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Modeling of Nesquehonite Solubility in Li+Na+K+NH_4+Mg+Cl+H_2O System with a Speciation-based Approach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道广 李志宝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A chemical model,based on Pitzer activity coefficient model,is developed with a speciation approach to describe the solubility and chemistry of nesquehonite in concentrated chloride solutions.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 A chemical model,based on Pitzer activity coefficient model,is developed with a speciation approach to describe the solubility and chemistry of nesquehonite in concentrated chloride solutions.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constants for nesquehonite and aqueous species,i.e.0 3 MgCO,3 MgHCO,and MgOH +,are precisely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Van't Hoff equation by use of 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standard formation enthalpy and heat capacity.The most recent solubility data are regressed to obtain new Pitzer parameters with good agreement.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new model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models.The behavior of speciation chemistry for nesquehonite in various chloride media is explained through this modeling 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2 3 Mg /CO bearing species distribution,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pH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modeling speciation EQUILIBRIUM nesquehonite solubility
下载PDF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ing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Sympatric Speciation via Specialized Resource Usage
2
作者 Maryam Karim Pour Sara Bandehbahman +1 位作者 Robin Gras Melania E. Cristescu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7年第3期222-269,共48页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 EcoSim,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if specialized resource use could promote sympatric speciation. Prey individuals in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EcoSim were supplied with a single primary foo...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 EcoSim,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if specialized resource use could promote sympatric speciation. Prey individuals in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EcoSim were supplied with a single primary food resource. A dual resource version with different food resources (Food 1 and Food 2) was also developed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specialized food consumption among prey individuals. The single resource version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food resources on the occurrence of sympatric speciation. Each unit of Food 2 contained a higher amount of energy than Food 1, and Food 1 was more accessible than Food 2. Initially, prey individuals mostly fed on Food 1. How-ever, after the emergence of food specialization,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Food 2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Food 1;although prey individuals mor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Food 1. While sympatric speci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dual resource version runs, we could not identify any sympatric species in the single resource version runs.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were also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most influential initial conditions leading to sympatric speciation.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ults, in most lineages sympatric speciation occurr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od specialization pro-cess. When the lineage had a high special diversity, the lineage needed two different criteria to diverge sympatrically: possessing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nd a large population size. In support of previous finding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st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conditions leading to sympatric speci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lineages that a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ivergence proces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divergent foraging behavior could potentially lead to the sympatric emergence of new species in the absence of geographic iso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VIDUAL-BASED models Disruptive Selection DIVERGENT FEEDING Behavior modeling SYMPATRIC speciation
