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of Normal Eyes Using 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被引量:2
1
作者 Xing Liu Jingjing Huang Jian Ge Yunlan Ling Xiaoping Zheng 《眼科学报》 2006年第3期175-183,共9页
Purpoe: To evaluat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thickness measurements in local normal Chinese subjec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analyse the correlation of RNFL thickness with age using scanning laser polarime... Purpoe: To evaluat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thickness measurements in local normal Chinese subjec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analyse the correlation of RNFL thickness with age using 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SLP,GDxVCC). To assess the reproducibility of RNFL thickness measurement with GDxVCC. Methods: The RNFL thickness of 67 normal subjects (123 eyes) were measured by GDxVCC. The average TSNIT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The differences of RNFL thickness between sex,right and left eyes,superior and inferior were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NFL thickness and age was analyzed wit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CC) of three images in every eye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average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at the superior,inferior and whole ellipse regions in 123 eyes of 67 normal subjects were (70.30±6.76)(?)m,(67.35±6.77)(?)m and (56.87±4.53)(?) m,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TNSIT standard deviation was 23.68±4.61 and the average inter-eye symmetric value was 0.86±0.1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NFL thickness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t=4.952,P < 0.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ferior RNFL thickness and TNSIT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right and left eyes (P=0.005 and 0.002),whil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uperior RNFL thickness and whole mean RNFL thickness between right and left eye (P=0.086 and 0.52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SNIT parameter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There was a slight negative correlation average RNFL thickness in superior sector with age (decreased approximately 0.15 microns per year,P=0.047) in the subjects aged below 60 years old. The ICC values of RNFL thickness were >0.8 in superior,inferior and global. Conclusions: The RNFL thickness can be measured accurately by GDxVCC and the reproducibility of RNFL thickness measurement by GDxVCC is good. There was a sligh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verage RNFL thickness in superior with age. More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s of age on RNFL thickness by GDxVCC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Normal subjects
下载PDF
Large-field objective lens for multi-wavelength microscopy at mesoscale and submicron resolution
2
作者 Xin Xu Qin Luo +7 位作者 Jixiang Wang Yahui Song Hong Ye Xin Zhang Yi He Minxuan Sun Ruobing Zhang Guohua Shi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1-56,共16页
Conventional microscopes designed for submicron resolution in biological research are hindered by a limited field of view,typically around 1 mm.This restriction poses a challenge when attempting to simultaneously anal... Conventional microscopes designed for submicron resolution in biological research are hindered by a limited field of view,typically around 1 mm.This restriction poses a challenge when attempting to simultaneously analyze various parts of a sample,such as different brain areas.In addition,conventional objective lenses struggle to perform consistently across the required range of wavelengths for brain imaging in vivo.Here we present a novel mesoscopic objective lens with an impressive field of view of 8 mm,a numerical aperture of 0.5,and a working wavelength range from 400 to 1000 nm.We achieved a resolution of 0.74μm in fluorescent beads imaging.The versatility of this lens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rough high-quality images of mouse brain and kidney sections in a wide-field imaging system,a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system,and a two-photon imaging system.This mesoscopic objective lens holds immense promise for advancing multi-wavelength imaging of large fields of view at high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copic objective lens large field-of-view high resolution multi-wavelength wide-field microscop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下载PDF
Research on Fractal-Scanning Path for Arbitrary Boundary Layer in Layered Manufacturing
3
作者 阳佳 宾鸿赞 张小波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2年第4期337-341,共5页
The fractal curve is proposed as a novel scanning path used in Layered Manufacturing. Aiming at a limitation that the fractal curve can only fill a square region,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trimming of frac... The fractal curve is proposed as a novel scanning path used in Layered Manufacturing. Aiming at a limitation that the fractal curve can only fill a square region,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trimming of fractal curve in arbitrary boundary layer by means of judging intersection points between parameterized arbitrary boundary and a FASS (space filling, self avoiding, simple and self similar) fractal curve. Accordingly, the related algorithm concerning with determining intersection poin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recursion feature of the fractal curve, 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fractal curve traversed, the rule of judging intersection points is ascertained as well, so that the laser scanning beam can “walk” along the fractal curve inside the desired boundary, and arbitrary contour components are fabr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scanning path arbitrary boundary intersection points layered manufacturing.
