2)通常处于高温高压高热通量的加热湍流状态。现阶段湍流模型主要针对亚临界、拟临界流动问题,对超临界流体流动适用性较差,因此,该文开展超临界工况下管内S-CO_(2)湍流流动传热研究。针对剪应力输运模型(SST湍流模型),建立均匀加热垂直上升管内S-CO_(2)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研究湍流普朗特数(Pr_(t))对湍流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关键运行参数对管内壁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r_(t)对高温高压高热流S-CO_(2)湍流流动传热有重要影响。当Pr_(t)从1降低到0.65~0.70时,内壁温的平均相对误差可降低约3.16%,对流换热系数可增加25.21%。通过对Pr_(t)的修正可以有效提高SST湍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可为高热流密度下S-CO_(2)循环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垂直上升圆管 湍流普朗特数 超临界传热 多物理场耦合
下载PDF
液态金属绕流管束流动传热进展
5
作者 肖辉 张显均 +2 位作者 兰治科 王苏豪 王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20,共11页
基于液态金属的螺旋管式换热器具有紧凑、换热能力强的特点,在热化学制氢、第四代核能、太阳能高温热发电、余热回收等能源化工系统极具价值,液态金属绕流管束流动传热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绕流管束湍流传热较复杂,实验和数值模拟... 基于液态金属的螺旋管式换热器具有紧凑、换热能力强的特点,在热化学制氢、第四代核能、太阳能高温热发电、余热回收等能源化工系统极具价值,液态金属绕流管束流动传热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绕流管束湍流传热较复杂,实验和数值模拟难度较大,目前尚未有相关可靠文献综述,阻碍了该类换热器设计与技术进步。本文回顾了液态金属绕流管束相关研究,首先指出了液态金属流动传热特性与其他流体的异同,然后简述并比较了液态金属流动传热经验关系式,推荐了该类型换热器设计的流动传热经验公式,紧接着应用经验关系式分别对比了不同工质绕流管束、液态金属流经不同流道的流动传热性能。指出液态金属湍流传热具有一定强化潜力,且绕流管束带来形阻较大,建议采取减阻措施。本文为后续涉及液态金属绕流管束的换热器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对流 管束 液态金属 湍流
下载PDF
冷却条件下渐扩/渐缩管内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的传热特性
6
作者 朱兵国 何吉祥 +1 位作者 徐进良 彭斌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2-1072,共11页
采用SSTk-ω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冷却条件下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SCO_(2))在三种水平管(等截面管、渐扩管和渐缩管)内的传热特性,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压力、质量流量及热通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截面管相比,渐扩管有效地强... 采用SSTk-ω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冷却条件下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SCO_(2))在三种水平管(等截面管、渐扩管和渐缩管)内的传热特性,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压力、质量流量及热通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截面管相比,渐扩管有效地强化了传热,采用渐扩管时,SCO_(2)的总传热系数最大提高了47.98%。然而,相比等截面管,渐缩管却削弱了传热。最后,从类冷凝和湍流场分布的角度阐明了传热强化的物理机理。为SCO_(2)冷却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渐扩/渐缩管 传热强化 类冷凝 湍流
下载PDF
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水平圆管内sCO_(2)传热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雄州 叶道铭 +1 位作者 黄俊辉 王建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9-1548,1584,共11页
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系统探究了典型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水平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传热数值模拟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在弱浮升力效应下,定常湍流普朗特数(Prt=0.85)模型具有较... 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系统探究了典型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水平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传热数值模拟的影响,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不同湍流普朗特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在弱浮升力效应下,定常湍流普朗特数(Prt=0.85)模型具有较可靠的预测能力,预测的壁温最大偏差小于5 K;但在强浮升力效应下,Prt=0.85时计算出现较大偏差,而引入的现有典型变湍流普朗特数修正模型改善效果不佳。经深层次分析发现,湍流普朗特数模型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传热边界层的影响显著,从而决定湍流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水平圆管传热 湍流普朗特数 浮升力效应 传热预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核动力航天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特性分析
8
作者 李增恩 张昊春 +1 位作者 赵姝婷 张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5-2191,共7页
