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9例多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琳 马桂霞 李娟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2期897-89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收治的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结局。结果 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并发症多 ,60 %的极低体重儿合并 3种以上的并发... 目的 探讨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收治的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结局。结果 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并发症多 ,60 %的极低体重儿合并 3种以上的并发症 ,病死率高达 2 4.5 %。结论 多胞胎极低体重儿易发生许多临床问题 ,从整个产程的监测到分娩时的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到出生后的监护治疗、液体管理和热卡的供给 ,以及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 ,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 ,才能使患儿安全度过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管理 并发症 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多胎减胎术对妊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康卉娴 王莉莉 +5 位作者 张燕 姚海蓉 石冬梅 杜娟 郝苗苗 包俊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20-623,共4页
目的 探究128例不孕症患者行多胎减胎术(MPR)对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多胎减胎术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减胎后保留胎儿数,分为保留单胎组84例和保留双胎组44例;另选取同期因不孕症助孕... 目的 探究128例不孕症患者行多胎减胎术(MPR)对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多胎减胎术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减胎后保留胎儿数,分为保留单胎组84例和保留双胎组44例;另选取同期因不孕症助孕的单胎和双胎患者共128例作为对照组,分为对照单胎组84例和对照双胎组44例,分析4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保留双胎组及对照双胎组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13. 64%、18. 18%、13. 64%和11. 36%、11. 36%、4. 54%,均高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而平均分娩孕周低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P <0. 05)。保留双胎组流产率高于其他3组,活产率低于其他3组(P <0. 05)。保留双胎组及对照双胎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别为40. 9%、43. 18%和36. 36%、31. 81%,新生儿畸形及死亡发生率均高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而平均出生体重低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P <0. 05)。保留单胎组与对照单胎组间、保留双胎组与对照双胎组间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多胎减胎术可改善多胎妊娠的母婴结局,保留胎儿数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和母婴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胎术 妊娠期并发症 妊娠结局 新生儿出生结局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分析
3
作者 傅雨晴 夏雷震 +3 位作者 赵琰 胡毅娜 何锦霞 聂玲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共11 050个新鲜/冻融周期双...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共11 050个新鲜/冻融周期双胚胎移植后单胎活产周期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手术减胎组(226例)、自然减胎组(1 506例), 同时以单胎妊娠者为对照组(9 31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的基本临床资料、母胎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母婴结局的因素。结果自然减胎组胎膜早破比例为1.4%(21/1 506), 手术减胎组为1.3%(3/226), 对照组为0.6%(56/9 318),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手术减胎组、自然减胎组早产率[17.3%(39/226)、11.6%(175/1 506)]、极早产率[4.0%(9/226)、1.9%(28/1 506)]、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15.5%(35/226)、8.6%(129/1 506)]、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3.1%(7/226)、1.3%(20/1 506)]、小于胎龄儿发生率[9.3%(21/226)、9.1%(137/1 506)]与对照组[7.7%(721/9 318)、0.9%(86/9 318)、3.9%(367/9 318)、0.5%(45/9 318)、6.0%(560/9 318)]比较, 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手术减胎组早产(aOR=2.37, 95%CI:1.64~3.42, P<0.001)、极早产(aOR=4.26, 95%CI:2.02~8.97, P=0.001)、低出生体质量(aOR=4.35, 95%CI:2.94~6.44, P<0.001)及小于胎龄儿(aOR=1.82, 95%CI:1.14~2.92, P=0.013)与自然减胎组(aOR=1.54, 95%CI:1.29~1.84, P<0.001;aOR=1.95, 95%CI:1.26~3.01, P=0.003;aOR=2.26, 95%CI:1.83~2.79, P<0.001;aOR=1.60, 95%CI:1.31~1.95, P<0.001)相比风险均更高。3组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及自然减胎活产儿的母胎并发症及子代出生缺陷风险与单胎妊娠近似, 胎膜早破比例更高, 且手术减胎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风险高于自然减胎, 不提倡依赖手术减胎对ART受孕双绒毛膜双胎进行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妊娠减少 多胎 手术减胎 自然减胎 母婴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