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ternal Quest for Poetic Dwell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co-Ethic Thoughts in Silent Spring and Wolf Totem
1
作者 邬竞越 《海外英语》 2011年第2X期181-183,共3页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conduc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coethic thoughts in Silent Spring and Wolf Totem. It points out that Carson and Jiang's eco-ethics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ideal and objective. Moreo... This thesis is aimed at conduc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coethic thoughts in Silent Spring and Wolf Totem. It points out that Carson and Jiang's eco-ethics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ideal and objective. Moreover, the most shining features are that they not only unfold the grim fact of ecological crisis before the public, but also instil confidence and hope in each and every rea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ent spring wolf TOTEM eco-criticism poetic DWELLING comparative ecological ethics
下载PDF
“以中释西”文学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与阐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首一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国传统文论本身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统一,文化交融与互鉴使西方文学具有中国美学特色,以及中西文心相同,所以“以中释西”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以中释西”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中国诗学直接审视西方文学、以问题为基础进行阐释、正向阐释与反向阐释相结合三种方法。“以中释西”应注意树立“文体意识”、强调对被阐释文本的“细读”和微调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以中释西” 学理依据 阐释路径
下载PDF
“全球”的局限:论理论和诗学的关系
3
作者 李采真(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206,共9页
考察世界文学和文学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和诗学在西方、中东和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性关系,可以发现诗学和理论二者应被去同义化(de-synonymised),在这些文化区域中,理论与诗学的概念以不同方式形成和运作,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涉... 考察世界文学和文学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和诗学在西方、中东和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性关系,可以发现诗学和理论二者应被去同义化(de-synonymised),在这些文化区域中,理论与诗学的概念以不同方式形成和运作,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涉及一种超越了现有西方理论假设的概念工具。当今,作为西方文化体制产物的“文学理论”,不应再固守旧有观念,而应该尊重和承认世界不同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学传统。相应地,“世界文学”作为一个宏观的、动态的研究领域,要以包容的态度和多元化的视角来构建自己的体系,以保持文学探索的自由性、客观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理论 诗学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海子诗歌与1980年代中国的文化意识
4
作者 王东东 《江汉学术》 2024年第5期19-28,共10页
作为1980年代文化之子,海子的写作也探测着1980年代文化的范围、极限和边陲。海子诗学与1980年代文化之间形成了共振。海子将陈维纲翻译的荷尔德林诗句“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有什么用场”,改为了“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并使之在... 作为1980年代文化之子,海子的写作也探测着1980年代文化的范围、极限和边陲。海子诗学与1980年代文化之间形成了共振。海子将陈维纲翻译的荷尔德林诗句“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有什么用场”,改为了“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并使之在汉语中广为流传。海子和刘小枫分享了同一种“比较诗学”、比较文化的思考,这是“文化热”的表现,也是1980年代中后期普遍的思想氛围;海子作为诗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中国式“诗化哲学”的思想建构。与刘小枫类似,海子在“拯救与逍遥”之间作出了自己的文化决断。海子最终完成了从“诗化哲学”到“哲学化的诗”的转变,他的诗学同样“是对真实的意义的价值现象学追问”,并且与1980年代的“比较文化”互为表里。其诗歌理想来源于1980年代的文化理想,也因而容纳了1980年代文化意识最深层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荷尔德林 刘小枫 比较诗学 诗化哲学 1980年代 文化意识
下载PDF
中国当代多民族比较诗学体系化建构的可能性——龚举善教授《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的总体逻辑
5
作者 王嘉楠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延续《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对于“多民族文学史观”“多元一体格局论”的一贯强调,龚举善教授新著《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以“民族比较诗学”为核心研究对象,以“中国”“当代”为立论的空间和时间界域,从民民、民汉、... 延续《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对于“多民族文学史观”“多元一体格局论”的一贯强调,龚举善教授新著《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以“民族比较诗学”为核心研究对象,以“中国”“当代”为立论的空间和时间界域,从民民、民汉、民外三大维度系统检视了新中国相关学者对我国民族文学及其理论批评所做的原生性比较以及建基其上的后发式建构性比较研究集合体的状貌、特征和规律。该著所体现的融合互鉴观念、纵横比较方法以及立足中华、放眼世界的学术志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多民族比较诗学的体系化建构提供了新的认知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比较诗学研究》 多民族比较诗学 情境 维度
下载PDF
兴与隐:意象中的诗性智慧探寻
6
作者 胡静思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78-180,共3页
