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油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1
作者 韩月婷 蔡静 +4 位作者 邱鹤翔 吴学凤 刘兰花 穆冬冬 李兴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7-64,共8页
为提高制曲技术、稳定酱油曲品质,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酱油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动态监测总酸、水分、蛋白酶、糖化酶、淀粉酶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微生物... 为提高制曲技术、稳定酱油曲品质,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酱油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动态监测总酸、水分、蛋白酶、糖化酶、淀粉酶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微生物群落演替与风味物质的潜在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丰度大于1%的细菌有威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10个属,真菌有柯达酵母菌属(Kodamaea)、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3个属,其中Weissella、Kodamaea、Aspergillus在整个发酵阶段中均占主导优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水分含量降低,总酸含量、蛋白酶、淀粉酶和糖化酶活力则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呈上升趋势,成曲48 h达到4381.31μg/100 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eissella、Lactobacillus和Kodamaea等优势微生物影响了蛋白酶、糖化酶、淀粉酶的活力,对醇类、醛类、酯类、酸类、吡嗪类等多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为酱油曲品质的提高、制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曲 细菌 真菌 酶活力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一种复配麸皮培养基的酱油种曲培养工艺
2
作者 闫景勇 刘建华 +1 位作者 董攀登 杨振鹏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2期135-139,共5页
麸皮颗粒大小比例对种曲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试验以米曲霉3.042为菌种,研究了麸皮复配比例与复配方式对种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粗片状麸皮∶粉状麸皮的质量比为90∶10或者粗片状麸皮∶细片状麸皮∶粉状麸皮的质量比为(60~70)∶(25~... 麸皮颗粒大小比例对种曲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试验以米曲霉3.042为菌种,研究了麸皮复配比例与复配方式对种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粗片状麸皮∶粉状麸皮的质量比为90∶10或者粗片状麸皮∶细片状麸皮∶粉状麸皮的质量比为(60~70)∶(25~35)∶5(总量为100质量份)的复配比例,并以粗片状麸皮先与水混匀,再与细片状麸皮、粉状麸皮混合的复配方式制备复配麸皮培养基,而后进行种曲培养,所得种曲的干基孢子数可达到110亿个/g,发芽率可在90%以上,感官黄绿、均匀、孢子多、无夹心,品质优良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麸皮 种曲培养基 种曲生产 种曲夹心
下载PDF
丢糟酿酒复合发酵剂的应用开发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方晓璞 张文学 +3 位作者 张其圣 岳元媛 赵东 乔宗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7,共3页
针对目前白酒丢糟利用中存在的转化效率低、酒质较差等不足,通过对新型麸曲与新型大曲的研发和不同配比的探讨,得到能高效降解丢糟的复合发酵剂,其组成是新型麸曲:新型大曲=1:5。采用复合发酵剂,使丢糟中的淀粉利用率和酒精收率达到42.4... 针对目前白酒丢糟利用中存在的转化效率低、酒质较差等不足,通过对新型麸曲与新型大曲的研发和不同配比的探讨,得到能高效降解丢糟的复合发酵剂,其组成是新型麸曲:新型大曲=1:5。采用复合发酵剂,使丢糟中的淀粉利用率和酒精收率达到42.4%和19.8%,同时还可以得到较高质量的丢糟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发酵剂 麸曲 新型大曲 丢糟
下载PDF
He-Ne激光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米曲霉提高其蛋白酶和淀粉酶酶活力 被引量:7
4
作者 葛菁萍 陈方博 +2 位作者 王海曼 柴洋洋 平文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3-247,共5页
以分离自豆酱中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DF-C14为出发菌株,采用He-Ne激光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高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突变株HDF-C14-HN5,并将其应用到豆酱发酵中,测定酱曲发酵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酶活力。所得成曲中干基蛋... 以分离自豆酱中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DF-C14为出发菌株,采用He-Ne激光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高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突变株HDF-C14-HN5,并将其应用到豆酱发酵中,测定酱曲发酵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酶活力。所得成曲中干基蛋白酶酶活力最高可达1572.64U/g,淀粉酶酶活力最高可达2815.23U/g。此生产性发酵实验可以为该菌株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复合诱变 酱曲 蛋白酶 淀粉酶
下载PDF
红曲中的一种糖肽类抑菌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树欣 李凤美 曾露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2-44,共3页
采用活性炭脱色法将红曲的色素脱去,对脱色后的样品进行抑菌实验,发现脱色后的样品仍有抑菌性。又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该脱色液,确认脱色后有抑菌作用的样品中不含桔霉素。实验证明,红曲中除了色素和桔霉素之外,还有其他的抑菌物质。... 采用活性炭脱色法将红曲的色素脱去,对脱色后的样品进行抑菌实验,发现脱色后的样品仍有抑菌性。又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该脱色液,确认脱色后有抑菌作用的样品中不含桔霉素。实验证明,红曲中除了色素和桔霉素之外,还有其他的抑菌物质。通过糖和氨基酸定性实验,以及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确认该抑菌物中含有小肽和糖类物质,并且通过薄层层析确定了该抑菌物属于结合性糖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抑菌物质 桔霉素 色素 糖肽
