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1
作者 孙九霞 罗意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践和真实生活空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旅游活动能够建立跨文化动态关联,塑造多民族良序社会愿景和多维度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独特价值。为讲好旅游“三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须以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内驱力,统筹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构建民族团结与主客互信的目的地,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与家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跨国民族流动与国家认同构建——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箐脚村苗族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宇 曾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24-29,共6页
箐脚村苗族边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较大规模的跨国流动表明,跨国民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国家认同不稳定特征。国家认同的构建基点在国家与边民的持续对话中正在从政治转向经济方面,并日益明显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当代跨国流... 箐脚村苗族边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较大规模的跨国流动表明,跨国民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国家认同不稳定特征。国家认同的构建基点在国家与边民的持续对话中正在从政治转向经济方面,并日益明显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当代跨国流动方式与国家认同性质、要素、结构的深刻改变,都要求开创与之适应的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富有弹性的国家认同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民族流动 国家认同 箐脚村苗族
下载PDF
流动语境下的变迁与固守:南疆维吾尔族人口流动与族群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人口流动是因贫困而推动的。当前,维吾尔族人口的流动行为在流动意愿、流入区域、流动路径、从业类型等层面显现出多样性的混合特征。流动进程中,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获取收益藉以改善生活,同时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冲...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人口流动是因贫困而推动的。当前,维吾尔族人口的流动行为在流动意愿、流入区域、流动路径、从业类型等层面显现出多样性的混合特征。流动进程中,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获取收益藉以改善生活,同时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也让他们于流动的自我调适中在文化、观念层面产生了变化。在此进程中,虽然现代性的力量显而易见,但流动语境下传统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维吾尔族 人口流动 现代性 传统性 族群发展
下载PDF
浅析哀牢夷族群的民族流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治超 《保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7,共7页
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在汉文献中被称为哀牢夷。哀牢夷的族属研究从明代开始就引起足够重视。在数百年的探讨、争论过程中,原来众说纷纭的族属之说渐渐有所汇总,趋向于五种基本观点,即濮人说、越僚说、掸泰说、氐羌说、濮与昆明融合体说... 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在汉文献中被称为哀牢夷。哀牢夷的族属研究从明代开始就引起足够重视。在数百年的探讨、争论过程中,原来众说纷纭的族属之说渐渐有所汇总,趋向于五种基本观点,即濮人说、越僚说、掸泰说、氐羌说、濮与昆明融合体说。在这样的族群说依据下,联系历代汉民族政权的史料及相关少数民族史料、民族传说等,通过对哀牢夷族源的考辨及历史源流的梳理,不仅使我们对云南特别是滇西民族史及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同时也对滇西少数民族现状、跨境民族关系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夷 濮越 族群 流变
下载PDF
研究古丝路上族群跨国流动的经验 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
5
作者 马曼丽 艾买提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1,共6页
古丝绸之路上的族群流动,曾促使一些帝国崛起;也曾使一些国家民族间构建起利益共同体而放弃战争;还有经贸、科技文化跨国交流而使文明共享和民富国强的经验,如此等等。这类古丝路的人文宝藏,如果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会... 古丝绸之路上的族群流动,曾促使一些帝国崛起;也曾使一些国家民族间构建起利益共同体而放弃战争;还有经贸、科技文化跨国交流而使文明共享和民富国强的经验,如此等等。这类古丝路的人文宝藏,如果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对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会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选择一些有关史实进行这方面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丝路 族群 跨国流动 一带一路
下载PDF
道路人类学视角下成昆铁路上的“小慢车”:彝族人流动的生活空间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梅 约其佐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52-64,154,共14页
成昆铁路线上在大凉山深入运行的“小慢车”是沿线彝族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被当地人称为“出行的公交车”。在此,选择5633/5634次列车内较小的空间单元——车厢作为研究对象,用民族志的分析方法对这一较小空间单元的空间结构、该... 成昆铁路线上在大凉山深入运行的“小慢车”是沿线彝族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被当地人称为“出行的公交车”。在此,选择5633/5634次列车内较小的空间单元——车厢作为研究对象,用民族志的分析方法对这一较小空间单元的空间结构、该空间内彝族人的“好面子”与“厚脸皮”以及车厢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不信任”进行了深描。铁路沿线的彝族老百姓将彝族传统社会中固有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整体移植到“小慢车”这一具有现代性意涵的流动空间内,从而使得“小慢车”这一空间内不仅渗透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同时也呈现了沿线彝族老百姓的生活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成昆铁路 小慢车 彝族 道路人类学
下载PDF
