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strual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
作者 姜慧慧 李华东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3期249-250,257,共3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ceville’s multi-modal metaphor,this paper adopt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60 social safety ads both in China and America,trying to demonstrate the similariti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ceville’s multi-modal metaphor,this paper adopt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60 social safety ads both in China and America,trying to demonstr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osen social safety ads in using multi-modal metaphor and discussing the factors that caused these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metaphor social safety ADVERTISEMENTS COMPARATIVE analysis
下载PDF
日文政治隐喻语料库构建方法
2
作者 朱毅 李蔚然 刘棕楠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10期81-86,共6页
旨在构建专有日文政治隐喻语料库,解决目前针对日文政治语篇,成规模、高质量的政治隐喻语料资源匮乏、识别方式单一的问题。使用日本国会演说作为原始语料,制定一套完整的标注体系,并进一步对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该语料库可论证政治隐... 旨在构建专有日文政治隐喻语料库,解决目前针对日文政治语篇,成规模、高质量的政治隐喻语料资源匮乏、识别方式单一的问题。使用日本国会演说作为原始语料,制定一套完整的标注体系,并进一步对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该语料库可论证政治隐喻在日文中同样被普遍使用,且种类多样。在此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搭建识别模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该语料库可作为日文隐喻研究基础数据库,为后续日文政治隐喻的自动识别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语料库 日语文本 自动识别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时政文本隐喻翻译
3
作者 任慧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191-194,共4页
时政外宣材料作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声音的重要媒介,其翻译质量至关重要,而时政文本中隐喻的存在为翻译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翻译,为时政文本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文章以生... 时政外宣材料作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声音的重要媒介,其翻译质量至关重要,而时政文本中隐喻的存在为翻译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翻译,为时政文本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隐喻汉英翻译实例入手,探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时政文本隐喻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隐喻 时政文本 翻译
下载PDF
基于视觉隐喻的动态公益海报设计研究
4
作者 钱璟 《色彩》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公益海报是表达公益理念的一种载体,动态公益海报则是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平面公益海报的发展,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的向受众宣传公益事业。本研究以视觉隐喻为理论基础,旨在探究如何利用视觉隐喻的方式使动态公益海报的设... 公益海报是表达公益理念的一种载体,动态公益海报则是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平面公益海报的发展,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的向受众宣传公益事业。本研究以视觉隐喻为理论基础,旨在探究如何利用视觉隐喻的方式使动态公益海报的设计更具表达效果及影响力。本文首先结合案例对动态海报中视觉隐喻的物象、色彩、文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视觉隐喻在动态海报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视觉隐喻的动态公益海报设计路径,以“拒绝动物表演”为主题进行动态公益海报设计实践,旨在为动态公益海报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隐喻 物象 色彩 文字 动态公益海报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商务语篇隐喻分析
5
作者 李晓冉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广泛地存在于商务语篇中,用以解释复杂且抽象的商业现象。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具有语义域赋码功能的Wmatrix5.0为检索工具,并结合MIPVU隐喻识别方法,对2021年《经济学人》中357篇商务专栏报道进行...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广泛地存在于商务语篇中,用以解释复杂且抽象的商业现象。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具有语义域赋码功能的Wmatrix5.0为检索工具,并结合MIPVU隐喻识别方法,对2021年《经济学人》中357篇商务专栏报道进行隐喻研究,分析商务经济话题中常见的概念隐喻现象。研究发现:商务语篇中最常用的五种隐喻分别为身体隐喻、战争隐喻、旅行隐喻、植物隐喻和建筑隐喻,它们又分别归属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这表明,商务语篇使用的多是常规隐喻,是在人们普遍认知范围内进行的隐喻映射,意在用习以为常的概念来解释高度抽象且复杂的商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商务语篇 语料库 Wmatrix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政治文本和谐话语隐喻研究——以《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白皮书为例
6
