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mandibular condylar osteochondroma 被引量:1
1
作者 Molun Shen Ling Zhu +2 位作者 Hongbo Yu Lei Zhang Xudong Wang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3期108-115,共8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computed tomography(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for the detection of mandibular condylar osteochondroma.Methods Preoperative CT and MRI of 33 patients wi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computed tomography(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for the detection of mandibular condylar osteochondroma.Methods Preoperative CT and MRI of 33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ondylar osteochondroma were reviewed. The morphology, location, continuity with the parent bone, cartilage cap, perichondrium of tumors, and changes in soft and hard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les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two reviewer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Mc Nemar test. A P value < 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Results Among the 33 condylar osteochondromas, 11 were of the diffuse type, 10 were of the sessile type, and 12 were of the pedunculated type. Continuity with the cortex and marrow of the host condyle was observed on both CT and MRI. Both modalities had identical detection rates o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emporal bone joint, condylar dislocation, and pseudarthrosis formation. However, MRI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detection rates of the cartilage cap and perichondrium than CT(P < 0.05). Furthermore, MRI showed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disc displacement in 4 cases and 6 cases, respectively, and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TMJ effusion in 20 cases and 14 cases, respectively.Conclusion CT can intuitively display the morphology and spatial location of condylar osteochondromas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MRI may be superior to CT in the detection of cartilage cap, perichondrium of the condylar osteochondroma, and changes in the TMJ and adjacent soft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声成像 磁性 计算 MRI 外科手术 表面重建 形态学
下载PDF
Ultrasonic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Method of Concrete Materials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秋锋 王禹 +2 位作者 刘荣梅 顾伟 敖峰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5年第3期341-347,共7页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imaging results are still unmet practical demands for ultrasonic computed tomography(CT)of concrete material.To address these issues,a CT technique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imaging results are still unmet practical demands for ultrasonic computed tomography(CT)of concrete material.To address these issues,a CT technique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SAGA)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Firstly,a natural weight matrix with clear physical meaning is introduced in the inverse algorithm and then a quadric broadening objective function is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und in concrete.After that,the simulated annealing(SA)searching is added to speed up the inverse process and to improve the converge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algorithm.Finally,the optimal inverse imag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variable ectopic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usage of the correct priori information and the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 of SAGA in searching the global minimum value of the function have produced accurate and effective results with stable numerical values.The imaging resolution is improved and the imagining results reflecting the inner defections of the tested objects are mo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materials computed tomography(ct)imaging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cement paste b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永佳 Jason Mote David A. Lang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115-1121,共7页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was appli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cement paste (water-to-cement mass ratio of 0.5) at different ages. By using the Amira software, component p...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was appli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cement paste (water-to-cement mass ratio of 0.5) at different ages. By using the Amira software, component phases of the cement paste such as pores, hydration products, and unhydrated clinker particles were segmented from each other based on their 3D image grey levels;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with the software, and the data are 61.2%, 0% and 38.8% at the beginning of hydration and 11.8%, 78.5% and 9.7% at 28 d age, respectively. The hydration degree of cement paste at different ages w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cquired by loss on ignition (LOI)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reasonably agree with each other, which indicates that micro-CT is a useful and reliable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 structure evolution of hydrating cement p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水泥净浆 组织演变 表征 粘贴 微型 水化产物 三维图像
