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double-track overlapped tunnels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被引量:8
1
作者 Yao Hu Huayang Lei +4 位作者 Gang Zheng Liang Shi Tianqi Zhang Zhichao Shen Rui Ji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436-447,共12页
The unprecedented rate of metro construction has led to a highly complex network of metro lines.Tunnels are being overlapped to an ever-increasing degre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double-trac... The unprecedented rate of metro construction has led to a highly complex network of metro lines.Tunnels are being overlapped to an ever-increasing degre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double-track overlapped tunnels in Tianjin,China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and field monitoring,considering the attributes of different tunneling forms.With respect to the upper tunneling,the results of the FEA and field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he ground surface during the tail passage were 2.06 mm,2.25 mm and 2.39 mm obtained by the FEA,field monitoring and Peck calculation,respectively;the heaves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curve were observed at 8 m(1.25D,where D is the diameter of the tunnel)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tunnel and the curve at both sides was asymmetrical.Furthermore,the crown and bottom produce approximately0.38 mm and 1.26 mm of contractio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the FEA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ec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unneling form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the double-track overlapped tunnel.Compared with the upper tunneling,the lower tunneling exerted significantly less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which manifested as a smaller displacement of the strata and de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tunnel.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on overlapped tunnel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track overlapped tunnels Deformation respons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Field monitoring Upper and lower tunneling
下载PDF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win vertically overlapping lined tunnels in an elastic half space subjected to incident plane waves 被引量:5
2
作者 Zhongxian Liu Yirui Wang Jianwen Lia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6年第3期185-201,共17页
The scattering of plane harmonic P and SV waves by a pair of vertically overlapping lined tunnels buried in an elastic half space is solved using a semi-analytic 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tion equation method. Then the... The scattering of plane harmonic P and SV waves by a pair of vertically overlapping lined tunnels buried in an elastic half space is solved using a semi-analytic 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tion equation method. Then the effect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tunnels, the stiffness and density of the lining material, and the incident frequency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tunnels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in tunnels cannot be ignored and the lower tunnel has a significant shielding effect on the upper tunnel for high-frequency incident waves, resulting in great decrease of the dynamic hoop stress in the upper tunnel; for the low-frequency incident waves, in contrast, the lower tunnel can lead to amplification effect on the upper tunnel. It also reveals that the frequency-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tress of the lower tunne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upper tunnel. In addition, for incident P waves in low-frequency region, the soft lining tunnels have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 effect on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amplitude, which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single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ly overlapping lined tunnels Scattering 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tion equation method(IBIEM) Soil-tunnel dynamic interaction