作者 王京京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和谐话语隐喻研究以话语隐喻框架理论为基础,《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为语料,话语隐喻为研究对象,和谐话语分析“以人为本”为研究假定,亲近、良知和制约为分析原则,从建设性的视角,对政治文本中和谐话语隐喻建...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和谐话语隐喻研究以话语隐喻框架理论为基础,《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为语料,话语隐喻为研究对象,和谐话语分析“以人为本”为研究假定,亲近、良知和制约为分析原则,从建设性的视角,对政治文本中和谐话语隐喻建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不同类型话语隐喻中“人民”身份的构建,突出个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反向验证了“以人为本”的和谐话语分析假定。研究结果有助于生态语言学理论的创新,为探索新时代中国话语实践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政治文本 和谐话语隐喻 “人民”身份构建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二十大报告隐喻英译研究
7
作者 孙依群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二十大报告隐喻类型多样,将复杂难懂的政治概念隐喻化,可以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性。隐喻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关乎国家形象和政策的表达,因此二十大报告中的隐喻翻译分类和影响翻译方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以中... 二十大报告隐喻类型多样,将复杂难懂的政治概念隐喻化,可以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和感染性。隐喻翻译准确与否直接关乎国家形象和政策的表达,因此二十大报告中的隐喻翻译分类和影响翻译方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以中共二十大报告为语料,量化二十大报告中的三类隐喻类型和隐喻翻译方法,分类整理报告中的隐喻类型,比较三种隐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隐喻翻译方法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结构隐喻的中英文化差异最大,且影响概念隐喻翻译方法的因素有文化差异、上下文语境和中国特色隐喻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翻译 中共二十大报告 文化差异 语境 中国特色隐喻 政治文本
下载PDF
马华文学的困境与黄锦树《雨》的隐喻书写
8
作者 黄雨耕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马来西亚华语文学作为华语文学的一支旁系,常年生存在主流华语文学体系之外,处于一种尴尬的失语状态。随着马来西亚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受到打压,马华文学如何能够存续,该以怎样的方式存续,成为了一个无法绕开... 马来西亚华语文学作为华语文学的一支旁系,常年生存在主流华语文学体系之外,处于一种尴尬的失语状态。随着马来西亚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受到打压,马华文学如何能够存续,该以怎样的方式存续,成为了一个无法绕开的巨大困境。其中,黄锦树作为马华旅台作家中的代表,正试图借助小说探讨华人及其文学相关的议题。《雨》是黄锦树近年新作,其善于利用后设、游戏和拼贴等后现代小说技巧,轮回上演的文本结构充满中国性的文字游戏,对马华文学的困境做出自己的书写。黄锦树通过《雨》中的十八篇内容各异短篇小说,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奇异的南洋景观图,文本中胶林与大雨的本土性环境描写,蕴含着对故乡的回忆;生殖与繁衍的主题,折射出马华文学的生存焦虑;失踪与死亡的描述,体现马华文学的“失语”。可以看出,黄锦树通过现代的笔法,借外部结构和内容上的象征与寓言,隐喻出马华文学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困境 黄锦树 《雨》 隐喻 文体结构 文本内涵
下载PDF
Using GM to Analyze EST Texts
9
作者 JIAO Mei-na MENG Fan-mao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7期560-566,共7页
The role of the grammatical metaphor (GM) theory to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 as well as to metaphor studies has been generally acknowledge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GM theory in SFL, this thesis, by... The role of the grammatical metaphor (GM) theory to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FL) as well as to metaphor studies has been generally acknowledge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GM theory in SFL, this thesis, by conducting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13 types of GM in 20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 texts which are chosen at random and aimed at different readers, is intended, on the one hand, to test and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Halliday's grammatical metaphor theory as well as the correctness of Halliday-Martin's claim and on the other,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using GM, especially experiential GM substantially in EST 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grammatical metaphor EST texts
下载PDF
Realization of Implicit Evaluation in News Text
10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4期24-26,共3页
