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lculating single layer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of heavy oil commingled wells by analysis of aromatic parameters in whole-oil GC-MS
1
作者 Xu Yaohui Ma Li +3 位作者 Li Linxiang Cui Wenfu Cheng Xiaowei Wang Xiaopi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89-96,共8页
Traditional fluid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not usually suitable for heavy-viscous crude oil wells.Biodegradation of heavy oil can lead to the loss of n-alkanes,and the use of chromatogram fingerprint techniques i... Traditional fluid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not usually suitable for heavy-viscous crude oil wells.Biodegradation of heavy oil can lead to the loss of n-alkanes,and the use of chromatogram fingerprint techniques in studying the production contributions of single layers in heavy oil commingled wells has limitations.However,aromatic compounds are relatively well preserved.We took the heavy oil commingled wells of small layers NG55 and NG61 in the ninth area of the Gudong oil field as examples.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hromatography,the whole-oil GC-MS was used,and the aromatic parameters which have a strongly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atio of mixed two end member oils were verified and selected in laboratory.Studie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1,4,6-+ 2,3,6-trimethylnaphthalene) to 1,2,5-trimethylnaphthalene has a strongly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atio of the mixed two end member oils (R2=0.992).The oil contributions from single layers NG55 and NG61 in six commingled heavy oil wells were calculated using established charts and this relationship.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long period dynamic monitoring and logging interpr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d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onitoring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reservoirs.The study provides a new geochem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single layers in heavy oil commingled wells when conventional fluid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not sui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oil GC-MS aromatic parameters commingled producing wells single layer production the ninth area of the Gudong oilfield
下载PDF
基于双循环的气井产量劈分方法及应用
2
作者 张磊 倪军 +4 位作者 吴克柳 乔向阳 林进 辛翠平 张涛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07-2318,共12页
产量劈分系数是多层合采气藏动态预测的基础,建立产量劈分系数动态跟踪计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量劈分的物理意义,明确了产量劈分系数的求解关键参数为泄气半径,但泄气半径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未知.结合产能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了... 产量劈分系数是多层合采气藏动态预测的基础,建立产量劈分系数动态跟踪计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量劈分的物理意义,明确了产量劈分系数的求解关键参数为泄气半径,但泄气半径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未知.结合产能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了闭环的产量劈分系数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包含泄气半径、平均地层压力和产量劈分系数等三个未知参数,为求解计算模型提出了双循环计算法,内循环求解泄气半径,外循环求解产量劈分系数,内循环和外循环均存在唯一解,循环规则包括正向递归和反向递归,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循环规则始终相反,通过设定循环步长和误差上限,建立了双循环的计算流程,外循环包含内循环,内循环收敛时外循环才能进行,外循环决定了内循环能否收敛.数值模拟验证显示,产量劈分系数在不同产层、不同阶段、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双循环计算法不仅机理正确且精度很高.产气剖面对比显示,双循环计算法在现场应用中亦具有可靠的精度.双循环计算法属于三元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实现了产量劈分系数、泄气半径和平均地层压力的同时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产量劈分 泄气半径 内循环 外循环 双循环 数值模拟 产气剖面
下载PDF
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效果评价及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开发效果,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采井与合采井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区及纵向上的产出效果,以及合采井层间含气性差异对合采井...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开发效果,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采井与合采井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区及纵向上的产出效果,以及合采井层间含气性差异对合采井产出的影响,明确了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井的开发效果及层间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井具有初期压力高、产量高的特征,但整体开发效果与气藏含气性或产水情况有相关性;②通过参数对比分析,合采井生产层产出效果与产层物性、含气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产层之间的含气性差异也会影响合采开发效果;③合采井稳定生产临界携液(携泡)流量与气井水气比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认为:①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井初期压力、产量较高,但在低含气饱和度(高水气比)区域合采井整体开发效果较差,同时气田合采井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纵向上层间的产出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②合采气井生产层物性、含气性越好,生产层的产出效果越好,且以物性条件为主导,但在较大的层间含气性差异下,合采井层间易发生严重的气液倒灌使得整体开发效果变差;③合采气井水气比越高,稳定生产临界携液(携泡)流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致密高含水气藏 合采气井 效果评价 产出影响因素
