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 Shock”or China Dividend?-China GVC Participation’s Effects on Trading Partners’Technological Progress
1
作者 Chen Qifei Yang Jijun Ye Di 《China Economist》 2024年第1期44-57,共14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China’s global value chain(GVC)participation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rading-partner countries based on estimated data on value-adde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52 trading partne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China’s global value chain(GVC)participation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rading-partner countries based on estimated data on value-adde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52 trading partners.We find that,first,although China’s exports lowere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of its trading partners(competitive effect),its imports greatly increased trading partners’TFP(effect of scale).This implies that China’s GVC participation is beneficial to its trading partners’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form of a considerable technology dividend effect.Second,China’s export dividend effect compensates for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hinese competition on trading partners’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innovation effects attributable to China’s imports reinforc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scale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When innovation is factored in,the China dividend thus becomes further reinforced.Third,China’s merchandise imports have a diminishing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rading partners as geographical distance increases,but trade in services transcends geographical boundaries,and the positiv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 of China’s service imports do not diminish as distance increases.We find that the“China dividend”from China’s GVC participation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partner nations,and China’s imports are conducive to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long 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value chains China dividend trade in value-added technology spillov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下载PD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rket proximity,and China's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被引量:3
2
作者 Longlong Duan Dunyou Shi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Due to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to spur the industrial economy is of concern to many countries.We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echnologi... Due to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to spur the industrial economy is of concern to many countries.We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rket proximity,and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subsequently test it empirically.First,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beneficial to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in adjacent regions through technology spillover,but human capital spillover has the opposite effect;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but the domestic market does the opposite.Second,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spillover,human capital spillover,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is beneficial to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However,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imposes an inhibitive effect on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findings,we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Market proximity Market interaction technology spillover
下载PDF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被引量:1
3
作者 Weidong Wang Na Lu Caijing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8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China's technological effort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have lasted for many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se efforts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 To be exact, whether and how China's low-carbon ... China's technological effort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have lasted for many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se efforts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 To be exact, whether and how China's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ponds to climate change should be tested. Based on the2004-2015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we use the method of ESDA analyzing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innovation technology. Furthermore, we use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empirically analyzing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first,supply and demand of Chinese low-carbon innovation has some deviation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the supply factor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ding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Innovation in eastern China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active, but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China are gradually decreased.However, carbon emiss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westward, implying the change of technology demand different from technology supply. Second, China's low-carbon innovation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trend of climate change, indicating China's technological efforts have paid off. However,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are not significant, showing that the efforts in each region of China still work for himself. Thir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arket pull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mong them, both supporting policy and inhibitory polic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ocal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t no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It shows tha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competitive and lack of demonstration effects. Economic growth and export as market pull have higher level of effect on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both local and adjacent areas.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limate chang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下载PDF
