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Geochemistry of Selenium in the Production Base of Zhangqiu Green Chinese Onion 被引量:3
1
作者 庞绪贵 高宗军 +1 位作者 王敏 王增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39-43,共5页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local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the selenium in surface layer soil of Zhangqiu green Chinese onion within production area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his study.And the ecological geoc...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local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the selenium in surface layer soil of Zhangqiu green Chinese onion within production area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his study.And the ecological 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selenium both in surface layer soil and in green Chinese onions a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enium in plant and soil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in Zhangqiu is rich in selenium,and it is suitable to develop the selenium-rich green Chinese onion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geochemistry Zhangqiu green Chinese onion Selenium-ric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vailable selenium Biological 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ecological risk of vanadium pollution in Panzhihua mining and smelting area, Sichuan, China 被引量:9
2
作者 滕彦国 倪师军 +3 位作者 张成江 王金生 林学钰 黄艺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4期378-384,共7页
Vanadium is a trace element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arth’s crust. Naturally high levels of vanadium are recognized mainly in basic rocks and minerals, particularly in titaniferous magnetite. And the anthropogenic ... Vanadium is a trace element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arth’s crust. Naturally high levels of vanadium are recognized mainly in basic rocks and minerals, particularly in titaniferous magnetite. And the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vanadium include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wastes including steel-industry slags.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authors have made investigations and assessments on the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ecological risk of vanadium in the Panzhihua mining and smelting area. In the study area, anthropogenic vanadium resulted from mining, extracting and smelting of V-Ti magnetite; vanadium pollution of topsoil and sediments occurs mainly in the mining and extracting area, smelting area, slag dumping area, tailing dam and coal mining area. In the soil, the chemical speciation of vanadium shows: insoluble residue > organically bound > Fe (amorphous) oxide-bound > Mn oxide-bound > soluble component. Vanadium pollution can cause potential harmful effects on ecological systems, and lead to animal poisoning and human disease. So vanadiam pollution should be monitored on a regular basis in the Panzhihua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 生态风险 地壳
下载PDF
Discussions about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 Database
3
作者 Li M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5期36-39,53,共5页
[Objectives]To realize proper,update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government macro-decisions,land resources planning,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 [Objectives]To realize proper,update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government macro-decisions,land resources planning,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governance and evaluation.[Methods]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analysis with the aid of the computer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GIS technology,as well as the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base information system(GeoMDIS)developed by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Results]It established a database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of Shandong Province,realized the collection,storage,updat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anagement of various sample data.[Conclusions]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geochemical survey database,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the future use of these data to serve government macro-decisions,land and resource planning,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monitoring,governance and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geochemistry Spatial databa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下载PDF
浅谈生态地球化学有机分析测试技术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王磊 孟建卫 +2 位作者 刘爱琴 杨利娟 冉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5-188,共4页