下载PDF
软土地层三线小角度叠交盾构隧道施工影响规律及位移控制
3
作者 程雪松 盛鲁腾 +5 位作者 郑刚 王瑞坤 张雨明 付瑞心 仲志武 杜一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天津地铁6号线入出段线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规律、变形影响因素、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上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整体呈现出隆起-沉降-隆起的变化规律;刀盘距... 天津地铁6号线入出段线盾构隧道上穿既有隧道,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规律、变形影响因素、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上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整体呈现出隆起-沉降-隆起的变化规律;刀盘距叠交部位断面距离L=2.0D(D为隧道直径)时,叠交部位断面轴力达到最大值,L=0~2.0D时,叠交部位断面弯矩逐渐由L≤0时的横8字形转变为L≥2.0D时的三叶草形;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叠交角度在15°~60°、竖向净距小于1.0D时,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受新建隧道影响较大,实际工程中应使叠交角度大于60°,竖向净距大于1.0D;设置支撑台车后,支撑台车影响范围约为2倍台车长度,在影响范围内横断面位移得到控制,但随着支撑台车离开,原来位置处对位移的控制效果逐渐消失;与不注浆相比,深孔注浆加固后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最大值和水平位移最大值分别减小了67.4%、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三线小角度叠交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控制措施 支撑台车 深孔注浆
下载PDF
上下重叠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4
作者 李振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2,共6页
[目的]重叠隧道特殊的施工方式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槽的形成及地层损失率的增加,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重叠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规律进行研究。[方法]以北京地铁昌平线清河小营桥站—学知园站区间的完全重叠段隧道... [目的]重叠隧道特殊的施工方式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槽的形成及地层损失率的增加,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重叠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规律进行研究。[方法]以北京地铁昌平线清河小营桥站—学知园站区间的完全重叠段隧道为例,结合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测数据,系统地研究了盾构重叠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和地层损失情况,分析了上线隧道和下线隧道的施工顺序对地面沉降槽形态、最大沉降值及地层损失率的影响。[结果及结论]盾构重叠隧道施工中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上线隧道的施工会对地层造成一定的损失,并导致地面最大沉降值的增加。重叠施工情况下,上线隧道开挖造成的地层损失小于不涉及重叠施工情况下的上层隧道单独施工造成的地层损失。重叠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损失率不受隧道埋深变化的影响,且单线开挖与重叠开挖的地层损失率相差不大。在本工程类似地层中,地层损失率可大致按0.25%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 盾构法施工 地面沉降
下载PDF
铁路上下重叠隧道施工力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袁枫杰 王昊乾 +1 位作者 阳东廷 徐前卫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0-228,共9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有上下或交错重叠布置的高难度隧道工程涌现。本文依托重庆东环线铁路芭蕉沟上下重叠隧道工程,针对不同典型断面建立了多个数值模型,研究了重叠隧道施工历程中隧道拱顶位移、仰拱变形和横撑处...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有上下或交错重叠布置的高难度隧道工程涌现。本文依托重庆东环线铁路芭蕉沟上下重叠隧道工程,针对不同典型断面建立了多个数值模型,研究了重叠隧道施工历程中隧道拱顶位移、仰拱变形和横撑处水平收敛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非同步开挖条件下的隧道衬砌应力分布特征,并且结合施工引起的地层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分析了开挖过程的地层扰动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断面处的上层隧道施工主要引起下层隧道的拱顶沉降与净空收敛,而对仰拱部分影响较小,施工中应重点关注拱顶沉降与净空收敛;(2)当上、下层隧道相距较近时,上层隧道施工会导致下层隧道一定程度隆起,随两隧道之间距离的增加,回弹程度逐渐降低直至沉降。据此提出相应的施工扰动控制措施,从而为优化结构设计和指导现场施工服务,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重叠隧道 数值模拟 隧道力学 施工控制
下载PDF
富水砂层盾构叠落隧道开挖步序优化
6
作者 黄海龙 刘玉辉 +3 位作者 唐亮 孔祥勋 马金骥 杜有超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依托哈尔滨地铁3号线区间叠落盾构隧道工程,建立模拟泥水盾构机掘进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比对验证,验证该模型有效性,同时进一步分析上下隧道施工顺序对地层与衬砌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先进行下线... 依托哈尔滨地铁3号线区间叠落盾构隧道工程,建立模拟泥水盾构机掘进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比对验证,验证该模型有效性,同时进一步分析上下隧道施工顺序对地层与衬砌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先进行下线隧道开挖再进行上线隧道开挖更为安全,且两隧道掘进面距离越远,衬砌与周围地层变形越小;当两隧道掘进面距离10环进行施工情况下,衬砌变形与原有工况相比差距不大,可实现上线隧道与下线隧道同时掘进开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落隧道 数值模拟 衬砌变形 隧道掘进