下载PDF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production layer combination for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in multi-coal seams 被引量:2
4
作者 YANG Zhaobiao ZHANG Zhengguang +5 位作者 QIN Yong WU Congcong YI Tongsheng LI Yangyang TANG Jun CHEN Ji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2期312-320,共9页
Based on the productivity equation of coalbed methane(CBM) wells, three indexes, main production layer optimization index, main production layer expansion index and capacity contribution index are proposed, with which... Based on the productivity equation of coalbed methane(CBM) wells, three indexes, main production layer optimization index, main production layer expansion index and capacity contribution index are proposed, with which the three-step optimization method of production-layer combination is established. In selecting main production layer, the coal seam thickness, CBM content, coal seam permeability, coal seam reservoir pressure and coal structure ar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production layer. In selecting expansion of the main production layer combina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full and slow desorption of the main production layer and non-exposure of the main production layer out of liquid surface, the degree of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main and non-main production layers 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coupling the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 layer spacing and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difference. In optimizing production layer combination, the main concern i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combined layers. Only when the con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in production layer is greater than 30% and the contribution index of the other production layers is more than 10%,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a CBM well after being put into production can be ensured.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test wells in Songhe of Guizhou provin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three-step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layer combination is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and can be used to design the multi-layer commingling scheme of coalbed meth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M multi-layer commingled producTION selection of main producTION LAYER COMBINATION optimization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ingle-zone production by ultraviolet spectrum technique:A case study in well QHD32-6-3 field
5
作者 徐耀辉 陈丹 +2 位作者 向廷生 文志刚 林青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 model and graphic interpretation, a new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single-zone production in a commingled producing well by the ultraviolet spectrum tech...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 model and graphic interpretation, a new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single-zone production in a commingled producing well by the ultraviolet spectrum techniqu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standard plate was drawn using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E of sample oils formulated artificially as y-axis and the wavelength as x-axis. The curve resulting from the UV analysis of sample oils in the commingled well was inserted into the standard plate and compare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single zone in the commingled producing well was identical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curve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curve of sample oils formulated artificially. In the well QHD32-6-3 field, taking well A22 for example and using this method, the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of a single zone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m4 zone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Nm4 zone is 70%, and that of the Nm1 zone is 30%. The ultraviolet spectrum technique provided a new reservoir geochemical technique of monitoring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especially for biodegraded heavy oil, but it has some limitation, just depending on the GC fingerprint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技术 单区生产 计算 合采井 重油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涩北多层气藏合采物理模拟 被引量:43