Martin's Appraisal System Theory presents a powerful tool to decode the journalist's attitude or world view in news text. The evaluation in this Appraisal System can b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explicit evaluation, w... Martin's Appraisal System Theory presents a powerful tool to decode the journalist's attitude or world view in news text. The evaluation in this Appraisal System can b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explicit evaluation, which inscribes the attitude through the attitudinal vocabulary and implicit evaluation, which invokes the attitude through the use of non-core lexis. Martin (2005)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licit evaluation is realized by three approaches: lexical metaphor, the selection of ideational meanings, and graduation. However, the invoked attitude can be achieved by an amount of resources other than the above approach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invoked attitude in the English-language China Doily, we find that the attitude is also invoked through grammatical metaphor, general noun as well as conjun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code the journalists' or newspapers' viewpoints by exploring the implicit evaluation in the news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icit evaluation news text grammatical metaphor general noun CONJUNCTION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Text Arrivals
11
作者 彭俊菲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1期214-215,共2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Arrivals,which serves as the first chapter in Rana Dasgupta's fiction Tokyo Cancelled.The analy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literature devices including foregroun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Arrivals,which serves as the first chapter in Rana Dasgupta's fiction Tokyo Cancelled.The analy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literature devices including foregrounding,metaphor,and voice.Both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devices are concerned in the analysis.Nevertheless,with the skillful use of the literature techniques,the charm of the text is enhanced through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TURE text ANALYSIS FOREGROUNDING metaphor VOICE
下载PDF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越界游旅及其图像隐喻
12
作者 宋丽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不仅是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话本,而且译文众多;其“艳孀变节”的主题引发了西方学者的比较研究,而其独特的双重叙事模式又令西方文人纷纷效仿;此外,西方画家为之精心绘制的插图,又赋予庄子不一样的视觉影像;凡此种...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不仅是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话本,而且译文众多;其“艳孀变节”的主题引发了西方学者的比较研究,而其独特的双重叙事模式又令西方文人纷纷效仿;此外,西方画家为之精心绘制的插图,又赋予庄子不一样的视觉影像;凡此种种,使得《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这一方面体现了文本经由翻译,越界游于异域的旅程,另一方面这种越界游旅又使之成为一种流动的文本,在文本流动中完成内容的改写和含义的叠加,从而实现了多元文化的融通和汇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流动的文本 翻译 图像隐喻
下载PDF
农业科技文本中隐喻的认知英译研究
13
作者 李东梅 郭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165-168,共4页
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战略部署是国家在长期发展实践工作中凝聚的智慧结晶、摸索的中国经验、形成的中国特色,更是我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 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战略部署是国家在长期发展实践工作中凝聚的智慧结晶、摸索的中国经验、形成的中国特色,更是我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此类文本的翻译和传播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认知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共同的认知语境假设、寻求最佳关联,探究生态友好型农业科技文本中的隐喻翻译,以期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科技文本中的隐喻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有效助力中国农业文化对外传播,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友好型农业 科技文本 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英译
下载PDF
我们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变化与语篇组织程度 被引量:17
14
作者 廖美珍 周晓萍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6,共6页
我们以隐喻与思维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为设定,以真实语料为基础,探讨隐喻的语篇变化与语篇组织程度的关系问题。研究问题包括:(1)隐喻变化程度与语篇组织程度关联;(2)隐喻语篇变化幅度(跨域性)与语篇组织程度;(3)语篇隐喻度与语篇组织程度;... 我们以隐喻与思维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为设定,以真实语料为基础,探讨隐喻的语篇变化与语篇组织程度的关系问题。研究问题包括:(1)隐喻变化程度与语篇组织程度关联;(2)隐喻语篇变化幅度(跨域性)与语篇组织程度;(3)语篇隐喻度与语篇组织程度;(4)隐喻的变化、隐喻的意象与语篇组织程度;(5)隐喻跳跃性、语篇组织程度与目的原则。结论是:隐喻语篇变化频率越高,隐喻变化跨域越大,则语篇隐喻度越大,概念之间的差距越大,意象之间的冲突越大,因而语篇组织此程度越低。反之亦然。我们用目的原则解释了隐喻变化与语篇组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跳跃 变化 语篇组织 意象 目的原则
下载PDF
