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2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verview of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e 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
1
作者 CHEN Honghu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Dian Shi Zhai Pictorial founded in 1884 has been perfected,but there is very little research on the 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which can be said to be derived from Dian Shi Z...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Dian Shi Zhai Pictorial founded in 1884 has been perfected,but there is very little research on the 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which can be said to be derived from Dian Shi Zhai Pictorial terms of both content and form,and which was founded by the Haiist painter Wu Youru in 1890 in order to rewar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admirers,but it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 consisted of four parts:pictures of ladies in Shanghai costumes,news about current affairs,pictures of animals,and compilations of women,each of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the then popular notebooks,which were popular at the time among the then readers because of the matching of pictures with text and the mixing of narratives and discussions.This paper takes 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 as the main object,summarize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bout 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is basis,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 in the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ing Shadow pavilion Pictorial Dian Shi Zhai Pictorial Late Qing Dynasty’s pictorial
下载PDF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vilions in Wu'an:A Case Study of Traditional Market Towns in Wu'an
2
作者 YANG Wenbin ZHAN Xiat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1期87-90,共4页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and mapping of the existing Wu’an pavilions in Wu’an traditional market towns, the architectural subdivision of typology is carried out, and the location,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func...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and mapping of the existing Wu’an pavilions in Wu’an traditional market towns, the architectural subdivision of typology is carried out, and the location,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al bia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vilions are deep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t is a compilation of information on exist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creative and sustainabl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Wu’an pavil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 pavilion Type of building Features Wu’an
下载PDF
Wooden Structur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Parametric Design: Pavilions and Seatings in Urban Landscape
3
作者 Gokcen Firdevs Yucel Caymaz Seyhan Yardimli +1 位作者 Bulent Onur Turan Aysel Tarim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3期34-54,共21页
Today,on the one hand,whil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ocess continues,on the other hand,digital design systems along with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present designers with new and effective ideas.Par... Today,on the one hand,whil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ocess continues,on the other hand,digital design systems along with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present designers with new and effective ideas.Parametric design is preferred by designers for its relationality,contributing toward versatility,ensuring flexibility,simplifying diversification,and for presenting programmatic solutions.As is seen in a number of areas,we have also begun to encounter the use of parametric designs produced with parametric design systems and wooden materials in urban landscaping.