下载PDF
重叠隧道盾构施工下穿铁路营业线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祝星星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120-122,共3页
以合肥地铁8号线耀远路站—灵璧路站区间隧道上下重叠下穿铁路轨道群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重难点,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了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掘进参数控制以及监测控制,以确保轨道群的运营安全及施... 以合肥地铁8号线耀远路站—灵璧路站区间隧道上下重叠下穿铁路轨道群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重难点,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了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掘进参数控制以及监测控制,以确保轨道群的运营安全及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重叠 掘进参数 隧道
下载PDF
软土地区交叠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的影响
8
作者 姚懿煊 刘永超 +3 位作者 武岳 江红 张闯 李雨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0期165-168,185,共5页
为研究软土地区交叠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顺序下对地层的影响,本研究模拟了六组盾构法上下交叠盾构隧道施工模型,对比了粉土、粉砂、粉质黏土三种典型天津软土的土质情况,并分别分析了在三种土质条件下,“先上后下”和“先下后上”两种施... 为研究软土地区交叠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顺序下对地层的影响,本研究模拟了六组盾构法上下交叠盾构隧道施工模型,对比了粉土、粉砂、粉质黏土三种典型天津软土的土质情况,并分别分析了在三种土质条件下,“先上后下”和“先下后上”两种施工方法引起的地层变形情况,结合工程中先建隧道的现场监测数据,得出如下规律:相同土层中“先下后上”顺序施工在隧道上部的地层位移均小于“先上后下”顺序施工,但隧道下部深层土体的位移均大于“先上后下”顺序施工;当需要控制夹层土体的竖向位移时,可以在深厚粉土层或粉砂层中选择“先上后下”顺序施工,在深厚粉质黏土层中选择“先下后上”顺序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交叠隧道 地层变形 先建隧道
下载PDF
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交叠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9
作者 路啸 相旭 +4 位作者 徐硕 徐强 陈嘉琦 赵明建 李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70,共9页
为研究桥隧结构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频响函数和峰值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分析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结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西安地铁14号线下穿大西高速铁路特大桥基础工程,采... 为研究桥隧结构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频响函数和峰值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分析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结构动力响应规律。依托西安地铁14号线下穿大西高速铁路特大桥基础工程,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高速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桥隧交叠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全频域单点扫频振动荷载作用下,桥隧交叠结构的动力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隧道不同位置处的动力响应呈现明显差别,靠近桩基一侧拱腰的动力响应明显大于拱顶和拱底,平均差值分别为2.48 dB和4.15 dB。考虑列车振动荷载的移动效应会增大桥隧交叠结构的动力响应,移动荷载作用下拱顶处的峰值加速度增加约358%,靠近桩基一侧拱腰处增加约358%,远离桩基一侧拱腰处增加约280%,隧道拱底处增加约206%。此外研究发现,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均在距离桥隧交叠结构附近约10 m处开始迅速增强,超过10 m范围内动力响应变化趋于稳定,应加强靠近桥隧交叠结构10 m范围内的监控量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振动荷载 桥隧交叠结构 动力响应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软土地质条件下长距离重叠隧道施工技术
10
作者 张鹏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该技术依托天津地铁5号线成林道站~津塘路站区间为上下重叠隧道施工中各项难题,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先建隧道结构加强和可拆卸环形支撑加固等综合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中的各项难题,完成了长距离盾构重叠施工。该项技术成果取得了显著... 该技术依托天津地铁5号线成林道站~津塘路站区间为上下重叠隧道施工中各项难题,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先建隧道结构加强和可拆卸环形支撑加固等综合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中的各项难题,完成了长距离盾构重叠施工。该项技术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城市地铁设计和施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推广应用价值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 重叠隧道 