6
作者 朱华银 胡勇 +3 位作者 李江涛 钟世敏 张利文 和雅琴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136-142,共7页
为了研究气田存在的多层合采问题,更有效地分析各气层的产能特征和动态储量,通过将多个不同物性的岩心组"并联"组合,形成了多层合采模型,模拟分析了多层气藏合采时储层物性差异、压力差异、气井配产等现象对合采的影响,为研... 为了研究气田存在的多层合采问题,更有效地分析各气层的产能特征和动态储量,通过将多个不同物性的岩心组"并联"组合,形成了多层合采模型,模拟分析了多层气藏合采时储层物性差异、压力差异、气井配产等现象对合采的影响,为研究多层合采的生产机理和动态提供了技术手段。实验研究表明层间物性差异越大,各小层在不同时期的产气贡献差异越大,并且这种差异随气井的配产增加而增大,其中相对高渗层早期产气贡献大,相对低渗层产气逐渐上升,其产气贡献主要体现在晚期;不同压力气层进行合采容易产生"高压层向低压层倒灌",对于因储层物性差异在生产中形成了层间压力差的多层合采气井,应避免关井而产生层间压力波动,从而造成储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多层合采 物理模拟 产气特征 层间干扰
下载PDF
砂岩多层气藏多层合采合理配产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钟兵 杨雅和 +2 位作者 夏崇双 马力宁 李江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4-106,1,共4页
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出砂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若出砂较为严重,就会严重制约气井产能和气田开发效益的提高。为了防止地层出砂、提高气井单井产能,多层砂岩气藏采用多层合采方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文章提出了两种多层砂岩气藏... 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出砂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若出砂较为严重,就会严重制约气井产能和气田开发效益的提高。为了防止地层出砂、提高气井单井产能,多层砂岩气藏采用多层合采方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文章提出了两种多层砂岩气藏多层合采防止地层出砂、提高气井产能的合理配产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临界渗流速度法配产结果与气井实际产量吻合程度较高,该成果为多层砂岩气藏多层合采气井的合理配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气藏 层状油气藏 出砂 渗流 开采方式 合采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产出水源解析及合层排采可行性判识 被引量:41
8
作者 秦勇 张政 +2 位作者 白建平 刘东海 田永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92-1898,共7页
长期以来,沁水盆地南部丰富的太原组煤层气资源无法规模性动用,煤层气单井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合层排采产出水来源得不到有效判识,合排难易程度无法客观评价。面对这些生产技术难题,基于28口单层及合层排采井产出水样品的微量元素测试分... 长期以来,沁水盆地南部丰富的太原组煤层气资源无法规模性动用,煤层气单井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合层排采产出水来源得不到有效判识,合排难易程度无法客观评价。面对这些生产技术难题,基于28口单层及合层排采井产出水样品的微量元素测试分析,建立了产出水来源判识及合层排采可行性评价方法,进而以7口合层排采井为例进行了初步判识。分析表明,煤层气井产出水微量元素中蕴含着丰富的产出水来源信息,基于水岩作用原理可合理提取产出水源解析的特征微量元素。在甄别煤储层返排清污程度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由提取产出水特征微量元素、建立单煤层产出水特征微量元素标准模板、产出水来源与合排可行性判识3个步骤构成的评价流程。应用这一方法,在7口合层排采井中识别出产出水来源和层间干扰程度的3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井 合层排采 产出水 微量元素 源解析
下载PDF
原油指纹技术在合采油井分层产能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世加 马力宁 +1 位作者 付晓文 陈小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原油指纹技术是根据单层原油指纹差异及混合原油的指纹变化特征,配合室内不同比例的配方,建立计算模型,求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研究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二层小于6%,三层小于10%. 指纹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的... 原油指纹技术是根据单层原油指纹差异及混合原油的指纹变化特征,配合室内不同比例的配方,建立计算模型,求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研究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二层小于6%,三层小于10%. 指纹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的误差也在10.4%以内,可用来计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监测油层的工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井 合采 原油指纹技术 混合原油 油层 生产测井 产能 产量 工作情况 贡献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煤层气合排井产出水源判识——以黔西地区比德—三塘盆地上二叠统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郭晨 秦勇 +2 位作者 夏玉成 马东民 韩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3-501,共9页
有效的排采水源识别是煤层气多层合排诊断的重要举措,而水中稳定同位素是水源信息的指示计。黔西上二叠统发育多煤层,煤层气开发以直井多层合排为主,不同产层组合下产能效果差异显著,产出水来源得不到有效判识。为此,基于黔西比德—三... 有效的排采水源识别是煤层气多层合排诊断的重要举措,而水中稳定同位素是水源信息的指示计。黔西上二叠统发育多煤层,煤层气开发以直井多层合排为主,不同产层组合下产能效果差异显著,产出水来源得不到有效判识。为此,基于黔西比德—三塘盆地11口煤层气井产出水样品的定期采集,对产出水样、矿井水样和地表水样共计38个样品开展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结合煤层气井生产数据,揭示了研究区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排采水源判识意义:基于研究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煤层气井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组成普遍显现D漂移特点,封闭型水中氢、氧同位素偏重,水-岩作用反应强烈;区分了典型高产井和典型低产井,低产井受制于表层水干扰,产出水表现为氢、氧同位素组成较轻且D漂移不明显,而高产井产出水以同位素组成较重、D漂移明显为特点。建立了反映产出水D漂移程度的参数,其数值与平均日产气量正相关而与平均日产水量负相关。结合Cl^-、Na^+离子浓度,建立了基于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的排采水源判识模板,区分出表层水、煤层水和压裂水3类水源,气井只有产出煤层水才能获得较高的产能。黔西地区比德—三塘盆地上二叠统上部含气系统由于容易受表层水干扰,排采条件欠佳且与中、下部含气系统兼容性差,建议优先开发中部和下部含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合层排采 产出水 氢、氧同位素 水源判识 黔西 共采兼容性