下载PDF
Atomic-scale insights of indium segregation and its suppression by GaAs insertion layer in InGaAs/AlGaAs multiple quantum wells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淑芳 李磊 +8 位作者 孔庆波 徐阳 刘青明 张帅 张西数 韩斌 仇伯仓 许并社 郝晓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44-548,共5页
The In segregation and its suppression in InGaAs/AlGaAs quantum well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high-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XRD)and photoluminescence(PL),combined with the state-of-the-art aberration corrected sc... The In segregation and its suppression in InGaAs/AlGaAs quantum well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high-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XRD)and photoluminescence(PL),combined with the state-of-the-art aberration correcte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Cs-STEM)techniques.To facility our study,we grow two multiple quantum wells(MQWs)samples,which are almost identical except that in sample B a thin GaAs layer is inserted in each of the InGaAs well and AlGaAs barrier layer comparing to pristine InGaAs/AlGaAs MQWs(sample A).Our study indeed shows the direct evidences that In segregation occurs in the InGaAs/AlGaAs interface,and the effect of the Ga As insertion layer on suppressing the segregation of In atoms is also demonstrated on the atomic-scale.Therefore,the atomic-scale insights are provided to understand the segregation behavior of In atoms and to unravel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GaAs insertion layer on the improvement of crystallinity,interface roughness,and further an enhanced optical performance of InGaAs/AlGaAs Q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AlGaAs quantum well GaAs insertion layer In segregation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不均匀卵石持力层桩端后注浆效果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军 金天 +2 位作者 秦伟 张峰 蔡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33,共13页
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温州地区广泛存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地层。该区域的钻孔灌注桩常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其承载性能。为了评价后注浆技术对这类地层中灌注桩承载力改善效果,开展了相应的模型试验,对比了不同注浆量对桩承载力... 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温州地区广泛存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地层。该区域的钻孔灌注桩常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其承载性能。为了评价后注浆技术对这类地层中灌注桩承载力改善效果,开展了相应的模型试验,对比了不同注浆量对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分析了浆液分布特点,探讨了浆液在卵石层中的扩散范围,研究了浆液扩散范围与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浆液能够有效地填充桩端卵石层,注浆量的增加使得填充范围扩大,填充范围为3~4倍桩径时,桩的承载力改善最显著。在不均匀卵石持力层中存在一个最优注浆量,最优归一化注浆量约为2.8,若超过该最优注浆量归一化值,桩的承载力不再显著提高。单桩模型试验确定的最优注浆量与刘金砺公式[1]的预测结果接近。扫描电镜技术有助于评价桩的后注浆技术在上覆深厚软土下覆不均匀卵石的土层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持力层 桩端后注浆 注浆量 静载试验 电镜扫描 细观评价
下载PDF
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6
作者 廖忠剑 文兴林 +3 位作者 刘艳平 邓星星 范存庚 雷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58-1461,1470,共5页
目的:运用图像识别和图像描述技术,研究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在小肠病变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基于ResNet 101、Faster R-CNN、LSTM的小肠CT图像识别描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ResNet 101和Faster R-CNN联... 目的:运用图像识别和图像描述技术,研究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在小肠病变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基于ResNet 101、Faster R-CNN、LSTM的小肠CT图像识别描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ResNet 101和Faster R-CNN联合提取图像特征信息进行ROI融合建立图像编码,采用LSTM进行图像解码输出CT图像诊断报告。设计11个病变图像特征标签,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病例材料1572套,材料覆盖正常图像及出血、炎性息肉等9种病变类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展开性能测试,评价模型输出的CT诊断文字报告质量、诊断准确率及病变部位提取正确率。结果:文字报告质量评分为(4.0325±0.684)分,出现错误评估项样本占比0.8%,仅语句结合约35%存在不合理现象;各病变类型诊断准确率均在97%左右,仅腺癌存在轻微的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现象,整体病变类型诊断正确率97.17%;病变部位正确识别提取率99.43%。结论:基于ResNet 101、Faster R-CNN、LSTM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小肠512层螺旋CT扫描图像的诊断识别,可准确定位图像病变部位,根据病变部位图像特征准确进行病变类型诊断,并就11个CT图像特征进行文字化描述,输出符合医师阅读理解的图像诊断报告,并发现部分医师人工阅片遗漏错误的地方,可为医师提供更为丰富、有效、准确的CT图像诊断信息,有利于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病变 人工智能 薄层扫描CT 图像诊断描述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王端宜 李彦标 潘艳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最后借助激光纹理扫描仪对一定轮载次数作用后的试件分别进行扫描。