意象作为中西方诗学的交汇点,其中的诗性智慧虽然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相通之处,二者可相互借鉴。通过对中西方意象生成语境、意象的隐喻内涵、中西方诗性智慧的异同的分析,中西方的意象在创造性、想象力、映射人类生活与思维上存在一... 意象作为中西方诗学的交汇点,其中的诗性智慧虽然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相通之处,二者可相互借鉴。通过对中西方意象生成语境、意象的隐喻内涵、中西方诗性智慧的异同的分析,中西方的意象在创造性、想象力、映射人类生活与思维上存在一定的互通性,或许可为现代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对意象的使用,探寻出新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意象 诗性智慧
下载PDF
叙事学是一门富于生命力的学问——谭君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7
作者 舒凌鸿 谭君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19,共19页
自中国学界打开向西方汲取养分的大门,西方文艺理论在与中国文化语境结合的过程中,许多理论与思潮显赫一时,潮起潮落,各领风骚。在此背景下,中国叙事学研究却一直蓬勃发展,长盛不衰,显示出勃勃生机。当代叙事学自20世纪60、70年代在西... 自中国学界打开向西方汲取养分的大门,西方文艺理论在与中国文化语境结合的过程中,许多理论与思潮显赫一时,潮起潮落,各领风骚。在此背景下,中国叙事学研究却一直蓬勃发展,长盛不衰,显示出勃勃生机。当代叙事学自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兴起,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从受其影响到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离不开中国叙事学研究者的笔耕不辍。来自云南大学的谭君强教授是中国最早进行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先行者之一,他的研究正好贯穿了整个中国叙事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本访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谭君强教授叙事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情况进行总体逡巡;第二部分着重探讨谭君强教授的审美文化叙事学和比较叙事学研究,及其在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转变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第三部分讨论和介绍其叙事学研究的系列译著及其对叙事学研究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聚焦于近年来谭君强教授影响较大的叙事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诗歌叙事学。在这篇访谈中,展现了谭君强教授在叙事学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精神,成为后辈学人的榜样。同时,也展现了整个中国叙事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充分证明了叙事学是一门富于生命力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审美文化叙事学 比较叙事学 诗歌叙事学
下载PDF
比较诗学视域下《狼图腾》翻译中的诗学转换 被引量:1
8
作者 车明明 刘云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9-74,共6页
作为文学和人文研究的手段,比较诗学旨在对比和揭示不同文化间研究对象的一般理性特性、规律及原则,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也着眼于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对比性探究,因而比较诗学可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比较诗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认... 作为文学和人文研究的手段,比较诗学旨在对比和揭示不同文化间研究对象的一般理性特性、规律及原则,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也着眼于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对比性探究,因而比较诗学可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比较诗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认为,翻译的核心在于对原作和译作进行形而上的诗学反思和诗学认知,故翻译过程便是诗学转换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不同文本的诗学对等。本研究基于比较诗学理论,以《狼图腾》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观念、价值取向及伦理道德三个层面对其翻译过程中的诗学认知和诗学转换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狼图腾》 诗学转换 诗学对等
下载PDF
界面接合之处——评《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
9
作者 程汇涓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394-401,共8页
诗歌作为一种集声音、意义、图像、节奏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对它的研究不应拘囿于单一模态,而是应该在界面接合之处发现新的潜力。《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一书追踪西方跨艺术诗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聚焦当代... 诗歌作为一种集声音、意义、图像、节奏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对它的研究不应拘囿于单一模态,而是应该在界面接合之处发现新的潜力。《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一书追踪西方跨艺术诗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聚焦当代跨艺术诗学的核心概念,且从辨异会通的角度比较中西方跨艺术诗学的思想内涵、观念渊源、表达形式和媒介意识。该书的理论爬梳和批评实践为跨艺术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资信赖的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艺术诗学 艺格符换 比较诗学 媒介
下载PDF
叶维廉比较诗学中的古诗意象问题
10
作者 刘亚斌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96-107,共12页
意象是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西方现代诗歌在创作实践和诗学理论中都受到过中国古诗的影响,使得意象又成为比较诗学的热点话题。作为学者化的诗人和诗人化的学者,叶维廉是在中西方现代象征主义影响下... 意象是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而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西方现代诗歌在创作实践和诗学理论中都受到过中国古诗的影响,使得意象又成为比较诗学的热点话题。作为学者化的诗人和诗人化的学者,叶维廉是在中西方现代象征主义影响下从事诗歌创作的,且偏爱中国古诗、意象及其技巧方法,同时对意象派诗歌主将庞德的创作及其诗学观念进行过深入研究。意象被放置在中西方不同的语言系统,尤其是在语法比较的框架内思考与分析,其语法诗学及所倡导的文化“模子论”显露出结构主义的特征。与西方语法相比,汉语更具有灵活性,它决定了传统诗歌意象的空间性、静态化和视觉效果的运用,使诗作以自然物象的直接呈现而著称,区别于西方译作及其诗歌重时间、逻辑性、叙事化和各种人为的语法规定。实质上,中国古诗的意象拥有时间性,意在打破在地限制,穿越历史、横跨空间,在时空同一中表现人类普遍性的情感与精神诉求;在自身具足的意象所营构的情境中内含叙述者及其事件和行为,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景行统一,事件和行动又是读者进入诗歌审美世界、体悟意象和情志表现的阿里阿德涅线团;传统诗学虽然力图以意象来传情达意,但是同样会为意象造境和画面呈示,而不惜采用限定的连接词。就此而言,叶维廉的语法诗学要走向意象诗学,从传统文化角度廓清中国诗的特性和精义,呈现中国诗学的世界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比较诗学 中国古诗 意象