综合技术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砂质淤泥质土层地铁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分析叠交地铁施工中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工程S1-TS-05标段,针对在砂质淤泥质土层中盾构上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的沉降与变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几何参数、空间位置、地层参数等因素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为分析叠交地铁施工中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工程S1-TS-05标段,针对在砂质淤泥质土层中盾构上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的沉降与变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隧道几何参数、空间位置、地层参数等因素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合现场监测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砂质淤泥质土层盾构上穿施工中,既有隧道的位移和管片变形以竖向沉降为主,且沉降量随着盾构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覆土层厚度、新旧隧道净距、下穿角度,以及地层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现场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较为吻合,既有隧道位移与距叠交中心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型地层条件下叠交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交隧道 盾构参数 上穿施工 隧道变形 变形监测
下载PDF
空间位置对叠落盾构隧道施工影响效应分析
12
作者 杜有超 黄海龙 +3 位作者 马金骥 姚昌瑞 孔祥勋 雷云生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9期58-65,共8页
面对隧道叠落区间复杂施工形式及富水砂层条件,亟需探究地层位移与衬砌自身变形的响应规律,以降低潜在施工风险。依托实际工程,针对后施工上线盾构隧道与既有下线隧道相互作用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地层条件,... 面对隧道叠落区间复杂施工形式及富水砂层条件,亟需探究地层位移与衬砌自身变形的响应规律,以降低潜在施工风险。依托实际工程,针对后施工上线盾构隧道与既有下线隧道相互作用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地层条件,考虑隧道连线倾角与隧道间距等空间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盾构过程中地层沉降和衬砌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施工保护措施。结果发现:叠落隧道位置关系对地层与衬砌的影响显著,随着隧道中心连线倾角增大,地表沉降峰值位置发生偏移,倾角约45°时沉降达到最小,同时下线隧道拱底和拱腰变形最大;随着完全叠落两隧道间距的减小,相互作用影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 富水砂层 叠落区间 变形 数值模拟 监测
下载PDF
考虑壁后注浆效果的叠落隧道下穿桥桩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仪晓立 侯向阳 +3 位作者 卞伟 陈永乐 曹凯 文毅然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2期13-17,21,共6页
在城市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场地环境限制,会出现隧道左右线采用上下重叠形式穿越既有桥桩的情况。为探究叠落隧道下穿对桥桩的影响机理,依托某市地铁A站-B站区间叠落盾构隧道工程,考虑不同壁后注浆效果,利用FLAC3D数值模型,分析临... 在城市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场地环境限制,会出现隧道左右线采用上下重叠形式穿越既有桥桩的情况。为探究叠落隧道下穿对桥桩的影响机理,依托某市地铁A站-B站区间叠落盾构隧道工程,考虑不同壁后注浆效果,利用FLAC3D数值模型,分析临近桥桩位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较差的壁后注浆效果会导致桥桩产生较大位移,难以满足施工要求,当壁后注浆效果较好时,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现象,基本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叠落隧道宜采用快硬早强的浆液防止对桥桩产生较大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落隧道 桥桩 沉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曲线半径叠落盾构隧道侧穿桥桩响应分析
14
作者 仪晓立 侯向阳 +2 位作者 杨克强 孙巍 曹凯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2期140-144,共5页
为明确小曲线半径叠落盾构隧道侧穿桥桩时其对邻近桥桩所造成的影响,文章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公路大桥站—河松街站区间小曲线半径叠落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FLAC 3D数值模型,考虑同步注浆层厚度和浆液时效性因素,对叠落盾构隧道穿越过... 为明确小曲线半径叠落盾构隧道侧穿桥桩时其对邻近桥桩所造成的影响,文章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公路大桥站—河松街站区间小曲线半径叠落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FLAC 3D数值模型,考虑同步注浆层厚度和浆液时效性因素,对叠落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中邻近桥桩的位移响应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工况二、三下邻近桩基的竖向位移已满足安全要求,但个别承台水平位移始终大于安全要求,在实际施工中应对承台水平位移进行严格监测;在实际施工中应尽可能控制较小的盾尾空隙和使用快硬早强的同步注浆浆液,可有效减小邻近桩基位移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落隧道 桩基位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共建隧道开挖施工影响分析
15
作者 王荣桥 彭珠辉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针对新建交叠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三维相结合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交叠隧道穿越施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最不利影响断面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了新建交叠隧道明挖、暗... 针对新建交叠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工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三维相结合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交叠隧道穿越施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最不利影响断面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了新建交叠隧道明挖、暗挖施工阶段对既有隧道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交叠隧道明挖阶段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最大,既有隧道衬砌结构位移峰值为2.34 mm;二维不利断面的结果表明,新建交叠隧道施工下既有隧道的沉降变形大于水平变形,沉降变形峰值为2.36 mm,水平变形峰值为1.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叠隧道 施工模拟 有限元分析 沉降变形