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雄 高志刚 韩延玲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城市贸易经济韧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及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 在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城市贸易经济韧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及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够显著增强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科技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贸易经济韧性。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城市贸易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位和贸易经济韧性水平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及贸易经济韧性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其作用效果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城市贸易经济韧性 科技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卢玉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有力支撑,也是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使用2010~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正向提升... 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有力支撑,也是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使用2010~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正向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且随着数字产业创新效率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向驱动效应呈边际递增特征;(2)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可通过促进知识溢出、提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驱动数字产业创新效率提升;(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传媒服务业和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更能推动东、中部地区、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非国有数字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基于此,提出多管齐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多路并进提升数字产业创新效率、因地制宜推动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希冀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效率提供相关理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产业创新效率 知识溢出 技术创新 人力资本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基于空间溢出视角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6
作者 吴非 范权贻 +2 位作者 刘倩 袁普盈 常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心变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边际效应分析进行基准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机制识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有着更为显著的驱动力.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风险配置,强化创新要素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区域之间的金融科技发展还能产生有效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赋能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研究结果对提高金融科技支持效率,切实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创新 结构特征 空间溢出协同效应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国内大循环的视角
7
作者 包群 方浩丞 王君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基于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及其供应商是否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供应商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间接”参与OFDI同样能够获得显著的创新外溢效应,即客户OFDI行为通过国内生产网络显著提高... 基于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及其供应商是否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供应商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间接”参与OFDI同样能够获得显著的创新外溢效应,即客户OFDI行为通过国内生产网络显著提高了供应商的创新水平;(2)“间接”参与OFDI通过信息传递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客户重要性提升效应和研发支出效应四种机制发挥作用;(3)从客户-供应商关系来看,当客户与供应商间地理距离较近、关系持续时间较长、客户集中度较低时,“间接”参与OFDI对国内供应商的创新溢出效应较强,从企业和投资目的国特征来看,企业规模较大、国有企业、低中发展水平地区、投资目的国为高收入国家时,“间接”参与OFDI对国内供应商的创新溢出效应较强。本研究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联动和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生产网络 “间接”参与OFDI 逆向技术溢出 企业创新
下载PDF
高校基础研究与创新知识溢出:来自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的证据
8
作者 余泳泽 唐孝妍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3,共12页
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以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为外生冲击,利用了中国工企数据库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DID模型研究了高校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知识溢出... 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以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为外生冲击,利用了中国工企数据库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DID模型研究了高校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校基础研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知识溢出水平,表现为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引用率和专利产出率;(2)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组织更加完整,使得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高校基础研究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转移转化能力培养,促进知识溢出,对于校企合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塑造良好的产学研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移 知识溢出 基础研究 高校创新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对旅游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9
作者 王凯 胡奕 +1 位作者 甘畅 李智慧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运用改进熵值法和Bootstrap-DEA模型对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及旅游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考察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最后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及... 运用改进熵值法和Bootstrap-DEA模型对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及旅游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考察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最后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全国及四大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增长势头强劲,增速形成“中部>东部>西部>东北”的空间格局,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差异较大;30个省域旅游经济效率明显改善,增速呈现“东北>中部>西部>东部”的分布特征。②科技创新和旅游经济效率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性明显,并且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科技创新对本地旅游经济效率改善作用明显,但会通过“虹吸效应”和“屏蔽效应”抑制邻近省域旅游经济效率提升。③在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等要素是推动旅游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力量,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经济效率正向外溢效应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负向空间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旅游经济效率 Bootstrap-DEA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基于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10
作者 王巧丽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8,共11页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可显著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人口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是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劳动力迁移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均能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影响存在最优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 人口集聚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 技术密集型
下载PDF
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11
作者 张志新 妙丽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驱动本地农业绿色技...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驱动本地农业绿色技术进步,还推动邻近地区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区域来看,沿海、内陆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而沿边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对此,可改善创新要素引入制度、优化地区间创新要素互动机制、构建区域间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成果互通平台,持续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以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集聚 农业绿色技术进步 空间溢出效应 短期效应
下载PDF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12
作者 周兵 李艺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共20页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省域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主要呈现高耦合协调度,且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和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和“蓝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完善协同政策,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空间重塑,充分发挥耦合协调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技术创新 耦合协调 新质生产力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下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分析
13
作者 刘玮 柳婉睿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8,共12页
基于2012—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下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治理效率呈“东-中-西-东北”依次递减的... 基于2012—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下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治理效率呈“东-中-西-东北”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分布,且整体治理效率有待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创新水平对环境治理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环境投资、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对环境治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环境治理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视角