下载PDF
贵州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分布和地球化学模型
3
作者 赵晓鹏 杨博一 +3 位作者 李超 任维 赵平 顾雪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919,共9页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中主要含锑化合物为锑酸钙(Ca_(2)Sb_(2)O_(7))、锑酸钾(K_(3)Sb_(5)O_(14))以及氧化锑(Sb_(2)O_(5)),锑以五价形态存在.连续提取形态分析表明除残渣态外,厂区附近污染土壤中碳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共沉淀态是锑的主要宿主相,而下游土壤中吸附态比例显著升高,说明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锑的活性增加.构建了以水合铁氧化物和针铁矿作为锑主要活性表面的土壤中锑地球化学多表面形态模型(MSM),当采用1 mol·L^(-1)Na_(2)HPO_(4)提取的锑作为总有效态锑输入值时,该模型可很好地预测不同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锑的溶出效应(RMSE=0.29),说明该模型可为准确评估锑冶炼厂周边污染土壤中锑生态毒性和迁移淋溶风险提供有潜力的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土壤 形态 有效态 表面形态模型
下载PDF
龙趸石斑鱼肝脏维生素A的形态分布及其对干眼症细胞模型的影响
4
作者 张静 黄文婷 +4 位作者 曹文红 陈忠琴 郑惠娜 高加龙 章超桦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3,共12页
为探究龙趸石斑鱼肝脏中天然维生素A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与合成维生素A对干眼症改善效果的差异,采用水浴皂化法结合反相色谱法测定龙趸石斑鱼肝脏各脂质组分中维生素A含量,并从中性脂中分离得到天然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较高的F3组分,分... 为探究龙趸石斑鱼肝脏中天然维生素A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与合成维生素A对干眼症改善效果的差异,采用水浴皂化法结合反相色谱法测定龙趸石斑鱼肝脏各脂质组分中维生素A含量,并从中性脂中分离得到天然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较高的F3组分,分别研究了F3组分与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细胞模型的影响及二者的差异。实验设置角膜上皮细胞正常组(NC)、干眼症细胞模型组(MC)、F3实验组[低剂量组(LF3)、中剂量组(MF3)、高剂量组(HF3)]及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标准品对照组[低剂量组(LVAP)、中剂量组(MVAP)、高剂量组(HVAP)]。采用CC 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及毒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细胞内炎症因子(I L-6、I L-1β及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龙趸石斑鱼肝脏中99.57%的维生素A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主要是维生素A棕榈酸酯,且在肝脏中性脂中含量最多。从中性脂中分离纯化得到了含天然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F3组分,当F3组分质量浓度高于286.00 pg/mL时,HC E-T存活率显著下降。F3组分及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均能显著提高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细胞存活率,降低其凋亡率,且低、中剂量的F3组细胞活力高于高剂量F3组及低、中、高剂量的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在白介素(I L-6)相对表达量中,低、中剂量的F3组及低剂量的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的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P<0.05);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对表达量中,低、中、高剂量的F3组显著低于低剂量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P<0.05)。F3组分及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均能下调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细胞模型中I L-6及TNF-α的基因表达(P<0.05),缓解干眼病导致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趸石斑鱼 维生素A 形态分布 干眼症 细胞模型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ling of Geochemical Behaviour of Fluoride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Systems
5
作者 Zeng Jianhui Petroleum University, Changping, Beijing Fei Zhenb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7-97,共11页
The Xingtai piedmont plain in Hebei Province is a representative area in northern China where endemic fluorosis is serious and shallow high-F ground water is distributed. In this paper, the area is selected as a typic... The Xingtai piedmont plain in Hebei Province is a representative area in northern China where endemic fluorosis is serious and shallow high-F ground water is distributed. In this paper, the area is selected as a typical study area, and on the basis of large amounts of field work and the experiments, through groundwater geochemical modelling and by apply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coupled model of hydrodynamic transport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 a multicomponent system, the author performed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geochemical behaviour of fluoride in a shallow groundwater system, quantitatively studied the hydrodynamic transport and chemical reaction of fluorine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a