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S型函数的沥青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衰变模型,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对抗滑性能的独立和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结合S型函数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沥青超薄磨耗层性能的演变过程;空隙率影响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空隙率越大,则超薄磨耗层的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越大;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受沥青胶结料等级影响更大,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越高,则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越慢;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等级对超薄磨耗层微观构造深度中后期衰减速率的影响相当。因此,在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设计时,选择大空隙率的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耐久性是有益的,而沥青胶结料的性能等级则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加速加载试验 抗滑性能衰变模型 3D激光纹理扫描 宏观纹理 微观纹理
下载PDF
基于金字塔池化网络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组分推理方法
8
作者 王虎 尹泽泉 +6 位作者 王雯婕 黄笠舟 方宁宁 隋俊友 张加乐 张锐明 隋邦傑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 composition,GDL)形貌划分与制备工艺改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字塔池化网络(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PSPNet)与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ion,MLP)的气体扩散层组...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 composition,GDL)形貌划分与制备工艺改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字塔池化网络(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PSPNet)与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ion,MLP)的气体扩散层组分识别与比例推理方法:首先将带标签的气体扩散层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片输入神经网络,得到特征图;得到的图像特征层进入金字塔池化模块后,获取SEM图像的深层和浅层特征;随后将深层和浅层特征图层融合输入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FCN)模块,得到预测图像;最后统计各个组分上的像素点比例,通过MLP完成组分比例推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组分识别像素准确率达81.24%;在5%偏差范围内,比例推理准确率为88.89%。该方法解决了气体扩散层多组分无法区分、比例无法获知的问题,可有效应用于气体扩散层的质检、数值重构以及制备工艺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制备 扫描电镜 人工智能 金字塔池化网络 多层感知器
下载PDF
基于移动多线激光雷达扫描的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
9
作者 李秋洁 丁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8-315,480,共9页
移动单线激光雷达(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扫描(Mobile single-layer LiDAR scanning,MSLS)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使用单一视角的单线激光雷达采集树冠点云数据,获取的冠层信息不够全面,限制了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本文提出一... 移动单线激光雷达(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扫描(Mobile single-layer LiDAR scanning,MSLS)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使用单一视角的单线激光雷达采集树冠点云数据,获取的冠层信息不够全面,限制了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多线LiDAR扫描(Mobile multi-layer LiDAR scanning,MMLS)的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使用多线LiDAR从多个视角采集树冠点云数据,提升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首先,将多线LiDAR采集的点云数据变换到世界坐标系下,通过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出树冠点云。然后,提出一种MMLS树冠点云融合方法,逐个融合单个激光器采集的树冠点云,设置距离阈值删除重复点,添加新点。最后,构建MMLS空间分辨率网格,建立基于树冠网格面积的树冠叶面积估计模型。实验使用VLP-16型多线LiDAR传感器搭建MMLS系统,设置1、1.5 m 2个测量距离和间隔45°的8个测量角度对6个具有不同冠层密度的树冠进行数据采集,共得到96个树冠样本。采用本文方法,树冠叶面积线性估计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0.1041 m^(2),比MSLS模型降低0.0578 m^(2),决定系数R^(2)为0.9526,比MSLS模型提高0.0675。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通过多线LiDAR多视角树冠点云数据采集、MMLS树冠点云融合和空间分辨率网格构建,有效提升了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冠叶面积 多线激光雷达 移动激光扫描 点云融合 空间分辨率网格
下载PDF
超深储层白云岩力学行为及宏细观破裂特征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军海 周忠鸣 +2 位作者 李守定 李晓 毛天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3-512,共10页
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超深层油气储层受高应力和高温共同影响,此时岩石的力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这增大了破岩难度,增加钻井事故概率,制约着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进程与效益开发。本文... 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超深层油气储层受高应力和高温共同影响,此时岩石的力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这增大了破岩难度,增加钻井事故概率,制约着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进程与效益开发。本文采用三轴压缩试验和工业CT扫描重构相结合的手段对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岩石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力学试验,并对试验后试样的细观破裂形态进行了重构研究。研究表明,围压对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以及破裂特征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以及残余强度均增大;单轴条件下岩石主要以轴向劈裂为主,随着围压的增大,逐渐转为剪切破坏;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裂缝数量、裂缝体积以及平均裂缝宽度均高于三轴压缩条件下,表明围压的存在抑制了裂缝的扩展。研究成果对于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储层 白云岩 围压效应 破裂特征 CT扫描
下载PDF
基于超声的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多层结构定位检测
11
作者 郭永玉 方春华 +2 位作者 周固 刘家良 蔡树德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40,共6页
