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1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CT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影响
2
作者 陈园月 李加斌 +2 位作者 蒯凤 彭丽丽 项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刺激的顺序。阳性刺激在多通道FES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阴性刺激在伪刺激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间隔1 d。每次训练时,采用fNIRS测量患者双侧前额叶皮质(PFC)、前运动皮质(PMC)、辅助运动区(SMA)、感觉运动皮质(SMC)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计算总体功能连接强度和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结果与阴性刺激相比,阳性刺激下,大脑皮质总体功能连接强度降低(t=-2.735,P<0.05),损伤对侧PFC-损伤同侧PFC和损伤对侧PFC-损伤对侧PMC的功能连接降低(P<0.05)。结论多通道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优化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的皮质功能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训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脑功能网络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雷 石凤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2019年5月至2021年5于我院的1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给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多螺旋CT,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度。结果和DSA诊断结果相...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选2019年5月至2021年5于我院的1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给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多螺旋CT,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度。结果和DSA诊断结果相比,MRA闭塞的诊断准确率为66.7%,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6.2%,中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4.6%,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89.7%。和DSA诊断结果相比,MRA闭塞的诊断准确率为33.3%,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6.9%,中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89.2%,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9.3%。MRA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多螺旋CT高,且漏诊率比多螺旋CT低(P<0.05)。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相较于多螺旋CT,MRA应用价值更高,其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多螺旋CT高,且漏诊率低,能为临床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多螺旋CT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回击地闪特征参数及其对直流线路故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杨 赵淳 +3 位作者 雷梦飞 卢泽军 王宇 龚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12,共9页
基于浙江和西藏两地区的地闪活动观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两地地闪参数的特征,并建立了多回击地闪雷击线路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闪特征参数对线路动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地区的多回击地闪百分比、地闪回击次数、地闪持续时间、回... 基于浙江和西藏两地区的地闪活动观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两地地闪参数的特征,并建立了多回击地闪雷击线路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闪特征参数对线路动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地区的多回击地闪百分比、地闪回击次数、地闪持续时间、回击时间间隔和地闪回击强度等参数均要大于西藏地区,两地多回击地闪的地闪持续时间大于500ms的比例和后续回击大于首次回击的比例均不可忽视;多回击地闪作用下的线路耐雷水平与单次回击作用下的线路耐雷水平相等,线路的重启失败率随着多回击地闪的地闪回击次数增大和地闪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适当延长线路重启过程的去游离时间以及增加线路重启次数,有助于提高多回击地闪作用下线路的重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击地闪 特征参数 输电线路 线路动作特性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特征构建列线图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风险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柳平 陈盈 +2 位作者 陈虹秀 周福波 邢英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构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8月-2021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住院的720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目的构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8月-2021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住院的720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颈动脉超声特征,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用R4.2.2“rms”包构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一致性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720例患者中,295例归为症状组,余425例归为无症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狭窄程度、斑块回声、斑块形态及斑块厚度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7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AUC为0.801(95%CI 0.769~0.833)。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793;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结论本研究基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颈动脉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多参数特征 列线图
下载PDF
基于GT-power的五冲程发动机多目标优化
6
作者 赖晨光 王思政 +2 位作者 胡博 伍朝兵 李怡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5,共9页
五冲程发动机独特的二次膨胀冲程提升了发动机的热效率,独特的工作特性使其适合应用于增程式汽车。为探究高/低压缸进排气正时和点火时间对五冲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GT-Power建立五冲程发动机一维模型,并在限制扭矩的条件下运用DOE... 五冲程发动机独特的二次膨胀冲程提升了发动机的热效率,独特的工作特性使其适合应用于增程式汽车。为探究高/低压缸进排气正时和点火时间对五冲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GT-Power建立五冲程发动机一维模型,并在限制扭矩的条件下运用DOE工具开展目标为功率最大、比燃油消耗率和NO_(x)排放最低的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低压缸气门重叠角可以有效降低排气流动损失,提升废气做功的效率;最终,各个目标值分别实现了3.26%、2.50%和0.47%的优化。多目标优化方法在五冲程发动机参数优化上的应用,保证了变量在可行域范围内实现多目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冲程发动机 压缩比 多目标优化 气门正时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雅尹 赵满红 +2 位作者 李迪 韩杰 陈忠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评价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机械取栓治疗的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依据术前评估方式分为多模式CT组(multimode computed tomography,MM... 