下载PDF
基于不同管电压的人工智能重建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惠庆桃 刘婷 +3 位作者 卿翔 李洁 王冠 马春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 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同管电压的CT扫描图像采用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1 mm薄层图像,比较4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图像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标准偏差(SD)值,由两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诊断医师独立双盲的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目标组织的CT值、SD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4种不同管电压的CTDIvol和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617、3996.118,P<0.05)。在70 kV管电压下,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的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267、53.327、14.873,P<0.05)。在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4种不同管电压下,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随着管电压的降低,CT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899、2563.93、219.231,P<0.05)。两名诊断医师对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12~0.869)。结论:CI算法在70 kV管电压下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图像与80 kV、90 kV、120 kV图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图像具有良好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人工智能 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心脏双源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细胞外容积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刘烁 李晓娟 +1 位作者 张梦琪 王姗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算ECV,比较两种方法对MF的诊断效能。结果:DSCT-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6±0.27,ECV为(33.04±10.68)%;而MRI-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1±0.32,ECV为(29.49±11.14)%。DSCT-ECV与MRI-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ECV与MRI-ECV诊断CHF患者MF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DSCT-ECV:100%、92.86%和98.51%,MRI-ECV:98.11%、100%和98.51%),两种方式的诊断可靠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V是心力衰竭的可量化技术,且预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能力强,DSCT-ECV和MRI-ECV评价CHF患者的MF准确性高,可用于相关疾病分级、进展监测和治疗指导,而DSCT-ECV较MRI-ECV应用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细胞外容积(ECV)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MF)
下载PDF
CT图像环形伪影去除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6
作者 唐瑶瑶 朱叶晨 +1 位作者 刘仰川 高欣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0-900,共11页
环形伪影是各类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最常见的伪影之一,通常是由于探测器像素对X射线响应不一致导致的。有效去除环形伪影能极大提高CT图像质量,提升后期诊断和分析的精度,是CT图像重建中的必要步骤。因此,对环形伪影去除(又称“... 环形伪影是各类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中最常见的伪影之一,通常是由于探测器像素对X射线响应不一致导致的。有效去除环形伪影能极大提高CT图像质量,提升后期诊断和分析的精度,是CT图像重建中的必要步骤。因此,对环形伪影去除(又称“环形伪影校正”)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介绍环形伪影的表现和成因,给出常用的数据集、算法库;其次,依次介绍基于探测器校正、基于解析和迭代求解(分为投影数据预处理、CT图像重建、CT图像后处理环节)、基于深度学习(分为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的环形伪影去除方法,并分析每类方法的原理、发展过程及优缺点;最后,归纳现有环形伪影去除方法在鲁棒性、数据集多样化、模型构建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并对解决方案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 投影数据 环形伪影去除 环形伪影校正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
7
作者 张晓燕 徐晨 +3 位作者 曲倩倩 周萍 徐瑜 邓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 分析并总结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总结并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子宫肉瘤患者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8例,其中4例病灶局限于宫腔... 目的 分析并总结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总结并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子宫肉瘤患者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8例,其中4例病灶局限于宫腔内,4例表现为盆腔巨大包块,8例病灶均呈囊实性包块;未分化子宫肉瘤1例,呈类圆形短T_(1)、长T_(2)信号,边界清,DWI呈边缘环形高信号;子宫腺肉瘤2例,表现结节状、团块状混杂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均呈T_(1)WI等或低信号、T_(2)WI高或稍高信号且DWI呈明显高信号;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表现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病理证实病灶侵穿浆膜累及局部肠壁浆膜下组织。结论 子宫肉瘤常表现为盆腔内囊实性包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可侵犯邻近结构或发生远处转移。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常表现为等或稍长T_(1)WI、混杂长T_(2)WI信号,DWI呈高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影像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各种能谱CT的性能及应用差异研究
8
作者 秦天 梁保辉 +2 位作者 王梦廷 王静 王帆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5期155-161,共7页