下载PDF
防气式分采泵分层采油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大建 牛彩云 +3 位作者 何淼 朱洪征 王百 赵晓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三叠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三叠... 三叠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饱和压力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研发了一种"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的防气式分采泵,为分采油层分别提供了排气通道,对高气油比油井适应性强。现场试验应用表明,油井防气式分采泵分采效果明显,为长庆油田叠合油藏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气式分采泵 分层采油 笼统合采 层间干扰
下载PDF
BP人工神经网络在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率配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民 卢双舫 +2 位作者 王永凤 马野牧 张居和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0,21,共4页
针对我国陆相沉积油层组在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和贡献率配分中精度不高的现状,进行了5层产能配比实验.通过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定量了指纹化合物绝对浓度,并结合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多层配比实验的单层产能贡献率,计算结果精度... 针对我国陆相沉积油层组在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和贡献率配分中精度不高的现状,进行了5层产能配比实验.通过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定量了指纹化合物绝对浓度,并结合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多层配比实验的单层产能贡献率,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其中最大绝对误差为0.34%,最小绝对误差为0,表明气相色谱指纹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在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贡献率计算中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采井 产能贡献率 BP人工神经网络 气相色谱 配比实验
下载PDF
多层合采气藏分层储量动用特征及判定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轩 朱华银 +2 位作者 徐婷 郭辉 闫永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4,156,共4页
针对多层气藏合采过程中分层产气量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的问题,运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定量地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和压力系统差异对分层产气量和储量动用的影响,提出储量动用均衡性的界定方法,即分层累计产气量贡... 针对多层气藏合采过程中分层产气量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的问题,运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定量地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和压力系统差异对分层产气量和储量动用的影响,提出储量动用均衡性的界定方法,即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比值小于3∶2为储量动用较均衡;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比值大于3∶2而小于3∶1为储量动用欠均衡;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比值大于3∶1储量动用不均衡。以此为依据,获得了多层气藏气井分层储量动用判定方法及判断图版。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此方法可在开发方案决策前对层间分层产气量贡献和储量动用均衡性进行评估,为气藏储量动用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分层产气量 储量动用程度 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
下载PDF
薄互储层多层合采条件下的产量劈分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肖萌 张枫 +3 位作者 蔡银涛 郭立波 王玉珍 潘婷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66-171,共6页
薄互储层合采且层间非均质较强的油藏,各小层采出程度不仅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而且受单井小层井控地质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产能影响因素,针对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劈分方法,简称KNK方法。该方法劈分结果更接近实测... 薄互储层合采且层间非均质较强的油藏,各小层采出程度不仅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而且受单井小层井控地质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产能影响因素,针对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劈分方法,简称KNK方法。该方法劈分结果更接近实测产液剖面,尤其对层间差异较大的薄互储层合采井,更符合油藏实际地质状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储层 合采井 产量劈分 相渗曲线 小层井控地质储量
下载PDF
合采井分层产量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学忠 谭河清 《中外能源》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分层产量劈分技术是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目前主要有试油、生产测井、地质分析以及油藏地球化学方法。为此,孤东采油厂研发了智能分层测试技术,安装一套具有防砂功能的井下智能开关,配合多级封隔器,进行分层测试或轮替采油,可... 分层产量劈分技术是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目前主要有试油、生产测井、地质分析以及油藏地球化学方法。为此,孤东采油厂研发了智能分层测试技术,安装一套具有防砂功能的井下智能开关,配合多级封隔器,进行分层测试或轮替采油,可以完整地录取油井分层产量、含水、压力、流体性质及储层参数的变化等资料,测取资料齐全,节约作业时间,降低作业费用,避免了井筒干扰和压井液的影响。引进了气相色谱分层产量劈分技术,基于油藏流体的差异,利用高灵敏检测器将原油组分逐一分离、测定其含量,辨别和对比色谱指纹,根据不同储层原油的成分差别确定其对合采层系的贡献,从而确定分层产量。气相色谱法成本低、耗时短,不影响产量,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采井 分层产量 产液剖面 智能分层测试 气相色谱技术
下载PDF
潘庄煤层气井分压合采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双斌 郭红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3,56,共4页