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upper cover application and seating elements generate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parametric designs from woode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urban landscaping areas,and examine the impact of woode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while generating behavior and parametric structures of technologies.After researching parametric design and wooden material concepts,an attempt was made to reach conclusions through analyses conducted by examining parametric wooden designed pavilion and seating element specimens applied in various regions of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ric design wooden structures pavilion SEATING MATERIALITY
下载PDF
基于文字与文献研究的“亭”风景审美探源
4
作者 吴静子 冯倩瑶 赵大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70-278,共9页
“亭”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风景建筑,它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出中国古代风景审美的精髓与特质,并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审美理念从萌芽到质变再到巅峰发展的完整过程。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先秦至宋代文献中与“亭”相关的文字、语... “亭”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风景建筑,它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出中国古代风景审美的精髓与特质,并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审美理念从萌芽到质变再到巅峰发展的完整过程。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先秦至宋代文献中与“亭”相关的文字、语词与词义,发现“亭”自魏晋时期开始体现出风景建筑的特征,隋唐至宋代发展更为兴盛。通过研究以揭示蕴含于其中的风景审美内容与风景审美方式,以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理念,为实践中国古代风景审美文化的现代化转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 风景审美 风景建筑 亭名
下载PDF
楼阁文学视角下的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风貌研究
5
作者 张卫 崔凌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景观同楼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建废盛衰与历史变迁、楼阁文学与文化积淀联系紧密。文章旨在探究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开拓城市更新发展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 楼阁文学 景观风貌
下载PDF
“陡如山,平如川”——兰州地区亭类建筑翼角部分大木营造研究
6
作者 叶明晖 李佳洁 夏润乔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兰州地区亭类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缩影,除了具有大木营造体系的典型特征,而且拥有该类建筑的独特营造之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对亭类建筑上架木构中翼角部位的关键构件进行剖析,明晰亭的多种结构承重方式,进而厘清兰州亭类建... 兰州地区亭类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缩影,除了具有大木营造体系的典型特征,而且拥有该类建筑的独特营造之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匠师访谈,对亭类建筑上架木构中翼角部位的关键构件进行剖析,明晰亭的多种结构承重方式,进而厘清兰州亭类建筑与周边及官式营造之差异,最后将结构类型延伸至与屋架“陡如山,平如川”形式上的统一,从“构件—结构—形式”探寻兰州地区亭类建筑独特的建构逻辑。故此,从建筑类型研究上进一步完善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大木营造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亭类建筑 大木营造 屋架
下载PDF
变译理论视域下《牡丹亭》英译文本探析
7
作者 陈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作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文学成就颇高。该剧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之间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迄今为止,《牡丹亭》已经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在国际舞台上... 作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文学成就颇高。该剧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之间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迄今为止,《牡丹亭》已经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于海内外享有盛誉。文章运用变译理论探析《牡丹亭》的各种英语译介,研究发现变译的运用在该剧的翻译中特别常见,对中外译者皆是如此,变译为《牡丹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变译理论 译介 文本分析 戏剧翻译
下载PDF
层台累榭--楚国建筑形制特征探讨
8
作者 王发堂 卢星雨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67-171,共5页