一个裕固族村庄的人口逆流动及现代化进程——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双海子村为例
7
作者 王建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6,共10页
与我国很多村落的空巢化现象不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一个裕固族村落——双海子村呈现出了一种人口由城市→农村的逆向流动,这种人口的逆流动得益于当下双海子村较为发达的现代化农业。而双海子村裕固族人从“放下羊鞭”到“拿起... 与我国很多村落的空巢化现象不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一个裕固族村落——双海子村呈现出了一种人口由城市→农村的逆向流动,这种人口的逆流动得益于当下双海子村较为发达的现代化农业。而双海子村裕固族人从“放下羊鞭”到“拿起锄头”,从“拿起锄头”再到“飞机撒农药”,反映了他们从牧业到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变迁的历程。这样一个飞跃式的生产方式转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双海子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更为深刻的是这反映了一个由裕固族、汉族、藏族、土族等民族所组成的村落共同体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村落 生计方式 人口逆流动 现代化
下载PDF
跨境流动、污名话语与国家认同:基于中缅边境田野调查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64-70,共7页
近些年来,随着中缅边境经济交流、社会互动和文化发展的发展,中国边民对缅甸形成了诸多负面印象。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从边境日常生活出发,讨论在跨境流动过程中的污名话语建构与实践,以及污名话语背后... 近些年来,随着中缅边境经济交流、社会互动和文化发展的发展,中国边民对缅甸形成了诸多负面印象。基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从边境日常生活出发,讨论在跨境流动过程中的污名话语建构与实践,以及污名话语背后的国家认同问题。中缅边境日常生活中的污名话语,背后实则是政治经济结构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化呈现,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边境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流动 污名话语 国家认同 跨境民族
下载PDF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内涵要素、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
9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是民族互嵌概念在发展维度上的深化。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是指各民族依赖于一定的空间、资源、理念、环境、发展等要素,通过双向流动的联通渠道而相互嵌入,并在物质与精神相互协调的发展演进中最终...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是民族互嵌概念在发展维度上的深化。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是指各民族依赖于一定的空间、资源、理念、环境、发展等要素,通过双向流动的联通渠道而相互嵌入,并在物质与精神相互协调的发展演进中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空间-资源-理念-环境-发展”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结构要素解释框架。基于这一解释框架,当前各民族互嵌式发展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这包括民族人口流动单向性特征仍较为明显、各民族共享资源配置效度还不够高、对互嵌式发展理念认知不足、各民族互嵌式氛围环境存在干扰因素、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互嵌性基础仍不充分等。对此,要围绕搭建互嵌式空间场域、供给互嵌式公共资源、形塑互嵌式现代理念、维护互嵌式氛围环境、实现互嵌式繁荣发展这五类结构要素发力。通过在市场驱动与有序引导中优化民族双向流动格局,为各民族提供公平性、优质性、共享性公共服务,在包容互助中凝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烈认同,以安全稳定建设和营商环境建设强化内外部保障,以互补协作和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从而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民族互嵌 共同富裕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双向流动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劳动力稳态流动对乡村老龄化的影响——基于2009—2021年千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姣姣 吴方卫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2,共15页
中国农村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农村仍然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讨论了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趋于稳态背景下,乡村老龄化加剧的形势并未弱化,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并利用2009—2021年千村调查的9 429... 中国农村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农村仍然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讨论了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趋于稳态背景下,乡村老龄化加剧的形势并未弱化,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并利用2009—2021年千村调查的9 429个村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流出的劳动力实质上是户籍在农村的城镇劳动者,是城镇的常住人口,这直接导致乡村老龄化加快;二是流出的农村劳动力适应了城镇的就业和生活状态,即使回流也大都不返乡,回流对乡村老龄化加速的缓解作用不大;三是中国农村聚族而居的现象正在减少,城镇定居已经成为流出劳动力的愿景和趋势,而城镇定居者大多以青壮年居多,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和成本的考量更加倾向于留在乡村,这加快了乡村老龄化速度;四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乡村老龄化的影响。文章认为,政府应警惕回流劳动力因为无法就业、乡村公共服务较弱等问题而反复流动,所以需要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农村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老龄化 回流 稳态流动 聚族而居
原文传递
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 被引量:47
11
作者 石硕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9,125,共12页