water-heterogeneous unsaturated soil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eteoric water infiltration and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the speciation of fluorine and the saturation state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trend of various solid precipitates in shallow high-F groundwater, thu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chemical behavious of fluorine in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som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t a high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groundwater FLUORINE coupled model speciation endemic fluorosis
下载PDF
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溶解度的实验及预测
6
作者 程文婷 李杰 +2 位作者 徐丽 程芳琴 刘国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2-652,F0004,共12页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发现温度对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均不明显,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溶液浓度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均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溶液浓度的增大使得Cl^(–)同离子效应增强。为了提高OLI软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其嵌入Bromley-Zemaitis模型中“Al^(3+)–Cl^(-)”离子对的交互参数进行了修正。随后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它可应用于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及KCl的任意单、混溶液中溶解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_(3)·6H_(2)O 溶解性 相平衡 热力学性质 全组分模型
下载PDF
长春市土壤中Pb含量、化学形态和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平 张毅军 +2 位作者 万婷婷 谢忠雷 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13-118,共6页
以长春市7个功能区,30个采样点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土壤中Pb含量、化学形态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发现:长春市土壤重金属Pb污染严重,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不同功能区Pb含量及化学形态差别很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以长春市7个功能区,30个采样点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土壤中Pb含量、化学形态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发现:长春市土壤重金属Pb污染严重,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不同功能区Pb含量及化学形态差别很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对Pb及各种化学形态含量影响程度明显不同,通过逐步回归方法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且建立土壤中Pb富集及其化学形态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 化学形态 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8
作者 章骅 何品晶 +1 位作者 吕凡 邵立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7,共8页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决定了其污染风险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从影响重金属形态的主要环境条件和结合物特性出发,分析了重金属在环境中与有机物、无机矿物质等的交互作用机理,对目前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化学提取、电化...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决定了其污染风险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从影响重金属形态的主要环境条件和结合物特性出发,分析了重金属在环境中与有机物、无机矿物质等的交互作用机理,对目前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化学提取、电化学、分子尺度仪器检测技术、模型计算等)展开综述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结合 溶液化学平衡计算模型 分子尺度仪器检测技术
下载PDF
体外消化模型下香蕉果肉中铬元素的初级形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徐飞 黄茂芳 +2 位作者 李积华 叶剑芝 唐永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在香蕉果肉中Cr的初级形态分析过程中,引入体外消化模型进行预处理,采用SP220Z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r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经过体外模型消化处理后可溶态和不溶态Cr含量分别为0.0036mg/100g和0.0163mg/100g;Cr溶解率和残留率分别为1... 在香蕉果肉中Cr的初级形态分析过程中,引入体外消化模型进行预处理,采用SP220Z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r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经过体外模型消化处理后可溶态和不溶态Cr含量分别为0.0036mg/100g和0.0163mg/100g;Cr溶解率和残留率分别为16.8498%和77.0932%,Cr主要以不溶态形式存在,说明香蕉经过体外消化后能沉淀一定的金属元素;Cr溶解率和残留率平行实验结果的RSD分别为2.1768%和1.9761%,引入体外消化模型,方法整体误差仅为6.0570%,表明在微量元素形态分析过程中引入体外消化模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体外消化模型 形态
下载PDF
Pb、Zn、Cd和Cr等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以胶州湾水生系统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静 李广玉 叶思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3-608,共6页
本文首先利用同站位多介质同采的资料分析研究了各环境介质中的不同痕量金属对生物富集的贡献,提出孔隙水中Pb、Zn、Cd、Cr对生物体中同名组分富集的贡献较大;进而采用PHREEQC软件模拟了孔隙水中Pb、Zn、Cd、Cr四种元素的组分存在形态,... 本文首先利用同站位多介质同采的资料分析研究了各环境介质中的不同痕量金属对生物富集的贡献,提出孔隙水中Pb、Zn、Cd、Cr对生物体中同名组分富集的贡献较大;进而采用PHREEQC软件模拟了孔隙水中Pb、Zn、Cd、Cr四种元素的组分存在形态,结果表明:PbCO3、Zn2+、CdCl2、Cr(OH)3分别为孔隙水中Pb、Zn、Cd、Cr的优势态,但其生物有效形态依次为PbSO4、ZnOHCl、CdCl+、Cr(OH)2+。最后作者提出生物对其所处环境介质中痕量金属的富集并不取决于痕量金属的总量或其相应的优势态浓度的多寡,而是取决于痕量金属的生物有效态的浓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组分存在形态 孔隙水 地球化学模拟