两周时期楚国作为南方长江流域的霸主国家独领风骚,楚文化源于北方中原的商周文化,发展壮大于南方楚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孕育楚文化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该文首先分析了楚文化及其自然环境的独特特征。其次,推论影响楚建筑形制的因素... 两周时期楚国作为南方长江流域的霸主国家独领风骚,楚文化源于北方中原的商周文化,发展壮大于南方楚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孕育楚文化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该文首先分析了楚文化及其自然环境的独特特征。其次,推论影响楚建筑形制的因素,提出其在楚文化与楚地自然环境影响下产生发展了楚高台建筑与干阑建筑。最后以文献和考古记载中的楚宫建筑为例,探讨楚国建筑“层台累榭”之形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楚宫建筑 层台累榭 高台建筑 干阑建筑
下载PDF
闽南建筑中亭台楼阁装饰生成探析
9
作者 邢鑫 汪晓东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3-69,共7页
亭台楼阁作为建筑园林的产物,最初用以观赏、休息之用,随着社会变迁在闽南建筑装饰上出现亭台楼阁,分析亭台楼阁建筑装饰从而窥视闽南文化特征,明晰闽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闽南建筑极尽装饰,多种材料的运用及施工技术的表现,使得亭... 亭台楼阁作为建筑园林的产物,最初用以观赏、休息之用,随着社会变迁在闽南建筑装饰上出现亭台楼阁,分析亭台楼阁建筑装饰从而窥视闽南文化特征,明晰闽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闽南建筑极尽装饰,多种材料的运用及施工技术的表现,使得亭台楼阁装饰成为闽南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在闽南建筑装饰中传递丰富的文化寓意,反映出居民对于亭台楼阁装饰的心理诉求。亭台楼阁作为闽南建筑装饰的构件,极具实用与美观功能,追溯亭台楼阁装饰在闽南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媒介,解读出闽南建筑中亭台楼阁蕴含的多种文化寓意,体现出闽南先民的民间智慧,对于研究闽南建筑装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建筑 亭台楼阁 装饰
下载PDF
金上京凉殿“五云楼”考证及复原研究
10
作者 刘文卿 董健菲 刘大平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通过考古信息和历史记载考证2015年发掘的金上京皇城西侧1号台基遗址功能属性,指出该遗址并非考古报告中提及的重要礼制建筑,应为结合了宫苑宴会、萨满祭祀等多种功能的苑囿景观建筑,可能是《金史》提及的凉殿“五云楼”。在依据考古信... 通过考古信息和历史记载考证2015年发掘的金上京皇城西侧1号台基遗址功能属性,指出该遗址并非考古报告中提及的重要礼制建筑,应为结合了宫苑宴会、萨满祭祀等多种功能的苑囿景观建筑,可能是《金史》提及的凉殿“五云楼”。在依据考古信息初步复原该遗址后,进一步借助历史文献、宋代界画、遗址形态等多种历史图景信息的综合比对,提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建筑复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上京 凉殿“五云楼” 建筑遗址复原
下载PDF
明代江南家族刻书、藏书对画学论著的保存与传播——以毛晋汲古阁为例
11
作者 张媛 《艺术探索》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 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人刻书与藏书的代表,对画学论著的收录、保存与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晋 汲古阁 画学论著 刻书 藏书
下载PDF
文脉的赓续:蒲松龄诗赋与历下亭变迁
12
作者 王赫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济南名亭历下亭曾经几度兴废,与之相关的游宴和文学活动亦经历几番盛衰。自北魏以来的史志诗文的记载和描述,一定程度上可供推考此亭地理位置和景观的变迁。清康熙年间,李兴祖和喻成龙重建历下亭以尽接续风俗、延绵文史之责,蒲松龄为此... 济南名亭历下亭曾经几度兴废,与之相关的游宴和文学活动亦经历几番盛衰。自北魏以来的史志诗文的记载和描述,一定程度上可供推考此亭地理位置和景观的变迁。清康熙年间,李兴祖和喻成龙重建历下亭以尽接续风俗、延绵文史之责,蒲松龄为此盛举作赋创诗,吟咏胜景,追怀故迹,称颂功德,冀望将来,生动诠释了园林生活对文学书写的重要影响,表现出文化“传而益久”的认知与情怀,成为文学精神一脉相承、文化志业继往开来的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和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历下亭 诗赋 园林文学 文化传承
下载PDF
HIGHLIGHTS
13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Side event on standardization held at China Pavilion during COP28.The 28th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COP28)took place from November 30 to December 12 in ... Side event on standardization held at China Pavilion during COP28.The 28th session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COP28)took place from November 30 to December 12 in Dubai,United Arab Emirates.During the conference,the Chinese delegation hel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t the China Pavilion,including the“Standardization Contributes to Meeting Climate Goals”side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EGATION HIGHLIGHTS pavilion
下载PDF
山西金元亭榭建筑补间铺作配置探讨
14
作者 曹晔 任丁文 张春彦 《建筑创作》 2024年第1期184-191,共8页
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配置多跳出李诫《营造法式》的制式框架,出巧思奇招,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视角,对山西17例金元亭榭从补间铺作与亭榭立面造型,补间铺作与亭榭屋架结构,补间铺作的“解构”与“重构”三个方... 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配置多跳出李诫《营造法式》的制式框架,出巧思奇招,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视角,对山西17例金元亭榭从补间铺作与亭榭立面造型,补间铺作与亭榭屋架结构,补间铺作的“解构”与“重构”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铺作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公元10至14世纪亭榭建筑设计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山西 金元 亭榭 补间铺作