采用相控阵技术可以检测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内部铅封缺陷,但此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建立在接头结构清晰及铅封位置明确的基础上。由于高压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复杂,安装后无法确定铅封准确位置,导致缺陷识别困难、检出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超... 采用相控阵技术可以检测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内部铅封缺陷,但此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建立在接头结构清晰及铅封位置明确的基础上。由于高压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复杂,安装后无法确定铅封准确位置,导致缺陷识别困难、检出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超声的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多层结构定位检测方法。首先,根据中间接头实物建立不同结构区域的模型;其次,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尾管段、铅封边缘段和铅封段3个不同结构区域进行超声扫描分析;最后,对中间接头不同结构区域进行试验。经过对比分析可知,3.5 mm处出现明显绝缘密封胶回波,热缩管(防水胶带)回波出现在34.5 mm、22 mm和24 mm处,铅封(尾管)回波出现在36.5 mm、24 mm和26 mm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直观地反映中间接头各层的结构信息,为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多层结构定位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中间接头 多层结构 定位检测 Comsol仿真 超声扫描
下载PDF
螺旋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王亚楠 宋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胃癌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 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胃癌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与CT薄层扫描检查,根据患者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65例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将4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恶性组。比较胃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肿块直径、病灶边缘状态、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特征。以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X线钡餐、CT、X线钡餐+CT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恶性组肿块直径≥5 cm、病灶边缘欠清、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影像学特征检出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4、15.851、19.755、15.306、7.949,P<0.05)。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钡餐、CT薄层扫描单一诊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73、13.529、8.159、10.332、11.248,P<0.05);X线钡餐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685,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762,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898。结论:CT薄层扫描能够为胃部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与病情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操作简单且敏感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部肿瘤 肿瘤性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薄层扫描
下载PDF
铜氧化层上钒氧酞菁分子的吸附构型及组装结构
13
作者 彭兰沁 李小雨 +3 位作者 幸运 赵涵 邓炎滔 于迎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25,共8页
近年来,有机功能分子的调控因其在提高纳米光电器件内部载流子迁移率方面的突出贡献,已逐渐成为材料科学的热门领域之一.本文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钒氧酞菁(VOPc)分子在干净Cu(110)和铜氧化层表面的吸附构型和组装结构.在... 近年来,有机功能分子的调控因其在提高纳米光电器件内部载流子迁移率方面的突出贡献,已逐渐成为材料科学的热门领域之一.本文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钒氧酞菁(VOPc)分子在干净Cu(110)和铜氧化层表面的吸附构型和组装结构.在Cu(110)表面,初始时VOPc分子孤立吸附且氧原子向上和向下的构型共存.而在CuO-(2×1)表面,VOPc分子在初始时形成扩展的分子链,随后组装为有序的分子膜,在分子膜中两种吸附构型仍然共存且随机排布.在Cu_(5)O_(6)-c(6×2)表面,初始时VOPc分子的两种构型共存且形成无序结构.在覆盖度接近一个单层时,结构有序的组装分子膜逐渐形成,此时主要采用氧原子向上的分子构型,因偶极相互作用,随后的分子层生长遵循两种分子构型交替堆垛.研究还发现当Cu(110)表面上两种氧化结构共存时,第2层分子更倾向于吸附在Cu_(5)O_(6)-c(6×2)表面担载的分子膜上,主要是由分子层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导致的.本研究表明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在改变分子吸附构型和组装结构方面的重要性,可能将影响电子器件制造中分子膜中的电荷输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氧酞菁 铜氧化层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子组装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下载PDF
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肾肿瘤的价值研究
15
作者 焦志灵 刘棚越 +2 位作者 李路鹏 王佳佳 王连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肾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已接受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 目的探究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肾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已接受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对肾肿瘤患者TNM分期准确性。结果60例肾肿瘤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癌,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肾嫌色细胞癌3例;病理T分期结果:T1a期16例、T1b期9例、T2a期10例、T2b期7例、T3a期8例、T3b期4例、T3c期3例、T4期3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T1a期16例、T1b期7例、T2a期11例、T2b期7例、T3a期8例、T3b期5例、T3c期3例、T4期3例,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5%(51/60),Kappa值=0.821(P<0.05)提示两者一致性好。结论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肾肿瘤T分期,有助于指导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CT薄层增强扫描 图像后处理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ADC定量诊断良、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分析
16