下载PDF
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
11
作者 李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8-108,122,共12页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来自不同时代和地域、秉持不同文化理念的中外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想和路径。华裔学者叶维廉提出和建构了以“模子”为核心概念的比较诗学理论,并将之践行和贯彻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来自不同时代和地域、秉持不同文化理念的中外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想和路径。华裔学者叶维廉提出和建构了以“模子”为核心概念的比较诗学理论,并将之践行和贯彻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彰显了华裔学者的文化自觉和翻译诉求,突出了中国文学和诗学的属性和特质,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提供了富有个性的研究角度和实践路径。本文以叶维廉的两部古典诗歌英译作品为研究基础,从解读方式、表达理念和接受效果3个方面思考和评述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观,分析其比较诗学观在翻译中的体现,阐述其诗学观与翻译观的汇通途径。本研究希望能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中国文学形象在海外的建构和接受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英译观 比较诗学 模子
下载PDF
变异学:比较诗学发展的“助推器”
12
作者 何丽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4-31,共8页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对比较诗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比较诗学发展的“助推器”。首先,它突破了法、美学派一味求同的研究局限,能让比较诗学研究跨越文明的界限。其次,它具有清除研究中学派意识的效用,可以为跨文...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对比较诗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比较诗学发展的“助推器”。首先,它突破了法、美学派一味求同的研究局限,能让比较诗学研究跨越文明的界限。其次,它具有清除研究中学派意识的效用,可以为跨文明比较诗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再次,它能够有效地减少跨文明比较诗学研究中的某些误区和弊端。最后,它能为一般诗学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道路。一般诗学不一定是一种单数的“共同诗学”,而极有可能是一种复数的“复合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学 比较诗学 异质性 跨文明
下载PDF
论《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王玉华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222-227,共6页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采用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相互比较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是文艺学视野下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主要是探寻中国与西方背景下的文学理论的相同之处与相异之处并进行相互比较,寻找到其文论背后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因此...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采用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相互比较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是文艺学视野下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主要是探寻中国与西方背景下的文学理论的相同之处与相异之处并进行相互比较,寻找到其文论背后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因此文论的中西比较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通过“之间意识”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进行比较研究,厘清文论与诗学的概念,深入理解把握文论与诗学的意义,最终把握中西方不同哲学观下的不同文学理论生成样式。但是在其阐释过程之中,又陷入了某种不可逃避的阐释悖论,在阐释悖论的阴影下,如何阐释中国本土文化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虹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比较研究 现象学还原
下载PDF
中西“空白”之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克和 张唯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中西美学家都高度肯定“空白”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但他们所理解的“空白”并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 ,而西方当代文论的“空白”清晰且有限。中国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 ,而... 中西美学家都高度肯定“空白”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但他们所理解的“空白”并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 ,而西方当代文论的“空白”清晰且有限。中国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 ,而西方学者则认为“空白”通过破坏可联结性来实现一种潜在的联结 ,并由此而获得审美意味。中西都认为创作主体心灵的虚空是创造艺术空白美的前提 ,但中国古代的虚空是出尘以屏除自我 ,而西方则是去蔽以找回纯粹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空 创造艺术 当代文论 中国文论 审美意味 创作主体 自我 中西 有限 心灵
下载PDF
意象、诗情、翻译——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之比较与翻译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保红 刘士聪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文以意象、诗情、翻译为题,从意象、音韵、节奏、修辞、创作手法、形式与内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 本文以意象、诗情、翻译为题,从意象、音韵、节奏、修辞、创作手法、形式与内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同的原因及其在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诗情 比较研究 翻译