能谱CT以其独特的能谱分析工具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基于各种能谱CT的原理和性能存在差异,本文对各种能谱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差异,如碘基图定量分析、去金属及硬化伪影... 能谱CT以其独特的能谱分析工具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基于各种能谱CT的原理和性能存在差异,本文对各种能谱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差异,如碘基图定量分析、去金属及硬化伪影、物质成分的分离与鉴别、微细结构的显示和虚拟平扫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影像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临床需求选择能谱CT提供参考,以求临床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能谱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面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生成MRI算法
9
作者 张美美 秦品乐 +4 位作者 柴锐 曾建潮 翟双姣 闫俊义 冯二燕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表现不明显,但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上可以清晰显示。然而,当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则无法进行MRI检测,使得患者的治疗受到延误。通过CT生成MRI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表现不明显,但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上可以清晰显示。然而,当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则无法进行MRI检测,使得患者的治疗受到延误。通过CT生成MRI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医学影像跨模态生成方法从CT得到的MRI缺乏病灶信息且边界模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生成MRI算法,通过影像组学在CT上进行病灶特征增强,突出生成MRI的病灶信息,引入梯度损失为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增加边缘感知约束,提升生成MRI的质量。在ISLES2018挑战赛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MRI在整体上的峰值信噪比为23.051 dB,结构相似度为0.798,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69,并且病灶区域的互信息为2.075,与现有的生成模型相比,该算法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优。此外,经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在生成的MRI上确定病灶并进行阳性/阴性分类,其中生成的MRI中无错误病灶,且分类准确率可达到86.61%,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生成 影像组学 扩散生成对抗网络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常见NCCT征象预测脑血肿增长量及预后不良的价值
10
作者 崔伟 吕国义 +1 位作者 王喜丰 张明月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非增强CT(NCCT)征象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长量(IHE)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IHE定义为随访CT(72 h内)血肿体积较基线血肿体积变化的绝对值。根据IHE将患者分为4组:... 目的:分析并比较非增强CT(NCCT)征象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长量(IHE)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IHE定义为随访CT(72 h内)血肿体积较基线血肿体积变化的绝对值。根据IHE将患者分为4组:“无扩大组”、“微小扩大组(≤5.1 mL)”、“中度扩大组(5.1~12.5 mL)”和“大量扩大组(>12.5 mL)”。比较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影像资料(NCCT征象特点,如黑洞征、卫星征、岛征、混合密度征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IHE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确定其独立预测因子;采用组间比较及Kendall’s tau-b检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组IHE与NCCT征象的相关性。计算NCCT征象预测IH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共有311例患者纳入研究。ROC曲线分析显示,混合密度征、黑洞征AUC分别为0.70、0.64。此外,混合密度征、黑洞征与IHE分层呈正相关(混合密度征:r=0.39,P<0.001;黑洞征:r=0.36,P<0.001)。在校正已知的预后预测因素后,与“无扩大”组患者相比,混合密度征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有较高相关性。结论:黑洞征、混合密度征均能预测血肿增长量,其中混合密度征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平扫征象 血肿增大 脑出血
下载PDF
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的研究
11
作者 李孝飞 覃庆婷 +6 位作者 廖玉荣 杨利专 杨鹏 林炜南 冼昌源 曾晨茜 曹治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 目的:探究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呼吸模式(达到阈值后启动呼吸口令,6 s后触发扫描),观察组采取前置呼吸模式(1或2 s后启动呼吸口令,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两组患者均采用320排CT行双低成像技术扫描,对比延迟时间、辐射剂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延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30、30.225、12.282、7.08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5分25例,4分23例,3分2例;对照组5分21例,4分26例,3分3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平均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低于对照组,噪声水平(S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1、23.886、11.426,P<0.05)。观察组右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分支、左肺动脉干以及左肺动脉分支C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6、2.225、2.042、2.277,P<0.05)。结论:前置呼吸模式能够有效提高CTPA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呼吸模式 ct肺动脉双低成像 肺动脉栓塞(PE) ct肺动脉造影(ctPA)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生成MRI算法——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AN
12
作者 张美美 秦品乐 +2 位作者 柴锐 曾建潮 翟双姣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相较于C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MRI上可清晰显示。鉴于患者中存在一些不适用于MRI检查的情况,如体内金属或幽闭恐惧症等,容易耽误患者病情。通过结合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GAN),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 相较于C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MRI上可清晰显示。鉴于患者中存在一些不适用于MRI检查的情况,如体内金属或幽闭恐惧症等,容易耽误患者病情。通过结合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GAN),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AN,实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生成MRI。该算法弥补了现有CT生成MRI中病灶信息不足和边缘模糊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在CT上应用影像组学定位病灶,借助特征图辅助MRI生成,并提出边缘感知扩散GAN以提升生成MRI的边缘感知。实验证实,生成的MRI在峰值信噪比(PSNR)方面达到69.607,结构相似性(SSIM)为0.821,皮尔逊相关系数(PCC)为0.974,显著优于现有模型。医生评估显示生成的MRI不存在错误病灶,阳性/阴性分类准确度高达87.91%,表明这一创新性算法为解决在MRI不适用的特殊情况下的脑卒中诊断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生成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DiffusionGAN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利用跨模态轻量级YOLOv5模型的PET/CT肺部肿瘤检测