为了研究核动力航天器所需碱金属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特性,本文设计一种换热结构,通过流固耦合传热方法对该换热结构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冷、热流体管道布置方式下的换热特性。利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网格的网格组装方... 为了研究核动力航天器所需碱金属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特性,本文设计一种换热结构,通过流固耦合传热方法对该换热结构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冷、热流体管道布置方式下的换热特性。利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网格的网格组装方法,实现不同流体域的耦合换热。对K、Na和NaK流体通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当换热器功率为兆瓦级时,适合选择Na工质作为冷却剂。对流体管道进行优化设计,得出在不改变冷、热流体换热空间体积的情况下,优化设计后的管道布置结构换热能力更强。研究表明当低温流体速度较慢且高温流体速度较快时,冷却效率更高。本文可为核动力航天器的换热器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管壳式换热器 碱金属工质 Cheng Tak模型 仿真分析 耦合换热 优化设计 湍动能分析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multi-field synergy principle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a tube 被引量:18
9
作者 LIU Wei LIU ZhiChun MA L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13期1600-1607,共8页
For laminar and turbulent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the synergy among vectorial physical quantities of a fluid particle is analyz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ulti-field synergy mechanism and heat transfer en... For laminar and turbulent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the synergy among vectorial physical quantities of a fluid particle is analyz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ulti-field synergy mechanism an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dditionally,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criterion (EEC)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Meanwhile, using synergy angles α,β,,γ and η, a unifi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es for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re suggested. A model of a heat-transfer-enhanced tube inserted with poles in a triangular configuration is built, and a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criter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synergy angles r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the Re number range of 300-1800,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on PEC lies in the range of 1.2-2.3, but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criterion EEC lies in the range of 0.33-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协同原理 绩效评价 对流换热 换热强化 强化传热管 欧洲经济共同体 评价标准 应用
原文传递
内螺纹管湍流特性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张定才 马静云 +2 位作者 梁冰 王长通 黄军亚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1-58,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内螺纹管的湍流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设置不同螺旋角、不同流速、不同肋高和不同肋条数等内螺纹管参数,对不同工况下的流动阻力和阻力系数进行比较,探讨了各参数对流动阻力和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内螺纹管的湍流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设置不同螺旋角、不同流速、不同肋高和不同肋条数等内螺纹管参数,对不同工况下的流动阻力和阻力系数进行比较,探讨了各参数对流动阻力和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和内螺纹管参数对内螺纹管阻力特性的影响显著;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可揭示内螺纹管的湍流特性,为内螺纹管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阻力特性 湍流特性 数值模拟 强化传热
下载PDF
波纹管内强制对流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曾敏 王秋旺 +2 位作者 屈治国 柏巍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空气在具有 3种不同管径 19、2 5、32mm的波纹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管的外壁采用电加热 ,来模拟均匀热流的条件 ,测得了不同工况下各种管径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 ,拟合出了所测的参数范围内的阻力和换热实验...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空气在具有 3种不同管径 19、2 5、32mm的波纹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管的外壁采用电加热 ,来模拟均匀热流的条件 ,测得了不同工况下各种管径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 ,拟合出了所测的参数范围内的阻力和换热实验关联式 ,并比较了相同管径的波纹管和光管的换热效果 ,发现无论在哪种比较条件下 ,波纹管均比相同管径下的光管综合换热性能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 强制对流换热 阻力特性 实验研究 管壳式换热器