为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测试中心在现行国家或其他检测标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先进理论、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态地球化学有机分析测试技术体系。体系包括:(1)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测试技术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测试中心在现行国家或其他检测标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先进理论、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态地球化学有机分析测试技术体系。体系包括:(1)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测试技术体系;(2)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测试体系;(3)醛酮酚类等化合物的分析测试体系;(4)多种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高灵敏分析测试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有机分析测试技术 体系构建
下载PDF
内蒙古大佘太地区灌溉水及农作物地球化学评价
5
作者 翟博楠 张思源 +3 位作者 张富臣 袁帅 郝一 毛琛 《华北地质》 2024年第2期38-44,53,共8页
【研究目的】灌溉水是土壤和农作物中元素的重要输入途径,为查明内蒙古大佘太地区灌溉水化学特征,对灌溉水和农作物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方法】2021年9月—10月期间采集了大佘太地区灌溉水样品30件及玉米样品28件、辣椒样品13件... 【研究目的】灌溉水是土壤和农作物中元素的重要输入途径,为查明内蒙古大佘太地区灌溉水化学特征,对灌溉水和农作物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研究方法】2021年9月—10月期间采集了大佘太地区灌溉水样品30件及玉米样品28件、辣椒样品13件,进行了地球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调查区机井灌溉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K型为主,水化学组成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Na^(+)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Ca^(2+)和Mg^(2+)离子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等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的溶解,硅酸盐矿物也是主要来源之一,且发生了较为强烈的离子交换作用。【结论】灌溉水呈碱性,主要重金属元素和化合物含量在规定的限值以内,符合灌溉水质标准,结合SAR、SC、PI和RSC等评价指标,认为区内灌溉水质总体较好。辣椒和玉米中污染物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限值,处于安全水平。整体来看,大佘太地区灌溉水水质良好,是优良的农业耕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 农作物 地球化学 水化学 生态安全
下载PDF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土壤Cu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健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懿铮 杨忠芳 +5 位作者 刘旭 李程 季文兵 张起钻 卓小雄 王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研究目的】铜(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Cu十分重要,但缺乏或过量摄入Cu,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因此,通过获知每个人日摄入Cu含量范围,进而确定农产品与土壤的Cu含量最佳范围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以... 【研究目的】铜(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Cu十分重要,但缺乏或过量摄入Cu,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因此,通过获知每个人日摄入Cu含量范围,进而确定农产品与土壤的Cu含量最佳范围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为研究区,依据研究区内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以及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土壤、农作物及根系土中Cu含量,研究了土壤与水稻籽实中Cu含量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水稻籽实吸收Cu元素的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水稻籽实Cu含量预测模型,推算出研究区内安全开发、种植水稻的土壤Cu含量最佳范围。【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Cu含量范围为6~74 mg/kg,平均值、中位值分别为28 mg/kg、26 mg/kg,仅有1.6%超过了GB15618中规定的Cu含量风险筛选值,且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区,该地区土壤中普遍发育铁锰结核,土壤Cu等重金属生物活性较低。研究区水稻Cu含量范围为0.790~4.440 mg/kg,平均值、中位值为2.452 mg/kg、2.718 mg/kg,60件水稻样品均未超过NY861-2004规定的Cu限量值。【结论】研究区内为保障人体健康、降低生态风险的水稻Cu含量最佳范围为0.615~8.204 mg/kg。研究区内安全开发、种植水稻的土壤Cu含量最佳范围为68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预测模型 生态健康 膳食结构 土壤地球化学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广西
下载PDF
北京延庆水泉子地质文化村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7
作者 吴家悦 徐尚智 +3 位作者 郝春燕 宋庆伟 贺瑾瑞 郑艺龙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地质文化村是地质行业服务乡村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涵养的创新模式,通过挖掘并融合村落地质文化、地球科学和人文资源内涵,策划设计科普研学、休闲旅游和产业发展方案,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以在建的北京延庆区水泉子地质文化村为研究对... 地质文化村是地质行业服务乡村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涵养的创新模式,通过挖掘并融合村落地质文化、地球科学和人文资源内涵,策划设计科普研学、休闲旅游和产业发展方案,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以在建的北京延庆区水泉子地质文化村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查明其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和富含微量元素土壤的分布特征,做出综合评价,为研究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结构布局和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质量尚好,整体为中等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为极佳的清洁级;土壤综合质量以良好为主,部分可达优质级;土壤特色组分丰富,锌、钼、锰等微量元素含量整体富集程度较高。研究区具备优异的土壤条件,适宜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并探索其与基础地质资源、乡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村落农业经济、生态旅游发展,助推地质文化村多元化、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 土地资源利用 生态农业 地质文化村 水泉子村
下载PDF
交互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生态地球化学植物样品中7种金属元素
8
作者 颜巧丽 聂小力 +2 位作者 杨远 岑敏 万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62,共8页
植物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及健康的重要指标。为满足测定大批量生态地球化学植物样品中多金属元素分析要求,建立了交互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植物样品中7种痕量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讨论了ICP-MS的... 植物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及健康的重要指标。为满足测定大批量生态地球化学植物样品中多金属元素分析要求,建立了交互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植物样品中7种痕量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讨论了ICP-MS的STD、KED(He)、交互模式3种方法测定植物样品中7种金属元素结果。结果表明,利用工作曲线法配制Hg标准溶液,更改82Se在线校正方程系数为1.83,在ICP-MS的交互模式下测定植物样品中82Se、63Cu、60Ni、66Zn、111Cd、75As、202Hg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克服了植物样品中Se和Hg元素测定的难题。基于所建方法各元素校准曲线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0 4~0.08 mg/kg,加标回收率在96.2%~107%,测定GBW10010a(大米)、GBW10012(玉米)、GBW10021(豆角)3种标准物质,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10%。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植物样品多金属元素同时测定。为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分析测试植物样品中金属多元素的快速测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植物样品 交互模式 重金属 生态地球化学