为了查明潘庄煤层气分压合采井的主控因素和适用条件,选用了潘庄区块生产达五年以上的分压合采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水力压裂施工参数和排采数据的整理分析,探讨了分压合采井成功实施的地质和工程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层... 为了查明潘庄煤层气分压合采井的主控因素和适用条件,选用了潘庄区块生产达五年以上的分压合采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水力压裂施工参数和排采数据的整理分析,探讨了分压合采井成功实施的地质和工程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合采井成功的关键是压裂裂缝在煤层中充分扩展,控制裂缝的缝高,避免煤层与顶底板含水层在近井地带发生水力联系;各煤层的原始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相匹配时或相差不大时,通过坚持"连续、缓慢、稳定"的排采方针,合层排采会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分压合采技术 合层排采 储层压力 临界解吸压力
下载PDF
一种新的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民 卢双舫 +2 位作者 樊立新 王跃文 秦培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87,共4页
针对目前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中采用峰面积(或峰高)比值不具线形叠加及多层配比实验工作量的繁重性,基于浓度线性叠加理论,以单层化合物质量浓度和合采油层指纹峰面积(或峰高)比值进行建模,再采用求得全局最小值较好的模拟退火算... 针对目前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计算中采用峰面积(或峰高)比值不具线形叠加及多层配比实验工作量的繁重性,基于浓度线性叠加理论,以单层化合物质量浓度和合采油层指纹峰面积(或峰高)比值进行建模,再采用求得全局最小值较好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求得单层产能贡献率.对实验室3层原油配比实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单层贡献率绝对误差在±3%以内,可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采井 贡献率 线性叠加 模拟退火 配比实验
下载PDF
基于生产测井的多层试井解释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倚维 王东 +2 位作者 田发国 邱永利 贾永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4-58,共5页
致密砂岩气井为了获得工业产气量,常常采取多层分压合采措施,常规试井解释由于采用平均化的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容易造成解释结果无法反映各个产层的真实信息。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田某井4个产层分层压裂后开展的268 h的压降... 致密砂岩气井为了获得工业产气量,常常采取多层分压合采措施,常规试井解释由于采用平均化的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容易造成解释结果无法反映各个产层的真实信息。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田某井4个产层分层压裂后开展的268 h的压降测试、468 h的压力恢复测试和生产测井数据,采用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和多层试井解释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多层试井解释模型结合生产测井解释成果引入分层产量数据作为新增约束条件,对多层合采气井进行精细试井解释。结果表明:(1)3种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均等同于将该井4个层位的参数平均化,各项指标均拟合较好,反映了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具有多解性;(2)多层试井解释录入各层储层物性参数,并引入分层产量作为拟合约束条件,其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拟合、单对数曲线拟合、压力史拟合和分层产量拟合均较好,能够获得各层的表皮系数、裂缝半长、渗透率及边界等数据。结论认为,采用多层试井解释模型降低了合采气井试井解释结果的多解性,定量评价了各储层的参数,为类似储层的针对性措施和动态描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井 分压合采 生产测井 分层产量 精细解释 试井 储层信息 动态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由多甲基萘参数计算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以QHD32-6油田稠油油藏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青 孙福街 +4 位作者 刘松 郭永华 黄保家 郝芳 林壬子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5期316-321,331,共7页
利用QHD32-6油田稠油油藏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甲基萘、四甲基萘和五甲基萘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明化镇组各油层的特征指纹。QHD32-6-3井NmⅡ和NmⅣ油组两端元原油二元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甲基萘指纹参数计算2层合采单层产能... 利用QHD32-6油田稠油油藏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甲基萘、四甲基萘和五甲基萘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明化镇组各油层的特征指纹。QHD32-6-3井NmⅡ和NmⅣ油组两端元原油二元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甲基萘指纹参数计算2层合采单层产能贡献是可行的。尝试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了与QHD32-6-3井和QHD32-6-4井相邻的一些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贡献;将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多层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甲基萘参数 合采井 产能贡献 QHD32-6油田 稠油油藏
下载PDF
多层合采气井产量劈分新方法及其在神木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建伟 赖雅庭 +4 位作者 鲁莎 赵当妮 陈江萌 袁丹 邓宝康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多层合采气井的产量劈分一直是制约产能评价与动态分析的难题。目前已有的劈分方法考虑因素多、误差大,且劈分结果固定,无法描述气井生产过程中小层产量贡献率变化特征,导致小层储量动用情况不清,无法适时制定多层... 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多层合采气井的产量劈分一直是制约产能评价与动态分析的难题。目前已有的劈分方法考虑因素多、误差大,且劈分结果固定,无法描述气井生产过程中小层产量贡献率变化特征,导致小层储量动用情况不清,无法适时制定多层合采气藏高效开发调整对策。结合气井产能方程以及定容气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利用测井解释静态参数计算分层产能系数及控制储量初值,通过迭代拟合多层合采井井口产量与产气剖面测试单层产量贡献率,求取小层动态产能指数以及动态控制储量,在此基础上预测气井实时动态分层产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①计算方法与实际测试结果吻合程度较高;②该方法实现了合采井分层产量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评价;③动、静态分层产能指数及控制储量倍比关系可应用于地质特征相近但无产气剖面测试邻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产量劈分 产能指数 控制储量 产气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