下载PDF
自转螺旋扭带管内湍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琳 钱红卫 +2 位作者 俞秀民 宣益民 彭德其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应用激光测速仪 LDV(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对自转塑料螺旋扭带管的湍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光管内流体的流动相比,自转塑料螺旋扭带管内流体的湍流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体在自转塑料螺旋扭带的带动下,呈螺... 应用激光测速仪 LDV(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对自转塑料螺旋扭带管的湍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光管内流体的流动相比,自转塑料螺旋扭带管内流体的湍流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体在自转塑料螺旋扭带的带动下,呈螺旋流动,而且在近管壁环形区域内流体的轴向分速度明显比管中心区域的高,提高幅度为 25%左右,轴向湍流度比无自转扭带的大,提高幅度为 68%左右;切向分速度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切向湍流度很大,比轴向湍流度大 10 倍左右。流体的这些湍流特性的测得为自转塑料螺旋扭带管内对流传热强化机理的深入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螺旋扭带管 激光测速 湍流特性 传热强化机理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内置扭带换热管三维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琳 钱红卫 +1 位作者 宣益民 俞秀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70,共5页
对自转扭带换热管内流体的运动进行了分析,根据流体在自转扭带管内的切向运动特点,提出将自转扭带等效虚拟于静止扭带的思路。建立内置螺旋扭带换热管流体流动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大型CFD软件FLUENT6.0中的RNGk-εε模型对内置扭带换热... 对自转扭带换热管内流体的运动进行了分析,根据流体在自转扭带管内的切向运动特点,提出将自转扭带等效虚拟于静止扭带的思路。建立内置螺旋扭带换热管流体流动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大型CFD软件FLUENT6.0中的RNGk-εε模型对内置扭带换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内置扭带换热管流体流动的速度、压力、湍流强度场分布规律及传热特性。比较了静止、旋转及旋转等效虚拟静止扭带换热管的传热和阻力降特性,分析了不同螺距对强化传热和阻力降的影响。速度场的模拟值与激光测速仪试验值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扭带换热管 数值模拟 强化传热 RNG k-ε 模型 激光测速
下载PDF
自转螺旋扭带管内三维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41
14
作者 张琳 钱红卫 +1 位作者 宣益民 俞秀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33-1638,共6页
建立了内置自转螺旋扭带管的三维流动模型,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管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表明:自转扭带管内的流动是复杂的三维螺旋流动.流体在扭带与管内壁环缝区域的轴向速度比光管的大;流体在与扭带... 建立了内置自转螺旋扭带管的三维流动模型,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管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表明:自转扭带管内的流动是复杂的三维螺旋流动.流体在扭带与管内壁环缝区域的轴向速度比光管的大;流体在与扭带宽度等直径范围内的切向速度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流体在扭带与管内壁环缝区域内也存在明显的切向速度,但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光管内流体的流动只有随机的切向运动,且其切向速度要比扭带管内的切向速度小2个数量级;扭带管流体的径向速度和湍流度也比光管的大.扭带管内流体近管壁区域轴向、切向、径向速度和湍流度的加大,强化了管内的对流传热,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于光管.另外,速度场的模拟值与激光测试值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螺旋扭带管 RNGk-ε模型 数值模拟 强化传热
下载PDF
波纹内翅片管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宇波 王秋旺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4-337,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三组内翅片管的湍流流动与换热特性,拟合出所测参数范围内阻力和换热的实验关联式,并运用相同质量流量、相同泵功率、相同压降三种准则比较了不同组翅片管之间的强化传热效果。
关键词 波纹内翅片管 湍流换热 换热 阻力特性 实验
下载PDF
异形管内水力、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德斌 邓先和 邢华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横纹管、缩放管两种异形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计算时采用标准k-e 湍流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采用SIMPLE算法进行压力修正;代数方程采用超松弛法迭代求解。得出了在充分发展流时的传热努塞尔数... 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横纹管、缩放管两种异形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计算时采用标准k-e 湍流模型;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采用SIMPLE算法进行压力修正;代数方程采用超松弛法迭代求解。得出了在充分发展流时的传热努塞尔数、速度、摩擦系数及湍动能分布,并与光滑管内的流动传热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异形管在强化传热方面的机理。计算结果和实验值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粗糙管 强化传热 湍流模型