下载PDF
Np(IV),Pu(IV),Am(III)在北山花岗岩裂隙水中存在形式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佳 王驹 苏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3982-3988,共7页
以高放废物中的关键核素Np(IV),Pu(IV),Am(III)为例,应用地球化学软件包EQ3/6的EQ3NR程序,模拟计算Np(IV),Pu(IV),Am(III)在花岗岩裂隙水中存在形式,从而为研究Np,Pu,Am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提供基础依据。根据计算结果,NpO2+,Pu(OH)5-,Am... 以高放废物中的关键核素Np(IV),Pu(IV),Am(III)为例,应用地球化学软件包EQ3/6的EQ3NR程序,模拟计算Np(IV),Pu(IV),Am(III)在花岗岩裂隙水中存在形式,从而为研究Np,Pu,Am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提供基础依据。根据计算结果,NpO2+,Pu(OH)5-,AmCO3+,Am3+,Am(OH)2+为这3种锕系元素在北山3#井440m深花岗岩裂隙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对由于人为因素可能引起的地下水中的pH值变化以及Cl-,SO42-,F-,HCO3-离子浓度变化对Np(IV),Pu(IV),Am(III)存在形式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Np(IV),Pu(IV),Am(III)在花岗岩裂隙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的因素,而Cl-,SO42-,F-,HCO3-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存在形式 锕系元素 地球化学模型
下载PDF
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形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玉环 李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5-42,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重金属形态模型,用于模拟水体中的水溶态、颗粒态和底泥、悬浮物的活动态和非活动态。以乐安江水体中铜污染为背景,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分析的数据比较表明,两者基本吻台,说明模型基本上是合理的,概括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过... 本文提出了一种重金属形态模型,用于模拟水体中的水溶态、颗粒态和底泥、悬浮物的活动态和非活动态。以乐安江水体中铜污染为背景,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分析的数据比较表明,两者基本吻台,说明模型基本上是合理的,概括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过程,参数的选择反映了河流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体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宇宙线散落核素~7Be在山区表土层中的分布特征及侵蚀示踪原理 被引量:40
13
作者 白占国 万国江 +1 位作者 P.H.Santschi M.Baskaran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宇宙线散落核素7Be具稳定的物质来源和53.3天的半衰期,提供了示踪环境微粒季节性迁移的必要条件;其在土粒中主要存在于Fe—Mn氧化物及有机质结合相,适应于季节性微粒迁移示踪;它在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提供了示踪微粒季节性迁移... 宇宙线散落核素7Be具稳定的物质来源和53.3天的半衰期,提供了示踪环境微粒季节性迁移的必要条件;其在土粒中主要存在于Fe—Mn氧化物及有机质结合相,适应于季节性微粒迁移示踪;它在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提供了示踪微粒季节性迁移的充分条件。7Be在表土层中的累计值、表观比活度、最大渗透深度及相对侵蚀(或堆积)速率是土粒迁移的示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相 土层分布 示踪模型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乔敏敏 季宏兵 +3 位作者 朱先芳 高彦鑫 曹万杰 解钰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9-67,共9页
主要研究了北京市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以及形态分布特征,采用风险评价准则法(RAC)和Tucker3模型探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性.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都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富集.Cu有机结合... 主要研究了北京市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以及形态分布特征,采用风险评价准则法(RAC)和Tucker3模型探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性.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都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富集.Cu有机结合态约占总量的3%~68%;Mn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约占总量的1%~18%、7%~31%;Pb、Zn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别占总量的12%~53%、4%~27%;其它重金属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平均含量占总量的80%以上.根据RAC法得出,Mn(除采样点18)处于中等风险甚至高风险等级;Pb、Zn、Cu属从低风险到中等风险级;Ni、V、Cr、Ti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该结论将为北京市密云水库保护、人体健康安全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重金属 形态 Tucker3模型 风险评价编码(RAC)
下载PDF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圣彪 王子健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33,共14页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几种金属生物毒性预测模型,如FIAM、GSIM和BLM等模型。金属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之间的关系,是制定金属的水质标准的依据,随着对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关系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很多的机理描述模型。描述金属...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几种金属生物毒性预测模型,如FIAM、GSIM和BLM等模型。金属与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之间的关系,是制定金属的水质标准的依据,随着对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关系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很多的机理描述模型。描述金属与生物作用的现存模型有多种,分别从多种角度解释了环境因素对金属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给出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信息,但都存在缺陷,不能完全替代毒性实验。建立合理的金属毒性预测模型,为建新的水质标准提供依据,正是国际环境界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重金属 生物毒性 形态分布 毒性预测 模型