13
作者 周涛 叶鑫宇 +1 位作者 刘凤珍 陆惠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4-632,共9页
多模态医学图像可在同一病灶处提供更多语义信息,针对跨模态语义相关性未充分考虑和模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跨模态轻量级YOLOv5(CL-YOLOv5)的肺部肿瘤检测模型。首先,提出学习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多模态医学图像可在同一病灶处提供更多语义信息,针对跨模态语义相关性未充分考虑和模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跨模态轻量级YOLOv5(CL-YOLOv5)的肺部肿瘤检测模型。首先,提出学习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PET/CT不同模态语义信息的3分支网络;然后,设计跨模态交互式增强块充分学习多模态语义相关性,余弦重加权计算Transformer高效学习全局特征关系,交互式增强网络提取病灶的能力;最后,提出双分支轻量块,激活函数簇(ACON)瓶颈结构降低参数同时增加网络深度和鲁棒性,另一分支为密集连接的递进重参卷积,特征传递达到最大化,递进空间交互高效地学习多模态特征。在肺部肿瘤PET/CT多模态数据集中,该文模型获得94.76%mAP最优性能和3238 s最高效率,以及0.81 M参数量,较YOLOv5s和EfficientDet-d0降低7.7倍和5.3倍,多模态对比实验中总体上优于现有的先进方法,消融实验和热力图可视化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 跨模态交互式增强块 双分支轻量块 PET/ct多模态肺部肿瘤影像
下载PDF
基于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方法的CT图像细小骨折检测研究
14
作者 李瑞瑞 杨晓光 +1 位作者 孙世豪 季尚蔚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
目的:通过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提升CT图像细小骨折检测的感知,通过多任务实现实例级别细小骨折目标的检测,快速、准确地从大量CT图像中识别并定位骨折,以辅助临床及时开展治疗。方法:引入分组非局部(non-local)网络方法,计算CT图像连... 目的:通过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提升CT图像细小骨折检测的感知,通过多任务实现实例级别细小骨折目标的检测,快速、准确地从大量CT图像中识别并定位骨折,以辅助临床及时开展治疗。方法:引入分组非局部(non-local)网络方法,计算CT图像连续切片任何位置和通道之间的远程依赖关系,将多目标检测模型3D RetinaNet单级检测器与医学图像语义分割(3D U-Net)架构相融合,实现端到端的多任务3D卷积网络,以多任务联合的方式实现对细小骨折的实例级别检测。选择医学图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干预(MICCAI)2020挑战赛提供的肋骨骨折公开数据集(Rib Frac Dataset)600例CT扫描图像,通过5∶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500例)和验证集(100例),测试多任务3D卷积网络的精度性能。结果:多任务3D卷积网络方法的检测精度性能优于单任务网络FracNet、3D RetinaNet及3D Retina U-Net,其平均精度与3D RetinaNet和3D Retina U-Net网络相比分别高出7.8%和11.4%,且优于3D Faster R-CNN、3D Mask R-CNN两种单任务网络检测方法,平均精度分别高出约6.7%和3.1%。结论:全局注意力多任务网络融合不同模块,对于细小骨折检测性能均有提升,引入分组非局部(Non-local)网络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对细小骨折目标的检测精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 全局注意力 多任务网络 非局部 ct图像 肋骨骨折数据集(RibFrac Dataset)
下载PDF
四维CT联合四维锥形束CT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欣 张菲菲 段诗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为代表的高精度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更加精确的剂量计算方法以及先进的影像及剂量验证算法的应用则为高精准放射治疗的实现提供保证。四维CT(4D CT)能够较好的显... 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为代表的高精度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更加精确的剂量计算方法以及先进的影像及剂量验证算法的应用则为高精准放射治疗的实现提供保证。四维CT(4D CT)能够较好的显示肿瘤受呼吸影响的个体化运动,四维锥形束CT(4D-CBCT)作为勾画并获得肿瘤内靶区(ITV)的一种图像引导技术(IGRT),可以为实现精准治疗提供保证,上述两种技术结合能够纠正位移误差,实施监测肿瘤的运动范围并确保运动的靶区在照射范围内,是实施SBRT的保证。以肺癌精确放射治疗应用研究中的IGRT为切入点,综述4D CT联合4D-CBCT在肿瘤SB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肺癌的临床放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锥形束ct(4D-CBct) 四维ct(4D ct) 肺癌 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瑞波 王自涛 +1 位作者 李燕平 孙邦建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PLC组,36例未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非PLC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四格表法计算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椎管内占位率、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以及柯布(Cobb)角、椎体楔变角(SIEA)、局部后凸角(LK)及棘突间距增加值(IISD)的差异。结果: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经CT检查后,其中34例显示PLC损伤,34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的阳性预测值为70.59%(24/34),阴性预测值为76.47%(26/34),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0.471,P<0.001);经MRI检测后,其中33例显示PLC损伤,35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阳性预测值为90.91%(30/33),阴性预测值为94.29%(33/35),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853,P<0.001)。MRI的诊断确诊率为92.65%(63/68),高于CT的73.53%(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AUC分别为0.730、0.919;灵敏度分别为70.60%、75.40;特异度分别为88.20%、95.70%。PLC组与非PLC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受伤原因、LCS评分以及椎管内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3、4.181、4.973、5.198、5.0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LICS评分>5分、Cobb角、SIEA、LK及IISD是影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OR=13.973、1.155、1.365、1.385、5.262,P<0.05)。结论: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PLC损伤效能高于CT,且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LC) 影响因素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jointed rock models using CT scanning and photogrammetry
17
作者 Yingxian Lang Zhengzhao Liang Zhuo Do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348-1361,共14页