下载PDF
螺旋管内水和蒸汽局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宏晔 杨星团 +1 位作者 居怀明 姜胜耀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高温气冷堆蒸发器为背景,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单相水和蒸汽在不同尺寸螺旋管内部的流动和传热过程,研究了壁面局部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远离螺旋中心线一侧局部传热较强而靠近螺旋中心线一侧传热较弱,壁面Nu周向分布非常不均匀。... 以高温气冷堆蒸发器为背景,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单相水和蒸汽在不同尺寸螺旋管内部的流动和传热过程,研究了壁面局部传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远离螺旋中心线一侧局部传热较强而靠近螺旋中心线一侧传热较弱,壁面Nu周向分布非常不均匀。管径与螺旋直径之比是主要影响因素,当其值增大时截面温度极值点向螺旋中心线外侧移动,加剧了温度分布和Nu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层流向湍流过渡区内,Re的增大使截面各点温度梯度均有所增加,同时也增大了Nu周向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但在旺盛湍流区内Re对Nu分布无明显影响。壁面热边界条件形式对局部Nu周向分布没有显著影响。给出了局部Nu的估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数值模拟 湍流 传热系数
下载PDF
火管式余热锅炉管板冷却室内流动传热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超 黄波 +3 位作者 代正华 杨骥 于广锁 王辅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423-4429,共7页
气流床气化–废锅流程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并可副产一定量蒸汽,适宜于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或无需合成气变换的工况。文中对常用于气态/液体烃气流床气化的工业火锅式余热锅炉管板冷却室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模... 气流床气化–废锅流程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并可副产一定量蒸汽,适宜于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或无需合成气变换的工况。文中对常用于气态/液体烃气流床气化的工业火锅式余热锅炉管板冷却室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了湍流流动过程,用离散坐标模型(DOM)计算了合成气辐射传热过程,耦合研究了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考察了冷却水入口形式、冷却水流量和出口环隙宽度对冷却室内流动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3冷却水入口的形式能够有效改善合成气管水侧壁面的冷却效果,同时获得更均匀的冷却室内速度、温度分布。现有的2冷却水入口形式下,优化的冷却水质量流量为200 t/h。此外,在合成气管道的入口处加入刚玉套管能够使合成气管道壁面的最高温度降低106 K,有效保护合成气管端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 火管式余热锅炉 湍流流动 传热 数值模拟 冷却室
下载PDF
场协同理论对充分发展湍流传热性能的数值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颖 邓先和 +1 位作者 丁小江 王杨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47,57,共7页
在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动中,时均温度梯度和时均速度矢量间的夹角θ是控制其对流换热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两种异型管——横纹管和缩放管的数值模拟,得出:雷诺数Re恒定时,流向方向上T·cosθ的变化规律与局部Nu数的分布规律... 在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动中,时均温度梯度和时均速度矢量间的夹角θ是控制其对流换热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两种异型管——横纹管和缩放管的数值模拟,得出:雷诺数Re恒定时,流向方向上T·cosθ的变化规律与局部Nu数的分布规律相似.改变几何参数,如肋高或收缩段的长度,可改变θ角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充分发展湍流 场协同理论 异形管
下载PDF
缩放管内湍流对流换热(Ⅰ) 场协同控制机理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颖 邓先和 丁小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59-1763,共5页
通过对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模拟研究 ,考察了热边界层厚度、湍流强度及时均速度与时均温度梯度之间夹角的变化规律 ,得出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场协同作用沿流动方向的分布规律 .通过讨论两种不同结构尺寸缩放管的换热情况 ,发现流... 通过对缩放管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的模拟研究 ,考察了热边界层厚度、湍流强度及时均速度与时均温度梯度之间夹角的变化规律 ,得出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场协同作用沿流动方向的分布规律 .通过讨论两种不同结构尺寸缩放管的换热情况 ,发现流体在收缩段可获得较好的场协同作用 ,增强换热能力 ,而在扩张段场协同作用的效果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放管 湍流换热 场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