下载PDF
我国燃煤汞沉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权建农 张晓山 +1 位作者 张蔷 李宏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164,共6页
利用CMAQ-Hg(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Mercury)模式模拟了我国燃煤排放的大气汞在我国区域的沉降分布状况,其中气象模式为MM5。模式中包括了三种价态汞(气态元素汞(GEM)、气态活性汞(RGM)和颗粒汞(PHg))的气相、... 利用CMAQ-Hg(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Mercury)模式模拟了我国燃煤排放的大气汞在我国区域的沉降分布状况,其中气象模式为MM5。模式中包括了三种价态汞(气态元素汞(GEM)、气态活性汞(RGM)和颗粒汞(PHg))的气相、液相、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以及输送、干湿沉降等物理过程。中国燃煤排放的大气汞中RGM所占比例较高,约为58.4%-66.8%,这导致我国汞沉降量较大。模拟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京津塘地区燃煤汞的沉降较高,在这些区域的沉降通量高达2-6μg m^-2 mon^-1。燃煤大气汞排放形态对汞的沉降有重要影响,减少燃煤汞排放中RGM的比例能够显著降低我国区域汞的沉降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汞模式(CMAQ-Hg) 燃煤汞排放 汞形态分布 汞干湿沉降
下载PDF
基于3D Mine的阳山金矿安坝矿段三维建模研究及矿体形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洁 王根厚 +1 位作者 崔玉良 张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0-397,共8页
矿山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是矿山数字化的基础。本文系统收集了阳山金矿安坝矿段勘探线剖面图28条,编录了钻孔数据106个,分析了31446个钻孔采样结果,建立了钻孔数据库;应用3D Mine矿业工程软件构建了地形模型和矿体模型;对于三维建模的一... 矿山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是矿山数字化的基础。本文系统收集了阳山金矿安坝矿段勘探线剖面图28条,编录了钻孔数据106个,分析了31446个钻孔采样结果,建立了钻孔数据库;应用3D Mine矿业工程软件构建了地形模型和矿体模型;对于三维建模的一般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归纳;建立了安坝矿段三维实体模型;并对矿体形态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了阳山金矿区的构造控矿规律,解释了矿体形态可能的形成原因,以期为阳山的深入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INE 阳山金矿 安坝矿段 三维模型 矿体形态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应用消化系统全仿生模型分析酸奶发酵对钙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尚龙 陈安徽 +3 位作者 刘辉 刘恩岐 巫永华 秦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9-294,共6页
为研究酸奶发酵对Ca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体外全仿生消化技术对纯牛奶和酸奶进行预处理,得到胃、肠全仿生提取液;通过0.45μm微孔滤膜和D101大孔树脂实现不同形态Ca的分离;再分别以正辛醇和单层脂质体模拟细胞膜,建立正辛... 为研究酸奶发酵对Ca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体外全仿生消化技术对纯牛奶和酸奶进行预处理,得到胃、肠全仿生提取液;通过0.45μm微孔滤膜和D101大孔树脂实现不同形态Ca的分离;再分别以正辛醇和单层脂质体模拟细胞膜,建立正辛醇吸收模型和单层脂质体吸收模型,模拟纯牛奶和酸奶中Ca在人体胃、肠中的吸收。以微波消解作为前处理方式,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纯牛奶和酸奶中Ca分别约为12.894 mg/g和15.920 mg/g,在酸奶胃、肠全仿生提取液中其它各形态Ca的质量分数和所占总量百分比都高于纯牛奶(除悬浮态),正辛醇吸收模型中分配系数(K_(OW)值)、单层脂质体吸收模型中分配系数(D_(MW)值)和生物可给性也高于纯牛奶,表明酸奶的补Ca效果优于纯牛奶。该模型可靠、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人体补充有益金属元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模型 发酵 纯牛奶 酸奶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燃煤烟气汞排放预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钟美 赵兵涛 黄朔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7-992,共6页
选取对烟气汞排放影响显著的特征参数,采用一类新的随机过程方法——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来预测烟气中单质汞、氧化汞和颗粒汞的排放浓度,分别讨论了协方差函数和样本比例对模拟预测精度的统计学影响.结果表明:平方指数协方差函数优于有理... 选取对烟气汞排放影响显著的特征参数,采用一类新的随机过程方法——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来预测烟气中单质汞、氧化汞和颗粒汞的排放浓度,分别讨论了协方差函数和样本比例对模拟预测精度的统计学影响.结果表明:平方指数协方差函数优于有理二次协方差函数和Matern协方差函数;预测精度随样本比例的增大而提高;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优于常规非线性模化方法并显示出更好的鲁棒性,对烟气中汞的形态预测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汞形态 高斯过程回归 模化 预测
下载PDF
马兰黄土对铜的吸持及其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军 孙卫玲 倪晋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0-225,共6页
采用谐振式紊动模拟装置,模拟了均匀紊动条件下马兰黄土与铜的相互作用及其垂向浓度分布,测定了铜的形态和含量,并用模型MINTEQA2对平衡形态进行计算分析,投沙量(S0)范围为5-800kg·m3.结果表明,黄土吸持铜的... 采用谐振式紊动模拟装置,模拟了均匀紊动条件下马兰黄土与铜的相互作用及其垂向浓度分布,测定了铜的形态和含量,并用模型MINTEQA2对平衡形态进行计算分析,投沙量(S0)范围为5-800kg·m3.结果表明,黄土吸持铜的量和水相铜浓度均随投沙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投沙量100-200kg·m3处,固液两相铜的浓度发生突变.黄土上的铜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达92%以上,表明铜的吸持过程可能以沉淀为主.模型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泥沙,黄土吸持铜的过程主要以沉淀为主,但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沉淀组成及其比例不同,S0<100kg·m3时为Cu4(OH)6SO4,S0>100kg·m3时为Cu2(OH)2CO3.实验分析和模型计算都表明,由于马兰黄土富含10%以上的碳酸钙而使体系的pH值升高,高浓度泥沙因此具有更强的以沉淀为主的吸持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马兰黄土 紊动 吸持 形态变化 模型 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