作者 张婧婷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ADC定量诊断良、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并且以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ADC定量诊断良、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并且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3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影像学特征及ADC数值。结果:经病理诊断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中良性52例,恶性28例。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联合检查良性检出数分别为41例、47例、51例,其中联合检查阳性检出数更高,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特征显示,良性脊柱骨折患者有80.77%呈现T2WI高信号,恶性脊柱骨折89.29%存在T2WI高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椎体骨折椎体形态楔形为90.30%,高于恶性脊柱骨折的64.29%,恶性脊柱骨折椎体后缘膨隆概率为42.86%,高于良性的7.69%,恶性脊柱骨折椎旁软组织结节肿块检出为32.14%,良性脊柱骨折未检出结节肿块;良性脊柱骨折ADC均值为(2.14±0.70)×10^(3)mm^(2)/s,恶性脊柱骨折ADC均值为(1.24±0.41)×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能够实现疾病的良性恶性区分,对于疾病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CT三维重建 薄层扫描 磁共振ADC
下载PDF
基于聚焦离子双束电镜的透射电镜微柱试样制备
17
作者 高倩雯 李怡雪 +1 位作者 冯丹 史学芳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利用聚焦离子双束电镜在传统透射电镜试样制备的方法上进行改进,通过改变离子束辅助沉积的区域及作用,以及将U形切改良为L形切,成功提取压缩后的小鼠骨骼微柱试样至专用铜网上。提取出的试样通过离子束精确减薄后,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 利用聚焦离子双束电镜在传统透射电镜试样制备的方法上进行改进,通过改变离子束辅助沉积的区域及作用,以及将U形切改良为L形切,成功提取压缩后的小鼠骨骼微柱试样至专用铜网上。提取出的试样通过离子束精确减薄后,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胶原纤维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 聚焦离子双束电镜 透射电镜试样 Pt沉积层 L形切
下载PDF
海上风电场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关键技术
18
作者 何志敏 姚薇 +3 位作者 王华强 张润达 何民华 梁杰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9,共4页
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进行大力开发建设。地理信息在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船舶航行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海事通航尺度核定测量重要内容。海上风电场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包含侧扫声呐探测、浅地层剖面探测、多波束水深测量及二三维一... 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进行大力开发建设。地理信息在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船舶航行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海事通航尺度核定测量重要内容。海上风电场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包含侧扫声呐探测、浅地层剖面探测、多波束水深测量及二三维一体化展示等关键技术。本文以粤东某风电场为例,进行了沉船扫海测量、风机基底探测、礁石浅点探测、电缆数据采集及风电场海域相关要素二三维一体化展示。结果表明,风电场地理信息数据需要结合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呐和多波束影像综合分析,提高数据的互补性和可靠性;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海量多波束处理CUBE算法具有应用价值,磁法测量、下潜探摸和水下摄像判读可获取沉船更详细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海上风电场 侧扫声呐探测 浅地层剖面探测 统计余水位 二三维一体化
下载PDF
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筛查诊断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研究
19
作者 王含春 汪群芳 罗长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970-973,F0002,共5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筛查诊断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纳入老年性痴呆患者14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 目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筛查诊断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纳入老年性痴呆患者14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与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进行二维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准确测量各脑区体积和体积百分比。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两种亚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AD与VD亚组患者的脑区体积百分比,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脑区体积百分比对老年性痴呆及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内侧颞叶区、额叶区和皮层下灰质体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减少,而白质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6、-4.87、-3.97、5.02、4.99,P均<0.05)。AD亚组内侧颞叶区体积百分比较VD亚组增加,但脑室区体积百分比较VD亚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3、-5.01,P均<0.05)。观察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内侧颞叶区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66,P<0.05),与白质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r分别=-0.57、-0.70,P均<0.05)。内侧颞叶区、白质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诊断老年性痴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81和0.76;内侧颞叶区和脑室区体积百分比鉴别诊断痴呆亚型的AUC分别为0.78和0.70。结论磁共振薄层扫描结合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老年性痴呆以及分型的重要无创性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薄层扫描 人工智能脑分割软件 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多层瓷介电容器的声学扫描检查分析
20
作者 聂延伟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8期28-29,共2页
阐述声学扫描检查(SAM)瓷介电容器内部缺陷的可行性,探讨多层瓷介电容器声学扫描检查研究目的及价值。介绍多层瓷介电容器内部空洞、分层及裂纹等缺陷的检测方法,并对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 多层瓷介电容器 内部缺陷 声学扫描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