下载PDF
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方案研究
16
作者 李月阳 杜玉峰 +3 位作者 刘飞 王伟锋 李哲 靳天睿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选择地铁轨排井合理设计方案,解决设计过程中较大轨排洞口严重削弱板的刚度、施工工况下传统二维框架断面计算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与实际情况的问题,基于北京地铁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高水压细颗粒地层中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的具... 为选择地铁轨排井合理设计方案,解决设计过程中较大轨排洞口严重削弱板的刚度、施工工况下传统二维框架断面计算无法满足设计需求与实际情况的问题,基于北京地铁22号线管庄站—永顺站区间高水压细颗粒地层中叠摞地铁区间轨排井设计的具体案例,从工程围护、主体结构方案的设计思路等方面,分析结构计算重难点等关键问题,并建立二维、三维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总结设计经验与控制工况,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针对富水地层较深叠摞轨排井,支护结构采用地连墙与内支撑,主体结构采用加大边梁结构体系抵抗水平荷载。研究成果对以后地铁建设过程中的轨排井设计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水压细颗粒地层 叠摞地铁区间 轨排井设计 结构方案
下载PDF
重叠隧道盾构施工下穿铁路营业线施工技术研究
17
作者 陆学鑫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8期125-127,共3页
盾构法是一种常用于城市地铁、交通隧道等工程中的暗挖隧道施工方法,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重叠隧道盾构施工下穿铁路营业线时,由于施工空间狭小、施工要求严格、风险系数较大等因素,需要克服各种... 盾构法是一种常用于城市地铁、交通隧道等工程中的暗挖隧道施工方法,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重叠隧道盾构施工下穿铁路营业线时,由于施工空间狭小、施工要求严格、风险系数较大等因素,需要克服各种技术难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重叠隧道盾构施工下穿铁路营业线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隧道盾构施工 穿铁路营业线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叠交山岭隧道施工相互影响及开挖顺序优化研究
18
作者 白威龙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6期52-57,24,共7页
基于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叠交山岭隧道开挖相互影响规律,探讨不同开挖方案下叠交山岭隧道穿越段最大位移。研究结果显示:叠交隧道开挖对上穿隧道变形影响比下穿隧道大,下穿隧道开挖导致叠交段上方隧道拱顶沉降增大及拱墙向内的水平... 基于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叠交山岭隧道开挖相互影响规律,探讨不同开挖方案下叠交山岭隧道穿越段最大位移。研究结果显示:叠交隧道开挖对上穿隧道变形影响比下穿隧道大,下穿隧道开挖导致叠交段上方隧道拱顶沉降增大及拱墙向内的水平位移减小,上穿两隧道开挖导致两隧道中间位置处的下方隧道拱顶沉降以及拱墙水平位移最大。两条隧道上穿下方一条隧道的情况下先开挖下方隧道再分别开挖上方两隧道引起叠交隧道位移最小,对变形控制及施工安全最有利。本文研究成果将为此类山岭隧道叠交穿越工程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叠交穿越 相互影响 数值模拟 开挖方案 变形分析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双线叠交盾构隧道合理竖向净距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森 张明旭 +1 位作者 周义 盛桂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双线叠交盾构隧道的合理竖向净距,建立双线叠交盾构隧道数值模型,分析新建隧道与上方既有隧道交角α分别为0°及90°,且其竖向净距L分别为1 m、2 m、3 m、4 m、5 m、6 m共12种工况下,新建隧道施工所引起的...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双线叠交盾构隧道的合理竖向净距,建立双线叠交盾构隧道数值模型,分析新建隧道与上方既有隧道交角α分别为0°及90°,且其竖向净距L分别为1 m、2 m、3 m、4 m、5 m、6 m共12种工况下,新建隧道施工所引起的既有隧道整体结构产生的位移。以北京新建地铁14号线望京站—阜通站区间隧道工程下穿既有15号线望京站—望京西站区间隧道为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选取15号线既有隧道拱顶监测点,对其进行沉降监测值与模拟值对比。结果表明:当α为0°,L分别为5 m、6 m时,既有隧道拱底沉降曲线几乎相同且远小于L分别为1 m、2 m、3 m、4 m时的,而L分别为1 m、2 m、3 m、4 m时的拱底沉降曲线较为接近,且随着双线隧道开挖结束,拱底沉降曲线整体呈增大趋势;当α为90°,L为5 m时,新建盾构隧道动态掘进对既有隧道整体影响最小;15号线既有隧道拱顶沉降实际监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存在一定偏差,但两者整体规律较为相符。由此可知,新建隧道与上方既有隧道竖向净距为5 m、6 m时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叠交隧道 双线盾构隧道 合理竖向净距
下载PDF
近距离垂直交叠地铁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平 李西峰 张文跃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8-1016,1065,共10页
以郑州地区某地铁隧道段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精细化管片和正交各向异性圆环衬砌模型模拟隧道结构,将地铁列车运行荷载简化为人工激励函数,构建地铁列车运行对相邻近距离垂直交叠隧道动力响应的数值模型,对不同列车位置、隧道结构、列车... 以郑州地区某地铁隧道段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精细化管片和正交各向异性圆环衬砌模型模拟隧道结构,将地铁列车运行荷载简化为人工激励函数,构建地铁列车运行对相邻近距离垂直交叠隧道动力响应的数值模型,对不同列车位置、隧道结构、列车速度、隧道净距等工况下近距离垂直交叠相邻隧道的竖向振动响应、影响范围和动应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隧道运行列车对下部近距离隧道的拱顶的振动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影响较小;下隧道运行列车对上部近距离隧道的振动影响整体较小;采用错缝拼装有利于降低近距离垂直交叠隧道在交叠段的振动影响;上隧道列车在启动加速阶段和达到最高速度行驶两个阶段对下隧道拱顶的加速度影响较大;随着隧道净距的减小,上隧道列车引起近距离交叠垂直隧道的下隧道的拱顶竖向加速度显著增加,交叠区域的整体振动最强烈,当远离交叠段1倍洞径后,净距对加速度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垂直交叠 竖向振动 动应力 隧道结构 振动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