目的评价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机械取栓治疗的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基线及随访资料,依据术前评估方式分为多模式CT组(multimode computed tomography,MMCT)和非增强CT组(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分析其疗效,通过对比症状性出血转化风险和死亡率等分析其安全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纳入分析118例,MMCT组58例、NCCT组60例,两组术后3个月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9%vs 31.7%,P=0.034),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多模式CT评估筛选及基线NIHS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多模式CT评估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能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基线NIHSS评分与机械取栓治疗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未来仍需开展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栓塞 多模式CT 机械取栓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何丽 王海燕 +4 位作者 王莉 陶小庆 李晓华 李姝霖 唐晨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实行MDT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总体幸福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总体幸福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MDT延续护理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心理弹性和创伤后成长,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多学科团队协作 延续护理 脑卒中 偏瘫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笔画系统推荐图形密码方案
9
作者 袁清厚 李敬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2-317,343,共7页
由图形密码的使用情况可知图形密码的安全性存在致命的问题,即易被攻击者破解,为解决现有图形密码安全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多笔画系统推荐图形密码方案(Multi-stroke system recommended graphic password,MSSRGP)。该方案中系统图形密码... 由图形密码的使用情况可知图形密码的安全性存在致命的问题,即易被攻击者破解,为解决现有图形密码安全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多笔画系统推荐图形密码方案(Multi-stroke system recommended graphic password,MSSRGP)。该方案中系统图形密码的图形是连通或非连通的有向图且系统推荐图形密码模式采用一对一模式,若某个图形密码已被用户选择,则系统不会推荐该图形密码,提高了抵御暴力破解和字典攻击的能力。针对图形密码验证方案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组织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测试密码,对采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可知MSSRGP方案在2笔画和3笔画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较高的认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密码 多笔画 有向图 系统推荐 一对一模式
下载PDF
互联网多模式指导下三合一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10
作者 王雪 孙婧 王春阳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04-105,112,共3页
目的 探讨互联网多模式指导下三合一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CI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 探讨互联网多模式指导下三合一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CI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多模式指导下三合一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表(SF-36)评分及干预1个月、2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评分比较。结果 干预后,SPBS评分总分和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健康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2个月后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多模式指导下三合一心理护理用于CI患者能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改善心理状态,改善神经障碍,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多模式指导 三合一心理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和实测的多回击地闪雷电流参数及模型分析
11
作者 赵晓凤 杨雷 +5 位作者 李谦 廖志铭 李昭廷 黄健宁 杨贤 韩永霞 《广东电力》 2023年第8期97-103,共7页
多回击地闪可能造成同一输电线路连续遭受多次雷电冲击,进而引起线路重合闸失败,以及变电站内断路器和避雷器等设备事故。传统以单次雷击设计线路和变电站雷电防护的方法已不足以对现有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进行很好的防护。为此,依据广东省... 多回击地闪可能造成同一输电线路连续遭受多次雷电冲击,进而引起线路重合闸失败,以及变电站内断路器和避雷器等设备事故。传统以单次雷击设计线路和变电站雷电防护的方法已不足以对现有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进行很好的防护。为此,依据广东省内12年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及人工引雷数据,研究多回击地闪雷电流参数及模型,为线路和变电站的雷电防护提供基础参数和模型。广东地区12年内雷电定位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多回击地闪占比为52.58%,而负地闪占多回击地闪的96.84%;正负极性多回击地闪平均频次为2.2和4.1次,时间间隔的平均值分别为140 ms和103 ms;对此提出负极性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公式。最后,结合人工引雷试验的后续雷击雷电流波形参数及拟合函数、IEEE和GB 50057—2010标准等推荐的首次回击的波形参数,提出可以应用于防雷设计的多回击地闪雷电流参数及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击地闪 雷电定位系统 人工引雷 雷电流参数 雷电流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缺血性脑卒中用药风险预警研究
12
作者 王文卓 秦秋莉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50-55,共6页
目的/意义 利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风险。方法/过程 基于国际脑卒中试验数据集,融合患者人口统计学、生命体征检查及临床药物治疗数据,利用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预... 目的/意义 利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风险。方法/过程 基于国际脑卒中试验数据集,融合患者人口统计学、生命体征检查及临床药物治疗数据,利用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预测用药风险。结果/结论 3种算法在预测性能方面都表现较好,其中梯度提升决策树的召回率达到91.6%,曲线下面积为0.832,效果最佳。多源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用药风险预警中具有良好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缺血性脑卒中 风险预测 智慧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多组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开 钟佩玲 王昌铭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类别生物标志物,多组学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可系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缺血性... 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类别生物标志物,多组学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可系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本文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多组学研究现状,对缺血性脑卒中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生物标志物 多组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计及多脉冲回击电流及电晕电流效应的输电线路耦合雷电过电压特性
14
作者 桂重 韩永霞 刘刚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51,共7页