14
作者 闫永琴 姜晓雨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人口要素和科技创新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度影响,人口要素与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文中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一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人口结构的4个维度出发,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 人口要素和科技创新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度影响,人口要素与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文中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一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人口结构的4个维度出发,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均为显著的抑制性作用。人口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均对本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邻近地区为正向溢出效应。劳动供给对邻近地区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人力资本未达到预期促进作用。此外,科技创新未能弥补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且存在部分遮掩效应。因此,仍需加强区域合作与整合,把握好老龄人口机遇,充分挖掘老龄人力资源,有效推进人口城镇化,加大研发投入强度,促进科技创新,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科技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遮掩效应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
15
作者 范秋芳 王婷婷 刘冠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可再生...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显著抑制碳排放;分区域来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显著,但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不显著;空间上,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不仅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同时促进邻近地区的碳减排;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存在人口规模、研发投入、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较高的人口规模和研发投入、较低的环境规制可以强化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减排效应 异质性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邃 韩胜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4,共11页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带动国家经济向着循环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从而提升经济质量.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特殊的战略定位,本文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带动国家经济向着循环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从而提升经济质量.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特殊的战略定位,本文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的促进效果要明显好于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和北部淮海经济区.另外,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对周围区域的溢出效果要大于中部区域.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提升该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技术创新 淮河生态经济带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考虑创新生态要素耦合协调的传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仲颖佳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7,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8年30省份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SYS-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溢出能显著提升中国绿色创新绩效,但存在渠道差异,其中OFDI技术溢出...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8年30省份面板统计数据,采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SYS-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技术溢出能显著提升中国绿色创新绩效,但存在渠道差异,其中OFDI技术溢出驱动功效最强,其次是FDI技术溢出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同时,这种驱动功效还存在区域和自主研发支出异质性,OFDI和FDI技术溢出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驱动功效更强,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高效赋能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且在较高自主研发支出的区域,国际技术溢出驱动功效更强。此外,国际技术溢出能通过引导创新生态要素耦合协调间接驱动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表明需要重视创新生态要素耦合协调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布局国际技术溢出渠道,持续发挥国际技术溢出驱动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技术溢出 绿色创新绩效 创新生态要素 耦合协调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洁洁 马晓君 范祎洁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2,共17页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解决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是否...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解决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是否推动了中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尚缺乏有支撑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本文立足于耦合协同的研究视角,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验证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首先构建了测算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效应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其次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协同效应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构建反映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协同效应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看,协同效应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但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第二,协同效应明显促进了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其作用效力强于二者单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已成为新科技革命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优化是协同效应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渠道。第三,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不仅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能通过科研资本的流动,对经济关联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但科研人员的流动对关联地区的经济高质量水平产生“虹吸效应”,与科研人员的“趋利性”特点有关。本文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效应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脉络,也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新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效应 空间知识溢出
下载PDF
空间溢出视角下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建华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9,共16页
以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风险投资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以及空间集聚理论,从区域层面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检验其对风险投资... 以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风险投资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理论以及空间集聚理论,从区域层面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检验其对风险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不仅会提升所处区域的技术创新,而且还会提升邻近区域的技术创新。该空间溢出效应受到空间集聚特征的调节,即相较于风险投资机构的空间集聚,创业企业的空间集聚更能强化风险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鼓励风险资本向本地区集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通过加强人才激励力度促进地区科研实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区域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 知识溢出 空间集聚
下载PDF
金融创新风险防范路径选择——基于与实体经济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
20
作者 段誉 张悦 方雯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0,共12页
针对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指数间的复杂联动性,首先采用GJR-GARCH模型检验尾部风险的ARCH效应、捕捉极端波动冲击的杠杆效应,以及刻画指数序列尾部风险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其次利用SJC-copula函数拟合边缘分布函数并描述上尾风险和下... 针对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指数间的复杂联动性,首先采用GJR-GARCH模型检验尾部风险的ARCH效应、捕捉极端波动冲击的杠杆效应,以及刻画指数序列尾部风险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其次利用SJC-copula函数拟合边缘分布函数并描述上尾风险和下尾风险;最后采用CoVaR方法估计风险溢出的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数的收益率时间序列均存在ARCH效应和条件异方差特征,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间存在动态联动效应以及正向的相关关系,且下尾相关系数大于上尾相关系数,风险的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这些结果可以为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企业的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风险溢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