下载PDF
固态发酵酿醋中复合麸曲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锦盛 刘军 +3 位作者 朱文优 黄思敏 原海兵 韩志双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对不同单菌种麸曲复合使用和不同菌种复合制备麸曲以及该麸曲用于保宁醋固态发酵酿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麸曲酶活力、淀粉利用率、出醋率高低主要取决于菌种及其复合方式。与传统固态发酵酿醋相比,曲霉AS3.4309和曲霉AU052单菌... 对不同单菌种麸曲复合使用和不同菌种复合制备麸曲以及该麸曲用于保宁醋固态发酵酿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麸曲酶活力、淀粉利用率、出醋率高低主要取决于菌种及其复合方式。与传统固态发酵酿醋相比,曲霉AS3.4309和曲霉AU052单菌种制曲后复合使用淀粉利用率提高38.72%、出醋率提高2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曲 复合 固态发酵 淀粉利用率 出醋率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技术分析曲霉型豆豉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金林 万亮 +3 位作者 王维亚 黄丽 王筱兰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52-257,共6页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为探清江西曲霉型豆豉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技术,在对比研究DVB/CAR/PDMS、P...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为探清江西曲霉型豆豉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技术,在对比研究DVB/CAR/PDMS、PDMS/DVB、Carboxen/PDMS、PDMS 4种萃取头萃取效果基础上,分析豆豉生产制曲、后酵及干燥三阶段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PDMS/DVB萃取头最适合豆豉挥发性成分萃取,制曲阶段检出24种成分,含呋喃1种、吡嗪5种、醛4种、醇3种、酮2种、酸2种、酚4种、其他3种;后酵样品检出45种成分,包括呋喃3种、吡嗪4种、醛7种、醇5种、酮2种、酸4种、酯11种、硫化物2种、酚5种、其他2种。干豆豉鉴定出50种物质,为呋喃3种、吡嗪6种、醛7种、醇7种、酮2种、酸4种、酯11种、硫化物2种、酚5种、其他3种。研究表明,制曲阶段初步形成了少量挥发性物质,后酵阶段挥发性物质在数量和含量上得到显著增加,是豆豉风味形成的主要阶段,干燥会略微改变风味物质含量,但对豆豉整体风味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曲霉型豆豉 制曲 后酵 干燥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动植物蛋白复合风味酱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发新 庞李明 高大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以大豆、文蛤和面粉为原料,与富含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米曲霉共同制曲发酵,酿制天然动植物蛋白风味的复合调味酱。进行了原料配比试验及调香试验,得出最佳的配料比为大豆:文蛤=200:60,原酱35g,蒜蓉辣酱10g,香辛液2g。
关键词 文蛤 酱曲 固态无盐发酵 复合调味酱
下载PDF
嘉兴厚层通风制强化生曲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汪建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简叙了嘉兴熟麦制曲改为厚层通风强化制曲的生产工艺,采用原料、复合菌种、操作方法和制曲管理,并提出了在通风制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求和措施。
关键词 厚层通风 强化生麦曲 复合菌种 操作管理
下载PDF
不同酒曲对小米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津桥 周洁 +2 位作者 石桐 张献文 刘凤珠 《食品工程》 2016年第2期19-21,34,共4页
将采用不同甜酒曲发酵的小米酒,经液液萃取提取酒的香气成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结果表明,酒曲对醇类、有机酸类、酯类和醛酮类物质的品种和数量均有影响,上海甜酒曲所产香气物质品种和数量最少,苏州蜜蜂酒曲所产香气物质品种和数... 将采用不同甜酒曲发酵的小米酒,经液液萃取提取酒的香气成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结果表明,酒曲对醇类、有机酸类、酯类和醛酮类物质的品种和数量均有影响,上海甜酒曲所产香气物质品种和数量最少,苏州蜜蜂酒曲所产香气物质品种和数量最多,更适于小米酒的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 小米酒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
下载PDF
黄酒酿造过程中真菌群落组成及挥发性风味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牟穰 毛健 +1 位作者 孟祥勇 刘芸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09,共7页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不同发酵时期黄酒醪液中的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GC-MS分析黄酒中的主要高级醇、醛类和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黄酒前酵阶段真菌有着较高的群落多样性,在发酵排料当天鉴定出22种真核属类;其中曲霉属(Aspergi...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不同发酵时期黄酒醪液中的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GC-MS分析黄酒中的主要高级醇、醛类和酯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黄酒前酵阶段真菌有着较高的群落多样性,在发酵排料当天鉴定出22种真核属类;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在整个发酵过程相对丰度均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其它真菌,是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特征微生物;随着黄酒发酵的进行,优势真菌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生成受发酵液性质影响较大,大部分在第4天有着较高的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的较高酸度和酒精度以及低p