隐喻构型与语篇组织模式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玮 张德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隐喻在语篇中的意义推进可以发展为"隐喻序列"与"隐喻合并"两种隐喻构型。前者基于由单一的隐喻式所形成的隐喻块内部本体和喻体的各种表征顺序;后者指不同隐喻式之间的本体和喻体的各种对应方式。这两种构型对于... 隐喻在语篇中的意义推进可以发展为"隐喻序列"与"隐喻合并"两种隐喻构型。前者基于由单一的隐喻式所形成的隐喻块内部本体和喻体的各种表征顺序;后者指不同隐喻式之间的本体和喻体的各种对应方式。这两种构型对于隐喻性语篇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结构 序列 合并 语篇组织
下载PDF
政治语篇隐喻架构之分析——以布什和奥巴马的医保演说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梁婧玉 汪少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一般认为,政治观点是由道德概念系统衍生而来的。美国两党的道德观不同,共和党是"严父模式"道德观,民主党是"慈父模式"道德观,因此两党在政治上会采取不同的政策。从隐喻架构理论分析美国政治语篇,可以看出表层架... 一般认为,政治观点是由道德概念系统衍生而来的。美国两党的道德观不同,共和党是"严父模式"道德观,民主党是"慈父模式"道德观,因此两党在政治上会采取不同的政策。从隐喻架构理论分析美国政治语篇,可以看出表层架构上的差异体现了两党不同的执政思想,深层架构主要包括布什的刺激消费架构、买卖架构和个人负责架构,奥巴马的价格调控架构、社会福利架构和个人参与架构等。研究发现,与布什的医保演说相比,奥巴马的提案能够更合理地控制医保费用的增加,其演说中的社会福利架构和稳定架构使其更容易实现扩大医保覆盖率的目标,个人参与架构使其医保演说接受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语篇 隐喻架构 医保演说
下载PDF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被引量:145
17
作者 常晨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8,共3页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的人际纯理功能,然后重点分析人际语法隐喻中的两个主要类型: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并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人际语法隐喻 语气隐喻 情态隐喻 语篇分析
下载PDF
为什么快乐在“上”,悲伤在“下”——语篇阅读中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吕军梅 鲁忠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8-334,共7页
以具有一定情境的语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引导范式和无关任务范式,探讨了"快乐是上,悲伤是下"这一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在语篇阅读中的心理现实性。实验1要求被试阅读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字母"F"或&qu... 以具有一定情境的语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引导范式和无关任务范式,探讨了"快乐是上,悲伤是下"这一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在语篇阅读中的心理现实性。实验1要求被试阅读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字母"F"或"J"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被试阅读积极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空间位置上方的字母反应更快,阅读消极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空间位置下方的字母反应更快,表明语篇阅读中存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心理现实性。实验2要求被试阅读含有空间位移的语篇后对随机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图片中面孔人物的性别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被试阅读含有在空间中向上移动的语篇后对积极情绪图片反应更快,阅读含有在空间中向下移动的语篇后对消极情绪图片的反应更快,说明语篇阅读中存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目标域向始源域映射的心理现实性。研究表明:语篇阅读中读者可以产生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并且空间这一始源域和情绪这一目标域具有双向映射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阅读 垂直空间隐喻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下载PDF
隐喻与文学语篇的建构 被引量:55
19
作者 魏在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往的隐喻研究主要着眼于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在文学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在建构文学语篇时.常常运用隐喻来建构文本的框架,让读者通过隐喻理解文学语篇中的语言。隐喻对语篇主题发展、语篇信息的连贯性等... 以往的隐喻研究主要着眼于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在文学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在建构文学语篇时.常常运用隐喻来建构文本的框架,让读者通过隐喻理解文学语篇中的语言。隐喻对语篇主题发展、语篇信息的连贯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同时,隐喻对文学语篇可以产生生动形象的文体效应。从语篇的层面去研究隐喻不但可以揭示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从而也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文学语篇 建构
下载PDF
论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中“鼻子”的隐喻——以果戈理的《鼻子》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傅星寰 郑佳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彼得堡诞生的蓄意性和目的性已经借一系列怪诞形象融入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的隐喻范畴之中。在彼得堡文本中,人被分裂成"我"与"他我"、"我"与"鼻子"等镜相。大凡非本质的"存在"在... 彼得堡诞生的蓄意性和目的性已经借一系列怪诞形象融入俄罗斯文学彼得堡文本的隐喻范畴之中。在彼得堡文本中,人被分裂成"我"与"他我"、"我"与"鼻子"等镜相。大凡非本质的"存在"在这里都获得了存在的主体性。彼得堡文本中的"鼻子"意味深长。果戈理以怪诞的艺术形式在其小说《鼻子》中表现了俄国现代社会人与自我的分裂,通过八等文官柯瓦廖夫"丢失鼻子——找寻鼻子——鼻子重现"的奇异经历,揭示出彼得堡的真实。作家希冀以这种魔幻的情节强调彼得堡的"异化"本质和幽灵性,凸显八等文官柯瓦廖夫所从属的那个社会阶层在精神上的缺陷,以及以理发师伊凡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威权的恐怖和厌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堡文本 果戈理 《鼻子》 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