下载PDF
南曲【尾声】新论——以《牡丹亭》为例
15
作者 张静怡 《艺术探索》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常用曲牌之一,【尾声】对于套数的完整和曲学的建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三句十二拍”的【尾声】范式已然在明代南曲场域中成为定格。大量涌现的【尾声】理论彰显着曲家对于【尾声】的理论思考与曲体自觉。然曲师...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常用曲牌之一,【尾声】对于套数的完整和曲学的建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三句十二拍”的【尾声】范式已然在明代南曲场域中成为定格。大量涌现的【尾声】理论彰显着曲家对于【尾声】的理论思考与曲体自觉。然曲师在选词谱曲中常对不同宫调的【尾声】予以差异化处理,主要表现在调式、散板以及结音三个方面。南曲【尾声】无疑面临着曲家与曲师的抵牾,二者在根本上指涉的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以辩证的精神去探寻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在戏曲音乐的视野格局中既可明晰传统理论范式,亦可丰富南曲【尾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声】 《牡丹亭》 趋同 差异
下载PDF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写真”图研究——以石林居士序刻本为中心
16
作者 李碧 吴强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5-222,共8页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图像内容、构图版式和传播路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功能与意义,而学界对《牡丹亭》中特定插图的研究并不多。文章以其中的“写真”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版本的插图内容与其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石林居士版的“写... 明清插图本《牡丹亭》中的图像内容、构图版式和传播路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功能与意义,而学界对《牡丹亭》中特定插图的研究并不多。文章以其中的“写真”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版本的插图内容与其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石林居士版的“写真”图具有经典性和独创性,既体现在杜丽娘“三重画像”的独特图绘模式所蕴含的创作理念,又表现在后来的出版物对其不断模仿与翻刻;明清两代不同版本“写真”图的创作与改写,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文化趣味和审美意识,以及不同群体对戏曲文本的接受理解;插图创作传统悠久,从同一系列的“写真”图比较中考察插图的演变规律与功能,可以进一步发掘古代戏曲插图的发展状况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插图 石林居士序刻本 戏曲 经典性 视觉性
下载PDF
新发现朱鼎煦题跋中的天一阁、萱荫楼轶事钩沉
17
作者 仇家京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杭州图书馆藏《遂翔所见书目》未刊稿本,记录了杭州抱经堂主人朱遂翔从事古旧书业五十年来经眼并流转的古籍书目以及经历。书后有浙东藏书家朱鼎煦的题跋,他在阅读该书目后,惊叹不已之余,还回顾了郑振铎1951年南下上海时所主持的座谈会... 杭州图书馆藏《遂翔所见书目》未刊稿本,记录了杭州抱经堂主人朱遂翔从事古旧书业五十年来经眼并流转的古籍书目以及经历。书后有浙东藏书家朱鼎煦的题跋,他在阅读该书目后,惊叹不已之余,还回顾了郑振铎1951年南下上海时所主持的座谈会中和冯都良等人与会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古籍在公私流转过程中地方学者、藏书家和政府高官之间的一段对话或互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坦率以及人文素养。揭示这些涉及宁波天一阁、萱荫楼等鲜为学界知悉的书林轶事,为我国的藏书史话中添一掌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鼎煦 题跋 天一阁 萱荫楼
下载PDF
从苏州到湖州:章惇家族的历史变迁
18
作者 吕涵 周扬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北宋后期,章惇自其父辈迁徙至苏州,三代科举和仕宦的积累使得章惇家族逐渐强大,与其族兄章楶并称苏州的“南北章”,在地方上极具影响力。章惇家族获得并修葺了沧浪亭,使之成为一时胜地。在政治上的失势和朝廷的禁锢,章惇家族离开苏州并... 北宋后期,章惇自其父辈迁徙至苏州,三代科举和仕宦的积累使得章惇家族逐渐强大,与其族兄章楶并称苏州的“南北章”,在地方上极具影响力。章惇家族获得并修葺了沧浪亭,使之成为一时胜地。在政治上的失势和朝廷的禁锢,章惇家族离开苏州并迁徙至湖州生活。南宋时期,章惇的子孙虽然受到打击和限制,却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社会声望,还曾尝试恢复沧浪亭的所有权。湖州时期章惇的子孙转以读书、应试、治史为业,并积极与士人家族联姻。地理空间的转移体现了章惇家族的命运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惇家族 苏州 湖州 沧浪亭
下载PDF
“放逐”与“回归”--以《牡丹亭》“花园”的叙事功能为观照点
19
作者 王智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而对于“花园”叙事意义的分析,将涉及前人业已讨论的空间与权力、空间与性别、空间与存在等问题。因此,拈出“花园”为观照点具有以一总多的效果。游园是对父权话语的反抗、服从性空间的逃逸,同时也是人性自然化的手段。丽娘于“花园”这一“异托邦”中,实现了从“放逐”到“回归”的生命体验,回到“家园”完成了个体自由性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文学空间批评 牡丹亭 权力话语
下载PDF
试论道教文化对蓬莱阁的影响
20
作者 董韶军 石莹 步利云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道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上可影响封建君主治国,下可制约引导百姓生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蓬莱阁古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选址布局、建筑结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道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上可影响封建君主治国,下可制约引导百姓生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蓬莱阁古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选址布局、建筑结构形制和彩绘雕刻方面,无不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古建筑 蓬莱阁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