目前在输电线路耦合雷电过电压的理论计算研究工作中,大多均考虑单一回击电流源的情况,忽视了现实中闪电主要以多脉冲的形态存在居多,忽略了导线电晕放电效应对过电压抑制作用的影响。因此,对双Heidler回击电流源进行改进,建立一次放电... 目前在输电线路耦合雷电过电压的理论计算研究工作中,大多均考虑单一回击电流源的情况,忽视了现实中闪电主要以多脉冲的形态存在居多,忽略了导线电晕放电效应对过电压抑制作用的影响。因此,对双Heidler回击电流源进行改进,建立一次放电过程包含3个峰值电流的多脉冲电流源,并对单脉冲作用下电晕放电模型进行优化,使其满足多脉冲作用下电晕放电效应,同时采用leap-frog算法对Maxwell方程组进行二阶高精度差分,提高其模型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单脉冲作用下所计算出的过电压峰值与IEEE标准结果相对误差仅为2.11%,同时多脉冲使线路耦合过电压峰值较单脉冲抬升17.08%;电晕效应抑制了多脉冲作用下输电线路过电压峰值7.29%;与雷击点较远相位导线耦合的过电压峰值与离雷击点最近相线过电压相差17.5%。研究结论能够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设计提供更加精确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冲 电晕放电 耦合过电压 回击电流 输电电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全周期针灸诊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陈楚云 张去飞 +2 位作者 张智琳 毕艺鸣 黄颖烽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探讨针灸在脑卒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高危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的益处与可行性,探索以针灸为基础、中西医并重的脑卒中全周期管理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急诊、脑血管病、神经内科、针灸科等多个科室统筹管理,设置针灸脑卒... 探讨针灸在脑卒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高危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的益处与可行性,探索以针灸为基础、中西医并重的脑卒中全周期管理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急诊、脑血管病、神经内科、针灸科等多个科室统筹管理,设置针灸脑卒中病区,将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和方法相融合,为构建以针灸为特色的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进针灸医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全周期管理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形成与推广,将促进针灸医学高质量发展,拓宽针灸科的医疗服务范围,促进科室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 多学科诊疗模式 疾病全周期
下载PDF
视听嗅触多感官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琼 马志辉 +3 位作者 郝习君 陈长香 李淑杏 郭全荣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讨视听嗅触多感官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96例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 目的 探讨视听嗅触多感官刺激训练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96例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视听嗅触多感官刺激训练。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测量,比较其得分及其差值。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各指标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视听嗅触多感官刺激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刺激 视听嗅触 脑卒中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Bobath技术联合多频振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下肢肌张力与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徐进旭 尹昊翔 +2 位作者 徐学良 刘琦 庄洋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5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联合多频振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下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连云港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联合多频振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下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连云港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Bobath技术联合多频振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Brunnstrom评级)及功能变化[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评级Ⅴ级、Ⅵ级例数多于对照组,Ⅰ级、Ⅱ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技术联合多频振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下肢肌张力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技术 多频振动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肌张力 下肢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分析
18
作者 张路路 顾文权 +1 位作者 蔡孙美 王彬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SA检查,确诊AIS的有68例。对90例患...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DSA检查,确诊AIS的有68例。对90例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MRA检查对AIS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P<0.05);对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对于中度及以上狭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MRA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建立ROC曲线,MRA、多层螺旋CT、MRA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AIS的AUC值分别为0.856、0.755、0.912。结论: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AIS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更高,并且两种方法可优势互补,联合应用能提高对AI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非抗生素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并发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7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刘睿 王福强 赵朋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非抗生素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并发肺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7例肺部MDRO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的外周血炎症介质水... 目的观察非抗生素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并发肺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7例肺部MDRO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的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病灶吸收率和病原菌清除率。结果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的WBC、NEU%、CRP、PCT水平呈现出递减趋势(P<0.05)。治疗2周后,4例患者WBC水平与NEU%恢复正常,3例患者的CRP水平恢复正常,5例患者的PCT水平恢复正常,病灶吸收率为(56.71±18.26)%,病原菌清除率(41.41±12.86)%;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WBC、NEU%、PCT均恢复正常,6例的CRP水平恢复正常,病灶吸收率为(87.29±11.28)%,病原菌清除率为(80.79±10.26)%。结论非抗生素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并发肺部MDRO感染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炎性病灶吸收和病原菌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多重耐药菌 非抗生素康复疗法
下载PDF
分析多时相CTA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对患者静脉溶栓后的预后效果影响
20
作者 龙菲 李正标 高云龙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多时相CT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对患者静脉溶栓后的预后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 目的分析多时相CT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对患者静脉溶栓后的预后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多时相CTA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侧支良好组48例和侧支不良组36例。对比两组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30 d病死率、90 dmRS评分以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溶栓后24 h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侧支良好组低于侧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良好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侧支不良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侧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良好组ASPECTS评分高于侧支不良组,90 d mRS评分低于侧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分析,ASPECTS与MRS呈负相关性(r=-0.671,P<0.05)。结论通过多时相CTA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可为患者静脉溶栓效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CTA 侧支循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