下载PDF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的有机氯农药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祁士华 游远航 +4 位作者 苏秋克 龚香宜 吴辰熙 王伟 吕春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4-709,共6页
介绍了生态地球化学的概念和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有效性、环境介质中的残留、远距离迁移等性质。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有机地球化学行为,决定了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必须采用特殊的采样方法、样品保存方法、稀疏的采样密度、多介质采样和... 介绍了生态地球化学的概念和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有效性、环境介质中的残留、远距离迁移等性质。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有机地球化学行为,决定了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必须采用特殊的采样方法、样品保存方法、稀疏的采样密度、多介质采样和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有机氯农药 生物有效性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进入21世纪的勘查地球化学:对生态地球化学的展望 被引量:51
10
作者 杨忠芳 成杭新 +4 位作者 陈岳龙 冯海艳 陈德友 陈国光 赵更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00-605,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地球化学填图进展的简要回顾 ,认为生态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填图的必然产物。根据中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工作部署和研究需求 ,初步提出了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同时指出 。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展望
下载PDF
江苏富硒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 被引量:28
11
作者 廖启林 崔晓丹 +5 位作者 黄顺生 黄标 任静华 顾雪元 范健 徐宏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3-1825,共13页
有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程的成果应用已经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以江苏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程所获取的土壤、岩石等元素含量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富硒土壤的分布特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来源与成因类型。研究结果显示:(1)全省富硒土壤... 有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程的成果应用已经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以江苏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程所获取的土壤、岩石等元素含量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富硒土壤的分布特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来源与成因类型。研究结果显示:(1)全省富硒土壤的Se含量一般介于0.3~15 mg/kg,同时伴有S、TOC、Zn、Sb、Cd、Pb、As、Cr、Ni、Fe等相对富集;(2)富硒土壤可分为原岩风化残积型、煤矸石风化迁移型、湖相沉积型、粉煤灰型、污染叠加型、多金属矿化伴生型等6个成因类型,以产于苏南酸性土壤环境的原岩风化残积型富硒土壤利用价值最高,该类富硒土壤也是天然富硒农产品的主要产地;(3)富硒土壤物质来源具有多源复合性,表现为先天性物质来源(自然)、后天性物质来源(人为)及复合性物质来源(自然与人为叠加)等3种形式;(4)在先天性物质来源所形成的富硒土壤中,Se与S、TOC等呈显著正相关性,且Cd、Zn、Pb、As等未超标,富硒土壤厚度不受耕作层限制、深度可超过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元素地球化学 来源 生态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工程 南京 江苏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问题与讨论 被引量:63
12
作者 成杭新 杨忠芳 +5 位作者 赵传冬 庄广民 刘英汉 赵更新 陈国光 陈德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07-615,共9页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图。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时 ,战略上应以跨生态系统的江河流域为重点 ,尤其对沿长江流域分布的镉异常 ,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 ,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镉异常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战术上 ,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 ,充分考虑大气生物水土等层圈各项预警指标的协调一致。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 ,开展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不但有可能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 预警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下载PDF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及元素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67
13
作者 代杰瑞 庞绪贵 +3 位作者 喻超 王存龙 王增辉 胡雪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7-587,共11页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成土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Hg、Cd、Pb、Cu、Zn、Se、S、P、N和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其分布分配特征产生明显变化。通过表层与深层土壤元素间相关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由人为活动导致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的评价与识别方法,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Hg、Cd、Pb、Cu、Zn、Se和S等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强烈富集。结合典型地区土壤垂向剖面及元素分布与地质背景的对比研究,认为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等)和自然地质背景作用是引起山东东部局部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基准值 背景值 相关系数 重金属 山东省
下载PDF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志刚 谢淑云 鲍征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它的概念,并评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素...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它的概念,并评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湿地模型和3S技术等新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及在湿地的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预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地球化学 物质循环 地球化学研究 湿地生态 元素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湿地研究 3S技术 物理过程
下载PDF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代杰瑞 庞绪贵 +2 位作者 喻超 刘华峰 王增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7-1395,共9页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区内54种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通过对比区内土壤基准值与背景值的变化,认为本区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成土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其分布分配特征产生明显变化。本文通过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相关系数的研究,认为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可表征表层土壤原始沉积的地球化学含量;讨论了人为活动导致土壤污染的评价方法,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表层土壤中Hg、Cd、Pb、As、Zn、Se、S等元素污染严重。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背景值 相关系数 山东东部