H降低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使得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曲 发酵醪液 真菌 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路 郭伟灵 +7 位作者 周文斌 林怡辰 洪家丽 刘绘鹏 刘斌 倪莉 饶平凡 吕旭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究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酿造用曲酿造的酒样中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 目的:探究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酿造用曲酿造的酒样中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A酒(红曲+药白曲)与B酒(红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有10种,而A酒(红曲+药白曲)与C酒(药白曲)以及B酒(红曲)与C酒(药白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相同,各有8种。结论:红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而药白曲对其挥发性物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红曲 药白曲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复合原料造粒制曲与酱油酿造的研究
13
作者 王聪 朱新贵 +2 位作者 刘滢 李学伟 曾小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以豆粕25%、大米蛋白粉30%、豌豆蛋白粉15%、炒小麦20%、面粉10%为原料进行复合造粒,在润水量80%、蒸料温度106℃、蒸料时间10min条件下处理,并进行通风制曲,获得的成曲酸性和中性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了1094.87,3183.71U/g。按曲和盐水1... 以豆粕25%、大米蛋白粉30%、豌豆蛋白粉15%、炒小麦20%、面粉10%为原料进行复合造粒,在润水量80%、蒸料温度106℃、蒸料时间10min条件下处理,并进行通风制曲,获得的成曲酸性和中性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了1094.87,3183.71U/g。按曲和盐水1∶2.5(质量比)加入浓度为12%的盐水进行发酵,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20天时,所得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达1.203g/dL,蛋白质利用率达84.19%,感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粒制曲 复合原料 酱油
下载PDF
茶酒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探索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日光 张金修 《酿酒》 CAS 2019年第4期56-58,共3页
以干茶叶为主要原料,以全干小麦配合高粱为辅料,同时添加一定比例的多酶复合酒曲:小麦经浸泡膨化后,含水量为56%。茶叶添加比例占小麦的15%,多酶复合酒曲添加比例占小麦和茶叶总和的0.4%,多酶复合酒曲水份含量控制在38%~40%之间,防止茶... 以干茶叶为主要原料,以全干小麦配合高粱为辅料,同时添加一定比例的多酶复合酒曲:小麦经浸泡膨化后,含水量为56%。茶叶添加比例占小麦的15%,多酶复合酒曲添加比例占小麦和茶叶总和的0.4%,多酶复合酒曲水份含量控制在38%~40%之间,防止茶叶霉变,原辅料:(高粱,小麦)无霉变和杂质,籽粒饱满。膨化后透彻均匀,发酵房要定期、不定期清洁,保持卫生。茶叶入池的糖化期,以及后来的发酵期到最后的出池蒸馏酒,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温度变化,防止升温过猛,严格技术和工艺参数要求,按其生产所得的茶酒口感;茶香自然,平滑爽净,空杯留香持久,突出主体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酒 生产技术 小麦 多酶复合酒曲 循环利用经济
下载PDF
酯化红曲和复合己酸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屈光伟 殷成浩 +1 位作者 赵二欢 姚继承 《酿酒》 CAS 2018年第4期61-64,共4页
窖泥中以己酸菌为主的酿酒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窖泥的质量,并影响酒体风格,大曲强化多菌种、多酶系,可使酒产生更多风味物质,改善口感,复合己酸菌和酯化红曲应用于生态老窖泥的培养、双轮底发酵、生物酯化液发酵和强化大曲制作的... 窖泥中以己酸菌为主的酿酒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窖泥的质量,并影响酒体风格,大曲强化多菌种、多酶系,可使酒产生更多风味物质,改善口感,复合己酸菌和酯化红曲应用于生态老窖泥的培养、双轮底发酵、生物酯化液发酵和强化大曲制作的应用实践,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系统总结了复合己酸菌和酯化红曲的性能研究、实际应用及对酒质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己酸菌 酯化红曲 浓香型白酒 生态老窖泥 增己降乳
下载PDF
酱油酿造中米曲霉与风味酵母协同制曲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晶晶 胡勇 +6 位作者 陈梦 陈世贵 付彩霞 汪超 陈雄 徐宁 李冬生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0-237 277,共9页
本文通过添加一株嗜盐产香酵母菌(鲁氏酵母)与米曲霉协同制曲,探讨制曲过程中酶系、各项理化指标及风味与酵母代谢调控的相关性。动态监测制曲过程中酵母菌落数、米曲霉孢子数、酶系活力、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采用GC-MS对成曲进行挥发... 本文通过添加一株嗜盐产香酵母菌(鲁氏酵母)与米曲霉协同制曲,探讨制曲过程中酶系、各项理化指标及风味与酵母代谢调控的相关性。动态监测制曲过程中酵母菌落数、米曲霉孢子数、酶系活力、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采用GC-MS对成曲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酵母的添加量为1.5×106个/g曲料,米曲霉接种量为0.15%(m/m)时,米曲霉孢子数无明显变化,中性蛋白酶活与对照组相当,36 h时达到3100 U/g,α-淀粉酶活较对照组降低了22%,糖化酶活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7%,氨肽酶活、酸性羧肽酶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制曲结束时对照组与添加酵母氨基态氮和还原糖含量基本相近,有机酸含量低于对照。添加酵母和对照组成曲中分别检测出32种,2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分析知,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协同制曲并未对米曲霉生长及酶系产生显著影响,但改善了曲料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酵母 协同制曲 酶活力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