费孝通先生不仅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且指出它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那么,藏彝走廊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形成"过程?本文对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进行了初步梳理与研究,指出藏彝走廊历史上主要存在... 费孝通先生不仅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且指出它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那么,藏彝走廊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形成"过程?本文对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进行了初步梳理与研究,指出藏彝走廊历史上主要存在五个大的民族流动趋势:藏缅语民族自北向南的迁移,吐蕃向东扩张与藏彝走廊北部的"番"化,蒙古族南下,明清时期木氏土司和彝族的向北扩张,明清至民国时期汉人的大量迁入。文章对上述民族流动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这五个大民族流动趋势基本奠定了藏彝走廊今天的民族格局。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藏彝走廊作为"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藏缅语民族 民族流动
原文传递
我国边疆民族性突发事件中参与主体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继君 陈林杰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0-225,共6页
近些年来,我国边疆民族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政治影响尤为惨痛,这不仅严重阻碍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也严重威胁了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因此,边疆民族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党和政府无法回避而急需着力解决... 近些年来,我国边疆民族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政治影响尤为惨痛,这不仅严重阻碍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也严重威胁了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因此,边疆民族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党和政府无法回避而急需着力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故本文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深入分析边疆民族性突发事件的形成诱因及其发展趋势,随后以前景理论为分析工具,构建基于主导信息与情感因子的个体行为决策模型以及基于主导信息流的群体行为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民族性突发事件中主体的决策行为及其演化规律,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突发事件 主体行为 前景理论 信息流
原文传递
历史上海南岛内的族群流动及成因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全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3,共6页
海南是一个多族群共同生活着的岛屿,在海南历史上,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族群之间势力的消长等多种因素,这些族群在海南岛内形成人口流动,并且这些人口流动带有鲜明的族群特征。因此,本文探讨海南历史上的族群流动情况以及成因。
关键词 海南 古代 族群 流动
原文传递
甲骨金文中的朿族与商周东土族群流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絜 聂靖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8,共14页
商周族群流动研究关乎国家形态、社会形态与民族融合等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商周地理研究的系统化,细致梳理商周时期东土族群的分衍、流动及其成因,已成为可能。甲骨与金文中习见的朿族具有典型意义,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 商周族群流动研究关乎国家形态、社会形态与民族融合等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商周地理研究的系统化,细致梳理商周时期东土族群的分衍、流动及其成因,已成为可能。甲骨与金文中习见的朿族具有典型意义,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可知,商周朿族最早的族居地在今山东泰安、泗水一带的朿地。晚商时期,形成朿正、朿舟、朿保与朿厚等分族,均盘踞于母族的周边。另有部分族众因特殊的政治需要而徙居殷都安阳。西周早期,在王朝武力胁迫之下,朿族宗子徙居成周,在洛阳北窑留下了墓葬遗址。昭王时期有部分子嗣因战功出任王官,并进一步西迁宗周,形成新的分族"朿■"氏。但依然有族人留居东土,即汶水下游地带的朿厚氏与朿蛇氏,其中朿蛇氏一直延续至两周之际。商周朿族的分衍变迁,是东土族群流动总貌的折射。其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动因,对分析东土其余族群的分衍变迁有重要借鉴作用。族群流动并非是整个族氏组织全体搬迁的现象揭示,相关研究有助于今人对商周社会组织与国家形态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血族组织地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族群流动 甲骨 金文 朿族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土族家庭能源消费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宏庆 邢冉 +2 位作者 姜璐 陈兴鹏 薛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93-2802,共10页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因受地理环境及文化等影响而存在显著的人文空间差异,尤其是对于特色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加强相关调查实证研究。基于青海省100户土族家庭的实地调研,从收入水平分组视角考察其能源消费特征,分析家庭能源消费...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因受地理环境及文化等影响而存在显著的人文空间差异,尤其是对于特色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加强相关调查实证研究。基于青海省100户土族家庭的实地调研,从收入水平分组视角考察其能源消费特征,分析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的环境效应,并构建物质流模型予以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土族家庭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473 kgce,以煤炭、薪柴和秸秆等为主;随着收入水平提升,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且对能源重要性的认知逐渐从生物质能源转向商品能源。家庭能源消费导致的年人均CO2、N2O、NOX、SO2和TSP的产生量分别为1856.87 kg、117.10 g、254.46 g、451.87 g和520.74 g。未来应增强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统筹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生活能源消费的可持续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能源消费 青藏高原 环境效应 能源物质流 土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