下载PDF
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及生态问题浅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代杰瑞 庞绪贵 +2 位作者 刘华峰 喻超 曾宪东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9-197,共9页
介绍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和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认为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表层土壤中Zn、Pb、Cu、Se、Cd、S、P、Hg、N、有机碳(OrgC)等元素或指标含量明显大于深层土... 介绍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和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认为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表层土壤中Zn、Pb、Cu、Se、Cd、S、P、Hg、N、有机碳(OrgC)等元素或指标含量明显大于深层土壤;该区总体上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矿集区和城镇周边,超标元素为Cd、Cr、Ni、Hg。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水平,部分水样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NO2-、F-含量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是: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沿海地带土地贫瘠;局部表层土壤重金属明显富集,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等)和自然地质背景作用是引起该研究区局部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环境质量 重金属 山东省东部地区
下载PDF
山东威海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4
17
作者 代杰瑞 庞绪贵 +1 位作者 宫玉新 王红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91-1398,共8页
介绍了威海市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和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该区总体上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7.49%,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2.51%,主要分... 介绍了威海市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和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该区总体上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7.49%,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2.51%,主要分布在乳山市部分地区和荣成市崖西镇,超标元素主要为Cr、Ni、Cu、Cd;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Cd、Fe、NO2-、总硬度等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且表层土壤具有向强酸、强碱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易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危害人类健康;②沿海地带土地贫瘠,N、P、有机质等营养水平多属缺乏级;③乳山市和人口密集的乡镇地带表层土壤Hg、Cd、Pb、Zn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地质高背景、酸性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环境质量 重金属 威海市
下载PDF
吉林延边地区土壤钙元素生态地球化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冬艳 李月芬 +2 位作者 尚媛 白荣杰 徐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5-221,共7页
在吉林延边地区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及苹果梨果实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对比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钙元素全量、交换性钙及果实钙含量的空间差异,以及土壤-果实系统中钙元素的转化吸收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目的在于... 在吉林延边地区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及苹果梨果实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对比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钙元素全量、交换性钙及果实钙含量的空间差异,以及土壤-果实系统中钙元素的转化吸收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钙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为土地利用服务。结果表明:延边地区土壤中钙全量总体上缺乏,不同研究区土壤-果实钙元素转化吸收差别明显;果实中钙元素含量趋于一致,其吸收系数在可变范围内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品品质的4项指标(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含量丰富有利于果品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边 土壤 钙元素 生态地球化学
下载PDF
京东板栗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比配模型与适应性区划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随民 栾文楼 +1 位作者 宋泽峰 崔邢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4-1619,共6页
京东板栗是河北省优势农产品之一,由于板栗生长环境的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致使目前板栗的种植、规划等缺乏理论依据。本文以河北迁西优质板栗产区75件样品为例,分析探讨了温度、地形地貌、岩石土壤类型和部分地球化学元素对优... 京东板栗是河北省优势农产品之一,由于板栗生长环境的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致使目前板栗的种植、规划等缺乏理论依据。本文以河北迁西优质板栗产区75件样品为例,分析探讨了温度、地形地貌、岩石土壤类型和部分地球化学元素对优质板栗种植区的控制作用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述生态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因素与板栗之间的比配模型,划分了板栗种植的优质区、适宜区和非适宜区域,为当地板栗种植和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生态地球化学 比配模型 种植区划
下载PDF
矿业环境影响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倪师军 张成江 +2 位作者 滕彦国 马玉孝 雷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矿业开发对周围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影响。矿山废弃矿石和脉石堆、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冶炼熔渣、矿山酸性排水、土壤重金属元素、河流及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大气污染等都极大地影响了矿山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系统。甚至在矿山工业关闭... 矿业开发对周围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影响。矿山废弃矿石和脉石堆、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冶炼熔渣、矿山酸性排水、土壤重金属元素、河流及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大气污染等都极大地影响了矿山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系统。甚至在矿山工业关闭后 ,长期的环境影响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研究内容。环境方面的地球化学化学扰动和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环境 固体废弃物 重金属 矿山酸性排水 生态环境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