The geometry of joint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To simplify the curved joint shapes in rocks,the joint shape is usually treated as straight lines or planes in most laboratory e... The geometry of joint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To simplify the curved joint shapes in rocks,the joint shape is usually treated as straight lines or planes in most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In this study,th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and photogrammetry were employed to obtain the internal and surface joint structures of a limestone sample,respectively.To describe the joint geometry,the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s and a three-dimensional (3D) matrix mapping method were applied to reconstruct CT-based and photogrammetry-based jointed rock models.For comparison tests,the numerical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n intact rock sample and a sample with a joint simplified to a plane using the parallel computing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process of jointed rock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geometry of joints.The presence of joints reduces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elastic modulus,and released acoustic emission (AE) energy of rocks by 37%–67%,21%–24%,and 52%–90%,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simplified joint sample,the proposed photogrammetry-based numerical model makes the most of the limited geometry information of joints.The UCS,accumulative released AE energy,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photogrammetry-based sample were found to be very close to those of the CT-based sample.The UCS value of the simplified joint sample (i.e.38.5 MPa)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T-based sample (i.e.72.3 MPa).Additionally,the accumulative released AE energy observed in the simplified joint sample is 3.899 times low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the CT-based sample.CT scanning provides a reliable means to visualize the joints in rocks,which can be us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photogrammetry techniques.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otogrammetry-based sample enables detailed analysis for estima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jointed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scanning PHOTOGRAMMETRY Parallel compu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下载PDF
位姿参数对光耦CT系统影响的仿真分析
18
作者 赵金涛 杨晓霞 王冬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tomography,CT)因具有无损检测特点被广泛应用,光耦CT系统作为CT系统的新分支,具有分辨力高、测量精度高等优点,但是,其成像质量及测量能力受到系统位姿参数影响。针对光耦CT系统,提出一种利用仿真研究位姿...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tomography,CT)因具有无损检测特点被广泛应用,光耦CT系统作为CT系统的新分支,具有分辨力高、测量精度高等优点,但是,其成像质量及测量能力受到系统位姿参数影响。针对光耦CT系统,提出一种利用仿真研究位姿参数对其成像质量及测量能力影响的方法。该方法以X射线吸收成像原理为依据,利用Matlab构建仿真光耦CT系统,在不同的位姿参数偏差下,对设定的双球棒模体进行成像并重建,通过分析成像质量及测量的球心距,探讨不同位姿参数对系统成像或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耦CT系统中,需对微焦点射线源沿X、Y、Z轴平移偏差,旋转台端跳、径跳偏差,光耦探测器沿X、Y、Z轴平移偏差以及绕X轴的旋转偏差共9个参数予以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光耦 ct系统 位姿参数 成像质量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胃癌风险分级及鉴别胃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晓亮 张文缓 +2 位作者 李政良 郝恒聪 李凤菊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15-1720,1725,共7页
胃作为人类重要的消化器官,胃肿瘤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胃部肿瘤有多种类型,恶性肿瘤中以胃腺癌最常见,其次是胃淋巴瘤。胃腺癌肿瘤患者的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与临床结局相关,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临床病理状态更差,面临着更高... 胃作为人类重要的消化器官,胃肿瘤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胃部肿瘤有多种类型,恶性肿瘤中以胃腺癌最常见,其次是胃淋巴瘤。胃腺癌肿瘤患者的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与临床结局相关,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临床病理状态更差,面临着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和复发风险。同时,低分化型胃癌与胃淋巴瘤在内镜下、CT检查表现上类似,而二者治疗方法差异甚远,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常由于诊断者主观性太强而存在不足。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影像组学应运而生,它利用计算机算法从影像学图像中提取并分析大量肉眼难以捕捉的定量特征,并进行分析和计算,以辅助影像科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本文主要对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胃腺癌分级及其与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胃淋巴瘤 ct 影像组学 综述
下载PDF
双心境稳定剂结合心理疗法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及脑CT成像的影响
20
作者 张小丽 李明明 +3 位作者 武业琛 张铮 梁银 杨兆辉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78-1681,共4页
目的分析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及脑CT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4例B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双心境稳定剂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分析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及脑CT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4例B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双心境稳定剂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冲动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及脑CT成像参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59%)较对照组(75.68%)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身体攻击、语言攻击、自我攻击及攻击物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力量性、坚韧性及乐观性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HI、TVW水平较对照组更低,VI、LVBI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疗法用于BD治疗,有利于疗效提高,改善患者脑功能,促进患者心理弹性提高,并减轻冲动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境稳定剂 心理疗法 ct成像 双相情感障碍 冲动攻击行为 心理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