下载PDF
诗学中的“并置”——从西方到东方的考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节末 袁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8,共13页
"并置"是随着西方反理性主义的思潮而出现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手段。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庞德的"并置"诗学因吸收了中国古诗之精髓并受汉字美学的启示而得以拓展,成为开发诗歌能量、革新英语诗歌的有效途径。海外华人... "并置"是随着西方反理性主义的思潮而出现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手段。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庞德的"并置"诗学因吸收了中国古诗之精髓并受汉字美学的启示而得以拓展,成为开发诗歌能量、革新英语诗歌的有效途径。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又将庞德的"并置"导入中国诗学语境,引领国人反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考察"并置"从西方到东方的这一迁移,将为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探讨中国诗学特质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并置” 庞德 叶维廉 比较语境
下载PDF
孟而康、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的建构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7,共8页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界和文学理论界,虽然精英文学及其理论的研究受到文化研究的冲击,但专事文学理论研究的比较诗学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孟而康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作者认为,尽管孟而康并非是把目光转向东...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界和文学理论界,虽然精英文学及其理论的研究受到文化研究的冲击,但专事文学理论研究的比较诗学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孟而康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作者认为,尽管孟而康并非是把目光转向东方的比较文学和文论研究的第一人,但可以说,他对跨文化比较诗学的全面探讨却超越了在他以前或同辈的艾金博勒、佛克马和刘若愚,进入了总体文学和文论研究的境地,这显然与当今的世界文学话题比较接近。作者认为,孟而康的贡献不仅仅止于对比较诗学的拓展,他还对世界诗学的建构作了某种预示,可惜由于他的英年早逝而未能在这方面进行深入讨论,而本文作者则沿着孟而康未竟的事业提出了自己关于世界诗学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而康 比较诗学 世界诗学 普世性 建构
下载PDF
论当代比较诗学话语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比较诗学”就是文论的“跨文明”研究 ,如何超越两种文论话语体系是目前比较诗学面临的最大困境。西方文论不具有“普适性” ,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言说、阐释和衡量中国古代文论 ,实际上是把中国古代文论纳入西方文论体系。“西方中心主... “比较诗学”就是文论的“跨文明”研究 ,如何超越两种文论话语体系是目前比较诗学面临的最大困境。西方文论不具有“普适性” ,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言说、阐释和衡量中国古代文论 ,实际上是把中国古代文论纳入西方文论体系。“西方中心主义”不是情感问题 ,而是话语的学理问题。反“西方中心主义”不是用“中国中心主义”取代它 ,而是超越它 ,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同时也是超越“中国中心主义”。超越有两种模式 :形而上学模式和后现代主义模式 ,前者旨在建立更为一般性的文学理论 ,后者主张消解文学理论的形而上学性 ,不再寻求文学以及相关问题的终极性定义。本文对前一种模式表示怀疑 ,而主张后一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西方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理论 超越 当代 文论话语 形而上学 西方中心主义 言说
下载PDF
旧瓶中的新酒:玄学侦探小说论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洪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之一的玄学侦探小说早已在世界文学中领有一席之地。囿于仍将这类小说归于“俗文学”的传统二分法文学观,它在中国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通过回顾、分析这一次文类(subgenre)在西方和中国的演变过程,...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之一的玄学侦探小说早已在世界文学中领有一席之地。囿于仍将这类小说归于“俗文学”的传统二分法文学观,它在中国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通过回顾、分析这一次文类(subgenre)在西方和中国的演变过程,本文得出结论:玄学侦探小说基本上以传统侦探小说形式出现,却又在颠覆与反叛其陈规俗套的基础上获得了质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玄学侦探小说 后现代主义诗学
下载PDF
从世界文学到世界诗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宁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虽然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已有多年,但鲜有人从理论的高度来建构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世界诗学。本文作者继续以往的研究,在自己的世界诗学理论建构之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证。作者认为,世界诗学的建构是基于... 虽然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已有多年,但鲜有人从理论的高度来建构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世界诗学。本文作者继续以往的研究,在自己的世界诗学理论建构之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证。作者认为,世界诗学的建构是基于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的一种理论升华,它同时有着这两方面的基础,因而是可行的。尽管迄今所有具有相对普适意义和影响的文学阐释理论都来自西方理论家的建构,但是这些理论的建构大多基于西方文学和文论的经验和实践。因而,用于解释东西方所有的文学批评实践很难做到无懈可击,其中必定有着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此外,中国的文学理论家和比较文学学者始终对当今西方的理论前沿热点话题高度重视,并及时地将其译介到中国,因而在西方乃至国际学界的已有研究之基础上,由中国学者提出一种理论建构也是必然的,这也是中国学者在解决世界问题时应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世界诗学 比较诗学 中国文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